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与环境课论文.doc_第1页
海洋资源与环境课论文.doc_第2页
海洋资源与环境课论文.doc_第3页
海洋资源与环境课论文.doc_第4页
海洋资源与环境课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及治理海洋生物与资源课结课论文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姓名:康玉帅学 号:201300301103学 院:山东大学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摘要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将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的必由之路。中国沿海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压力较大,近几年,我国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至今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仍面临严峻形势。全国近岸海域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海水鱼、虾、贝、藻类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较2002年略有好转,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的污染范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继续保持良好,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差;但我国近海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为改善我国海洋环境的严峻形势,我们提出的主要对策有: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等。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海洋生态环境。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污染;污染治理。一、 引言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尤其是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海洋环境保护任务繁重而迫切。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二、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压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海水养殖业、海上石油勘探以及海上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次是由于社会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的不足和海洋监察手段落后和执行力不足,此外还有海底核试验,核电站用水排出以及其他的现代科技的运用都对海洋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三、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1.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7 160、36 490和15 63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44 34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部分近岸海域。与上年相比,烟台近岸、汕头近岸、珠江口以西沿岸、湛江港、钦州湾的部分海域污染有所加重。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2.海水富营养化状况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了近岸局部海域的富营养化。2013年夏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较上年减少3.3万平方公里,其中重度、中度和轻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分别为18 000、16 810和29 980平方公里。重度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区域。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4.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我国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9%,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5%以上。5.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除了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以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当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二)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1)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我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其中:辽东湾为1.8万平方千米,渤海湾为0.9万平方千米,莱州湾为0.6万平方千米,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千米。黄海的油污染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东海油污染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南海油污染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2)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镉、铅污染等。我国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多处,尤以长江、珠江、鸭绿江、五里河等,为汞的主要污染。汞以排放入东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浓度以东海最高,渤海次之,南海最低。我国沿海镉的主要污染源也有60多处。镉也以河流携带入为主,珠江、长江、滦河和漠阳江所携带入的镉占总量的80,镉以排放入南海的量为最大。镉的浓度以南海最高,东海最低。渤海中以辽东湾和渤海湾浓度较高,黄海以大连湾较高。我国沿海铅的主要污染源有80多处。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大,约占总量的60;东海和渤海次之;黄海最少。铅的入海途径也主要靠河流携带。(3)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有机物污染通常可用化学耗氧量(COD)衡量。主要有机物污染源在我国沿海有150多处。每年入海的有机物以COD计,达700多万吨。其中,流入东海的约占50,其余一半分别流入渤、黄、南海。河流也是有机物排污入海的主要途径。总之,石油是中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的两个严重区。重金属污染,从总体来看并不严重,但在辽东湾北部、鸭绿江口入珠江口等局部海域,浓度较高,应引起注意。至于有机物污染,在我国渤海及某些海湾,有明显反映,有自南向北增高的趋势。四、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措施1、加强海洋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使人类利用海洋的行为与海洋环境相和谐,是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是引导群众参与海洋管理的必要条件。2、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监控沿江、沿岸污染物排放入海,特别要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和监管,严禁偷排和超标排放。控制海洋污染,必须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加大企业的环保成本,让违法者不敢再触碰法律的底线。3、认真总结梳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充实和细化相关立法内容,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和取缔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海洋生态恢复和整治技术等等。5、坚持陆海并重、防治并举的海洋环保方针,海洋污染表现在海上,但其来源于陆地和海上,其中主要是陆地。因此,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必须坚持陆海并重。第一,要有效实行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第二,要积极推行绿色生态模式,合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第三,市政部门要做好节约用水和处理污水工作,力争所有的污水都在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海。第五,抓好海上污染控制,保护好近海生态环境。五、结论海洋是人类的母亲,也是生命起源的摇篮,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那蔚蓝的大海中,其所含的生物、矿物、可再生能源及空间资源等都是巨大的,值得我们去开发的,在未来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也将是不可估量的。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能否加入到海洋的大军中,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加紧争夺海上战略利益已经成为了各个大国争夺的方向,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海洋战略部署都出现了强劲的势头。海兴则经济兴,面对世界各国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和壮大海洋事业。但是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海洋环境的污染加剧,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要不断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普及海洋知识,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