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图书馆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图书馆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图书馆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图书馆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馆2007年工作总结2007年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工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图书馆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狠抓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文献信息保障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图书馆始终将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全体人员政治思想素质。1、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图书馆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在时间、人员和内容上做到落实。先后组织全馆同志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新党章、物权法等系列文件法规。在学习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和分部(室)学习讨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撰写学习心得和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其重要意义,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全馆人员的政治素质,保证了全馆人员与党中央、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为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图书馆在2007年普法考试中,平均成绩98.02分,名列全校第7名。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馆现有28名党员,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图书馆一方面坚持正常的党组织生活会,通过组织生活会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另一方面,支部也十分重视党员的教育,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党员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成员要求普通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形成了全馆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工作局面。3、坚持扎实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业务岗位多、要求细,职工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为此,党支部以扎实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出现的矛盾和误解,通过交心谈心加强沟通,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待错误的人和事,做到旗帜鲜明,大胆批评,营造了较好的风气。由于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因此我们保持了队伍稳定,全年没有出现受党纪、政纪、等处罚的人员,未发生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二、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学科建设服务、读者服务打下良好基础1、进一步调整、完善文献资源结构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基础,学校领导、图书馆高度重视。因此,我馆结合馆藏文献实际状况,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以满足教学科研为主,尽量收齐重点学科专业学术图书,适当补充缺藏图书,不断调整、完善文献资源结构。从2006年9月以来,采购和加工到馆中外文新书11802种,46646册,接受社会及读者各类捐赠图书1649种,4771册,同时验收各学院资料室图书2394种、2981册,目前全校纸质图书总量达161.4万册。在文献采集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操作细则。2007年我们主要采取邀请师生现场选书或接受读者推荐购书等方式进行,注重与读者的联系和交流,以最大满足文献的符合度和满意度。一年中共收集各类书目信息180余期,向各学院、研究所发送订单40余次;在图书馆内开设新书样本陈列展1次;组织老师参加中外文图书现场采购8次;接待各类来访读者120余人次;处理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购书推荐”、在线咨询、金盘图书馆检索系统的“新书征订”栏目及电话、E-mail进行推荐购书200余次,回复在线咨询100余次。同时,为满足读者对某些图书的紧急需要,还打破正常工作程序,推出紧急分编服务18次,这些举措深受读者欢迎。2、调整报刊收藏结构,满足读者阅览需求。根据学院教学、科研需要和报刊发行情况,及时调整报刊收藏结构。注重收集重点学科的期刊资料,保证新开设专业的相关期刊订购,尽量满足读者对报刊的需求。今年订购2008年中外期刊2905种、3231份,基本能满足读者对报刊的需求。3、数字资源方面,续订中国学术期刊网、国研网、同方、中经网、EBSCOhost等重要数据库以外,联系开通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的免费资源。我馆在加入“重庆市数字文献建设与利用体系”后,在馆内设立“信息服务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包括3万多种中外文数字期刊、SCI、EI、ISTP等权威检索数据库,以及EI、Elsvier、PQDD博硕学位论文等专业数据库在内的数字资源,在节约有限资金的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数字虚拟馆藏。三、发挥服务优势,拓宽读者服务途径(一)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优势,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坚持传统服务优势,做好外借内阅的基本工作。流通部、期刊部、电子阅览室等窗口服务部门以“创建和谐阅读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指导思想,将人性化服务融于日常工作中,创立“换位”服务思想假如我是读者,从读者需要的角度考虑改善服务质量和手段。1.流通部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以提高书刊利用率。外借处每天保持11小时连续开放,阅览室每天连续14小时开放,极大地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截止12月14日,经过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图书馆全年借还图书88.48万册,比2006年借还86.08万册增加2.4万册;阅览人次总计达19.19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14.8万人次,增加4.39万人次。2不断改进三校区读者通借图书的问题,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预约借书和送书到三校区的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应用技术学院师生到主校区图书馆选书6000多册,同时图书馆网上预约借书1102册,尽可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3.合理调整库藏资源,全面清理了密集书库、备用书库及整合上架;新增了捐赠书库;清点了江北校区图书馆藏书、兰花湖片区图书馆藏书。4.期刊阅览室每天坚持开放14小时,热情接待读者,读者流量大增,全年累计接待读者178005人次,比2006年增加30088人次。5.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协调,高度重视在线咨询服务,各位馆长及部主任坚持每天回答读者的咨询。一年来共回复读者咨询2000多条,收到尽100条读者表扬信息。在线咨询加强了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图书馆和读者的关系能够始终处于一种良性的、和谐的状态。6.电子阅览室管理,及时对电子阅览室的网络、计算机进行清理维护,确保读者正常上机阅览。对环境卫生、设备管理、光盘管理落实到具体人员,使得电子阅览室的面貌焕然一新,给读者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全年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上机82445人次(计:100405人/时),接收光盘3536张,全部录入系统,读者借阅1660张,共3530人次。兰花湖视听室正式建成开放,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全年共接待读者32469人次。(二)利用计算机网络,拓宽数字参考服务。1.依托校园网和图书馆金盘管理系统,图书馆积极开展网上读者服务,做好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宣传。坚持网上资源全天24小时开放,开展网上书刊荐购、书目检索、网上读者借阅信息查询、网上图书续借和预约、学院重点学科导航服务、常用软件下载、在线咨询网络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我馆读者服务水平。