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 整理版目 录章节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评审准则对照条款手册对照条款页码/关于程序文件的换版说明/修订页/程序文件的管理 /目录1人员管理程序4.2.1-4.2.12第4.2章32人员培训控制程序4.2.4第4.2章73质量监督控制程序4.2.4第4.2章94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4.3.2-4.3.3第4.3章125内务管理与安全作业程序4.3.4第4.3章156测量设备管理程序4.4.1第 4.4章207期间核查控制程序4.4.7第 4.4章258修正因子控制程序4.4.7第 4.4章279量值溯源控制程序4.4.8第 4.4章2810标准物质控制程序4.4.9第 4.4章3311保证公正性及诚信度控制程序4.5.3第4.5.3节3612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4.5.3第4.5.3节3913文件控制程序4.5.4第4.5.4节4214合同评审控制程序4.5.5第4.5.5节4915检测分包控制程序4.5.6第4.5.6节52目 录章节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评审准则对照条款手册对照条款页码16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4.5.7第4.5.7节5517服务客户程序4.5.8第4.5.8节5918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4.5.9第4.5.9节621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4.5.10第4.5.10节6520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5.11第4.5.11节692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5.12第4.5.12节7222记录控制程序4.5.14第4.5.14节752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5.15第4.5.15节8024管理评审控制程序4.5.16第4.5.16节8525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程序4.5.17第4.5.17节892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4.5.18第4.5.18节9427计算机控制文件和数据保护控制程序4.5.18.b第4.5.18节9728抽样控制程序4.5.19第4.5.19节10029样品管理程序4.5.20第4.5.20节10330质量控制程序4.5.21第4.5.21节10831能力验证控制程序4.5.22第4.5.22节11232结果报告控制程序4.5.28第4.5.23节11433风险管理控制程序4.5.31第4.5.24节121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1. 目的通过对本公司人员的有效管理,保持了与检测有关人员的能力,确保检测工作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 范围适用于与检测工作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性人员的管理工作。3. 职责3.1 最高管理者3.1.1审批本公司所有录用人员,签约劳动合同。3.1.2审核签约本公司从事检测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录用。3.2 综合管理室负责人3.3.1 负责制定、修改、完善本程序,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持续有效运行。3.3.2 负责组织确定人员的能力要求。3.3.3 负责组织对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3.3.4 负责建立公司从事检测工作人员花名册及个人技术档案。3.3 相关部门 3.4.1按本程序要求组织实施工作,并配合综合管理室开展培训计划工作。4. 程序4.1 人员录用4.1.1根据本公司的检测业务需要,由综合管理室拟定招聘计划,招聘计划中应注明岗位、数量、资格、教育、阅历、技能等要求。4.1.2综合管理室负责按计划进行调研、收集其相关证实资料,尤其技术管理人员、关键性岗位人员。4.1.3综合管理室负责人负责对录用人员提交的技术证实材料、调查资料进行任职审核,并组织相关知识考核,由总经理批准被录用人员。4.1.4经研究决定被录用人员,由综合管理室负责组织岗位培训及考核,考核通过,由技术负责人批准正式上岗。 4.1.5综合管理室负责建立人员技术管理档案;试用期后组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人员管理档案,填写人员档案目录和个人履历表。4.2 人员能力确定4.2.1 要求:a)建立本公司人员花名册,填写公司人员一览表,持证人员并填写检测人员持证登记表。b)与检测工作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性人员,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样品验收保管员、设备管理员、资料管理员、抽样员、报告签发人、检测员、检测室负责人、物品管理员、报告内审员、报告签发员、收发录入员、报告编制员、计算机管理员、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的能力应能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上海市从业人员和本公司从业人员的要求。4.2.2 能力要求的确定a)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上海市从业人员和本公司从业人员的要求,综合管理室负责人负责提出并编制岗位人员能力要求,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b)根据本公司的岗位人员能力要求,由综合管理室对4.2.1条涉及的人员,依据其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填写个人能力考核记录表和人员上岗资格确认表,并建立检测人员技术档案。并将确认结果报最高管理者,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4.3 签约人员管理4.3.1监督管理 对本公司使用的长期雇佣人员或签约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被录用人员能够胜任。a)在试用期满后,由使用部门将试用人员在试用期间的工作、考核、鉴定情况上报综合管理室。对通过考核鉴定合格人员,签订正式录用合同。b)经过各部门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确认,授权使用设备,颁发岗位证书。并按检测工作控制程序进行监督。c) 每年12月份,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根据各部门反映情部对使用的长期雇佣签约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上报综合管理室,由综合管理室存档保存。4.4 岗位工作职责的规定要求。