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讲 元明清文学总论1、 元明清文学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 作品繁富,体裁完备 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全方位发展。2、 正统文学渐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 发展的态势从从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正统文学:诗文(中国文学核心地位),通俗文学:小说、戏剧3、 文学理论繁荣(叙事文学、抒情文学) 明代戏曲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骥德,其次是凌濛初 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戏曲论著,基本思想是提倡“关风化”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原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如何理解“一代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雅文学与俗文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雅文学主要指诗文俗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小说郑镇铎俗文学的六大特征: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创作的;新鲜但是粗鄙的;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用于引进新的东西第二讲 元散曲与诗文1、 元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1、 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2、 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样式3、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迥异,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吻合,都追求自然酣畅之美,大异于温柔敦厚。2、 元曲的概念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体制为“一本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多人科白”五宫(正、中、南、仙、黄宫) 四调(大石、双、商、越调)3、 散曲的概念1、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配乐的长短句,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诗歌形式,以尖新生动,说尽通透为尚,追求诙谐的韵味,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是古代韵文史上的最后一种形式。2、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套数是同一宫调之下由两首以上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又称“散曲”或“大令”“套曲” 小令是同一宫调下只有一支曲子构成3、 发展分期:(大都)前期:作家生活态度认同市井社会的观念现象。(关汉卿、马致远、白朴:接近民间文学、质朴)(杭州)后期:从前期的好房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su景臣)4、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不服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浪子文人代表)、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被称为曲状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睢景臣高祖还乡属于历史题材4、 诗文(少数民族诗人崛起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gu、揭傒斯。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挽文山丞相虞集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被封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京下思归杨载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苍山感秋范椁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秋雁揭傒斯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第三讲 元杂剧与关汉卿1、 杂剧的概念、体制、分期、代表作家及作品1、 概念:元杂剧是在宋金以来的杂居、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2、 体制(五个部分)A. 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 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场” 楔子:对剧情起交代作用的短小开场戏或过场戏B. 以唱为主,说白为宾,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 说白为宾,所以说白为“宾白”,宾白有“散白”和“散韵”之分C. 曲、白、科和题目证明组成的剧本形式 科主要是演员的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D. 从音乐角度,元杂剧的曲调与词及诸宫调都有比较密切关系E.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外杂五个大类3、 分期:(以延佑年间 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元杂剧高度繁荣,创作中心集中在京城大都等 重要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后期:元杂剧逐渐衰落,创作中心移至杭州、温州等 代表作家:郑光祖、乔吉、宫天挺4、 代表作家及作品(元杂剧的分类)A. 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幽魂B. 神仙道化剧:马致远黄粱梦任风子C. 公案剧:关汉卿鲁斋郎蝴蝶梦D. 社会剧:关汉卿窦娥冤E. 历史剧: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 高文秀渑池会2、 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原因:1、关汉卿一生创作的元杂剧多达67种,占现存元杂剧目的十分之一,在240多为元杂剧作家中首屈一指;2、关汉卿杂剧题材广泛,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揭露罪恶,高扬正义,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的表现功能;3、关汉卿杂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情节紧凑,节奏张弛有度,善于设置悬念;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推动了元杂剧走向成熟。关汉卿文体风格:窦娥冤悲剧代表作 悲剧团圆结局 救风尘望江亭喜剧代表作 寓庄于谐 以美显丑单刀会鲁斋狼正剧代表作 悲喜交错,互相调和 严肃感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单鞭夺槊五侯宴 借历史融进现实,着重体现历史剧创作的时代精神与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艺术成就1、 在创作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A.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的描绘;B.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的展现;C.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揭示。