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一 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负责人:高卓青 学号:089122041.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答: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该企业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均衡,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11 第一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美元 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000007500069000744000 本月生产费用15000001440001080001752000 生产费用累计21000002190001770002496000 半成品成本 20016980001650001140001977000 半成品单位成本84908255709885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402000 54 000 63 000 519000表12 第二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美元 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510000 45900 37200 593100 本月生产费用1977000 156000 834002216400 生产费用累计24870002019001206002809500 半成品成本 3001827000147000771002051100 半成品单位成本60904902576837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60000 54900 43500 758400表13 第三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美元 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363000 17400 7200 387600 本月生产费用2051100 84000 570002192100 生产费用累计2414100101400642002579700 产成品成本 200211410087600585002260200 产成品单位成本105705438292.511301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300000 13800 5700 3195002. 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改怎么改进?答:不合理。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应该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首先,品种法主要是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在一个车间进行或车间是封闭式的。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提供产品成本信息。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车间使用所以是多步骤的。故用品种法不合理。其次,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应该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知道最后步骤累计计算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情况符合。再次,在计算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时,上一步骤所生产的半成品成本,要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及最后一个步骤的产成品成本。最后,逐步结转分步法能随时提供各生产步骤完整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管理和控制。同时我们觉得其中的综合结转比较适用。采用综合结转法,除第一步骤以外的各生产步骤,不仅要汇总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还要将领用的半成本成本作为本步骤地一项原材里费用,使各步骤的本成品(或最后步骤)成本都是截至本步骤止的完全积累成本。由于该纺织厂规模较大,生产步骤较多,如果采用分项结转,将导致结转手续繁琐,工作量大,特别是本步骤入库本成品的成品明细帐也要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3. 逐步结转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反映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种方法?请简述两种方法的异同点。答:首先,逐步结转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反映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两种方法。 其次,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综合记人各该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原材料”或专设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两种方法。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时,为了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必须对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进行还原,计算工作较为复杂。再次,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人各该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分项结转,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结转,然后按成本项目分项调整成本差异。也就是说要将本步骤成本与上步骤成本分开核算,计算量大,但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最后,二者都是多工序的生产性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都是以上一步的半成品作为下一步的加工对象。4. 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怎样进行成本还原?答:首先,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其次,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时,因成本计算步骤越多,最后一个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上“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的成本在产成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就越大。这显然不符合产品成本结构的实际情况,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为了改变成本结构被扭曲的状况,必须进行成本还原。采用分项结转法时,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最后,成本还原的方法采用的是倒序法。