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 城 学 院(设计)题目浅谈山西生态旅游的发展学生姓名系、专业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指导教师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业内人士、学者们定义了生态旅游,并研究指出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资源长期培育生态旅游,树立的发展观,倡导生态旅游的观念。本文在原有的生态旅游研究基础上对其定义进一步地探讨,并对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加以分析。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山西旅游的大队伍中。本文将在对山西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山西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希望生态旅游能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可以以此来保护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山西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i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它的实质是旅游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旅游产业上的体现。他告诉记者,世界旅游组织在2000年曾预测,到20XX年,中国的旅游产业将从现今的前五名跃升为世界第一(主要包括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项人数第一),而生态旅游则是其中的生力军,而在山西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在对山西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山西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环保意识薄弱、管理粗放、游客超载、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等,本文将在原有的生态旅游研究基础上对生态旅游包括的含义进一步地探讨,对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与目的加以分析,将从生物景观、地文景观、洞穴景观、湖泊渡口景观和珍稀景观对山西省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找到山西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寻求较好的适合山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方案及措施。希望能对山西省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完成(设计)的条件、方法及措施1、学校和系里开放图书馆和机房2、自己购买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3、学院网的电子期刊阅览工具4、以往积累的有关材料,包括从杂志期刊、报纸、中积累的材料(设计)拟定提纲引言1.山西省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1.1生物景观 1.2地文景观 1.3洞穴景观 1.4湖泊渡口景观 1.5泉瀑温泉景观 1.6珍稀景观2. 山西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资源破坏 2.2管理粗放,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 2.3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 2.4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待发挥3.山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3.1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3.2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 3.3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 3.4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 3.5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3.6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加 3.7大宣传力度,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综述:作者、题目、杂志、卷号、页码)1于莲.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科教文汇,20XX,(5).132 2杨永德,陆军.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内涵新诠释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6).68-723张秀清,周巧姝.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XX(6).1004张惠霞,佘可文.山西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XX: 415-4535杨志平,潘文焰,赖玺婷.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经济,20XX,(9).122-1236段张锁. 山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J.山西林业.20XX(4).37李书吉,张建丽.导游基础知识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XX:363-3739李旭琴,史建强.关于山西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25-2710何红霞,甄坚伟. 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9).92-96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课题答辩组意见及建议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运 城 学 院(设计)题目浅谈山西生态旅游的发展学生姓名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班级0502主题词、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资源 对策文献查阅指引外文期刊网查阅相关资料;系资料室查阅专业期刊;图书馆查阅专业书籍、期刊;内容要求1 优先选择、分析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问题2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文章思路清晰,条理缜密,用词精确恰当4 充分理解、运用经典理论成果,用此分析话题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5 掌握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并且运用到内容当中,话题与内容要与时俱进进度安排20XX年1月12日2月18日 毕业的整体构思和设计阶段20XX年2月18日4月10日 毕业的初稿撰写阶段20XX年4月11日4月15日 毕业的中期检查工作阶段20XX年5月1日5月10日 毕业的最终修改,成稿阶段20XX年5月10日5月18日 毕业答辩完成期限:4个月 发题日期:20XX年1月22日完成日期:20XX年6月1日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运 城 学 院系 班专 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完成情况指导教师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系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备注运 城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许可证经审查, 级 班 专业 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符合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有关规定,达到了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根据运城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暂行条例及其它相关文件精神,同意该生提交的毕业(设计)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根据审查,准予答辩。 答辩委员会负责人 签字(公章) 年 月 日运 城 学 院题目姓名学号专业系班毕业年份指导教师说明:本栏目填写学生汇报情况,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学生回答等答辩过程及综合评价情况。每个答辩小组记录一份。