a)综合管理室应组织编制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资料管理员、样品验收保管员、抽样员、检测员、等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权限,报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后实施。b)当前工作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从事检测工作方面的职责 检测计划和结果评价方面的职责 提交意见和解释的职责 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方面的职责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资格和培训计划 管理职责4.5 外来人员的管理4.5.1 外来人员应在进入检测区域前,项目操作人员应对其身份得到确认,并由获得授权的人员进行接待和陪同;4.5.2 所有外来人员均应在非本公司检测人员进入检测区申请单中登记,写明其进入场所的事由、出入时间、陪同人员等信息;4.5.3 进入检测场所的外来人员在进入场所前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禁止行为等充分的告知外来人员;4.5.4 陪同人员应详细了解进入检测场所人员的精神状态、目的,包括可能的疾病史,做好外来人员的安全防护告知,及不便带入检测区域的用品的安全保管告知;4.5.4.1 当进入检测场所的外来人员不能遵守相关要求时,陪同人员可要求其离开,必要时可强制其离开,并报警!4.6 记录保存 综合管理室应保存全体员工的有关教育、经历、培训、技能、资格、工作岗位职责权限等有关记录规定并纳入个人技术档案。5. 支持性文件5.1 ZA-KKV-22记录控制程序6. 质量记录6.1 ZLJL-01-1公司人员一览表6.2 ZLJL-01-2个人履历表 6.3 ZLJL-01-3个人能力考核记录表 6.4 ZLJL-01-4人员上岗资格确认表6.5 ZLJL-01-5检测人员持证登记表6.6 ZLJL-01-6人员档案目录6.7 ZLJL-01-7非本公司检测人员进入检测区申请单 学习参考 word格式 整理版1、目的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其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素质。2、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本公司场所的所有内外部人员培训管理活动。3、职责3.1 最高管理者负责审批本公司的年度人员培训考核计划。3.2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对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进行评价。3.3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并协助综合管理室实施。(技术培训效果的评价)3.4综合管理室负责组织开展实施人员培训活动及人员培训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3.5各部门负责培训需求的提出、协助确定人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考核活动;3.6 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培训过程中的操作考核活动进行监督。4、程序4.1 培训计划各部门根据工作需求,各部门主管于每年年底,提出员工培训需求申请,由质量负责人审核同意,质量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和部门的培训需求,在年初编制公司年度人员培训计划表,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各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或上级要求提出临时培训计划。临时培训计划由提出部门将培训计划上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综合管理室组织好培训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4.2培训内容应包括岗前、转岗、技能再提高等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校准知识、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知识、计量理论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抽样方法与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各岗位所需的应知应会的培训。4.3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内容a)参加人员、时间、地点b)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4.4培训计划的实施4.4.1培训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有综合管理室组织实施。4.4.2每年度的管理评审活动中各部门上报培训需求,有综合管理室负责汇总后编制年度(或临时)培训计划,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出。4.4.3综合管理室按培训计划内容,落实每一项培训工作。a)由本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综合管理室应提前落实好培训地点和培训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员,做好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参加培训人员于培训结束后由综合管理室及时填写内部培训记录表,经培训、考核、学习活动的评价人员写明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意见后,交行综合管理室归档;b)外委培训人员,综合管理室应提前联系好培训单位或机构其他相关事宜,填写外部培训登记表,送外委托培训人员名单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c)培训、考核、学习形成的个人培训证明/证书/证件归入人员档案。送外培训取得有关资质及学习证明书(或复印件)交综合管理室归入个人技术档案保存。4.3.3 培训考核对于每次内部培训,必要时综合管理室应采取提问,实际操作、笔试等适宜方式,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考核。填写内部培训考核登记表和培训有效性评价表。5支持性文件6相关记录6.1 ZLJL-02-1人员培训计划表6.2 ZLJL-02-2内部培训记录6.3 ZLJL-02-3培训有效性评价表6.4 ZLJL-02-4内部培训考核登记表6.5 ZLJL-02-5外部培训登记表 word格式 整理版1目的 对检测工作过程及影响检测活动的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及人员操作、设施环境条件、检测方法选择及方法的确认、对质量有影响的仪器设备,测量的溯源性、抽样、检测物品的处置等环节的监督和控制。