还原时根据按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和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又可分为两种计算方法:(1)按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序如下: 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项目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合计100% 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项目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2)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本月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序如下: 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项目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项目金额 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至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5. 什么是品种法?请简述它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答:首先,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不要求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照产品生产步骤计算成本。其次,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中,如果生产规模较小,或者车间时封闭式的,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完工都在一个车间进行,或者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提供产品成本信息,也可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内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或其他部门的产品和劳务,其成本计算也可以采用品种法。最后,品种法具有以下特点:1.以企业最终完工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3.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在产品成本。 案例二 BBC公司完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负责人 陈倩倩 学号089021021、分别使用变动成本和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女式钱包和男式钱包的单位成本。答:由于变动成本与全部成本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了两种方法下的一些差异,其中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如下:又有题意知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即按照女式和男式直接人工小时5:8分配,则女式和男式固定性制造费用分别为50000美元和80000美元。故可得表2-1 表2-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表 单位:美元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女男女男直接材料0.750.50.750.5直接人工2.522.52变动性制造费用0.20.120.20.12固定性制造费用-0.50.4单位产品成本3.452.623.953.022、用完全成本计算法编制损益表该年男式钱包的期初存货为10000个。这些钱包的单位成本与该年生产的男式钱包相同,因此可直接计算。表2-2 完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女式男式合计销售收入49500094500014400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期初存货0302000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9500604000999000可供销售产品成本395000634200999000期末存货395000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355500634200999000销售毛利13950031080044100销售及管理费变动销售管理费300006000090000固定销售管理费6000085000145000税前净利49500165800215300备注销售收入=销售额*单价 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可供销售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税前利润=销售毛利-销售及管理费3、用变动成本计算发编制损益表表2-3 变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女式男式合计销售收入495000945000144000变动成本变动制造费用310500550200860700变动销售管理费300006000090000边际贡献154500334800489300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5000080000130000固定销售管理费6000085000145000税前净利44500169800214300备注销售收入=销售额*单价 变动成本=变动制造成本+变动性销售费用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管理费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4、核对两种损益表的差异。答:按照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有所区别,关键在于期初、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变动及其对比关系不同。其变化有一定规律:(1)女式钱包:由于女式钱包的销售量小于生产量,且期末存货量比起初存货量多1000件,从而导致了税前利润在按全部成本法计算下比按变动成本计算多5000(49500-44500).(2)男式钱包: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小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则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小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其差额等于期初存货的固定成本总额期末存货的固定成本总额。即169800165800=10000*0.40=4000 以下介绍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各自的有缺点及它们的区别:v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1)优点: 有利于企业的短期预测和决策; 有利于科学的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有利于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可防止企业盲目生产,注重销售,有利于全面面完成产销计划; 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2)缺点: 提供的成本信息不适应长期决策和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决策的需要;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不符合传统成本的观念; 按成本性态分类具有局限性;v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1)优点: 使人们重视生产环节; 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计价完整; 便于直接编制对外财务报表; (2)缺点: 全部成本法说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以被管理部门所理解; 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十分繁琐; 提供的成本资料不便于预测和决策分析;v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区别(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全部成本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其成本均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部分; 全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其他生产成本一样,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未销产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期损益计算方面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 全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分摊,按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的比例补偿; 案例三 某特殊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案例 负责人:郑来 学号:08913341工序标准成本管理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和细化,对预算管理形成有力支持。