答辩记录答辩日期年 月 日成绩答辩小组组长签字:答辩小组成员签字:记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运 城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表(设计)题目学生姓名系、专业指导教师字数写作提纲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初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二稿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实验方法、技术审核指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读书笔记或实验记录情况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等级项 目评 价项 目评 价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调查论证工作量工作态度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质量创新成绩等级评阅人评语及成绩评定等级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项 目评 价翻译资料综述材料(设计)质量工 作 量 及 难 度创 新成 绩 等 级答辩小组(优秀答辩则为答辩委员会)意见及成绩评定等级项 目评 价答辩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报告内容报告时间答 辩创 新成绩等级答辩委员会意见及最终成绩评定等级 系主任签字(公章): 年 月 日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旅游专业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1。“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并得到了1986年墨西哥第一次国际环境会议的确认。它的含义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区域进行自然旅游,体验欣赏野生动植物景色及区内文化特色,同时又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损害2。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全球的巨大反响,并迅速普及,其内涵也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其中较为典型的主要有2: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将生态旅游解释为: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效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旅游协调员希拉尔给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旅游;旅游者在旅程中会受到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这种旅游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它要求当地社区更多的参与并从中长期受益。 我国学者卢云亭将其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旅游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上述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种种解释虽不尽相同,但有几点却比较一致:一是生态旅游具有保护性。保护较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前提;二是生态旅游具有教育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使人接受生态教育,获得生态知识,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了解、鉴赏和享受自然及文化地域。三是生态旅游具有可持续性。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获得经济利益,而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共同受益。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要适度开发,使开发商、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受益。 山西省是我国的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形成了品牌效应,构成了新的发展态势并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了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山西省生态旅游发展现在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环保意识薄弱、管理粗放、游客超载、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等,本文将从生物景观、地文景观、洞穴景观、湖泊渡口景观和珍稀景观对山西省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找到山西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寻求较好的适合山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方案及措施。希望能对山西省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和积极的影响。1.山西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具体有以下几个类型4:1.1生物景观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华北大平原西侧,山西高原山多川多。著名大山有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全省大小河流1000余条,著名的大河除了流经山西西南边境18个县、流程965公里的中华名族母亲河黄河外,还有汾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沁河、滹沱河、桑干河、漳河等。山西植物种类繁多复杂,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种,如栓皮栎、檀橼、油松、黄蔷薇、红酸刺、连翘、白羊草等,南部、东南部是以次生落叶灌木丛和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林地区;中部以中旱生的落叶灌木丛和针叶林为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温带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山西的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大山脉的河流上游山脊两侧两山自乡宁、吉县开始,沿吕梁山脊蜿蜒北上直达五寨县,主要集中在蒲县、中阳、方山、交城、宁武、五寨等县。主要树种,南部以栎类、杨、桦阔叶杂木为主,夹有少量油松、侧柏、白皮松;往北至关帝山是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叶混交林;再往北导管涔山是青秆、白秆、华北落叶松针叶林。东山从平陆、垣曲县开始,中条山是栎类、鹅耳枥、山杨、白桦阔叶灌木林,到太岳、太行山是油松,山杨、白桦、栎类针叶阔叶混交林,往北过渡到五台山、恒山,为华北落叶松、青秆为主的针叶林区。山西现有五台山、管涔山、关帝山、太岳、中条、吕梁、黑茶山、太行山八大林区,其中大部分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另外,山西省的可避暑地域资源均为森林覆盖率较好的山地,多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区域相叠。高山草甸属稀有自然景观,多分布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高山主峰地区,在山西境内单元面积15平方公里以上,可为旅游业利用的接近10处。山西省药用植物以党参、黄芪、猪苓最为著名,还有可供园林绿化的野生植物500多种,如绣线菊、兰花棘豆等。山西野生动物动物资源种类较多,但多数种属的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窄,只有87种分布广泛。珍稀的野生动物单位数量较少,濒危物种较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山西省已建立了以保护珍稀动物褐马鸡为主的两个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历山、蟒河、五鹿山、恒山和老顶山自然保护区。1.2地文景观 (1)山景 山西的山地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80%以上,东部和东南部为中低山盘结,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西侧自北向南分布有采凉山、洪涛山、管涔山、吕梁山、云中山、关帝山等一系列山地。山西的大部分山系呈北东南西走向,而且许多山系中山峰的高度都在1500到2500米之间多属中山类型,十分适宜人们闲暇时攀登游览。 山西山地中2000米以上的山峰约有30余座,其中有五台山的五个台顶高峰、关帝山的孝文峰、芦芽山的太子殿与荷叶坪、管涔山的林溪山、石膏山的牛角鞍、历山的舜王坪、霍山的中镇峰和太行山的北天池山、五岳中北岳恒山的天峰岭等古老的名山。 有传统历史文化色彩和宗教色彩的中小型名山也是星罗棋布,如五岳名山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五大镇山中的中镇霍山和道家名山五老峰、北武当山等。(2)峡谷 山西的峡谷劲道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黄河切割地段。其中,太行山大峡谷分布在平顺、壶关、陵川和阳城诸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以及河流不断侵蚀冲切,形成一条条多为东西走向的峡谷,相对高差大1000米。壁立千仞、奇峰万矗的高断深谷构成景观的主体形象。