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综合测试题.doc_第1页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综合测试题.doc_第2页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综合测试题.doc_第3页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综合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机构采取三省六部制B开始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C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D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2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A巩固隋朝政权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北部边防3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是()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C网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制度虚怀纳谏发展生产ABCD5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C体现了唯贤的原则D士族制度被摧垮6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7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其后的两税法,共同作用是()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B更新生产方式C调整生产关系D巩固上层建筑8两税法最突出的特点是()A改变纳税依据B改变纳税时间C收取银两D赋、税合一9两税法的实行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增加唐政府的财政收入B使政府控制的人口大量增加C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D减轻了农民负担10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A和亲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C册封D建立管辖机构11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处理民族关系上相同点不包括()A发动正义反击战B.加强行政管理C注意发展经济D实行册封制度12唐朝儒、法两家思想和当时佛、道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麻醉人民B促进艺术的发展C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D封建统治者重视和利用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隋书材料2: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通典材料3:(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贞观政要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隋代的仓储状况及其利弊。(2)唐太宗如何认识隋代仓储作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三、问答题14.汉唐皆是我国古代的强大王朝,而唐尤过之,后来又均衰落。试分析唐比汉更加强大的原因,指出其衰落的共同原因,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15科举制度的起因有哪些?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C4C5B6D7C8A9C10Bll.D12C二、材料解析题13隋初,仓储丰满,储粮数以千万石计,可供几十年使用。对度荒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统治者走向奢华提供了物质条件。唐太宗认为隋代的仓储,最终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亡国的结局。由此,他认为政权的兴亡不在于仓储的多寡,而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唐太宗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他能从政权兴亡的高度来分析仓储的正反面的作用。三、问答题14唐更强盛的原因:唐采用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而西汉前期有“王国”问题,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大影响中央集权。唐采取科举制,笼络了大批土人,统治基础扩大。唐更好地执行了民族政策,边患问题表现不突出。汉时,经济主要依赖黄河流域,而唐时,江南大量开发,经济基础更加雄厚。唐与边疆各族及外国经济交流更频繁,促进了经济发展。衰落的共同原因:政治腐败。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政治日益黑暗。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西汉、东汉、唐后期均如此。结论: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既不能从政治上抑制自身的腐败,也不能从经济上遏制自己的贪欲。因此,任何封建王朝必然由盛而衰而亡,这是其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15科举制度的起因:经历了300多年分裂战乱之后,一个统一了全国的隋王朝建立了,为扩大统治基础要选拔一批统治人才。魏晋以来,士族势力已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新的情况。科举制度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这样,科举选官制度应运而生。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考试步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半封建社会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