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程序.docx_第1页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程序.docx_第2页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程序.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确保革兰氏染色的正确操作,使革兰氏染色的操作得到有效控制,以提供稳定的实验结果。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微生物实验室革兰氏染色实验。3 职责实验室技术人员应遵循此程序,确保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革兰氏染色。4 程序4.1革兰氏染色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丙酮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丙酮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4.2实验物品灭菌玻片、接种环、移液器、酒精灯、计时器、显微镜、香柏油、革兰氏染色液等。4.3实验步骤4.3.1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器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移液器分别吸取10u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位于待检品的两侧(中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分别作为阴阳性对照。用无菌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4.3.2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火焰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4.3.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得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4.3.4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革兰氏结晶紫试剂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4.3.5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4.3.6媒染:取1-2滴革兰氏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4.3.7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4.3.8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革兰氏脱色剂脱色,至流出的脱色剂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4.3.9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革兰氏番红精复染剂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4.3.10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4.3.11干燥: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4.3.12观察: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标物后滴一滴香柏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4.4结果判定显微镜观察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的标本显示葡萄球状蓝紫色,大肠埃希菌制成的标本显示杆状红色,则实验过程有效。一方不成立则实验结果无效。此时,如果样品在显微镜下呈蓝紫色,则判定样品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样品在显微镜下呈红色,则判定样品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4.5实验结束4.5.1实验结束后,按显微镜使用、维护和保养规程的要求,关闭和清洁显微镜。4.5.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带菌工具,根据工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确保物品丢弃前均已灭菌。4.5.3实验中用到的载玻片和盖玻片一次性应用,使用前用75%酒精浸泡,清洗干净风干灭菌后应用;使用后灭菌,按废弃物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