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管理;3.2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工作的实施和纠正活动的跟踪验证。4程序4.1 质量监督计划的编制和批准4.1.1 除体系运行之初,日常监督计划表需要按体系实际运行时间编制外,其它年份,质量监督计划应是上年度管理评审的输出之一(编制时间应在本年度的年初)。4.1.2应结合上年度质量监督总结情况、本年度人员培训计划编制情况、本年度能力验证/比对计划开展情况及一些预期的活动(如:可能的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和应用情况)编制或制定人员编制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列出年度重点质量监督环节或人员,并组织落实。当由制定人员编制计划时,质量负责人需要对计划进行审核。4.1.3 最高管理者负责年度质量监督计划的批准。4.2 质量监督的实施4.2.1质量监督活动的实施范围对各专业检测活动中的人员包括在培员工等关键岗位人员和关键检测活动(覆盖检测全过程,包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数据处理及评价、检测记录、报告等)进行充分地监督,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参考比对、比对开展过程活动;新项目开展策划、新标准适用性评价、新设备投入使用前符合性评价活动;发生客户投诉涉及的技术活动的复检和验证活动;检测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的验证活动时;偏离体系规定进行的技术活动;关键人员、在培人员能力识别、上岗培训活动;委托方对检测活动或样品有保密要求的活动;不符合工作纠正措施活动(非内审中的不符合工作的纠正活动)。4.2.2质量负责人根据年度监督计划识别管理体系活动中涉及的需要开展质量监督的活动; 在确定开展监督的范围后,质量监督员对相关检测活动开展质量监督。4.2.3当该区域的质量监督员又恰好是接受监督活动的实施人,则由质量负责人指定其他质量监督员实施监督,但另行指定的质量监督员应获得被监督活动开展的背景资料(如:涉及的技术标准、培训或考核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指导或评价文件等);4.2.4监督要求和关注点包括(但不限于): (4.1.1 检测工作流程;4.1.2 检测人员(包括在培人员)的检测活动;4.1.3 与检测相关的设施和环境条件;4.1.4 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方法的确认; 4.1.5 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仪器设备(包括附助设备);4.1.6 测量的溯源性;4.1.7 抽样;4.1.8 检测样品的处置。)自己程序文件中的(1) 人员的资质能力;(2) 检测步骤;(3) 仪器设备的溯源和工作状态;(4) 检测工作环境;(5) 标准/技术规范的适用性和现行有效状态等。4.2.5 质量监督员对相关区域或活动过程进行监督,识别被监督环节、要点实施的有效性、符合性,如实的详细记录监督的过程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现的不符合描述,填写日常监督记录表。4.2.6 质量监督员应与被监督活动的实施人确认监督记录中的描述,被监督活动实施人应在“确认意见”栏中描述认可或不认可的描述,并签字。4.2.7对现场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并着重监督以下因素:a)检测环境条件及发生的变化;b)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正常与否;c)检测人员的操作情况是否满足检测的要求;d)所采集的数据是否正常;e)抽样情况。现场检测活动由监督员如实记入现场检测工作监督记录表中。4.2.8使用计算机或自动采集数据进行检测,当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填写数据采集异常记录。4.3 质量监督中不符合项的整改 4.3.1 在认可质量监督的描述后,被监督活动的实施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分析造成描述中的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并根据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执行纠正;4.3.2 识别出不符合活动的监督员负责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以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性;4.3.3在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后,质量监督员将最终结果汇报给质量负责人,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恢复或重新开始被暂停的活动。4.4 质量监督活动的应用4.4.1 各质量监督员应在年度管理评审中输入质量监督活动情况(监督的项目、频次、结果汇总、纠正完成情况等),来改进管理体系;4.4.2 综合管理室应负责质量监督记录的保存和存档。5引用文件 ZA-KKV-1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 ZA-KKV-20纠正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6.1 ZLJL-03-1日常监督记划表6.2 ZLJL-03-2日常监督记录表6.3 ZLJL-03-3现场检测工作监督记录表6.4 ZLJL-03-4数据采集异常记录 word格式 整理版1. 目的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对检测使用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实施控制,保证设施和环境条件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测工作所涉及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包括室外工作场所和样品存放场所的管理。3. 职责3.1 技术负责人3.1.1主持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管理,按需要组织制定设施环境配置计划,公司总经理审批。3.2 综合管理室负责人3.2.1 综合管理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修改、完善本程序,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持续有效运行。3.2.2 组织制定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并负责组织设施安装和检修。3.2.3 负责设施环境配置、监控记录的管理及内务管理。3.3 相关部门、检测室 3.3.1负责编制,提出设施和环境要求,对其实施控制管理,完成有关的监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与处理。4. 程序4.1 要求的确定4.1.1 本公司确保检测活动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的实现,防止其对检测的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有效。