但在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详细、全面的定额指标、成本费用资料做基础,会导致预算指标制定有时与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产生偏离。 该企业每种产品从投料到制成品出厂,须经过35道工序,每道工序均核算成本,实行逐步结转法向下一道工序转移半成品成本。每道工序的原料费按各批次的订单、生产任务书划分据实入账,而制造费用等很难具体辨认成本负担主体,按该公司规定先归集为工序加工费用,然后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到每道工序的产品成本之上。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成本=原料费+工序加工费工序加工费=单位分值分配系数单位分值=工序加工费总额/(分配系数产量) 在上述公式中,原料费是个别确认的,工序加工费总额和各品种产量是客观的,唯一带主观成分的变量是个品种的加工费用分配系数。系数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数据是否准确反映资源消耗问题。 分配系数,即分工序分配参数,是工序费用在产品品种之间分配的依据。该系数是有公司的技术部门和厂矿生产技术部,根据具体产品的技术标准,参考产品的成分、性能、工艺要求、冶炼或轧制等因素,制定的各种产品通过每个工序的所发生的消耗和费用的分配标准。该分配系数随着生产工艺、产品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因素的变化及时修订。核定分配系数是准确核算分品种规格组距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公司根据各厂矿、产线、工序、产品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核定各个工序的分配系数,核定方法按数据获得方式分为两种:实际测量法,采用实际测量方法确定各品种在各工序中各类费用占用的比例系数,适用生产品种和工序简单的工艺条件;理论计算法,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各品种在各工序中各费用占用的比例系数,或者通过某一相关物理量来比照确定比例而系数。这样我们通过这个方法确定的系数应该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因此在用这些数据分配出来的工序加工费也是较客观,没有什么大的误差。除了上述方法,现在的一些特钢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采用了较新进的方法基于ERP/MES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系统。 针对钢铁企业成本信息不准确、费用分摊不合理的问题,应用集成管理理论,构建了基于ERP/MES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型,同时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系统用例模型。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ERP/MES的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已在某钢铁企业得到实施,从而实现了成本信息从ERP/MES中的自动提取,保证了成本计算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基于ERP/MES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型在钢铁企业中,成本信息以炉号、作业及订单作为管理标识,贯穿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过程。成本管理所需信息涉及经营过程中的销售信息、工艺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各部门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信息等。成本管理子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实现闭环控制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系统应与ERP系统中的生产、物供、财务、销售等系统模块以及MES中的车间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进行全面集成,并及时收集ERP/MES系统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快速地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提高多元成本对象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成本估算、成本计算、成本分析等进行成本的动态控制,全面提高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钢铁企业中,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成本发生的随机性,使得钢铁企业成本的发生与控制具有大系统的特征,为此,国内外都将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在系统环境下利用信息集成技术来研究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实施ERP/MES后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统一的资源平台b记录产品成本形成全过程,及时反馈产品动态成本。c成本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并侧重于事中控制。d标准成本制度体系的实行及深化实施。企业在实施ERP/MES后,使标准成本制度体系得到了切实运转,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从而有利于成本控制,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有利于产品价格决策等。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钢铁制造业已进入生产高度自动化、产品多元化、组织柔性化、服务理念客户化、信息系统网络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其成本形成过程以及成本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钢铁生产制造模式,这就导致现代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和成本管理的原则方法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使得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创新迫在眉捷。所以该企业要是有能力的话,可以改变这种方法来进行钢铁的成本管理。案例四 关于马钢三铁厂是否停产的决策案例 负责人:郑来 学号: 08913341前言: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盛衰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该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甚至导致存货挤压,进而危及企业的继续经营。所以,做决策前必须要进行慎重的全面调研,之后再得出是否停产的决定。 