在图书馆主页与学校主页上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在图书馆主页上发布新闻、通知117条,向学校校园网上推送发布新闻报道40条;通过橱窗宣传本馆的资源与服务;编印本馆数字资源介绍等纸质宣传材料并发放到图书馆各阅览室、各学院及资料室等处;不断完善电子版馆报读者之友进行用户宣传与教育,包括馆情动态、新书推荐、学科信息、知识长廊等六个栏目,2007年共上传125条数据。2.推动学科馆员工作,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起信息“需求”与“保障”的渠道,加快信息交流和传播速度,帮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图书馆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多数学院的认同,受到部分学院领导书面或口头表扬。 3.继续建设本校专家信息库,与各学院联系,收集整理我校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博士、教授的简介及学科研究方向、代表作品目录等相关资料,通过专家信息数据库资讯以及图书的网上续借和代借代还。 4.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读者信息素质教育。(1)新生入学教育:配合学生处编写新生入学教育中图书馆使用指南材料,配合各学院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与各学院联系,安排组织了为研究生、会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3场新生入学教育。(2)一小时讲座:2007年继续开展一小时讲座,印发纸质的宣传材料、在图书馆主页的服务栏目与最新消息栏目、在线咨询栏目上同时宣传。(3)举办学术讲座:2007年共开展10场专场讲座,如SMG节目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台湾政治大学杨美华教授、中科院老科学家徐邦年教授等。(4)举办多种形式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数字资源现场咨询活动、“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等,开展数据库与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激发读者学习热情,此项工作收效甚好,起到了引导和提高用户信息素质的作用。四、挖掘潜力,创新服务(一)启动学分制下的教材、教参数据库建设2007年我校被列为重庆市学分制改革试点学校,图书馆紧紧围绕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服务学校内涵发展出发,启动我校学分制下的教材、教参数据建设工作。我馆将由学院、教务处认定的,由教师精选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数字化,建设基本覆盖全校并符合教学需要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为师生提供全文电子教材、教学参考书的在线阅读、下载及其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服务。同时广大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教材及参考信息,以促进全校师生教学信息的交流,特别是在学分制下的对师生掌握、了解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相关信息,为学生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图书服务。(二)积极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1.主动为重点学科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坚持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进行定题跟踪、代查代检和信息推送服务,主动收集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以及图书馆新书、新刊、新增电子资源及新推出的服务项目等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提供给科研人员,使他们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资源和相关信息,为他们提供文献信息保障。2.开展全市及至全国高校馆藏资源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是获取校外中、外文文献资源的一种经济、高效的途径。 2007年通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心(CASH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中心(NSTL)以及维普外文期刊数据平台,共传递外文文献176篇,是2006年的2.8倍。我校文献传递的数量在重庆地区排名第三,仅次于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在整个西南地区排名第六位。 (三)为研究生教育服务1.构建本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数字库:硕士学位论文的数字化搜集是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2007年6月,我校首届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图书馆积极配合研究生教育,为完整收藏以及数字化硕士学位论文做了大量工作。图书馆自2006年即开始着手学位论文数字化相关准备工作,一方面与研究生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积极考察相关软件。2007年6月,图书馆为2004级硕士毕业生进行了由校园网提交电子版硕士论文的专场培训,毕业生通过登录图书馆主页学位论文提交系统,提交论文的题名、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信息,经审核后上传到图书馆学位论文资源库。目前,全校师生均可通过图书馆主页进入“论文”栏目即可阅读我校硕士学位论文。 2.配合研究生处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如新生培训、学术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对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热情加以引导。(四)创新服务 送书上门为了满足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繁忙的专家、教授、校级领导干部的借、还书需求,2007年9月开始,图书馆抽出人力为读者提供代借(进库找书,并送达约定地点)、代还(到期图书的网上续借、预约借书或再次借回送达)、送书上门服务。各位专家、教授可以通过电话和Email传送借还书等信息需求,我馆在收到信息后即时办理并与之联系,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截至到12月,我馆就送书上门21人次,代借60多人次,续借30人人次,此项工作受到领导及专家教授的好评。五、以人为本,推行民主管理,发扬职工主人翁精神 以人为本,广开民主渠道是实施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实施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凝聚人心的重要工作。2007年图书馆进一步推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重大问题上,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科学决策。进一步推行馆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关心职工,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广大职工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参加各项活动,成绩优异。2007年图书馆获得“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创优一等奖”;在2007年重庆工商大学机关工会工作总结与年度考评中获得一等奖;在校田径运动会上,图书馆职工积极参加,为机关工会获得教工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贡献力量。在重庆工商大学第一届“五人足球比赛”中获团体第四名;在重庆工商大学第一届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子团体第八名;获首届教职工“双扣比赛”中获第一名;获首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男子双打第五名。六、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水平,图书馆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2007年图书馆共有发表论文22篇,其中2篇被CSSCI收录,核心、重要期刊6篇,主持、参研省部级课题3项,20人次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学习教育,建立学习型的图书馆,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七、重视馆际交流我馆注重与重庆市内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拓宽合作范围和领域。2007年5月28日至6月2日,我馆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财经高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全国各地30多所财经高校图书馆馆长参会交流,宣传了学校,扩大了影响。一年中我馆先后接待了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