4.1.2 检测室根据开展的检测项目及相关的规范、方法的要求,组织有关检测员确定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并编制相应的控制文件,明确其控制要求,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实施。4.1.3相关项目要求可能涉及:温度、湿度、灰尘、照明、电力供应、震动、噪音、辐射、电磁场干扰等要求,应采取多种形式的监控措施。4.2 配置及监控4.2.1 本公司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a) 保证动力电和照明用电的供给;b) 对温度、湿度、振动、辐射、噪音、电磁干扰、声级电源电压和灰尘等要求严格控制;c) 相邻区域工作不相容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d) 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e) 产生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安装通风排气系统;如产生有害气体须对有害气体进行降解排放,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f)对化学试剂进行操作时,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4.2.2监督与控制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废液、废物、废气等有可能构成环境污染或影响员工健康、安全的因素落实控制与排放措施。各检测室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相应设施的完好性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安全性进行检查。对于多场所的大兴单体燃烧检测,应进行高频次监督,保证检测环节受控。质量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若发现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检测结果时或废弃物未按要求进行处置,要及时上报技术负责人。4.2.3 各检测室负责对设施配置和环境条件的提供使用实施管理,对影响检测结果的环境条件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监控,并按要求填写检测环境监控记录。4.2.4 检测室组织质量监督员定期检查设施和环境的运作、监控和记录情况。发现不符合,按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执行。4.2.5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检测人员应停止工作,报告不符合,以采取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4.2.6 现场抽样、检测时,应对工作场所环境和设施检查确认并记录。4.2.7 对影响检测质量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综合管理室负责人组织制定有关管理规定,制作有关标志,对进入控制区域的人员严格限制。5. 相关文件5.1 ZA-KKV-5内务管理与安全作业程序5.2 ZA-KKV-1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5.3 ZA-KKV-22记录控制程序5.4 ZA-KKV-7期间核查控制程序6. 记录 6.1 ZLJL-04-1检测环境监控记录 word格式 整理版1. 目的 对公司的检测环境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人为条件进行控制,以保证实现所需要检测环境条件的规定。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内务管理及安全作业工作的各环节及职能部门的内务管理工作。3. 职责3.1 质量负责人3.1.1负责主持公司内务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3.2 综合管理室负责人3.2.1 负责制定、修改、完善本程序,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持续有效运行;3.2.2 组织制定各项管理措施,负责本公司内务管理工作。3.3 检测室负责人3.3.1负责本部门内务工作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求。4. 程序4.1 环境卫生管理4.1.1 各检测室、各部门应按要求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落实责任,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打扫和清洁工作。4.1.2 检测人员在当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洁仪器设备和周边环境,整理检测用仪器设备、工具,按指定位置摆放,非检测用品一律不能堆放在受控区域内。4.1.3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如无灰尘、无静电等要求的场所,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环境控制,操作者严格按规定操作。4.1.4 检测现场应整洁卫生、仪器工具存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楚准确。4.2 安全管理4.2.1规章制度a)、禁止携带危险品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吸烟,乱扔垃圾。b)、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c)、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水工作。d)、建立每日巡查、报告制度,消除安全隐患。e)、下班前,各检测室要有专人负责检查整个实验室的门、窗、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f)、实验室通道、门口不能堆放任何杂物。 g)、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随意带入实验室。 4.2.2 安全用电管理a) 设置电源线应由专业持证人员进行,他人不得任意改装、接拉;b)绝缘损坏,老化应及时报告、更换;c)操作人员应防止超负荷用电;d)完成检测后,应按规定关闭电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e)、实验室内使用的大功率的电源空调设备、冷冻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以确保安全。无论是实验室所用系统、电源设备、或其它设备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关电停机,严禁带故障运行。f)、实验室设备在装配过程中,装配设备与任何外部设备、外围设备接插都必须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设备已带电的情况下,严禁搬动、移动或振动、以防损坏 机器。