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储量年报12.27.doc_第1页
矿山储量年报12.27.doc_第2页
矿山储量年报12.27.doc_第3页
矿山储量年报12.27.doc_第4页
矿山储量年报12.2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2016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采矿权人名称: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年报编写单位: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矿山名称: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张东海单位技术负责人:马平地测机构名称: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地测机构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冯 辉 陈 鹏报告审查人:乔海滨 报告提交日期: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16目 录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工作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2 第二章 地质勘查工作与采矿现状简述.4 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4 第二节 开采现状.7 第三节 资源储量变化.7 第四节 本次工作评述12第三章 矿产地质12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12 第二节 矿体特征13第四章 资源储量估算28 第一节 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28 第二节 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29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需说明的问题31第5章 矿山“三率”指标31 第一节 开采回采率31 第二节 选矿回收率32 第三节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2第六章 下年度矿产资源储量动用及三率执行计划32第七章 结论32 附图目录*6-2#煤层采掘现状平面图*6-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6-2上#煤层采掘现状平面图*6-2上#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附表目录截至2016年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表附件目录矿山地质测量机构资质复印件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矿山地质测量委托合同 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工作目的与任务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进行矿产资源核销、变更登记、统计、发布通报及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相关事宜提供地质依据。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对井田开采范围内的煤炭动用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年度采出量以及开采现状进行年度检测,并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2016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 一、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技术要求及报告编写指南。2、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1勘探队队于2006年4月编写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勘探报告。3、*6-2#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其它相关资料。二、报告编制依据的技术标准: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3、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三、任务: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程、规范要求,报告主要完成如下地质任务:1、简述矿区的位置、原勘探矿区范围、坐标及面积;采(探)矿许可证界定的范围、坐标、面积;本次测量区范围、坐标(标高)及面积,三者之间平面上套合关系,地形地貌与交通条件等;2、简述矿区的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3、简述不同时期地质工作、勘查成果、审查批准文号;4、矿山开采设计方案及开采现状,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5、简述历次勘查及生产勘探矿山资源储量增减变化情况;6、简述矿区基本地质情况(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体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等;7、核实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储量,已采消耗煤炭资源储量及保有煤炭资源储量;8、估算当年动用的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保有资源储量。