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B卷(附答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称孤道寡拍手称快称体裁衣如心称意尺量称称B.失魂落魄落笔生花落花流水光明磊落落拓不羁C.塞外风光塞翁失马敷衍塞责险关要塞填塞漏洞D.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哄抬物价闹事起哄哄骗他人解析:A.取“说”的义项,读chng;取“适合”的义项,读chn;取“测量物体重量的器具”的义项,读为chng。C.取“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的义项,读si;取“阻隔”的义项,读为s。D.取“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的义项,读为hng;读音同;取“吵闹”的义项,读为hng;取“欺骗”的义项,读为hng。答案:B2.下列每个词语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突如奇来措手不及人才辈出蜂涌而来B.开源截流集思广议砌磋琢磨通霄达旦C.严加处治学以至用积腋成裘趋炎赴势D.长备不懈翻来复去天资颖惠如愿以偿解析: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 组中,“突如奇来”的“奇”错,应为“其”;“蜂涌而来”的“涌”错,应为“拥”。B 组中,“开源截流”的“截”错,应为“节”;“集思广议”的“议”错,应为“益”;“砌磋琢磨”的“砌”错,应为“切”;“通霄达旦”的“霄”错,应为“宵”。C 组中,“学以至用”的“至”错,应为“致”;“积腋成裘”的“积”错,应为“集”;“趋炎赴势”的“赴”错,应为“附”。D 组中,“长备不懈”的“长”错,应为“常”;“翻来复去”的“复”错,应为“覆”;“天资颖惠”的“惠”错,应为“慧”。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B.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C.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D.我阅读唐诗、宋词尚且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解析: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A 句中“由于”用错,应改为“由”。“由于”在句中可作介词,组成介词结构,用在主语的前面或者后面,表示原因或者理由。作连词用时,常常同“所以”“因此”“因而”配合着用,表示原因或理由,但句中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并非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的原因或理由。“由”在句中可作动词,当“听任、任凭”讲。也可作介词,有“归”的意思,表示依靠;表示来源、凭借或者方式等;有“从”的意思,表示起点或开始;也可引进施动者,该句就是用“由”引进施动者“家庭和社会环境”。B 句“反而”用错,应改用“而”。反而,副词,表示同上面所说的意思相反或者出于常情或意料之外。同“不但”“不仅”等连词配合着用,转折的语气更加强烈。B 句承接的语气轻,用连词“而”即可。C 句“和”用错,应改用“甚至”。“和”作连词时,可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也有“或者”“还是”的意思,表示在并列的几项中选择一项。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不是并列或选择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因而应用“甚至”。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书店店堂不大,书种不多,但品位甚高,所以我经常光顾。B.驾驶机动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会造成重大后果。C.如果不能感受它无与伦比的完美,那只能归咎于自己的迟钝。D.依我看,你们出版的这本书编辑体例毫无新意,显得十分陈腐。解析:加点的实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C。A句中“光顾”,敬辞,称客人到来,多用作“商家欢迎顾客”。用于写自己去书店,对象用错。B句中“重大”与“后果”不能搭配。“重大”指大而重要,属褒义词,和贬义词“后果”语体色彩不合。应改用“严重”。D句中“陈腐”指陈旧腐朽,时间长到腐烂的程度,多指内容。用来形容“书编辑体例”不妥,应改用“陈旧”。“陈旧”指旧的、过时的,多指形式旧,内容还有可取之处。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D.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解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句。A句中“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苦衷”指痛苦和为难的心情。B句中“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声音细微悠长,用来形容熙熙攘攘的人群错。D句中“无隙可乘”用错,应当用“无懈可击”。虽然二者都有找不到什么漏洞,没有空子可钻的意思,但二者感情色彩不同,“无懈可击”是褒义词,指所办的事所写的文章准确严密,“无隙可乘”是中性词;其次二者的适用对象也不同,“无懈可击”多用于指事物的发展没有任何可挑剔的漏洞,而“无隙可乘”多用来指人没有可利用的机会,根据句意,显然应该选用“无懈可击”。答案:C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B.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C.我们顺利地按照老高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解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句。