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专题复习改.doc_第1页
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专题复习改.doc_第2页
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专题复习改.doc_第3页
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专题复习改.doc_第4页
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专题复习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记忆复习1、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2)、1638年,推断并检验得出不论物体轻重如何(比萨斜塔实验-世界上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3)、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15961650)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斜面实验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争论的两个问题:争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物体的运动是否用力来维持(即力和物体的运动关系)问题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轻重物体下落快慢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不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16431727)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是动力学的奠基者。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4、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1736 -1806)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即验证了静电力F与电荷间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又验证了静电力F与和的乘积成正比),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1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17、19世纪,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和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18、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1851)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1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发现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的规律();提出了安培分子环流假说。2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从而揭开人类研究原子的序幕。24、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1)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联系起来;(2)以“法拉”为电容的单位;(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2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2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假设:(1)能量子: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例如,可能是或2、3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2)能量子公式: 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后被称为普朗克常量(Planck constant),其值为h=6.6261034 Js.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设的意义: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设,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普朗克常量h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常量之一,它体现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牲征。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普朗克根据能量子假说的观点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且公式与实验非常吻合,揭示了微观世界量子化的观点。28、德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1)1905年提出光子说(科学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2)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3)总结出质能方程:(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31、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1987)在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波动力学的创始人,提出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物质波(为动量)33、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3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35、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m。40、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41、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4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43、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44、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45、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47、世界上十大最美物理实验:运用托马斯.杨双缝演示的电子干涉实验;伽里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埃拉托塞尼测量地球周长实验;伽里略的加速度实验;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实验-粒子散射实验;。部分编号历史人物(名字在题目中出现的次数)对应事件力学1亚里士多德(1)错误:“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2错误:“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3牛顿(44)发现了万有引力4总结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5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6开普勒(8)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7卡文迪许(10)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8伽利略(25)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成功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9伽利略用理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10胡克(1)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电学11麦克斯韦(12)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2从理论研究中发现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跟真空中的光速相等13赫兹(9)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4法拉第(27)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15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16奥斯特(12)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7安培(4)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8库仑(5)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920伽利略(25)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21托马斯杨(5)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22伦琴(5)发现了X射线原子物理23查德威克(11)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24爱因斯坦(31)的质能方程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25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26创立相对论27卢瑟福(26)粒子的散射实验28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9用粒子轰击氮,发现了质子30预言了中子的存在31贝克勒尔(6)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32汤姆生(8)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33343536德布罗意(1)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归类整理类别物理量现象定义式决定式力学速度vstv=s/tv匀变=v0+at角速度t=/t/加速度avta=v/ta=F/m劲度系数kfxk=f/x/动摩擦因数uFFN=F/FN/功率PWtP=W/t/密度mV=m/V/压强PFSP=F/S/热学比热容CQmTC=Q/mT/电磁学电场强度EFqE=F/qE点=kQ/r2电势q=/q点=kQ/r电势差UWqU=W/q/电动势Wq=W/q=/t电流qtI=q/tI=U/R电阻RUIR=U/IR=L/S磁感应强度BFILB=F/ILSB=/S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部分知识点的记忆1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物理量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起来?(1)知道什么量可以求出阿伏伽德罗常数?(2)已知物体的质量、摩尔质量,如何求出物体内的分子数?(3)怎样从摩尔质量、密度和阿氏常数求出每个分子所占的体积?(4)如何用油膜法求分子直径?3分子的大致有多大?分子的质量大致有多少千克?4什么现象证明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谁的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布朗运动加剧?布朗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