g)、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以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了,应等干燥后在用。4.2.3 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的管理a)、专门的区域隔离存放;b)、具有明显的标识;c)、指定专人负责管理;d)、运输、贮存、使用应按有关规程、规定控制管理。4.2.4 操作安全a)、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规程操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b)、检测人需按规定着装,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伤事故;c)、对于有防辐射要求的项目,应设立独立的有防护设施的检测场所或区域,制定防护措施,按规定实施。d)、室外现场检测项目,应对现场的设施条件进行检查,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e)、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f)、实验室产生的工作废液、剧毒或致癌物质应妥善处理4.2.4室内外应配备消防器材,并保证有效期。4.2.5 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与处理废液公司签订合同,定期处理,并填写废液处理记录。4.3应急措施a)、触电:一旦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切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先抬至空气流通处,检查伤员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情况不严重,能在短期内自行回复知觉,若停止呼吸,应立即解开上,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给氧,并请医生治疗。 b)、火灾:一旦出现火灾事故,首先要迅速而冷静地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火情难以控制时,立即报警,各区域负责人冷静组织本区域人员逃逸现场。 实验室灭火注意事项:1)水是常用的灭火材料。但是有许多物质能与水发生反应,如电石、钠钾、浓硫酸、过氧化物等,当这些物质失火时,绝不能用水来灭火,小面积范围内的燃烧哦可用防火砂覆盖灭火。比水轻、不溶于水的易燃、可燃液体,如烃类化合物及苯类等芳香类化合物,禁止用水灭火。2)不溶于水、比重大于水的易燃可燃液体,如二硫二碳等引起的着火,可用水灭火。但禁止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因为四氯化碳有可能转换为剧毒的光气。3)电气仪器或电源插座着火时,首先应先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灭火。禁止用未切断电源前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c)、实验室中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毒性和易燃易爆等特点,作为一名实验员应有极强的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免事故的发生,在遇到其它特殊事故的情况下,应采取紧急防护措施:1)创伤(碎玻璃引起的)。伤口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冲洗,.伤口清理应用消毒镊子或消毒纱布机械的把伤口清理干净,并用3.5%的碘酒涂在伤口周围,或在伤口上擦上龙胆紫 药水,消毒后用止血粉敷,再用纱布包扎,伤口较大、流血较多时,可用纱布压抓主伤口止血,并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治疗。2)烫伤或灼伤。烫伤后切勿用水冲洗,一般可在伤口处擦烫伤膏或用浓锰酸钾溶液擦至皮肤变为棕色,再涂上凡士林或烫伤药膏。被灼伤后,可用1%AgNO3 溶液,5%CuSO4 溶液,或KMnO4 溶液洗涤伤处,然后进行包扎,切勿用水冲洗 。被沥青、煤焦油等有机物烫伤后,可用二甲苯的棉花擦洗,再用羊脂涂敷。3)受(强)碱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若碱溅入眼内,用20%硼酸溶液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4)受(强)酸腐蚀,先用干净的毛巾擦净伤处,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的NaHCO3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冲洗,再用NaHCO3 溶液冲洗,最后涂上甘油。若酸溅入眼中时,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NaHCO3 溶液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5)液溴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甘油或洒精洗涤伤处。氢氟酸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再以NaHCO3 冲洗,再用4体积10%的洒精与1体积三氯化铁混合液冲洗。6)误吞毒物,常用解毒方法是:给中毒者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茉和水,或服鸡蛋白、牛奶和食物油等,以绞和刺激,随后用干净的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注意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0毫升1%的CuSO4 溶液加入一杯温开水内服,引起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7)吸入毒气,中毒很轻时,通常只要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松衣服(但要注意保温),使其安静休息,必要时给中毒者吸入氧气,但切勿随便使用人工呼吸。若吸入溴蒸气、Cl2 、HCL 等,可吸入少量的洒精乙醚的混合物蒸气,使之解毒,吸入溴蒸气的,也可用嗅氨水的办法减轻症状,吸入少量者立即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中毒较重的应立即送到医院治疗。4.4 检查与考核4.4.1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日常的检查。4.4.2 综合管理室每季度组织一次考核工作,并向全公司通报检查考核结果。5.相关文件5.1 ZA-KKV-4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5.2 ZA-KKV-6测量设备管理程序6.记录6.1 ZLJL-05-1废液处理登记表 word格式 整理版1目的 对检测仪器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确保其检测过程能力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领用、使用、标识、维护、修理、报废等项管理。