并简要说明估算参数、估算方法、圈矿工业指标、矿体圈定与外推原则;9、简述资源储量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一、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区内,位于准格尔旗方位225度,其行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羊市塔镇管辖。矿区位于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区,其地理坐标:东经:11130581113508北纬: 392447 392928矿区长约8550m,宽约5980m,为一不规则的多边形。*(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将下属*、二矿、王家坡煤矿三个煤矿整合成现在的*)由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批准文号为2006025号,批复日期为2006年2月8日,批复矿区面积为28.4145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379米1170米,批复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为:*矿区拐点坐标表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经度纬度143715703745838011030583928342437322037461200110325639292834373220374630001103411392928443713803746436011035083928295436959037464360110350939273164369570374637601103444392730743659303746368011034413925328436593037462980110341239253294364550374624401103349392447104364500374603901103224392445114365040374600001103207392503124367420374600001103207392620134367420374613401103303392620144368720374613401103303392702154369270374607201103237392720164369570374607001103236392730174369590374608601103242392730184371480374622001103338392832194371620374612301103257392836204370300374597401103155392753二、交通本区交通以公路为主,汽车运输。矿井距曹羊公路14.5km,经曹羊公路40km与109国道相连。矿井距包神铁路石圪台集装站46km,距沙圪堵站42km,距包头189km,至东胜89km,交通运输条件比较方便。第二章 地质勘查工作与采矿现状简述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自1958年以来,先后有煤炭部、地质部等部门的地质队在东胜煤田做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与本区有关的有以下几项:1、1958年至1959年,内蒙古地质局鄂尔多斯石油普查大队在敖包梁、铧尖和川掌沟一带进行石油和油页岩勘探施工钻孔25个,总工程量5248.74米。在本区有4个钻孔,因对煤层定性、定量均不可靠,故无利用价值。2、1968年,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301大队147队进入东胜地区,1970年3月提交了鄂尔多斯台向斜北部侏罗纪煤田东胜地区煤炭资源普查总结报告。其主要工作量包括:填绘1:10万地形地质图11450平方公里,施工钻孔36个,总工程量13506.31米。获甲、乙、丙三级储量9277159万吨,该报告经内蒙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审查后,于1973年12月5日下达了(73)蒙煤勘革字162号审批意见书,将该报告由普查降为普查找煤,原报告中的甲、乙、丙三级储量均降为C2级储量。该报告对东胜煤田历年来积累的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和评价。对东胜煤田的构造特点、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煤组及煤层的发育情况、煤炭储量及可能的利用方向做了全面阐述。3、199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在准格尔旗羊市塔乡纳林庙煤矿进行详查工作,并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准格尔旗纳林庙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该报告施工钻孔19个,总工程量为2103.46米,其中2个水文地质钻孔(262.36米)抽水两段;地球物理测井19个钻孔,测井实测米1902.19米;1:10000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23平方公里,施工槽探102.60立方米;采集各类样品48个。共获得资源储量14245.3万吨,其中B级储量5208.6万吨。4、1994年,内蒙煤田地质局一一七队对勃牛川普查项目进行勘探,并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地质报告。普查区位于东胜煤田东南缘,三普查区东西宽约114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面积约293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2531103506北纬: 391832 393737本次普查勘探地质填图及水文地质填图以1:10000的地形图为底图,填绘精度为1:25000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图25幅共303平方公里,地质观测点5233个,小窑调查38个,施工槽探355个,总工程量3805立方米;区内共施工钻孔36个,总钻探工程量为4283.97米,其中特级孔6个,甲级孔30个,特甲级孔率100%;36个钻孔共见可采煤层71层,其中优质层37层,合格层32层,不合格层2层,优质、合格率达87%;普查测井36个孔,测井实测米为4216米;共采集煤心煤样134个、风氧化带样24个样品、简选样3套、水样10个,岩样17组,瓦斯样5个;通过估算获得B+C+D级储量162844万吨。