B句“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知是曾几何时”的说法矛盾;“刊”即杂志,“书刊杂志”重复。C句词序有误,“顺利地”应调到“找到”前。D句“动员和启发”与“积极性”不能搭配,应把“动员和启发”改为“调动”。答案:A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管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诗句。七月黄昏,大火超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7.“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A.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B.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C.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作民间传说的背景。解析:D项中的“善于”言过其实。C项倒果为因,应是先有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然后才有阏伯和实沈故事的形成。A、B两项均符合传说中的前因后果,但B项中用“源于”显得太绝对、太唯一,而且没有说明神话传说的创造者是古代劳动人民,A项正弥补了B项的不足。答案:A8.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A.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B.观天象以从事农耕C.观天象以确定季节D.观天象以传授知识解析:“观象授时”的“时”指“时节”,也就是一年四季的季节。答案:C9.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A.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C.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D.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解析:从天象所显示的内容看,A、B、D三项均指春天到了,该春耕了;而C项讲的是秋末冬初,农事基本结束,是营造房屋的时节。答案:C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B.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C.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D.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解析:D项夸大了古代天文学在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繁荣问题上的作用,“真理超前一步可能就是谬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答案:D第卷(共70分)三、(18分)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无土的兰花天依然阴沉沉,云一块块堆积,像是沙场上弃置的堡垒。风叫着牛声,拍打涡水上边的天空,还拍打天空下面的涡水。涡水汤汤,卷了残秋往东南去。水汛还没有过,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大宋子民郑思肖已经面河而居三年了,一顶草屋将他和尘世远远隔开,郑思肖的面前就只有水声风声了。看残阳如血,或者冷月似铁;听河流低吟,或者劲风长号。郑思肖站在河边,让日子慢慢从面前逝去。郑思肖面前还有他的兰。郑思肖是大宋画兰名家。兰本柔弱之物,有叶无茎。画兰者或写其飘逸或状其洒脱,如此而已。郑氏画兰却迥异他人。郑氏画兰时,其笔或斜走,或直行,从不画弧状。他的兰就仿佛有骨有节,或植根厚土,或临崖垂挂,兰的铮铮傲骨与耿耿劲节就如天地间奏起的绝响。郑思肖一大早就起来了,面对汩汩滔滔的河水站着。风吹动头上的方巾,灰白的丝绦像飘摇的纸幡。他在等待施子雨,施子雨要来看他的画。施子雨是陈州府尹。郑思肖没有办法像拒绝其他为官者一样拒绝施子雨,施子雨是他的莫逆之交,两人已暌隔三载。施子雨远在吴越做官,郑思肖却孤守长堤默默度日。近日施子雨移官陈州,做了府尹。施子雨上任之后便打探郑思肖的下落,僚属终于在涡河岸边找到了郑思肖。一顶青纱小轿飘然而至,身着便服的施子雨走下来。老友重逢,施子雨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游动,郑思肖却一脸淡然。施子雨要去抱住老友,郑思肖却退开了,然后朝施子雨深深一揖说,草民恭迎府尹大人,弄得施子雨呆愣良久。后来,施子雨提议看郑思肖的兰。每次见面,施子雨是一定要看兰的。郑思肖说,怕是要污了府尹大人之目。进了屋,都是兰,四壁挂满了。看了半日,施子雨击掌而呼,还是那样骨气清奇,还是那样傲然不群,只是又增加几分沧桑了。郑思肖淡然一笑说他的兰没有变,却有人晚节不保了。施子雨脸微微一红,然后尴尬一笑。又看了半晌,施子雨皱起了眉头,一脸迷惑。施子雨说,这满室兰花,为何都无凭无依,连一片土也没有?你往年画兰可不是这样啊。郑思肖说,土都让元人夺走了,哪还有土让我的大宋兰花生长。施子雨瞿然一惊。三天后,陈州人纷纷传言,陈州府尹施子雨辞官而去,不知所往。11.(1)“无土的兰花”喻指什么人?(2分)(2)“兰花”象征什么品格?(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属于B级能力。以兰喻人,本文中兰花的物征是有骨有节,“我的兰没有变,却有人晚节不保了”。郑氏画兰,不画弧状,异与他人。其品格:思肖有骨气、有节操,无土之兰花提醒自己,勿忘国耻。答案:(1)失去国家的有志之士;(2)傲然不群,有骨气有节操。12.(1)小说的主旨是什么?(3分)(2)小说的主旨是通过刻画郑思肖这个人物来表现的。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个性的?(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属于D级能力。结合题目,及文中郑的话及施子雨辞官可得出。答案:(1)赞扬爱国者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入侵者合作的高尚节操。