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碳循环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固定合成有机物进入到生物群落;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因此选B。3“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错误;过程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CO2,B错误;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C错误;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D正确。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无机环境中的CO2和A之间是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D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和C均为消费者。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A正确;图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正确;碳在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因此过程中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错误;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D正确。5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B解析自养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因此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A正确;生物群落由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组成,包括所有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C正确;能量不能循环流动,所以该图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D正确;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有关,B错误。6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机制,要求各国建立碳排放硬性约束机制,在农业、工业、交通、生活等领域减少能源消耗,鼓励应用清洁能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CO2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答案D解析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A正确;为防止气候进一步变暖,我们应减少CO2的排放量,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并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B、C正确;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向大气释放的CO2将增多,不利于防止气温升高,D错误。知识点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C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D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时以各种有机物为载体。8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答案C解析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A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某些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完成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不能完成整个碳循环过程,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知识点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9.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答案C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而自然土壤中本身就有微生物,因此实验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对照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能力提升10. 图中所示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对图中箭头含义的描述,所属箭头号码正确的是()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无机环境的能量进入生物群落能量在生物体之间传递转化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碳元素从有机物变二氧化碳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A(2)(3);(3)B(1);(2)C(2)(3);(2)(3)D(4)(5);(1)答案D解析图中(1)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2)和(3)表示承载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群落中的流动,但(3)过程不属于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4)(5)表示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回归无机环境,同时伴随热能的散失过程。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大气中CO2的来源除图中所示还包括_。(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3)群落中4种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条件和_有关。(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_值。(5)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的大量减少,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答案(1)丙化石燃料的燃烧(2)(3)栖息空间(4)K(5)甲解析(1)据图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呼吸作用之外,还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2)根据乙中各生物的能量值,可以判断出营养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A、B和C、D,其中B和C能量相等,应处于同一营养级。(3)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普遍存在分层现象,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有关。(4)当生态系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时,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均接近K值,即环境容纳量。(5)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和植物(甲)的大量减少。1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ca和b解析(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具有全球性、循环性。(2)图中X与甲都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都为自养型生物。甲有叶绿体,为高等植物,又因为X与甲所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所以X代表的生物为化能自养细菌。图中Y与丙都是分解者,丙为细菌,而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所以Y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c处(叶绿体基质)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a(细胞质基质)和b(线粒体)处可以分解为CO2。13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两组。实验时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组处理的目的是_。(3)(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至少写出两点)(4)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请根据预测结果在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答案(1)单一变量对照(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4)解析(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2)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的目的是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该实验的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体能训练师考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
- 2025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合同书范文
- 广西护理事业试题及答案
- 康复师初级题目及答案
- 2025年AI智能技术进阶之路编程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第8节 编辑小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2025年专利分析师进阶之路高级面试预测题解析
- 2025年普法考试宪法题库及答案
- 1.1 疆域(第2课时) 说课稿2025-2026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 B Smart living (Speaking)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英语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
- C1汽车驾驶证科目一考试题库750题(打印省纸版版)
- 生物-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年下学期高二10月大联考试题和答案
- 动车组应急救援体系研究
- 墨菲定律课件教学课件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第11讲拓展四:导数中的隐零点问题(高频精讲)(原卷版+解析)
-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教案
- 汉字历史-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古代汉语课件)
-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爱我们的祖国》课件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的设计与实施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