该普查报告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审批通过,批准文号为内煤地地发(1994)第173号。5、200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受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矿区宏景塔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次储量核实工作共利用7个钻孔成果,累计工程量928.05m。揭露可采煤层17层,其中优质煤层为11层,合格煤层为6层,优质合格率为100%。钻探单项评级,特级4个,甲级3个孔,测井单项均为甲级,特甲级孔率达到100%。钻孔质量高。通过估算获得C+D级储量6391万吨。该报告由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批通过,批准文号为内国土资认储字(2003)6号。6、2005年8月24日,受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按照业主的要求于8月26日完成该区勘探设计,经业主审查后,次日开始组织外业施工,经过四个半月的野外施工,克服种种困难,于12月29日钻探施工结束,在此同时进行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及环境地质调查、配合采样化验,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地质勘查工作,于2006年4月中旬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勘探报告,其中文字一本(包括附件三份),附表五本,附图56张。共投入勘查资金247.57万元,各项工程量见*勘查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2-1)。*勘查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2-1项 目工 程 量备 注工程测量定测钻孔各22地质填图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约38平方公里比例尺1:10000钻探工程钻孔22个,工程量2680.28米。其中:水文兼工程地质钻孔2个,工程量合计为218.01米。抽水试验二个钻孔共抽取了三段水。地球物理测井钻孔22个,工程量2522.9米。采样化验煤心煤样:76个;顶底板及夹矸样27个;煤岩样2组;简选样3组;容重样22个;瓦斯样2个;水样11个,岩样32组。截止2005年12月31日,*划定矿区范围内本次查明资源储量总量为18930万吨,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5751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86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6315万吨。第二节 开采现状*现规划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方法为综采。目前,该矿正在三采区东西翼进行回采。第三节资源储量变化一、煤矿以往生产、建设简况(一)、现将内蒙古*煤炭股份公司下属的原*、二矿、王家坡煤矿三个煤矿现状分述如下:原*、二矿于1999年归属与*煤炭有限公司,原*、二矿采矿权人为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改扩建,2005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煤矿设计院设计。采用平峒开拓方式,有主付井一对,通风斜井通风;主采煤层6-2煤层;井下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煤柱支撑法,煤层的直接顶板主要以砂岩、泥岩为主;稳固性较好,该煤矿自投产以来,尚未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及冒顶、底鼓等事故。王家坡煤矿1995年建井投产,2000年由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内蒙古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王家坡煤矿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设计矿井服务年限59.6年,资源储量备用系数1.3;采用平峒开拓方式,有主付井一对;主采煤层6-2煤层;井下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煤柱支撑法,煤层的直接顶板主要以砂岩、砂质泥岩为主;该煤矿自投产以来尚未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及冒顶、底鼓等事故,矿井在生产过程中涌水量不大,为20-30立方米/天。原*井口坐标为:主井口:X=4369475.573,Y=37462328.298;副井口:X=4369421.605,Y=37462208.772;原宏景塔二矿井口坐标为:主井口:X=4369628.542,Y=37469730.062;副井口:X=4369625.508,Y=37469688.146;王家坡煤矿井口坐标为:主井口:X=4364650.298,Y=37462269.717;副井口:X=4364659.135,Y=37462302.549;管理机构设置:矿级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包括:生产技术办、综合办、经营办、调度中心;生产部门包括:动筛车间、综采队、机电运输队。现有员工280人,其中管理人员40人,生产及辅助人员240人。(二)、原*、二矿、王家坡煤矿三个煤矿生产中揭露的地质情况:工作面揭露的6煤层的真厚度为5.10米,结构简单,顶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煤层利用厚度为5.10米。区内煤呈黑色,风化后常呈褐色,暗淡的沥青光泽,硬度23,亮型及半亮型煤。性脆,常呈参差状断口,煤燃烧时火焰长度480-750mm/时,区内煤中有害成分低,为特低灰,特低磷,高挥发分不粘煤。煤的发热量较高,一般低位干基发热量平均29.05MJ/Kg。