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作者简介:田明华(1969-),男(汉),山东桓台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林业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研究,(电话(E-mail);杨秀英(1965-),女(汉),山西忻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林业经济问题研究,(电话(E-mail);冉福祥(1966-),男(汉),甘肃西和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林业经济问题研究,(电话(E-mail)田明华1,杨秀英2,冉福祥3(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但是,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以人为本”中“人”的范畴,至少包括4个层次:全人类、全体国民、某一地区的人、个体的人,并形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林业建设中必须要慎重考虑不同层次的“人”的利益,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林业建设Study on the People-oriented Idea in Forestry ConstructionTIAN Ming-hua1,YANG Xiu-ying2, RAN Fu-xiang3(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stry, Taiyuan, 030009, China;3.Gansu Forestry technology College, Gansu Tianshui, 741020, China)Abstrac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s the basic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in new stage, and the cor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s the people-oriented idea. But the meaning of people i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meaning when the people-oriented idea is mentioned. The concept of people mentioned in people-oriented idea i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cludes 4 kinds of meanings as whole humanity, citizen of a country, people of a region and individual, and they form a contradictive entity. The benefit of various peopl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nto effect.Key Words: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people-oriented idea;forestry construction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高价值取向。我国林业建设中“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付出了惨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代价。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如何认识“以人为本”并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是在新时期林业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1 对新中国林业“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我国过去在长期的林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尚处于资本积累初始阶段)和认识上的失误(林业只是作为一个物质生产部门),林业经营走过了一段重木材生产、轻资源培育,重经济、轻生态的弯路,致使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方面森林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为此付出了生态严重恶化的惨痛代价1。林业所走的弯路源于“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各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为目标,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的高速增长。放之于林业中,木材生产可以产生GNP,森林培育不能产生GNP;经济发展有GNP,生态建设没有GNP。由此形成“重木材生产、轻资源培育,重经济、轻生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潮传遍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发展成为林业乃至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林业生态建设的热度不断升温,关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型工程相继启动,21世纪初我国提出林业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2,200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3。这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转变。衡量林业发展的不再是GNP,不再单纯追求林业的物质产出,甚至不再考虑林业的经济利益,而是寻求其生态价值、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显然是对“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的否定。这是林业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的开端,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但是,“以人为本”的“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不能对“人”有正确的认识,可能难以实现“以人为本”重要价值取向对林业的指导,对于“人”的问题认识不清、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到林业的发展。2 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一般而言,在讨论“以人为本”中“人”的范畴时,基本有三种观点4。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就是“人人”、“每一个人”,就一国讲就是全体国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申为全人类,与这种人相对立的就是物或神。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只是“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与这种“人”(人民)相对立的是“非人民”。人民具有历史性,其具体组成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主体是劳动人民,这是不变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人”就是“个体的人”,即个人或现实的个人,否则以人为本就会落空。可见,“人”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有多种理解。同样,在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也有多种理解,而且内涵更加丰富,这是由林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不能简单照搬上述三个意义。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指全人类。它源于“人人”、“每一个人”的概念的引申义。但在林业建设中却具有特殊的独立性。森林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现在森林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和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密切相关。国际上关于热带雨林减少、森林经营认证所采取的共同行动也已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一个国家的林业政策、林业发展,不能不考虑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这是林业的特殊性。例如,中国为了给国内森林给予一个生养生息的机会,近年来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趋势,尤其我国部分进口木材来自国外非法采伐,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当地森林破坏严重,因此招致国际社会的指责,认为我国在破坏世界森林,危害世界环境。“中国威胁世界森林”的论点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这种巨大的舆论压力势必影响我国林业的政策取向和国内林业发展。其次,指我国全体国民。它同样源于“人人”、“每一个人”的概念,但限于一个国家。而国家是什么?古罗马政治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认为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5。也就是说国家是全体国民的代表。显然,一个国家的林业首先是为这个国家服务的,也就是说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这是一个国家林业政策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林业发展的目标。如上所述,森林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具有全球性特点,但它同时也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主体,直接为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森林的木材以及其他林产品产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无不与地域密切相关。