在高断深谷的奇险之处,又往往有苍林、幽涧、瀑布、深潭、溪流等秀美的风景。峡谷中的岩溶地貌引世人瞩目。溶洞、岩溶泉、溢出泉、悬挂泉、断层泉、岩溶性瀑布、构造岩层性瀑布、石岩峰林等景观随处可见。这些峡谷在古代是华北平原进山西高原的孔道,古人称之为“径”。径道上的古关、古道、古桥、古塔、古庙宇、故店铺、石刻、石窟等人文景观,是历史的积淀,为峡谷增添的凝重的神韵。 山西主要的峡谷景观有林滤山峡谷、壶关大峡谷、蟒河峡谷。1.3洞穴景观(1)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位于宁武县城西20公里麻地沟村东南一公里处。洞座南向北,距山底约100米,洞口高宽各7米,洞内倾斜坡度距离80米,底面积约110平方米。洞内四处冰封,寒气逼人。大厅如场,晶洁宽敞;小洞仅能容身,洞套洞,洞连洞,成一奇特的冰雕世界。(2)禹王洞 禹王洞位于忻州市东南20公里处的系舟山药,因洞内有一天然石像酷似禹王,所以取名禹王洞。洞内石花、石笋、石瀑、石佛、石柱、石塔、石葡萄等50多种景物。尤以群狮迎客、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禹王观瀑等造型奇特,惟妙惟肖。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3)万花洞 万花洞位于盂县城东北35公里北下庄乡的白马山南麓,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有的像瀑布、莲花、葡萄架,有的似怒吼雄狮、金鸡独立、雄鹰展翅、顽猴倒吊、猛虎出山、马踏飞燕沿洞处处有景观,瑰丽多彩。1.4湖泊渡口景观 (1)宁武天池 天池湖群高山环抱、湖水清澈宁静,苍松翠柏掩映其中,像一串串晶莹碧绿的宝石镶嵌在高山之上。历代文人骚客多来次游览,留下了许多歌颂天池的佳句。 (2)盐湖 盐湖位于运城市南郊中条山下,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130公里。盐池开发已有4000年的历史,盐池本身及周围围绕盐池派生的各种文化传说,构成了盐湖独特的文化底蕴。 (3)风陵渡 地处山西最南端,相传,皇帝大战蚩尤时,皇帝重臣风战死后埋藏于此,冢名风后陵。如今,风陵渡建有黄河铁路和公路大桥,登临岸边的凤凰嘴上,可远眺潼关、太华的雄伟壮丽,脚下黄河滔滔,大桥飞跃南北,引人无限遐思。 (4)西口古渡 位于河曲县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的黄河东岸,对面右为内蒙古准格尔旗的大渡口,左为陕西省府谷县的大汕渡,西口渡口是当时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通商的重要口岸,也是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通道之一。1.5泉瀑温泉景观 (1)难老泉 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西山山前断裂带上,晋祠圣母殿西侧。难老泉是晋祠风光佳胜处,李白有诗云:“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2)汤头温泉 位于浑源县东南45公里处,属于山西历史名泉,大约在东汉时就已被发现利用。是山西少有的氡泉,对皮肤病、风湿病、胃病等多种内、外科疾病均有疗效,建有温泉疗养院。 (3)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瀑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裂隙岩溶泉。瀑布落差大30米,宽约10米,水声轰鸣,白练飞挂,水雾烟生,为三晋名胜。1.6珍稀景观 (1)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发现于1929年,从此以后,就成为中外地理、地质学者研究考察的对象,也是科普教育的一个基地。 (2)长子硅化木古树化石群 长子硅化木古树群是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年代最早、裸露体积最大的树化石群。 (3)榆社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 榆社全境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全县10个乡镇,160多个村庄都发现过古生物化石。1983年,在县城南街建立了山西榆社化石博物馆,在国内古哺乳动物研究方面占有特殊地位。2.目前山西省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生态旅游虽比我国其他地区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因此,引发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2.1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资源破坏 规划和建设不合理是生态旅游资源受破坏的首要因素,许多景区由于缺乏正确规划与科学论证,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游道、餐馆、索道等不仅仅破坏植被,而且把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无视规划的重要性,仅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规划”,或者请专家规划后,目的并不是要按照规划文本来做,而是成为摆设,成为向上面要钱、显政绩的资本,实际中根本不予落实。而有的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管理部不善,执法不力,对保护区的开发经营权缺少限制和监督,只是片面追求旅游活动的利润最大化。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建设各种宾馆,酒店等商业化场所导致景区严重“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极大地破坏了生态景点的自然风光,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消费。2.2管理粗放,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 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希望通过旅游收人促进经济发展的心情强烈,但在缺乏经营和管理人才,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却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短期效益明显,但景区管理显得十分粗放。这种片面追求外延扩大的发展模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景观衰退,使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同时,许多旅游地为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在接待游客时来者不拒,使得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远远超出旅游容量,尤其是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2.3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 由于“生态旅游”这一名称迎合了游客向往自然的心理,市场吸引力大,蕴藏着很大的商机。一些旅行社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经营者究竟有哪些要求的情况下,匆忙地推出许多“生态旅游线路”。这些旅行社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以自然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如森林、乡村等。这就使得目前进行的“生态旅”实际上与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另外,一些自然景区,哪怕没有任何科学规划和经营管理规范,没有任何生态环境教育意识,都称自己是“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一词不断被滥贴乱用,成为一个时髦的“绿色标签”,成了招徕游客的幌子,无形之中误导了消费者。2.4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造福当地社区,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和发展,本是生态旅游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识。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多地方在发展生态旅游时,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远没有发挥。一方面,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往往经济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这直接影响其开发规模和投资能力。不少生态旅游地长期“开”而不“发”,“启”而不“动”,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盘活,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是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开发起来的景区,当地政府往往让利较多,社区利益难于保障,如多数经营管理者是开发商从外地招引而来。不仅如此,当地居民几乎法参与景区的规划和经营管理工作,多数只是在基层从事一性接待服务,属于季节性临时员工。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遍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当地社区利益的现象。3.