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doc_第1页
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doc_第2页
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doc_第3页
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doc_第4页
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一、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土地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处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高耸于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的一个强烈岩溶化的高原山区。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间平坝占7.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农用地全省农用地面积1528.7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6.78。具体地类面积:耕地面积450.50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9.47。其中,灌溉水田83.48万公顷、望天田43.37万公顷、旱地323.95万公顷、菜地81.71公顷、水浇地2.54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7.03、12.92、68.43、0.01和0.00。园地面积12.02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78。其中,果园4.02万公顷、桑园1.54万公顷、茶园4.79万公顷、其他园地1.67万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的40.36、3.23、47.27和9.14。林地面积792.10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1.82。其中,有林地417.44万公顷、灌木林地242.07万公顷、疏林地52.1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2.11万公顷、迹地6.19万公顷、苗圃2.13万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53.89、30.74、5.59、9.51、0.15和0.12。牧草地面积160.6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51。其中,天然草地159.70万公顷、改良草地0.39万公顷、人工草地0.55万公顷,分别占牧草地面积的99.45、0.23、0.32。水面面积113.50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42其中,河流水面89.65万公顷、湖泊水面0.24万公顷、水库水面22.50万公顷、坑塘水面1.11万公顷,分别占水面面积的74.73、1.56、16.42、7.29。建设用地。全省建设用地面积54.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7。具体地类面积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44.57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2.44。其中,城镇用地7.80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33.05万公顷、独立工矿用地1.80万公顷、特殊用地1.92万公顷,分别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11.93、79.16、4.32、4.59。交通用地面积5.59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0.33。其中,铁路用地0.43万公顷、公路用地2.18万公顷、农村道路2.91万公顷、民用机场0.07万公顷、港口码头6.06公顷,分别占交通用地的5.12、41.23、52.84、0.80、0.01。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90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23。其中,沟渠3.24万公顷,水工建筑物0.66万公顷,分别占水利设施用地的96.74和3.26。未利用地。全省未利用土地面积271.3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5。其中,荒草地55.51万公顷、沼泽地0.04万公顷、沙地0.09万公顷、裸土地0.61万公顷、裸岩石砾地103.63万公顷、田土坎110.01万公顷、苇地71.53公顷,滩涂1.44万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20.49、0.01、0.03、0.22、38.19、40.55、0.00、0.54。(二)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已利用土地的利用潜力全省耕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为2070吨(粮食,下同),1996年粮食总产1002.06万吨,只要加紧中低产田土的改造,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农业科技含量,增大投入,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粮食生产可逐渐接近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全省林业用地及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生产力不高。全省活立木蓄积量1.69亿立方米,平均蓄积量23立方米公顷,不足全国平均数72立方米公顷的三分之一。灌木林地242.07万公顷,疏林地52.1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2.11万公顷。因此,加强现有林地的管护,使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变成有林地,能较大地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全省果园单产6.54吨公顷,茶园单产0.46吨公顷,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品种老化,生产技术落后,集约经营水平低,低产园地面积大。因此,只要加大投入,进行品种改良,加强管理和低产园地的改造,我省的亚热带果园和茶园潜力是很大的。全省牧草地绝大部分是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很少,草质差,产草量低,载畜量小,已利用牧草地单位面积载畜量0.85头公顷,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因此,改造现有牧草地,提高现有牧草地的载畜量,畜牧业将成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全省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内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布局相互交错,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低,利用效益差;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09.2平方米,缺乏合理规划、布局零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境质量差,房屋建筑多为一层。因此,我省城镇及农村居民点旧城、旧宅的改造有相当潜力,应立足于内涵的挖潜,加强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未利用土地的利用潜力全省未利用土地面积271.33万公顷,其中,荒草地55.51万公顷,其余多为裸岩石砾地和田土坎。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中,适宜开垦为耕地的有8.08万公顷,适宜开垦作园地的有17万公顷,适宜种植林木的有40.25万公顷,适宜发展畜牧的有73.41万公顷,全省工矿废弃地和自然灾毁地中有1.20万公顷可复垦为耕地,闲置土地0.02万公顷。可见,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但林、牧、园地后备资源潜力较大,有利于农业综合发展。(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差,土地供需矛盾尖锐。我省土地人均占有量仅0.50公顷,低于0.78公顷的全国人均水平。人均耕地0.138公顷,仅是世界人均耕地0.25公顷的55。除去现有耕地中不宜作耕地部分,人均耕地实际上仅0.11公顷。全省现有耕地中83.5为中低产田土,90以上位于山区丘陵地区,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力低。目前,我省人口每年仍以5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却以每年0.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人地矛盾、吃饭和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解决不好将直接制约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率高,陡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我省森林覆盖率仅23.13(林业部门数据为30.83),水土流失面积达7.66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3.54,比六十年代扩大了一倍。土壤年侵蚀总量达到2.8亿吨,石漠化土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4。全省不少地区(如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陡坡垦殖尤为严重,现有耕地中,坡度在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49.82,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9.48。坡耕地中的82.1未梯化。土地利用效益低,我省耕地复种指数为157.8。1996年全省粮食平均单产3215.7公斤公顷,低于全国平均4063.5公斤公顷的水平;耕地单位面积产值5419.93元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10419元公顷的水平;单位面积国内生产总值4086.41元公顷,仅为全国平均6609.47元公顷的67.08。据安顺地区调查统计,全地区县城建成区共有闲置土地435幅、209公顷,占现有建成区面积的7。土地污染日益严重,耕地损毁和退化日趋加剧。随着全省工矿企业的发展,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日益增多,而治理工作跟不上,严重地污染了土地资源;据估算,其中被城镇垃圾和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分别达0.67万公顷和1.33万公顷,乡镇企业废弃耕地0.2万公顷以上。土地污染伴随着农业自身的逐渐化学化而日益严重,成为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省271.3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中,荒草地面积为55.51万公顷,仅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0.46,其余多为裸岩石砾地和田土坎。荒草地多分布在交通闭塞、远离村寨的陡峭山坡,土层浅薄,农业开发利用所需投入较多,难度较大。全省耕地后备资源8.08万公顷,且分布零散,开发潜力有限。(四)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的形势。本世纪末至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既具备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又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有利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节地挖潜、保护耕地、加快水土流失地区综合治理、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将为完成跨世纪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保护耕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会不断增加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开发和资金投入。()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问题,把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方针和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确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新土地管理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利因素。()人口持续增加。预计2000年全省总人口将达到3760万,2010年将达到4300万,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用地继续扩大,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开发利用难度大,为了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必须适度开发,生态建设需要还将有一定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