3职责3.1最高管理者负责对仪器设备购置、修理、报废的批准。3.2 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降级、报废的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审核及停用、降级和启用的批准,以及相关操作规程的批准。3.3综合管理室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标识管理和档案管理。3.4 设备管理员负责对仪器设备(含计量设备及器具)管理过程的监督及实施;3.5负责对检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完成日常保养及维护工作以及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写。4程序4.1购置4.1.1购置仪器设备时,由需用部门提出申请,说明购置理由及产品的质量、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报表,交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4.1.2综合管理室负责人负责市场调查,取得对产品性能、价格的对比资料、确定技术指标、运输、安装、调试、验收标准及付款方式等项要求,报最高管理者批准。4.1.3综合管理室负责人负责按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的规定,在已评定合格的供应商中采购。4.2验收4.2.1仪器设备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检测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由综合管理室会同检测部验收,仪器使用人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中的仪器启用验收记录中填写验收记录。验收内容包括:(1)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工程,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与合同及装箱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2)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3)由设备安装、调试机构进行调试验收,验收、调试记录需复印后保留。(4)由获得检定授权的校准检测机构或公司对设备按照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或约定要求进行性能检定或确认,提供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4.2.2验收后处理(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综合管理室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4.3建档4.3.1综合管理室负责建立仪器设备台账和辅助设备管理台账,仪器设备的统一编号并登记,仪器设备编号由字母-顺序号4.3.2检测部协助综合管理室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归档,档案内容应包括:档案目录,申购表,购置合同、发票证明(复印件)及购置调研报告,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方法,校准、检定证书、设备调整和验收准则、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使用维护记录,以及仪器设备档案中包含的所有信息。4.3.3仪器设备档案按“设备管理控制程序”进行管理,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性。4.4使用4.4.1凡对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4.4.2仪器设备应办理领用手续,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保管人或放置地点有变化时应及时通知综合管理室,并在仪器设备档案中记录。4.4.3当使用说明书不够详细、不足以指导操作,或会对检测工作带来危害时,由检测部负责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为:(1)设备开机前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要求和配件安装、接线等要求。(2)接通电源开机后要求:包括开机步骤,预热时间、有关数据显示要求、状态记录等。(3)设备状态检查及比对操作要求:包括设备零位、满量程调整及检查,与标准样品的比对及数据记录等。(4)正常检测时的具体操作步骤。(5)检测结束后设备的操作要求:包括设备及配件的复位,相关数字指示、显示要求等。(6)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要求:按顺序关闭电源,电源插头的连接及必要的后处理等。(7)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处理。(9)必要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应包括维护和期间核查要求的内容。4.4.4仪器使用者应经过技术培训并经过授权,熟悉使用最新版说明书或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不得随意对设备固有的连接和设置进行调整,拆解,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人员和设备事故。4.4.5使用仪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合格或准用有效期内,并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后应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中作好登记,填写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用完后应交综合管理室存档。4.4.6凡发生仪器设备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以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停用”标志,必要时进行有效隔离。4.4.7检测部应检查由于上述缺陷对以前所进行检测工作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则运行程序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检测部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该仪器所出具的数据加以追溯,如发现所出具数据影响所发出的报告时应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加以纠正。4.4.8外单位借用仪器应经最高管理者批准,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做好借用前和归还时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做好记录。