在本案例中,三铁厂1998年4月末的资产负债状况为:资产总额69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为2279,总固定资产为2394万元;负债和权益总额6962万元,绝大部分是公司内部往来。多年来,三铁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98年4月末已累计亏损481万元。加上公司的决策,三厂的亏损幅度将加大,全年控亏目标难以完成。在此基础上,对三铁厂做出是否停产的决策势在必行。分析: 根据案例提供的基本资料,我们得到了三铁厂的损益预测表:项目单价数量(万吨)金额(万元)一 . 销售收入1023.0123.0023529.17其中:出口铁1010.16198820001.17自制炼钢铁985.001.601952.00铸造铁1200.001.601576.00二 . 销售变动成本900.8623.0020719.78三 . 销售费用103.6919.802053.00其中:出口费用国内部分80.0023.6919.8019.801548.00469.00四 . 边际利润32.8723.00756.39五 . 固定费用3646.00六 . 财务费用215.00七 . 营业利润-3104.61 由上表可知,三铁厂年亏损高达3100万元以上,这是对公司效益的实际影响。该亏损额比固定资产净值高了826万元,也大于其年工资及相关比较。在这基础上,针对停产与继续生产进行相关比较,以得出进一步的决策结果。 如果继续生产的话,三铁厂需付出成本:1.原材料和动力消耗仍照实际水平支出2运输费:548万元3修理费:2807万元4.机料费:3937万元5.人工及其他固定费用:3646万元6.烧结矿变动成本:249.79元/吨7.生铁变动成本:900.86元/吨 (附:卸车费价格由3.5元/吨下降为2.5元/吨)如果选择停产的话,三铁厂需付出的成本:预计停产的费用:项目金额(万元)1.工资1069.002.工资性附加543.003.住房补贴174.004.财务费用70.005.其他10.006.合计1866.00与继续经营相比,停产的比较利益为:3105-1866=1239万元在考虑停产后职工的安排及一些单位利润变化导致比较利益减少,所以综合看,停产对马钢效益的正面影响不会少于1000万元。通过停产的比较利益,我们应该做出停厂的建议。停厂面临的问题:1.我们从表中知道三铁厂的边际利润为756.39万元,我们知道那部分的固定费用不会因三铁的停产而由别的厂分摊,因为三厂是一个独立经营的企业。2.三铁厂的产品大部分供出口,每年能创汇1520万美元。停产之后,马钢可安排其他厂接下这些客户,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增加坯材出口,可弥补这个缺口。3. 矿产平衡问题。涉及到的是块矿4万吨和东精矿4万吨的利用问题。因为马钢在桃冲和南山两地都有矿业公司,可以合并到里面。这样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4.职工的合理安排问题。企业的关闭,有工人要下岗那是必然的,好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阻止不了的。“由于三铁厂职工年龄平均偏大,所以我们要采取坚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原则。引导职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自觉摆正全局与局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停产的理由:1.停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铁厂的设备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淘汰之列,说明这些设备与现行的标准是有差距的,不能迎合新世纪的商品和能耗要求。2.三铁厂的产品没有市场和缺乏竞争力。因为1997年是马钢人非常困难的一年,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严重不适应便充分暴露出来,马钢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地拉开了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幕。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没有销路的马钢三铁厂理所当然成为了马钢调整产品结构战略的首选。3.三铁厂停产后,有利于公司整体的能源综合利用。如焦炭不足的矛盾可以得到缓解有利于大中高炉增产,降低生铁成本。综合比较各个方面得失之后,我们还是给出马钢要停掉三铁厂的建议。建议: 在做出决策之后,要进行信息反馈,以便及时修正决策方案。主要有以下一些建议:1. 鉴于目前三铁的干部职工的情绪都已受停产调研的影响,设备检修也举棋不定,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所以建议公司尽快做出停产的决策。2. 尽快组成生产协调、财务与财务处置、职工安排三个工作组,负责三铁停产及善后事项的处理。3. 参考铁合金停产安置的做法,并考虑三产的特殊情况做好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在各单位推竞争上岗机制,也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4.总结: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这个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在日益扩大。组织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复杂,导致影响企业做出决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时候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才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案例五 某特钢企业将制造成本当做变动成本导致错误决策的后果案例负责人:高卓青 学号:08912204一你如何评价财务经理的混淆变动成本与制造成本错误决策的后果?品种生产能力(吨)预测销售价格(元/吨)可能的销售收入(万元)满负荷制造成本(元/吨)制造成本总额(万元)单位销售毛利(元/吨)销售毛利总额(万元)单位变动成本(元/吨)变动成本总额(万元)单位边际利润(元/吨)边际利润总额(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万元)A53000460024380465024645-50-26539502093565034453710B60000570034200580034800-100-600470028200100060006600C540008100437407900426002001080650035100160086407560D11000120001320010100111101900209093001023027002970880E115000340039100310035650300345029503392545051751725F107000360038250370039590-100-107033003531030032104280合计40000019314018845546851637002944024755该公司预计年管理费用4500万元;年财务费用3000万元。 该公司认为A、B、F三种产品是亏损产品,根据“亏损产品不生产”的原则,砍掉了这三种产品,只安排了C、D、E三种盈利产品的生产。表面上执行该方案可获得销售利润 1080+2090+3450=6620(万元),再减去管理费用4500万元和财务费用3000万元后亏损880万元,但该方案的执行结果是: 销售收入:43740+13200+39100=96040(万元)减:变动成本:35100+10230+33925=79255(万元)减:固定成本:24755万元销售毛利:96040-79255-24755=-7970万元减:管理费用4500万元减:财务费用3000万元利润总额:-7970-4500-3000=-15470万元可知执行该发难亏损的比表面上执行该方案所要亏损的多得多。而该公司如此安排只生产C、D、E三种产品时由于该公司将制造成本混淆成变动成本,把销售毛利当成边际利润总额,才会认为A、B、F三种产品时亏损产品。由表中可知A、B、F这三种产品的边际利润总额都是正数,说明生产这三种产品都可能获利。按变动成本法计算、1.不停产:原方案:销售收入:193140万元减:变动成本总额163700万元减:固定成本总额24755万元销售毛利:4685万元减:管理费用4500万元减:财务费用3000万元项目ABCD EF 合计销售收入(万元)243803420043740132003910038520193140变动成本(万元)209352820035100102303392535310163700边际贡献(万元)34456000864029705175321029440固定成本(万元)3710660075608801725428024755净收益(万元)-265-600108020903450-10704685利润总额:-2815万元2.