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是关键.doc_第1页
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是关键.doc_第2页
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是关键.doc_第3页
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是关键.doc_第4页
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是关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是关键 2012-12-11 10:02:45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8期 摘要: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的数量有关,更与耕地的质量有关。我国的耕地土壤地力贫瘠,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比非常高,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导致了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本文试图分析耕地质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施耕地生态修复等政策建议。关键词:耕地,土壤,污染,耕地质量,粮食安全一、引言粮食安全的概念是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4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最早提出来的,1983年曾进行过修改。1996年的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对粮食安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述:“粮食安全是指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可见,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根据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17亿人,但前提是不少于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根据1996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中确定的粮食95%的自给目标,到2030年我国需要耕地面积为18.5亿亩,然而,2009年底,我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26亿亩,导致了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非农化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为此,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近年来,尽管“18亿亩耕地红线”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耕地质量问题却不容乐观。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环境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总和。本文所述的耕地质量主要是指耕地的土壤质量,即耕地本身的优劣状态,包括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本文从我国耕地质量的现状出发,试图分析耕地质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粮食安全需要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并举的理论命题,对我国制订耕地保护的措施提出政策建议。二、我国耕地质量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土壤退化,劣质耕地面积大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常引起水土流失。由于厂房建设、仓储设施的开发、采石、筑路等活动引发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从整体上看,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干旱、盐渍化、板结、贫瘠、风沙等各种类型的中低产耕地面积达到70%以上。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造成耕地退化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蚀和风蚀,造成耕地严重沙化,水土流失。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00万亩以上,年损失表土50亿吨,水土流失量之大为世界罕见;每年沙化地面积达3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近4%。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劣化。从全国耕地的调查数据来看,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的面积分别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7%、29.98%、50.64%、16.71%,总体偏低。低于全国耕地平均等别的耕地(即10至15等)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每亩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的耕地仅占6.09%,说明我国耕地总体质量明显偏低。2、农业面源污染,耕地受损面积大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田、村镇与城区场地上各种污染物质,如化肥、农药、生活垃圾、农村家畜粪便等,通过降水或农田排灌水时产生的地表径流、土壤渗透进入水体,造成的水污染。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地膜使用量达63万吨,白色污染相当严重;我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近年来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到工业固废量的3.8倍,在畜禽养殖业主产区,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生量,往往超出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数倍,乃至百倍以上,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单质肥料、会导制土壤逐渐酸化,易板结,透气性差;养分比例失调、有机质含量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减弱;土壤微生物和等有益生物减少,促使土壤中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释放和增加。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污染土壤已占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耕地土壤生产性状最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应当更高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另据统计,我国受工业污染的农田达到6000万亩,酸雨危害的耕地达到4000万亩,每年污水灌溉农田达2000万亩以上。3、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重用轻养土壤肥力与耕地的使用状况有关。常年施用有机肥的地块,一般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表现为良好状态,呈逐年上升趋势;偏施化肥的土壤,由于肥料种类和施用数量不同,差异较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壤,地力得到恢复,产量显著提高,盲目施肥的地块,作物产量则逐年下降。我国耕地资源中总量较多,但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耕地质量保护中,重数量、轻质量,重用地、轻养地,重工程措施、轻地力培肥的问题非常突出。正因为如此,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出现了过度种植、重用轻养现象,使耕地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目前有59%的耕地缺磷,23%的耕地缺钾,16%的耕地磷、钾两种元素均缺乏,导致高产、稳产田面积很少,中低产田却占比很高。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普遍存在不合理耕作、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沟渠设施老化,导致农田土壤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土壤板结,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土壤吃肥、吃工,吃水能力增加。要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灌溉用水,增加了耕地的污染程度。三、耕地质量对粮食安全产生制约1、土壤退化直接降低生产能力耕地质量的提高对增强粮食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耕地质量与粮食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粮食生长所依赖的土壤质量,直接决定了粮食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决定了粮食产品的品质。耕地质量受到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层厚度、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业在耕地质量适宜的过去,已经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环境代价的发展道路。然而,在耕地退化、水资源日益短缺、气候影响因素日益严重、粮食政策激励作用日益降低、种粮效益日益低下的今天,必然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日益严峻。耕地的退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数量上的隐形流失。