4.4.9尽可能对所有仪器设备和计量仪器编制维护计划并按时实施。计划和实施记录由综合管理室归档。4.4.10必要时应进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详见“期间核查控制程序”。4.5标识管理4.5.1由设备管理员根据溯源溯源信息,填写相应的设备状态标识和设备标识卡、设备提示卡,分别贴在设备的醒目位置上。4.5.2设备使用人员负责维护设备状态标识和内控标签的完好性,并通过其来直观识别设备的当前状态。4.5.3 没有有效的设备状态标识和内控标签的检测设备、辅助设备不允许使用。4.6停用4.6.1 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或校准/计量显示有缺陷时,应立即暂停使用,并立即告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使用部门填写设备停用审核,说明设备停用的理由、停用后的处理措施、对停用前检测数据的影响等内容,经检测部负责人同意、报技术负责人批准、综合管理室备案,在停用的仪器设备贴上红色“停用”标识。4.6.2一般小型设备、可移动设备应放在专用的区域内与在用检测设备予以隔离以防误用,停用后准备启用的大型设备、固定式设备、移动后可能造成设备参数改变的设备应原地停用加贴红色标签,并拆除或切断必要的装置及部件防止误用。4.6.2停用后重新启用的仪器设备填写应设备重新启用申请单向技术负责人申报,经检定合格表明能正常工作并贴上合格标识后方可使用。4.7修理4.7.1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或检测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仪器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停用/报废申报表报综合管理室备案,并由综合管理室负责组织修理。4.7.2修复的仪器必须经过检定/校准或检测表明能正常工作,证明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4.7.3修理情况需登入仪器设备档案中。4.8报废4.8.1对因故无法满足检测要求并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停用报废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报废的仪器设备由综合管理室组织处理。4.8.2报废后的仪器设备档案仍由综合管理室保存。4.9 设备维护保养4.9.1设备员编制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各检测室根据计划定时填写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4.10 设备因故脱离本公司的直接控制,在设备送回后,设备管理员和设备保管员应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确保可以正常使用,填写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出入库记录。5 引用文件5.1 ZA-KKV-16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5.2 ZA-KKV-7期间核查控制程序5.3 ZA-KKV-9量值溯源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6.1 ZLJL-06-1仪器设备台帐6.2 ZLJL-06-2辅助设备管理台帐6.3 ZLJL-06-3仪器设备购置申报表6.4 ZLJL-06-4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6.5 ZLJL-06-5仪器设备档案目录6.6 ZLJL-06-6仪器设备维护计划6.7 ZLJL-06-7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6.8 ZLJL-06-8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出入库记录6.9 ZLJL-06-9回弹仪出入库记录6.10 ZLJL-06-10仪器设备停用/报废申报表6.11 ZLJL-06-11设备重新启用申请单6.12 ZLJL-06-12设备标识卡6.13 ZLJL-06-13设备提示卡 word格式 整理版1 目的确保公司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准确性和可溯源性,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制定的期间核查程序并实施。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使用频率较高、关键性能、量值易发生变化、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控制管理。3 职责3.1 设备管理员负责编制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3.2 检测部负责实施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3.3 技术负责人负责设备期间核查计划的批准、对期间核查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4 程序4.1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现有技术能力和经济条件对哪些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期间核查进行识别和确认。4.1.1 设备期间核查对象公司使用频率较高、关键性能、量值易发生变化、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以及在使用中发生可以现象的设备需要做期间核查。4.1.2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有证的标准物质不用做期间核查,只用核查其有效期、适用范围、存储条件是否满足证书要求;非有证的标准物质务必要做期间核查,通过有证标准物质、机构间的比对、能力验证中得到满意结果而留样的稳定物质等方法来进行核查。4.2 由设备使用人员根据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书或校准规程或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设备核查的方式并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编写期间核查规程,明确期间核查规程的:目的、使用范围、编制依据、核查设备、核查项目和评判指标、核查实施周期、核查方法、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等信息,编写好后由部门负责人审核,报技术负责人批准。4.3 由设备管理员根据期间核查规程编制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并报技术负责人批准。4.3.1 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在该仪器设备的两次校准/检定之间,或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的覆盖面应比较足够;4.4 由设备使用人员根据批准的核查方法和计划要求对相关设备和标准物质开展期间核查,形成期间核查记录,记录应包括: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表、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表、原始数据、可能的质量控制记录等。