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竞赛辅导讲议.doc_第1页
八年级竞赛辅导讲议.doc_第2页
八年级竞赛辅导讲议.doc_第3页
八年级竞赛辅导讲议.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竞赛辅导讲议一、课本知识疏理1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 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介质。固、液、气均可,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声音传播的实质:声能(能量的传递)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15空气中340m/。2 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人耳距声源的远近。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 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70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90 dB。(2)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源的结构。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音色不同。(结构改变较大) 买西瓜轻拍听生熟,是根据音调不同。(松紧发生改变)3噪声:狭义上说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无规则。 广义上说是一切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4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17m。二、课外知识疏理1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注意点:伤人。3人耳结构、双耳效应:人耳结构(略) 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音更具立体声。4多普勒效应:同一声音,向你运动时听上去音调变高,远离你时听上去音调变低。 应用:测速仪向迎面而来的物体发出一列声波,回声音调变高,从高出的数值可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5发声体越紧、越细、越短,振动所发出的音调越高。如吹笛子、吹酒瓶等。6声音的反射与吸收:声波像平面镜反射太阳光那样,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和吸收。7(从阅读和习题中自己补充)三、教材拓展1声音是什么 声学是研究声音的发生、传播、接收及其效应的学科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呢?由于人类对声音最直接的认识来自听觉感受,因此“声音”的最原始定义就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物体运动与声音的关系,并进一步认识到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振动,以及振动与声音之间的特殊关系。必须强调的是,波所传递的只是能量,而不是物质本身,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很小范围内来回振动,并不向前运动2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有一定高低唱歌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小提琴的声音比大提琴高,女人的声音比男人高所以音调是一个主观量一般来说,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人们听起来音调也越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低人们听起来音调就越低音调(pitch)也曾称作音高音乐上用音名来表示音调,即用C、D,E、F、G、A、B及升、降号来表示 声音听起来有一定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这是声音的第二个主观量声音的能量越高,听起来响度就越大至于音色,那更是一种主观感受了音色感与年龄、职业、本人的经历等有关对于音色的客观基础是什么这一课题,一直被人们所研究音色举例说明。3、噪声的利用 噪声是现代社会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随着现代环保高科技的发展,人们渴望化害为利,使噪声变为福音造福于人类为此,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高强的噪声还具有巨大的声能量是人类将来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如鼓风机的噪声达140dB时,具有1kW的声功率英国科学据此设计出一种鼓膜式噪声接收器,将它与可以增大声能集聚能力的共鸣器连接,放在噪声污染区,其接收的噪声能量作用于声能交换器,就能将声能变为电能利用而美国则利用高能量的噪声可以迫使烟灰相聚的原理,研制出种2kW功率的除尘器,可发出声强160dB、频率2kHz的噪声,将其装在一个很大且壁厚的容器里,用于除尘,效果十分好,可以减少大气的污染四、例题讲解例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放在真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分析:A项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项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的介质。C项说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项中发声的琴弦可以把小纸片弹开说明振动的琴弦可发声.例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中传来的声音。分析: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从铁管和空气中传来的。例3、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时间间隔为( )A、0.5s B、1s C、30s D、60s分析:该题考查了回声的知识。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如果遇到大的障碍物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时形成回声。题目中同学们听到两次枪声,第一次在起点听到的,第二次是声音从枪响处传播到高楼又返回起点,传到同学耳中的,其传播路程为170m2=340m,故再次发令枪声到达耳朵的时间间隔为340m340m/s=1s。例4、关于声音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会降低 B、响度会减小 C、音色会改变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会改变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音色改变了,也就是说会出现小提琴的声音可能会变成小号的声音了:如果音调改变,也就是说“do”可能变成“re”了,可见两者都是不可能的。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是响度,因为传播过程中能量有衰减。例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水中比在钢铁中传播得快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小。分析:因为一切天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选项(A)的内容是正确的。依照声音靠物质传播的道理,可知选项(B)是错误的,又因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大约是空气里的四倍半,而在金属里会传播得更快,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达20000次,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85次到1100次,选项(D)同是不正确的。例6、找一台正在吹风的电扇,站在电扇下面大声说话,听一听说话声与原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声音会发颤?这个问题十分有趣,当你站在旋转的电扇前面讲话时,你会觉得自己说话的声音有些发颤,这是怎么回事呢?声音是由于振动而发出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现象,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m左右,电扇吹出来的风速为每秒1015m,当我们站在旋转的电扇前讲话时,由于声音被电扇的风速顶了回来,使声音不能象平时那样正常传播出去,因此听上去声音就有些发颤了,而且由于电扇的叶片快速地旋转,声音的反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听上去的声音不仅有些发颤,而且还会改变音调。例题7.王刚和李勇同学做测定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在距王刚730米处李勇用铁槌敲击铁轨,王刚用耳朵贴近铁轨时,听到两声敲击声.两声的时间间隔为2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五、课堂练习1.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A.房间内能听到回声B.房间内没有嘈杂声C.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D.以上原因都对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B锣面停止了振动C.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D锣的响度变小了3.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米,从子弹开枪口经过1.5秒,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时势速度是( )(A)340米/秒 (B)680米/秒 (C)227米/秒 4、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小的泡沫塑料颗粒再用该喇叭播音,如图所示得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结论,试举两例。5、制作“土电话”和你身边的同学进行对话,将会用到哪些声学知识?(至少说两例)6、墙壁的传音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人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7.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8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8.在人与山崖间有一条铁路穿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烟1s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距离多远?9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10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11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12甲用锤敲打物体时听到的却是前一次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求甲、乙之间的距离13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1、2,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1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15、请阅读下列短文:会跳动的声音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还会“跳跃”。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km到半径160km 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听见;令人奇怪的是,从半径160km以外一直到半径300km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这真是令人奇怪而又有趣的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拐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空气中去。如果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当声音经过这些地方时,就会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一种“跳动”的现象。上面所说的现象就是爆炸声上下跳动产生。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因此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请回答:(1)、声音喜欢走怎样的介质?(2)、烈日炎炎,在戈壁滩或沙漠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很难以听清对方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