2、 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了一大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3、 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的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 本色:指语言质朴自然,生活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 当行: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第四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1、 崔张故事的流变 (一)原型唐元稹莺莺传 (二)传播与演变宋金通俗文艺 苏轼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 秦观和毛滂曾用“调笑转踏”形式歌咏这一故事 赵德麟作鼓子词商调蝶恋花会真记说唱这一故事 (三)根本性转变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悲剧改造成喜剧,赋予它新的主题,具有鲜明的反抗封建礼教精神 (四)王实甫西厢记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意识,歌颂男女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现“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不足:以“郎才女貌”为前提,结局没跳出状元及第,夫荣妻贵的俗套2、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联系与区别1、 文化心理不同 董西厢代表北方观众草原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多;王西厢代表汉民族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少2、 戏剧结构不同 董西厢是单线结构 王西厢是复线结构。不但安排了以老夫人,惠明,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红娘内部矛盾一条线索3、 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同 王西厢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彻底和深刻4、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 董西厢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3、 西厢记的剧情,矛盾冲突,艺术冲突,人物形象塑造(1) 主题思想:通过崔张爱情的描写,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自主婚姻的摧残,歌颂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所作的斗争,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2) 矛盾冲突: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一莺莺、张生为一方的矛盾;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主);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辅)。(3) 艺术创新(突破)1、 体制上和形式上,五本二十折,多角色演唱2、 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的结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3、 成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心理,烘托渲染4、 故事题旨新的改造,强调“情”的自主,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5、 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破;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6、 人物语言肖其人,形神必须高度性格化;曲词通晓流畅,秀丽华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4) 人物形象塑造1、 “二十三岁不曾娶的傻角”张生 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于之上 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险,果断、机智、大胆 傻角软弱、忠厚、傻气2、 多情而矜持的相国小姐莺莺 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追求理想爱情 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束缚,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 1:崔莺莺有闭月羞花、倾城倾国的绝美容颜,然而剧作家并没有对此作出正面的描述,而是借由他人的惊艳来表现。 2:崔莺莺也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子。她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出口成诗。 3:崔莺莺相国千金,出身高贵,温柔端庄,多才多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是典型的贵族小姐,然而她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她有自己的思想,在温驯的外表下仍有急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 4:崔莺莺不同于那些木讷的千金小姐,她是一个对生活有憧憬的青春烂漫的少女。 5:崔莺莺自幼所受的教育与她自身追求之间的矛盾,使她内心斗争反复强烈,所以她城府极深,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在意,惟恐被人识破。 6:崔莺莺很有些假意儿,她出尔反尔,使张生备受折磨。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不满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极力要寻求自己的幸福,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她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甚为谨慎。总之,崔莺莺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城府极深,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她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她的意义在于并不完全脱离实际,而是闪现更多的现实主义光辉。3、 热心于狡黠的“擎天柱”红娘 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所苦恼,成人之美 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 泼辣尖锐批评张崔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崔4、 封建家长的典型老夫人 老夫人很少出场,影响却贯穿全剧。作者较好的把握了分寸,没对她作脸谱化处理。赖婚、拷红、逼试4、 名句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花落水流将江,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月色溶溶夜,花阳寂寥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小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故人来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五讲 元代南戏与琵琶记1、 “古代四大家”“四大传奇”“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又称刘知远) 拜月亭 杀狗记2、 琵琶记主要刻画了全忠全孝蔡伯喈形象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形象。是最有名的南戏,元末高明所作 剧情:(矛盾冲突:“三不从”) 三不从来自南戏琵琶记的核心剧情。