4.4.1 不同设备的期间核查程序可以写入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中,也可以另行做出专门计划,还可以写入补充细则中,形式不限;4.5 综合部或质量监督员必要时应对核查过程进行监督。4.6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在期间核查时发现问题,应立即停用,并根据测量设备管理程序中对停用设备的处理规定展开相关工作。4.7 期间核查记录应交综合部归入设备档案中。4.8 每年的管理评审活动中应对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和标准物质类别、方法可行性等内容是否需要增加或改进加以评审,以做出可能及必要的更改,期间核查规程编写人员应根据要求及时对规程进行调整,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对期间核查计划进行调整。5 引用文件5.1 ZA-KKV-6测量设备管理程序6 相关记录6.1 ZLJL-07-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6.2 ZLJL-07-2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表6.3 ZLJL-07-3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表 word格式 整理版1 目的 规定设备修正因子的保管和使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结果有关的设备和标准物质溯源过程形成的修正因子的使用。3 职责3.1综合部负责修正因子存档的管理;3.2技术负责人识别修正因子;3.3检测人员负责修正因子的取得和使用。4 程序4.1设备管理员将设备或标准物质经检定、校准、测试或调整得到的修正因子进行统计,并提交给综合部。4.2综合部复制1份,正本存档在设备档案中,副本盖受控章后放入设备随机档案中或贴于设备显眼处。4.3当检测人员收到修正因子副本后,应对结果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因子(溯源证书)反映在原始记录中,部门负责人对报告批准时,应审核修正因子的使用情况。4.4经新的检定、校准、测试或调整产生新的修正因子,或修正因子超过使用期限时,文件管理员应及时收回修正因子副本(溯源证书),发给新的修正因子副本(溯源证书)。4.5当人员不能确定修正因子是否对以前的检测结果发生影响时,应向技术负责人汇报,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分析,当确定修正因子对以前的检测结果的结论发生影响时,结果报告控制程序序应将修正因子运用到样品检测后的数据处理中。4.6当修正因子涉及到设备检定/校准或计算软件改变时,由检测部负责与设备供应商联系,由供应商负责调整设备以保证修正因子得到正确使用。5 引用文件5.1 ZA-KKV-6测量设备管理程序5.2 ZA-KKV-9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word格式 整理版1 目的 对测量用的检测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检定、校准进行控制,确保其量值准确,并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及国家计量基准。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检测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检定或校准。3 职责3.1 设备管理员负责本公司所有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溯源周期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3.2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溯源周期计划;3.3 检测部负责配合综合部实施量值溯源计划;3.4 质量负责人负责本公司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的监督。4 程序4.1 溯源计划的编制和审批4.1.1 技术负责人应根据本公司使用设备和标准物质特点,编写设备及标准物质的周期溯源计划表,明确本公司哪些设备应检定、校准(关键量和值是哪些),哪些设备和标准物质需要通过比对(可能时),哪些设备和标准物质需要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哪些设备需要进行功能性检查,以保证相关检测结果能够溯源;4.1.2 设备管理员应根据周期溯源计划表和质量手册第4.5.7章中要求,选择合格的支持服务方;4.1.3 技术负责人对设备溯源计划进行审批。4.2 溯源计划的调整和公告4.2.1不论何种原因若需对计划中的周期和溯源单位进行变更,应由变更提出的部门做出书面申请,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同时执行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对新选择的溯源单位进行评价。4.2.2 当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56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难课时) 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东部)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5年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水力学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安仁县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黔西南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协议离婚草稿:包含婚姻关系解除后的赡养协议》
- 离婚财产分配及子女监护权明确协议
- 内蒙古赤峰市洪山区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甲油胶行业报告
- UL499标准中文版-2017电加热装置UL中文版标准
- 《中国香文化发展史》课件
-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预案
- 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6套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工程项目规模分级标准(评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单元作业设计
-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实验操作考核表及评分细则
- 不违反计划生育协议书模板
- 07FD02 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