山西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为使山西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3.1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发展生态旅游业,应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科学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旅游开发的成败。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和景区管理机构应严格把好规划关,要把规划作为管理、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来抓。未编制规划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开发。摸清资源家底是编制旅游规划的前提。应组织相关学科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对景区内的各种景观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价,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特色鲜明、最具吸引力的“卖点”。在此基础上,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理念,编制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要体现生态优先,体现原始性、自然性,体现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佳”。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都要力求生态化,不能有明显的人工雕琢痕迹。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尤其要注意防止出现“城市化”倾向。另外,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的有序地的层次开发的原则,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3.2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 一个旅游景点所具备的文化吸引力是独特的、永恒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生态旅游办出特色,就需要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6。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也包括了众多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宗教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山西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属于古文化遗址的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陶寺遗址;属于古代都城遗址的禹王城遗址、平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属于古代陵墓的炎帝陵、尧陵、司马光陵等,属于古代祠庙的晋祠、解州关帝庙、尧庙、永乐宫等、属于古代佛寺的华严寺、悬空寺、显通寺、佛光寺、崇善寺、镇国寺等,属于石窟造像艺术的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高平的羊头山石窟、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平遥、祁县、代县、新绛;属于府邸衙署的太原督军府、霍州的霍州署、新绛的绛州大堂、山西境内属于长城关隘的明长城、清长城、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属于古今战场的有位于高平的长平之战古战场、位于大同的白登之战古战场、位于灵丘的平型关战役战场、位于阳泉的百团大战战场;属于名楼的有永济的鹳雀楼、代县的边靖楼、属于名塔的有应县木塔、五台山大白塔、太原的永祚寺双塔;属于大院民居得有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属于名人故居的闻喜裴氏故里、太原傅山故迹、定襄县的阎锡山旧居、属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石楼县红色东征纪念馆、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村旧址、位于黎城县的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位于五台县的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位于兴城县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定襄县的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属于工农业旅游资源的酒都杏花村、因“农业学大寨”而闻名的大寨、位于偏关县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等8。像这些景点,就需要整合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把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精心打造山水品牌、文化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塑造高品位的旅游形象。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获取知识、了解历史、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3.3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 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增加补充规定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命名一批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区,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约束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反馈机制,用来检测生态旅游的功效。3.4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 利用科技手段建立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经营模式,借以资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在游人较多的控制流域,通过设置芦苇、水浮莲等生物屏障,可有效同化与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探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要素,制定出缤密的防止生态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应急预案;还有就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尽量减少游客及旅游经营者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推广使用双降解材料餐具来禁堵白色污染,利用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3.5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公民观念。生态观教育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把生态观教育贯穿于生态旅游的全过程,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环境知识、生识、生态文化理论和审美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使游客真正懂得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者,必须履行生态义务,奉行生态道德,提倡生态文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在景区内建设活动中心或演播厅,设置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蔬菜采摘与快速运输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房地产合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及合规检查合同
- 2025年度大型矿山资源承包开发合作协议
- 2025版汽车音响配件批发合作协议
- 2025房地产租赁权转租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年度政府公文翻译服务合同
- 2025版纺织品行业节能减排项目合同
- 2025版信息技术项目上岗服务合同书
- 2025年新能源充电站租赁合同及运营维护服务协议
- 2025年智能家居玻璃配件购销合同模板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护士分配科室管理办法
- 颅内动脉瘤护理病例讨论
- 教师军训团建活动方案
- 新产品开发立项报告
-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 卫生院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 高二秋季开学第一课班会课件:启航高二把握未来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期权开户考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装饰预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