煤的气化性能好,机械强度大,对CO2反应性高。煤的灰融性偏低,以低熔灰为主。矿井自投产以来尚未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煤层中瓦斯含量为O.OOmlg燃,瓦斯成分中可燃气含量为0,属瓦斯风化带。因此本井田内煤层属低沼气煤层。煤层顶底板:顶板、底板为砂岩、砂质泥岩。构造为煤层倾角平缓,近似水平,未见断层及岩浆岩侵入。(三)、煤矿历年开采情况通过对原*、二矿、王家坡煤矿实际测算得知:矿井煤炭回采率为34%、32%、35%,但据煤矿调查可知,近几年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煤矿采采停停,实际回采率较低(见表2-2、表2-3、表2-4)。为此,煤矿预计改进采煤方法,更换采煤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表2-2 原*历年煤炭产出量一览表 (万吨) 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合计产量334456631回采率:矿井历年实际采出量31万吨/采空区资源储量61万吨=51%表2-3 原宏景塔二矿历年煤炭产出量一览表(万吨) 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合计产量46474850535455353回采率:矿井历年实际采出量205万吨/采空区资源储量638万吨=55% 表2-4 王家坡煤矿历年煤炭产出量一览表 (万吨)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合计产量4544434545464748496263537回采率:矿井历年实际采出量537万吨/采空区资源储量835万吨=64%二、以往资源储量核实情况200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1勘探队对*进行勘探,截止2005年12月31日,*划定矿区范围内本次查明资源储量总量为18930万吨,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5751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86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6315万吨。详见*煤炭资源储量汇总表(表2-5)。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为67%。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为30%。截止2005年12月31日*查明煤炭资源储量汇总表单位:万吨 表2-5级别煤层331332333331+332331+332+333赋存标高6-2上32136532168647123512566-257516543595012294182446711911260总计57516864631512615189306711911260*整合前后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详见表2-6。*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 表2-6重叠最近一次报告(原报告)全称批准单位批准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矿区宏景塔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批内国土资认储字(2003)6号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勃牛川普查地质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审批内煤地地发(1994)第173号项 目能利用储量(万吨)A(331)B(331)C(332)D(333)合计重叠最近一次报告全部资源储量412322686391重叠部分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412322686391动用量采出量31835353损失量21322235重 算增减量增加量减少量422137559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317020745244重叠最近一次报告全部资源储量162844最近一次报告重叠部分资源储量52405747459715584动用量采出量5348332568损失量3632220378重 算增减量增加量600600减少量12483041552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57513694424113686全区合计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57516864631518930第四节本次工作评述为了实施好今后的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采矿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规定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内蒙古*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收集了大量的*的地质、测量及采矿等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采用拓普康全站仪对煤矿采、掘现状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实测,进而分析计算矿井煤炭资源的动用地质储量、采出煤量和剩余保有储量及回采率等数据。检测过程中,我公司在资料收集、实地勘测、数据计算等环节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和诚实守信的原则来开展工作。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检测工作,以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1勘探队队于2006年4月编写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勘探报告为依据。