(2)郑思肖画兰不画土;拒绝与为官者交往;老友相见,他表现得很冷淡。13.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E级能力。环境的作用,渲染气氛,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由全文来看,作者通过无土的兰,喻国土丧失,志士不与侵略者同流,景物衬托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沉重的亡国之痛。答案:渲染一种萧索、凄凉的气氛,衬托出郑思肖沉重的亡国之痛。14.下面各项对小说的鉴赏,分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动词“敲”形象地刻画出郑思肖满怀亡国之痛而辗转难眠的心境。B.朋友相见之时,“施子雨要去抱住老友,郑思肖却退开了,然后朝施子雨深深一揖说,草民恭迎府尹大人”,郑思肖已无朋友之情,表达出郑思肖对屈服者的疏远、鄙视。C.“郑思肖说,怕是要污了府尹大人之目。”“污”字是自谦之词,意思是兰花平庸,不堪入朋友之目。D.“施子雨脸微微一红,然后尴尬一笑。”施子雨的脸红和笑,是他听懂了郑思肖的话是在批评他投靠元人毫无气节。E.结尾写施子雨“不知所往”,说明他逃避现实,与郑思肖再次形成鲜明对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属于E级能力。C.“污”为反语,是对施子雨的讽刺;E.施子雨“不知所往”是郑思肖感召的结果,说明他尚有是非之心。答案:CE四、(12分)15.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2分)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负责人认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开展,中国保健产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暂时的萎缩是企业与消费者反思,它正孕育着成熟和更大的起跳。答:在 加上 ;在 加上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答案:“中国保健产业”前 “使”(或“令”“让”等) “反思”后 “的结果”(或“的缘故”)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各分句格式协调一致。(2分)于是我又抬起头,从容地张望这拔地而起的山丘,有的像折成好几叠的屏风站立着,有的昂扬着像即将启碇的船舶,有的蹲踞着像高昂着头颅呼啸的猛虎,有的像紧紧收敛着翅膀引吭报晓的雄鸡突兀着,百态千姿,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修改为: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修改。要求格式协调一致。答案:有两种改动方法。将画线部分的第二句改为“有的像即将启碇的船舶昂扬着”,将第三句改为“有的像高昂着头颅呼啸的猛虎蹲踞着”。将画线部分的第一句改为“有的站立着像折成好几叠的屏风”,第四句改为“有的突兀着像紧紧收敛着翅膀引吭报晓的雄鸡”。17.仿照下面的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用新的本体,拟出新的形象,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悬崖边的树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倔强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只要符合拟人形式,能再现事物精神面貌即可。选用新的本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新形象,给2分。合乎情理,意思完整,表现出事物的精神面貌,给4分。答案:(参考)温室里的花/它倾心透过玻璃的阳光/和喷壶中细雨的沐浴/它满足地呆在那里/显得自在而又惬意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不超过80字的一段话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虽说交通部门目前拒绝为电动自行车上牌照,但在北京销售这种车的专卖店已有几十家。在北京,电动自行车上路跑的至少有1万多辆。消费者青睐电动自行车除了因其快捷、方便、舒适外,主要还因为它具有经济实惠、无污染等优点。当前,京城商家和消费者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洗衣服务布草洗涤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儿童托管与家庭教育支持合同
- 2025版服务员招聘与劳动合同期限调整协议
- 二零二五版猫咪宠物进出口贸易合同
- 二零二五年专业赛车租赁赛事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版财务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合同十
- 2025版法务合同管理第七弹-归档服务与合规性检查合同
- 二零二五版矿山设备采购与安全监管服务合同
- 永久锚索施工方案(3篇)
- 演绎经典图书活动策划方案(3篇)
- 2025年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安全主题教育
- 管道设计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新交际英语(2024)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兵团基层两委正职定向考录公务员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新专长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铍铜棒线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 DBJ50-T-306-2024 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
- 2025四川雅安荥经县国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