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了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反映了当时文人命运的悲剧,也反映了文人的软弱性 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有贞有烈赵五娘。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第六讲 明代文学绪论导读诗文:名初三大家 宋濂、刘基、高启 三灯丛语:剪灯新话 剪灯余话 觅灯因话戏曲: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无名氏鸣凤记明传奇:是由宋元南戏烟花而来的一种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新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第七讲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1、 概念 章回小说:我国古代小说中主要的、完美的甚至唯一的体裁。特点:分回标目,首位完整,故事链接,段落整齐 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世情小说: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世态:指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人情: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神魔小说:又称神话小说,主要通过幻想中的神魔鬼怪来反映现实2、 三国故事的演变(文史马拉松) 陈寿三国志 正史资料,严谨而简略,以曹魏为正统(尊曹抑刘) 裴松之三国志注 补充大量历史资料,使袁术内容更加丰富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毛宗崗父子评点修改(尊刘贬曹)3、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以弱胜强,以寡敌众)、赤壁之战、夷陵之战4、 三绝:来自三国演义毛宗崗gngf父子评的“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成三绝。诸葛孔明,绝也;关张,绝也;曹操亦绝也。” 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5、 明代四大奇书:金瓶梅世情小说 西游记神魔小说 吴承恩 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小说 罗贯中 水浒传英雄传奇 施耐庵第八讲 汤显祖与临川思梦1、 汤显祖的戏剧理论 “至情论”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 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义,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2、 “临川四梦”概念、比较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思梦,汤显祖辞官归隐与临川玉茗堂之中,创作的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比较:紫钗记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邯郸记南柯记是社会风情剧,官场现形记,是情生、情幻、亦真亦假的人生梦幻路。临川四梦:汤显祖是林传人,四个剧都是以梦结构的牡丹亭剧情人物形象塑造杜丽娘:“情”的化身,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个性解放的女性反叛者形象。苦于幽闺,乐于梦境;因情而死,因情而生;捍卫爱情,用于抗争。春香(丫头):活泼可爱,天真娇憨。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闹学的主角是她,而后台则是杜丽娘。刘梦梅(书生):性格计调是痴情、钟情与纯情。痴情:拾到美女像想入非非,就着图像叫唤出真身来;钟情:在梦中便与素昧平生的杜丽娘结合;纯情:旅居中又与女鬼幽会,起死回生后对她忠心不二戏剧冲突: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青年书生刘梦梅构成了全剧冲突的正方。反方:南安太守和老塾师陈最良两人。原因:严父与慈母;迂腐的塾师;深寂的闺阁原句: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无人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九讲 明代诗文明初三大家:宋濂 明太祖称其“开国文臣之首”,善散文、传记。代表作:秦士录 王冕传 送东阳马生序;高启 “明初诗人第一” 诗风豪放,沉郁顿挫 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杨基 诗风严厉纤巧 代表作:忆昔行赠杨仲亭新柳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吴中文人集团核心人物)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煌言(字苍水)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台阁重臣以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影响:追随者极多,先后主宰诗坛一百多年。茶陵派:成化字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台阁大臣对地位主持文坛,形成一大诗派,因他是茶陵人,故后世称“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栾锁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诗作典雅工丽,但内容缺乏,近似“台阁体”。影响:欲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典范,冲击了台阁体的颓风陋习,成为前后七子复古派的先导。明代诗歌从台阁体走向诗文复古的过渡。唐宋派:明代嘉靖年检文坛颇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遂确定唐宋八大家)、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该派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的文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唐宋派”。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公安派: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倡导“性灵说”,不满前后七子拟古之风。理论核心口号是:“读书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拟古倒袭,艺术多能流露个性,清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竟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锺悝、谭元清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的心目”。表现出一种“幽深孤俏”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泼的精神的衰落。前七子:(明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 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后七子:(嘉靖中期)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增谢榛、吴国伦代表作:王世贞登太白楼宗臣报刘文书主张在学古的过程中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对于反击唐宋派的文学倒退的动向,维护文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学的艺术特征起了极大的作用。弊病在于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至于难脱倒袭的窠臼。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等鸣凤记明传奇:是由宋元南戏烟花而来的一种延长南曲为主的新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李贽:文学观念和创作带有评级伪道学与重视个性精神的离经叛道的色彩,对晚明文坛具有启蒙作用。