第三章 矿床地质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一、地层区内沉积的地层从老至新有:上三叠统延长组(T3y),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第三系上新统(N2)和第四系(Q)。本区将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层合并做了松散层厚度分布示意图,详见*松散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图3-1)。表3-1 *地层厚度统计表 地 层 单 位地层厚度(m)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最小最大平均第四系全新统(Q)7.5616.4011.15不整合第三系上新统(N2)1.6077.8426.56不整合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J1-2Y212.3674.4941.03整合J1-2Y124.5996.1360.17整合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12.481.68二、构造本区基本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整体构造形态基本一致,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中部较平缓,地层倾角12。褶曲与断层均不发育,无岩浆活动,属于构造简单地区。第二节矿体特征一、含煤性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该组地层厚度为36.10135.28米,平均厚度为97.18米,全区发育,由于上岩段遭受剥蚀,厚度有一定变化。该地层含煤层17层,具有对比意义的六层。下部煤层发育较好,厚度较大,含煤性较好;上部煤层发育一般,煤层较薄。煤层总厚度为1.6011.12米,平均为5.91米,可采煤层总厚度为3.5010.31米,平均为5.65米,含煤系数为1.7211.81%,平均为6.59%,可采含煤系数为1.0713.02%,平均为6.06%,含煤性较好。区内有两层煤层为可采煤层,均估算了资源储量。根据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将煤层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煤组,即4、5、6号煤组,能对比成层的煤层无论其是否可采,均对比后给以编号。二、煤层各论区内煤层自上而下基本表现为六层煤,即4-2、5-1、5-2、6-1、6-2上、6-2煤层,其中6-2上煤为6-2煤层的分叉上分层,为可采煤层;6-2煤层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在区内除西北部火烧区范围外其余全部可采;其它四层煤在工作区内均不可采。现分别叙述如下:(一)、可采煤层1、6-2上煤层为6-2煤层分叉出的一层煤,位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的下岩段的下部,在井田内东北部有四个钻孔发育,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它部分在井田内与6-2煤层合并。该层煤厚为2.004.70m,平均为3.20m,可采煤层厚度为2.004.70m,平均3.20m。煤层厚度稳定,结构不含夹矸或含一层夹矸,该煤层大部可采,其稳定类型确定为较稳定煤层。2、6-2煤层位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的下岩段的下部,在井田内除西北部火烧外其它地区均可采,6-2煤可采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该层煤厚为0.709.48m,平均为6.96m,可采煤层厚度为1.489.48m,平均5.16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稳定,不含夹矸或含1层至3层夹矸,夹矸厚度0.061.10m,平均0.40m。煤层向西南方向倾斜,倾角12,煤层沿倾向方向逐渐增厚,在东北部出现分叉,6-2煤层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属稳定煤层。(二)、不可采煤层1、4-2煤层位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的中岩段的下部,在井田北部及西南部发育,向井田西北、东南部由于遭受剥蚀作用而缺失。煤厚为0.000.90m,平均为0.73m。煤层在勘探区J10、HE10钻孔处达到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岩性一般为砂质泥岩和炭质泥岩。工作区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在分布范围内零星可采,结构简单,由此确定4-2煤层为不稳定煤层。2、5-1煤层:位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的下岩段的上部,在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发育。煤厚为0.000.75m,平均为0.52m,全区均不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或含1层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和炭质泥岩。在本区该煤层属不稳定煤层。该煤层与5-2号煤层间距为14.4017.35m,平均为16.10m。3、5-2煤层位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的下岩段的上部,在井田内东部呈长条状发育,其它部分在井田内尖灭。全层煤厚为0.001.03m,平均为0.61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或含1层夹矸,属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4、6-1煤层位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的下岩段的中部,在井田内东北部有四个钻孔发育,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它部分在井田内尖灭。