在耕地非农化加速发展,耕地数量日益减少的同时,耕地退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应如何提升耕地的质量,充分挖潜耕地的生产潜力,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以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2、耕地污染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用量最多的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必然导致耕地污染,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2008年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使用了世界33%35%的化肥,单位面积的农药使用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然而,化肥的使用只有30%被农作物转化吸收,农药的使用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大部分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导致土壤和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由于环境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的递增以及不合理使用,加剧了耕地的污染,耕地质量持续下降。化肥和农药投入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持久污染,增加了土壤中农业污染负荷,如不加防治,必然会引起灾害性后果。随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耕地受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不断提高,耕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加,直接表现为耕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粮食产量下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升高等,给粮食安全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耕地受到过量的化肥和农药污染以后,不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制约着粮食的安全。土壤受到污染后,重金属不断增加,在植物体内形成累积,直接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农产品质量,降低粮食的品质,直接削弱了粮食的市场竞争力。3、地力贫脊导致耕地污染积重难返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中,旱地占比为76.89%,水田占比仅为23.11%;在旱地中,水浇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2%,占旱地总面积的22.6%,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5.1%。坡耕地水土不稳定,造成土壤耕层浅薄,地力贫脊,产量低下。由于耕地资源稀缺,再加上地力下降,为了提高粮食的单产,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然而,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中,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导致耕地污染、土壤退化,影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使农业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任何农作物的成长都离不开土壤和水,只要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农作物通过根部的吸收水分,把一些污染元素输送到了农产品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土壤污染往往是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直到影响人的健康。同时,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不可逆的,污染后极难恢复,对耕地饿生产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四、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1、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改善耕地质量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耕地保护投入机制,通过立法来加强对耕地质量建设力度。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将15%以上的土地出让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设立“中低产田土改造”、“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地力与土壤污染监测”等专项资金。明确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权限,确保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改良,重点以农田节水、盐渍化治理、瘠薄土壤改良为主要方向,依靠土地治理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中低产田改造。2、控制农业污染源,降低对耕地的破坏人类的食物90%以上是从耕地上获得的,化肥和农药具有副作用,但在农作物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质量。首先,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我们需要对化肥、农药的类型、用量、使用方法等进行动态检测。在化肥和农药使用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考虑农田土壤特征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根据农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对养分的吸收和需求,安排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时间。其次,要加强灌溉区的污水处理。要设法通过改变农田环境来减少农田污染,在农田中增加一些湿地面积,能够对农田中的氮、磷、钾肥和有害重金属等起到截留作用,降低农田的污染。再次,要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居住条件。要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探索有效利用畜禽有机肥的途径;合理使用农膜,增加农民补贴,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要以清洁家园为基础,清洁田园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3、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耕地质量监测是动态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土、肥、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是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监测,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以有限的耕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食物,是保证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有助于及时了解耕地质量现状,预测变化趋势,指导科学管理,达到耕地永续利用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耕地土壤肥力指标的检测,开展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调节和优化土壤中的水分、养分、PH值以及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升耕地的生产能力。此外,可以利用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等高新技术,建立生产基地环境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以掌握我国耕地退化和土壤障碍因素,掌握耕地土壤受污染的途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待修复的耕地面积等,努力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方式转变。五、结论1、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的数量有关,更与耕地的质量有关。在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从数量管护向数量与质量并举的方式,实行建设性耕地保护。2、我国的耕地由于土壤退化,地力贫瘠,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比非常高,改造的关键是通过立法保护,通过设立耕地保护基金,依靠土地治理,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3、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既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导致了土壤污染,降低土壤地力,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施耕地生态修复。参考文献:1Stein Holden, Bekele Shiferaw. Land degradation, drought and food security in aless-favoured area in the Ethiopian ighlands ablo-economic model with market imperfection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4(30) 31-492Albert Park, ect. Market Emergence and Transition Arbitrage, Transaction Costs, and Autarky in Chinas Grain MarketsJ.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02(2)67-823Alexandra Conliffe, ect. A Summary Re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