用经济学分析,森林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林业的公共物品性质(从全球角度看),森林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林业的私人物品性质(从国家角度看)。因此,一个国家的林业发展显然要更多从一国国民的利益出发。第三,指某一地区的人,例如省、市、县、乡、村等。它源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域利益的差异性和森林的地域性特征。省、市、县、乡、村等,实际上是不同的利益集合体,尽管它们在国家层面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同样的林业政策给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利益,甚至是损失,例如我国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在没有合理补偿的情况下,可能就损害了一些水源地的利益;我国的采伐限额制度,在没有实现合理分配的情况下,就损害了一部分需要更多的合理采伐限额地区的利益,而且其利益损失可能要大于其获得的共同利益。这样,国家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可能损害了地区意义上的“人”的利益,使地区意义上的“人”感受不到“以人为本”。另外,不同地区也可能可以施行不同的林业政策,在不违反国家林业政策的情况下,其政策依然应该以该地区的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正是以地区来考虑“以人为本”中“人”的概念的意义所在。第四,指“个体的人”,即个人或现实的个人。这个含义与学术界一般讨论中的第三种含义基本一致。显然,它并不是指“人人”、“每一个人”,后者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里的“人”指“个体的人”,意思是只有以实体的个人为本,才可以实现整体的“以人为本”,不能实现个体的“以人为本”,总体的以人为本就会落空。由于林业政策主要作用于林业生产,对林业生产者具有直接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其利益得失。而非林业生产者,如林产品消费者,由于大部分林产品都具有可替代性,他们受林业政策的影响相对是比较低的。因此,在林业中“个体的人”应该是具有特指性,主要是指林业生产者。纵观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政策,改革开放以前可以说很少考虑林业生产者的利益,这是与以前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但改革开放以后也忽视林业生产者的利益,最典型的是南方集体林区在林权改革中所走的弯路,只考虑森林是否会受损失(实际上代表的是国家整体利益),而未考虑到林农受损的结果会使林业得不到发展,最终仍然是国家整体利益的损失。因此,在讨论“以人为本”时,强调“个体的人”,在林业建设中,强调林业生产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上述分析可见,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与一般意义上“以人为本”中“人”的范畴是不一样的。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每一个人”概念,在林业上必须区分为“全体国民”和全人类。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概念在林业当中没有什么意义,“人民”概念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国家行政方面有其特殊的意义,作为政府强调这一概念是没有问题的,这正是目前我国政府使用的最一般的含义。由于林业的地域性特征,使“地区人”成为“人”的一个新的含义。一般意义上的“个体的人”在林业中更多地指向与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人,主要是林业生产者。3 对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的认识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如此丰富,那么不同指意的内涵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其特点呢?在认识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能否定“人”的内涵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性,单一地使用某一种“人”的内涵,那么势必就会损害其它内涵“人”的利益。这些在分析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层次时已作了部分举例。其次,不同内涵“人”的利益的可度量性和外显性差异。很显然,人的内涵的范围愈大,其利益显示度愈差,度量“人”的利益就愈难。正如计算森林对人类的生态效益很难,计算人的生态需求更难,因为没有外在的直接的指标显示,而就一个林业生产者的利损则很容易计算。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为了难以确定的大范围的“人”的利益而损害小范围的“人”的利益的情况。第三,不同内涵“人”的利益的时点不同。一般愈是小范围的“人”的利益更接近于短期利益,而大范围的“人”的利益更接近于长期利益。第四,差异性的“人”的内涵具有矛盾性。如果有差异而无矛盾当然最好。但事实是往往这种差异会形成矛盾。这种矛盾性的最一般的说法就是“国家、集体、个人”的矛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在林业建设中“人”的矛盾性可能要更广泛一些、更显著一些。第五,“人”的内涵又具有统一性。这是因为不同内涵的“人”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包容的关系。即由“全人类”至“个体的人”是层层包容的关系,它们在不同层次上有共同的利益。这也就是说一项林业政策如果基于不同“人”的共同利益,可能可以做到使所有人都满意。第六,“人”的内涵又具有协调性。即使存在差异性和矛盾性时,也可以实现协调性。例如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认证就可以认为是一项解决不同层次“人”的矛盾,实现不同层次“人”的协调、做到“多赢”的一项林业政策。通过对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不同内涵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人”不同内涵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有不同、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协调的一面。4 我国林业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林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如此丰富,而不同的内涵的“人”的利益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具有矛盾,这样使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时就面临到底以什么“人”为本和如何协调不同“人”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在林业建设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首先,不能将以“人”为本逆化为以“物”为本。由于“人”的利益,尤其是大范围“人”的利益的度量性和外显性差,只好用一些度量性好的指标替代。而在选择替代性指标时,往往陷入将“人”逆化为“物”的误区。最典型的是“森林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森林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次生概念,其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但往往在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只看到了“森林”、“林业”,忽视了最终目标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不惜代价地绝对地保护森林、林业部门利益膨胀等,就是以“人”为本逆化为以“物”为本。其次,必须坚持以我国全体国民利益为本,这是国家林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如前所述,国家是制订林业政策的主体,林业政策具有国别性是不可否认的,一个国家的林业首先是为这个国家服务的,也就是说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要顶住国际社会的压力,致力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但也要努力寻求与全人类利益的共同点,减少与国际社会的矛盾。如我国现行木材进口政策,可能破坏了国外部分森林,但保护了国内森林,从全人类总体上是得大于失的;在我国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有益的。第三,在坚持以我国全体国民利益为本时,要以全体国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为本。整体利益是由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这时绝不能将林业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议书的片段
- 夫妻婚后协议书出轨
- 矿山合作开采协议书范本
- 房屋指标买卖协议书
- 二手车交易协议书
- 高压电缆技术协议书
- 车祸死亡协议书
- 车库买卖定金协议书
- 车辆指标转让协议书
- 2025年电商代运营分成协议
- 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2023-2024学年八上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
- 英语丨广东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课件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题及解析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 闽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卷附答案
-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DB32 4418-2022《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JTS165-7-2014 游艇码头设计规范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 2024年创业计划书猫咖奶茶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