仅b10号钻孔达到了可采,厚度为1.71m,其余钻孔均未达到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不含夹矸,该煤层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由于6-2煤层在局部出现分叉现象,在考虑层间距时只考虑6-2主煤层,对上分层6-2上没有考虑。该煤层与6-2煤层间距为1.1029.35m,平均为15.36m。详见煤层特征一览表(表3-2)。煤 层 特 征 一 览 表表3-2煤号煤层总厚可采厚度夹 矸岩 性煤层间距可采程度稳定程度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顶 板夹 矸底 板最小最大平均(层数)平均平均/层数(点数)平均(点数)4-20.000.900.830.90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3.84(1)不可采0.73(13)0.87(2)1.4522.855-10.000.75/0.08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17.53(9)不可采0.52(19)/0.0814.417.355-20.001.030.81-1.030.2粉砂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16.1(13)不可采0.61(17)0.92(2)0.226.96-10.701.711.71/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26.9(1)不可采1.05(4)1.71(1)/14.5317.106-2上2.00-4.702.00-4.700.08-0.4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15.82(3)大部可采较稳定3.20(3)3.20(3)0.24/2(2)1.1-29.356-20.709.481.48-9.480.061.10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15.36(4)全区可采稳定6.96(31)5.16(30)0.40/18(12)三、煤的化学性质、工业分析1、水分(Mad)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共有2个样品测试了原煤的水分,其值为4.576.51%,平均值在5.54%;有2个样品测试了浮煤的水分,其值为5.116.61%,平均值在5.86%,洗选后水分有所增高。6-2煤层共有29个样品测试了原煤的水分,其值为2.809.55%,平均值在5.39%;有28个样品测试了浮煤的水分,其值为4.129.59%,平均值在6.63%,洗选后水分有所增高。详见各煤层煤质特征一览表(表3-3)2、灰分(Ad)、煤层灰分: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共有2个样品测试了原煤的灰分,其值为5.566.34%,平均值5.95%;据GB/T15224.1-2004国家标准确定为特低灰煤(SLA)。有2个样品测试了浮煤的灰分,其值为4.265.19%,平均值4.73%,洗选后灰分有所降低。6-2煤层共有29个样品测试了原煤的灰分,其值为4.3314.47%,平均值7.36%;据GB/T15224.1-2004国家标准确定为特低灰煤(SLA)。有28个样品测试了浮煤的灰分,其值为3.245.93%,平均值4.26%,洗选后灰分大大降低。详见各煤层煤质特征一览表(3-3)。、顶底板、夹矸灰分:区内6-2煤层顶板灰分为73.7394.48%,平均值为88.82%;夹矸灰分为85.8091.27%,平均值为88.54%;底板灰分为84.5292.56%,平均值为88.92%;详见各煤层顶底板、夹矸灰分统计表3-4。17 煤 质 特 征 一 览 表 表3-3煤层号洗选情况工业分析%发热量(MJ/Kg)焦渣型号GR.IMad %最小最大平均Ad %最小最大平均Vdaf %最小最大平均Qgr.d最小最大平均Qnet.ad最小最大平均Qnet.d最小最大平均Qb.d最小最大平均4-2原2.78(1)6.67(1)32.71(1)29.49(1)27.68(1)28.54(1)29.55(1)2(1)浮3.42(1)4.16(1)33.72(1)2(1)0(1)6-1原7.28(1)5.37(1)35.55(1)30.48(1)29.57(1)30.54(1)2(1)浮3.66(1)3.63(1)36.83(1)30.99(1)29.99(1)31.05(1)2(1)6-2上原4.576.515.54(2)5.566.345.95(2)32.5132.8332.67(2)29.6929.8729.78(2)26.7527.3427.05(2)28.7728.9428.86(2)29.7629.9429.85(2)2(2)浮5.116.615.86(2)4.265.194.73(2)32.1434.3233.23(2)30.57(1)28.13(1)29.59(2)30.65(2)2(2)0(2)6-2原2.809.555.39(29)4.3314.477.36(29)31.7238.7833.56(28)25.6032.0929.36(29)23.9627.9526.52(17)24.8429.9528.37(25)27.1230.7629.47(26)2(29)浮4.129.596.63(28)3.245.934.26(28)32.9635.4234.09(28)29.9332.1630.67(8)27.8428.1227.94(4)29.0130.0929.56(7)30.5131.0430.67(7)2(28)0(11)表3-4 顶底板、夹矸灰分统计表煤层号顶板灰分 %最小最大平均(点数)夹矸灰分 %最小最大平均(点数)底板灰分 %最小最大平均(点数)4-294.65(1)95.77(1)6-273.7394.4888.82(6)85.8091.2788.54(2)84.5292.5688.92(6)3、挥发分(Vdaf)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共有2个样品测试了原煤的挥发分,其值在32.51%32.83%,平均值为32.67%;有2个样品测试了浮煤的挥发分,其值为32.1434.32%,平均值为33.23%,减灰后的浮煤测值据MT/T849-2000国家标准确定挥发分产率分级为中高挥发分煤(MHV)。6-2煤层共有28个样品测试了原煤的挥发分,其值在31.72%38.78%,平均值为33.56%;有28个样品测试了浮煤的挥发分,其值为32.9635.42%,平均值为34.09%,减灰后的浮煤测值据MT/T849-2000国家标准确定挥发分产率分级为中高挥发分煤(MHV)。