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课后的争吵.doc_第1页
争吵课后的争吵.doc_第2页
争吵课后的争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争吵课后的争吵让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得到磨练一、引言与背景刚刚上完争吵一课,心中甚是激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及他们对本课思想主题的理解,体会得淋漓尽致,也为自己上的这一课而有点“洋洋得意”,我想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大。争吵一课是本单元第三篇阅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教学本课,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二、过程描述我上完课走出教室,刚踏进办公室坐下,后面就有两三个学生从外面冲进来,“王老师,王老师,不好啦!赵钢和蔡梦伟正打架呢!”“赵钢的脸上还被蔡梦伟抓破了!”听他们一说,我立刻起身去教室,把正在打架的他们请到了办公室,我看到赵钢同学的脸上的确被抓破了,还正流着眼泪,我非常气愤,先帮他处理了一下伤口,然后坐下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两个一脸的委屈,各自强着先说,虽然我听不清他们俩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都在说对方的不是,“你们两个一起说,我能听得清吗?”他们两个都低下了头,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都在敌视对方,表现出对对方的不满。我说:“赵钢,你先说吧。”“我没去碰他,他就来打我了。” 他迫不及待地说道。“不!是你先来玩我的橡皮泥,我不让你玩,你把我的橡皮泥乱扔了!”蔡梦伟争辩道。此时的他们说的都是对方所犯的错误,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赵钢脸上的伤是怎么来的?”此时赵钢趾高气扬地看着蔡梦伟。“是我抓伤的。” 蔡梦伟不服气地低声说。“要不是他把我的橡皮泥扔了,我也不会去打他。再说他也打了我。”蔡梦伟还在那里轻声嘀咕着。我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平静地跟他们两个说:“咱们早上刚刚学完了争吵这一课,老师还觉得你们学得不错,相信你们能学以致用。你们倒好,还没过半天,你们就争吵起来了。你们自己说吧,当遇到争吵时,首先应该怎么做?”“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谁先犯的错,谁就应该先认错,向对方说对不起。” “你们说得倒好听,但是你们做到了吗?”“没有。”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怒容。“你们自己反思一下,跟我说说你们各自错在哪儿?”“我不该把赵钢的脸抓伤!”蔡梦伟先说道。“不,是我先不好,我不去扔他的橡皮泥,他也不会出手打我。”赵钢也立刻说道。看来他们俩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顺水推舟,“既然是你(赵钢)先不对,那应该怎么办?”赵钢立刻把头转向蔡梦伟,真诚地说:“对不起!”“不,应该我向你说对不起,我把你的脸抓伤了。”“你们俩都应该互相道歉,赵钢是不该把橡皮泥扔了,但蔡梦伟更不能出手打人,你们都是少先队员,要讲文明礼貌,争吵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听了我的一番话,他们真诚地点点头,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朝彼此笑了。三、反思与讨论在学校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但总是说归说,做归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表现得较为突出,学习上说得好,实际运用上却做不到。如何学以致用,将语文教学与具体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身体力行,还是有待于作为教师的我们去探究。平时的我们总是以备课忙,改作忙,写论文忙等等理由,对学生小打小闹的“告状”置之不理或随便应付,使我们错过了一次次很好的课本与实践互相交融,以此来教育学生的机会。我想只要我们多留心孩子们的行为,哪怕是学生的小吵小闹,不放过每一个孩子来老师这儿打小报告时的教育机会。那样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使课文的意义得到了升华。语文课程既教做人,又教学习语文;学生既学做人,又学语文。要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发挥真正语文的意义,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一、寻求课堂的真实感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的教育真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追求真实。听过许多优秀之课,课堂热闹得让你激动,学生快乐得令你也欢快,教师活泼得如同孩子,而孩子们却智慧老沉得像教师,一种40分钟里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眩人耳目,可学生真正收获的是什么?我上的争吵这一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在课堂上问学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生类似的争吵应该怎么办? ”“同学之间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而伤了彼此的友谊。”“吵了之后,应该多想想对方的好,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如此感悟让我觉得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了解透彻,但事实上,这些话都不是出自内心的,是缺少情感注入的语言,可以说不是对课文的真悟,而是生活中听来的语言搬用,一到现实中,说这些话的孩子没有几个不斤斤计较的,没有几个能宽容别人的,如果仅停留在孩子们的这种认识,则教学就是肤浅的。看上去是一堂完美的课,但真实的课堂总会有缺憾,“只要真实,总会有缺憾。”真实是新课程的基础。有效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能力,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与提高。如果教师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将会使课堂变得华而无实,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追求外在的形式上的活跃,其实思维的活动质量不高,这种课堂就无真实可言。因此,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投入,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靠的是在语文实践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不能单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学生的“实践感悟”不能靠教师教出来。只有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他们的“理解”和“实践感悟”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所以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外的实践训练。我在教学争吵一课中,我只是想到如何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思想主题,而没有想到把课文放到实践中让学生体会更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想想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有些事明知道是自己错了,却不肯承认错误,他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别人不是。在教学中光凭学生在课堂上的“一面之词”,其实学生只是一种表面肤浅的认识,我没有真正挖掘出他们发自内心的思想内涵。而学生这种过分自我的思想,是和我们新课改中“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宽容”是相违背的。在课外,当他们出错却没有意识到时,教师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把它搬进课堂,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