童心说: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作品风格:论点鲜明,立意奇特,具有挑战性。第十讲 金瓶梅一、内容: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金瓶梅的书名乃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故事开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而演化开来,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皆未被武松杀死,潘氏遂嫁西门庆为妾。第十回至第七十九回,主要写西门庆的暴发暴亡和以金、瓶为主的妻妾间的争宠妒恨。最后21回是写众妾流散,一片“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全书的背景安置在北宋末年,但它所描绘的世俗人情,都是立足于现实的。2、 人物形象(作为商人的西门庆、潘金莲的悲剧)3、 小说的历史地位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是唯一没有世代积累过程,它是第一步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1) 变奇为常,寄意于世俗。人物是生活中的平凡人物,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2) 由审美到审丑,从歌颂到暴露3) 从故事到人物,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4) 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型小说的过渡,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各色人物和故事相互交叉,相互制约,严密细致,自然展开,又浑然一体5) 金瓶梅的语言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从文言到白话也是一大转折6) 从世代积累型到个人独创,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中唯一没世代积累过程的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四、张竹坡点评金瓶梅清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正文的个别文字修改后另作详细评点,以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之名行世,人称“第一奇书”或“张评本”。第十一讲 桃花扇(孔尚任)一、桃花扇悲剧性意蕴(四大悲剧)离合之情(爱情悲剧):“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也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见证。爱情新质:女性意识觉醒的新阶段,追求爱情的甜蜜,更追求个人社会价值和人格独立。悲剧表现:历经磨难,却未能才子佳人大团结局;情来不易却双双凄然入道晚明痛史(时代悲剧):“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底送南朝:一把纤巧的扇子,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第展示出他们破灭的必然性,即所谓“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人物反思(悲剧命运)千古风格空余恨,表现集体做的失败民族兴亡(文化悲剧):汉族知识分子的悲剧,复社文字空争邪正,于事无补二、“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的结构艺术1-6出,写侯李浪漫结合,将爱情置于政治斗争的背景中7-12出,写侯李由合而离,侯被阮大铖污蔑其与左良玉勾结,迫使侯辞院出走,侯李之离出于政治迫害13-30出,侯李分离后分两线描写,一条以李为中心,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对李之迫害;一条以侯为中心,写侯投史可法北京失陷,侯代史回书马士英,组织迎立福王、四镇、,争位内讧,侯代史调停并随高杰移防河南,高被叛徒杀害,侯回南京,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斗争31-40出,写侯李再合再离。南明灭亡,香君出家,侯生入狱,再会白云庵,互诉衷情时被老道士喝醒,双双入道。反映“国之不存何以家为”的悲凉 三、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形象比较李香君是对爱情忠贞,敢爱敢恨,是非分明,有血有肉不畏权贵,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形象香君是非分明,不贪图小利,出身卑微,是晚明的一名歌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但她深明大义,鉴定正直,有着不向权贵低头,不收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在却奁中,表现她对统治阶级的高度警惕性她矢志不渝,忠贞不二,李香君虽沦落风尘,却对爱情忠贞不渝 四、女性觉醒戏剧三部曲: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第十二讲 聊斋志异一、艺术成就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文体特色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虽写怪异,实反映现实,书法孤愤,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继承:故事曲折,叙写委婉,形象生动,文辞华丽;超越:形象塑造,善用环境、心理诗化特征2、大胆其一的艺术想象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赋予花妖狐媚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婴宁爱笑,小翠顽皮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3、曲折奇峭引人入胜的情节艺术4、 诗情浓郁的意境创造(小说诗化倾向,幻化花妖狐媚的女性形象,作者总是赋予他们以诗的特质)5、 雅洁明畅的语言艺术二、鲁迅中国小说史评价:“花妖狐媚,多具人情。”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写鬼写妖,指聊斋题材特点是描写鬼狐花妖的;高人一等既指蒲松龄在小说塑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更生动,又指蒲松龄的写作才能不同于常人;刺贪刺虐指聊斋的主题思想是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虐;入骨三分化用成语入木三分,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指聊斋对罪恶社会的揭露深入骨髓。第十三讲 儒林外史(吴敬梓)一、 内容(一)理性的批判科举制度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和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1、儒生形象:利禄熏心,热衷共鸣的腐儒(心灵璀璨:周进,才学浅陋:范进)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马二先生、鲁小姐)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匡超人、牛浦郎) 原本都是纯朴的青年,后来中了八股毒害而堕落2、官绅形象 绅士:严贡生、严监生、王仁、王德 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同对理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显示出它的浓度和力度3、形形色色的假名士。谋求“异路功名”的假隐士,假侠客,假诗人表面风流,骨子里忘不了功名富贵(二) 理想人生热切的追求1、 理想文士。信守自身的原则,作者的理想。2、 市井小民(其中包括普通民众和“市井奇人”)杜少卿:轻财大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拉手游清凉山,若无旁人,表现出男女平等,对女性的尊重;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虞育德、左绍光、迟衡山:致力于以德化人,用礼乐兵农挽救世道人心二、 艺术成就(一)“威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鲁迅1、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