详见各煤层煤质特征一览表(表3-3)。、煤中有害元素1、全硫(St.d)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原煤全硫在0.220.25%,平均值在0.24%,据GB/T15224.2-2004国家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SLS);浮煤全硫在0.330.41,平均值在0.37%,洗选后硫分略有提高。6-2煤层原煤全硫在0.131.32%,平均值在0.25%,据GB/T15224.2-2004国家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SLS);浮煤全硫在0.130.33,平均值在0.21%,洗选后硫分略有下降。区内煤中硫成分以有机硫(So.d)为主,硫铁矿(Sp.d)次之,硫酸盐硫(Ss.d)含量甚微。详见各煤层各种硫含量一览表(表3-5)。表3-5 各种硫含量一览表煤层洗选情况各 种 硫 %St.dSp.dSs.dSo.d4-2原0.22(1)0.01(1)0.00(1)0.21(1)浮0.19(1)0.00(1)0.00(1)0.19(1)6-1原0.26(1)浮0.30(1)6-2上原0.220.250.24(2)0.06(1)0.01(1)0.18(1)浮0.330.410.37(2)0.12(1)0.00(1)0.21(1)6-2原0.131.320.25(29)0.010.090.05(11)0.000.020.01(11)0.060.250.14(11)浮0.130.330.21(22)0.000.120.04(7)0.000.020.01(7)0.000.210.12(7)2、磷(Pd)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磷含量原煤为0.0030.009%,平均为0.006%,据MT/T562-1996国家标准确定为低磷分煤(LP)。浮煤磷含量为0.004%。6-2煤层磷含量原煤为0.0010.059%,平均为0.018%,据MT/T562-1996国家标准确定为低磷分煤(LP)。浮煤磷含量为0.0030.030%,平均为0.012%。3、砷(AS)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砷含量值均在01ppm之间,相当于0.000.0110-4之间,据MT/T803-1999国家标准确定为一级含砷煤(AS),符合食品工艺燃烧用煤之需求。4、氟(F)区内各可采煤层氟含量值在193227ppm之间。5、氯(Cl)区内各可采煤层氯含量平均在0.0090.013%之间,据MT/T597-1996国家标准确定为特低氯煤(SLC1),对工业利用影响甚微。各煤层磷(Pd)、砷(AS)、氟(F)、氯(Cl)等有害元素详见其它有害元素一览表(表5-2-4)。、元素分析1、碳(Cdaf)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的原煤碳含量为81.58%;浮煤碳含量为80.88%。6-2煤层的原煤碳含量为78.8882.37%,平均值为80.78%;浮煤碳含量为79.3380.84%,平均值为80.22%。2、氢(Hdaf)本区煤的氢含量较低, 6-2上煤层原煤氢含量为4.764.77%,平均为4.77%;洗选后氢含量略有增高,浮煤含量为4.99%。6-2煤层原煤氢含量为4.175.24%,平均为4.60%;洗选后氢含量略有增高,浮煤含量为4.485.20%,平均为4.70%。3、氮(Ndaf)本区煤的氮含量很低,6-2上煤层原煤氮含量为1.06%;洗选后氮含量略有下降,浮煤氮含量为0.97%。6-2煤层原煤氮含量为0.861.07%,平均值0.99%;洗选后氮含量略有增高,浮煤氮含量为0.971.15%,平均值1.04%。4、氧(Odaf)本区煤的氧含量较高,6-2上煤层原煤氧含量为12.33%,洗选后氧含量略有变化,浮煤含量12.85%。6-2煤层原煤氧含量为12.0514.51%,平均值为13.02%,洗选后氧含量略有变化,浮煤含量为12.9714.98%,平均值为13.76%。从以上数据分析表明:组成可燃物的元素以碳和氢为主,6-2上煤层原煤碳氢比为17.10%,浮煤碳氢比为16.21%。6-2煤层原煤碳氢比为15.4019.42%,平均值为17.56%,浮煤碳氢比为15.3817.95%,平均值为17.07%。各煤层元素分析结果详见元素分析一览表(表3-6)。表3-6 元 素 分 析 统 计 表煤层洗选情况元 素 分 析碳氢比C/H %Cdaf %最小最大平均H daf 最小最大平均N daf %最小最大平均O daf %最小最大平均4-2原4.93(1)浮6-1原80.15(1)4.59(1)17.46浮79.09(1)4.94(1)16.016-2上原81.58(1)4.76.774.77(2)1.06(1)12.33(1)17.10浮80.88(1)4.99(1)0.97(1)12.85(1)16.216-2原78.8882.3780.78(12)4.175.244.60(24)0.861.070.99(8)12.0514.5113.02(7)15.4019.4217.56浮79.3380.8480.22(11)4.485.204.70(12)0.971.151.04(10)12.9714.9813.76(7)15.3817.9517.07、微量元素区内各可采煤层锗平均含量一般为04ppm之间,镓平均含量为12ppm,矾平均含量为062ppm,均未达到工业品位。详见微量元素一览表(表3-7)。表3-7 微量元素一览表煤层洗选情况微量元素(g/g)GaGeV4-2原0(1)5(1)6-2上原122(2)386(2)6-2原12 1(3)041(24)06210(24)四、煤的工艺性能、发热量1、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区内主要可采煤层6-2上煤层共有2个样品测试了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其值为29.6929.87MJ/Kg,平均值为29.78MJ/Kg,据GB/T15224.3-2004国家标准确定为高热值煤(HQ)。经统计和灰分产率呈较强的负相关,洗选后发热量有所增高,浮煤共有1个样品测试了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其值为30.57MJ/Kg。6-2煤层共有29个样品测试了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其值为25.6032.09MJ/Kg,平均值为29.36MJ/Kg,据GB/T15224.3-2004国家标准确定为高热值煤(HQ)。经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