停产原方案:销售收入 43740+13200+39100=96040(万元)减:变动成本35100+10230+33925=79255(万元)减:固定成本24755万元销售毛利:7970万元减:管理费用4500万元减:财务费用3000万元利润总额:-15470万元 项目CD E 合计销售收入(万元) 43740 13200 39100 96040变动成本(万元) 35100 10230 33925 79255边际贡献(万元) 8640 2970 5175 16785固定成本(万元) 11270 7480 6005 24755净收益(万元) -2630 -4510 -830 -7970由两者相比较可知:停产前,由两者相比较可知,混淆变动成本与制造成本导致是最终利润的减少。ABF停产前,满负荷方案的利润总额为-2815万元,而正确的边际利润应为4685万元,两者相差7500万元。停产后,公司方案的利润总额为-15470万元,而正确的边际利润应为-7970万元,两者相差7500万元。停产前后均相差了7500万元,说明财务经理误把期间费用计入变动成本当中,混淆变动成本与制造成本导致是最终利润的减少,会计信息不可靠,从而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违反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谨慎性原则,造成会计秩序的混乱,同时也影响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决策。虽然生产六种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总额还是负的,但还是比生产三种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多。这里将销售毛利当做边际贡献总额,降低了边际贡献总额,使得利润比原先的降低,造成更大的亏损。该公司的财务经理不懂财会基本知识,盲目听信不负责任的会计人员的意见,混淆变动成本与制造成本,将制造成本中的销售毛利作为变动成本的边际贡献总额,停产A、B、F这三种产品,使边际贡献总额减少,最终使得企业的利润总额减少,以至于提出很多钢材没有边际利润,“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这种理由,更指定了错误的营销决策,使企业陷入基本停产的境地。二变动成本与制造成本的概念与比较变动成本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里的变动成本是就总业务量的成本总额而言。若从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来看,它是固定的,即它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并成正比例变动的这种完全的线性联系,只有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超出了相关范围,它们之间的联系则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就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呈现为线性联系的这一段而言的。变动成本的主要特点:1.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动;2.单位变动成本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数额将始终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制造成本是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耗费(材料、人工、折旧、动力等)。产品只有销售后才能完成价值实现,也才能弥补相应的成本,因此,将那些已销售的产品对应的制造成本进行结转,也就是营业成本了。 还没有实现销售的产品作为库存,对应的制造成本就变为存货成本。 当然,营业活动还有其他的费用,比如销售费用、广告、运输费、研究开发费、管理费用等,不作为营业成本而作为当期费用。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的主要区别项目变动成本计算制造成本计算核算目的经营决策按会计准则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成本的范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有时还包括变动管理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成本计算对象产品产品共同费用的分摊原则只分摊变动成本,不分摊固定成本。受益原则:谁受益、谁负担,而且要分摊全部间接制造费用。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概念与比较(一)变动成本法概念:计算产品成本与存货成本时成本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以“期间成本”列入损益表,作为边际贡献的扣除项目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特点: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2、突出计算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的中心问题是计算、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某种产品的边际贡献,从而揭示产品的盈利能力同其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程序为: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全部成本法的中心问题是计算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某种产品的税前利润计算程序为: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税前利润=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二)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的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产品成本的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存活成本的构成不同变动成本法存货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部分,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存货成本还有固定制造费用。分期损益计算方面的区别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全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分摊,按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的比例补偿。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根本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中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将固定制造费用当做期间费用,由当期销售的产品分担;全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当中,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由当期生产的产品分摊。(三)变动成本与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变动成本法 优点: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有利于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采用变动成本法可防止企业盲目生产,注重销售,有利于全面完成产销计划。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缺点:提供的成本信息不适应长期决策和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决策的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不符合传统的观念。按成本形态分类具有局限性。全部成本法 优点:使人们重视生产环节。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计价完整。便于直接编制对外财务报表。 缺点:全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以被管理部分所理解。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十分繁琐。提供的成本资料六 凯茜怀斯案例分析 负责人: 陈倩倩 学号: 08902102、凯茜失去5000美元奖金的原因:答:在会计部用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凯茜管理的药品供销部的利润没有保持逐年的增长。由于凯茜使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在变动成本法的计算下,当期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损益在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考虑销量。所以在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第三年的2000件存货和第二年的1000存货所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在当年已全部扣除,不再直接影响下年的税前利润,盈利将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全部成本法计算下,由于将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件产品,当期已销售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构成当期销售产品成本,未销售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则构成产品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而存货只有在实现销售之后,才会反应在利润表上。针对此题而言,第一第二年的存货在第三年实现销售,故第三年的固定制造费用增加,从而导致税前利润的减少。、用变动成本计算法编制各年度的损益表。表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表 单位:美元项目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表 变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合计销售收入80 000 100 000 120 00030 0000变动成本: 变动制造成本31 200 40 000 47 800119000 变动销售管理费 3 200 5 000 6 00014200 边际贡献45 600 55 000 66 200166800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29 000 30 000 30 00089000 固定销售管理费 9 000 10 000 10 00029000税前利润 7 600 15 000 26 20048800备注: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年的变动制造成本47800美元,这部分的成本由三部分组成,即第一年的7800(3.92000),第二年的4000(41000)美元,和第三年的36000(49000)美元。 表6-3 全部成本法损益表 单选:美元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销售收入80 000 100 000 120 000减:产品销售产品54 40067 00086 600毛利25 60033 00033 400减:销售和管理费用12 20015 00016 000净利润13 40018 00017 400说明:产品销售成本54400=8000(2.90+1.00+1.90+1.00) 67000=10000(3.00+1.00+2.00+1.00)-(110003.00-30000) 86600=9000(3+1+2+1)+1000(3+1+2+1)+2000(2.9+1+1.9+1)-(90003-30000)数据分析:第二年的固定制造费用按预定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3美元分配了33000(3 110000)美元,而实际分配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30000美元,所以 多分配的3000(33000-30000)美元必须冲减掉。第三年的销售产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年结存的2000件和第二年结存的1000件,在计算的时候要按各年的单位产品成本计算销售成本,第三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按预定的单位固定性制费用3美元共分配了27000美元(39000),而实际分配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30000美元,所以少分配的3000(30000-27000)美元必须冲回。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所计算的税前利润有所差别的原因: 两种方法每年计算得出的税前利润都有差别,第一年,主要是因为生产10000件中,只销售了8000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将制造费用29000美元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边际贡献中扣减。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8000件,只将8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23200(2.98000)美元,作为销售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扣减,未销售的2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5800(2.92000)美元,则随着产品转入期末产品存货中。两种成本法在确定税前利润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同,全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减少5800美元,所以全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多5800(13400-7600)美元。第二年生产11000件,销售10000件。采用后进先出法,第一年的存货先不在第二年销售,所以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将制造费用30000美元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边际贡献中扣减。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10000件,只将1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30000(310000)美元,作为销售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扣减,未销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阳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
- 宁波七上期末数学试卷
- 零碳园区园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方案
- 化妆品大牌知识培训总结
- 林州小升初历年数学试卷
- 机场装卸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化光伏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 隧道跨河段施工方案
- 史记鸿门宴原文翻译课件
- 机场安检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
- 智慧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方案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夏季高温施工安全防暑降温
- 肺结节培训讲课
- 算量BIM模型建模规范要求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大比武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会计加薪述职报告
- 服务窗口礼仪培训
- 年级组长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