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國民中學理化課程標準第一目標壹、繼續國民小學自然課程,增進學扛對物質和能量世界的瞭解,以建立理化基本知識與概念,養成具有科學素養的民。貳、藉由生活化的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科學興趣,熟練實驗方法,養成科學態度,以增進解決問題,適應變遷的能力。參、經由對日常生活現象與問題的探討,以體認自然的奧妙,認識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影響,養成獨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習慣,培育尊重別人、愛護環境問題,敬積極樂觀的態度。第二時間分配第二學年每週四節,第三學年每週二加(二)節。其中(二)節為教師實施個別差異教學時間,供補救或充實教學之用。(不含選修節數)第三教材綱要一、物質性質的探討1.理化簡介簡單說明理化學科所要研究的對象和目標2.測量的意義介紹科學上常用的基本度量衡單位和簡單的測量儀器,由其中培養測量的技能,如歸零、減少誤差、估計、記錄、設定單位等。3.物質的基本性質由簡易的分離物質實驗,使學生能區分純物質和混合物由物體具有質量和佔有空間的性質,由此引申密度為物質的特性之一二、冷熱變化的現象1.冷熱對物體的影響觀察物體因溫度變化引起的脹縮現象介紹溫度計的原理及熱平衡,並使學生能正確妥善使用溫度計2.熱源與熱量介紹熱的概念,和熱量的單位實驗觀察物體狀態變化時或化學反應時所伴隨的能量轉移,不作計算3.熱的傳播由生活化實例,使學生瞭解熱經由傳導、對流、輻射等三種方式傳播比較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熱傳播能力的不同三、物質的粒子世界1.粒子概念讓學生瞭解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的概念2.物質的變化設計實驗以觀察:物質三態的變化產生沈澱的反應顏色變化溫度變化(如吸熱、放熱現象)利用上述實驗測量反應前後物質質量,由實驗過程中理解物質組成一定,及反應前後質量守恆3.元素符號及化學式定義元素、原子、分子和化合物僅介紹實驗中曾使用過,或教材曾出現過的藥品的化學符號簡述元素及化合物合命名法瞭解化學式意義,不強調化學式之記憶教材中出現新質時儘可能附上化學式四、大氣與水1.水以實驗介紹水的組成2.溶液介紹溶液的概念介紹飽和的概念(不定義溶解度)由實驗觀察溫度和飽和溶液的關係,不做定量計算3.空氣組成介紹空氣的重要成分,以及氧氣的製造和收集4.壓力介紹壓力的操作型定義介紹大氣壓力液壓與浮力部分只做定性討論,不涉及計算五、化學反應1.化學變化以實驗說明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概念,並簡介化學反應的進行有快有慢2.活性介紹日常生活上幾種常見之金屬或非金屬的活性比較由實驗中瞭解反應難易與元素的活性有關,不要排列記憶順序(實驗中至少含一種燃燒實驗,並簡介氧化反應)3.化學方程式由已知實驗說明:方程式是用以表達實驗結果方程式中係數的意義(不提離子方程式,不做任何形式的計算)1.力(包括摩擦力)只介紹力在物理學上的意義,力的合成以及靜力平衡等概念談摩擦力時只介紹摩擦力的概念2.速度與加速度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運動現象僅限於單向直線運動速度、速率等直由實驗生活上的事例及實測活動中去學習3.牛頓運動定律以日常生活中運動實例說明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並設計實驗以歸納F、m、a三者間的關係,並藉以培養數據整理分析的能力4.功與能簡單介紹功與能的概念,功能互換及能量守恆七、聲與光1.聲以日常生活實例體驗聲波的反射現象簡單說明聲音是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並介紹振動頻率的概念介紹共鳴現象2.光由日常生活實例說明光的反射和折射質(實驗中必須包括平面鏡和透鏡的成像觀察)介紹物質的顏色與光的關係以日常生活實例或實驗讓學生瞭解光可引起化學變化八、電1.靜電設計簡易實驗,介紹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2.電壓與電流電壓部分不涉及電位能的介紹由操作型定義入手並以實驗活動進行教學,不作複雜的計算必須提及各國常用的電壓規格3.電解質介紹電解質的基本性質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為例,簡單介紹酸、鹼鹽和PH值濃度:介紹濃度的意義和用途,並設計易於比較濃度大小之實驗百分濃度:不做混合溶液計算莫耳濃度:只介紹粒子濃度的概念指示劑:中和:設計實驗,觀察指示劑顏色變化,不作計算介紹中和反應在生活上應用的實例4.電阻與歐姆定律設計實驗觀察電壓、電阻和電流之間的關係5.直流電路限簡單的直流電路,另在此應提及直流電交流電之不同6.電池介紹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7.電流的熱效應與化學效應均以簡單實驗作定性觀察即可九、磁1.磁鐵的基本性質必須提及磁針指向南北係受地磁影響2.電流的磁效應介紹安培右手定則,作定性觀察3.電磁感應以實驗作定性觀察4.電動機與發電機舉生活化實例說明之配合教具簡單敘述原理十、理化與生活以下各節比僅及與生活有關之實用簡介,不涉及理論製造過程。若有與前述有關之教材宜隨機融入各章節內,避免不必要之重複,也儘量不成立專章作深入研討1.動力與機械設計簡易生活化的實驗,至少能包括:力矩省時省力操作方便的簡單機械,且只作定性的探討2.資訊世界簡介常用的資訊用品3.化學工業簡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學工業製造品(含無機與有機化學製品)4.污染防治僅介紹防治的概念,不涉及處理技術與過程5.能源的開發與節約開源時需注意污染的防治註:本教材綱要分主題、內容、說明三部分,以規範教材標準。教材編輯時,可自訂篇、章、節等順次,或名稱。第四實施方法壹、教材編選之要領一、本科教材之編選,應根據本教材綱要,以學生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本土化之教材,融合理化基本知識,組織成能適合學生認知能力與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教材。二、教材之編輯,原則上,各單元必須以實作活動或示範實驗引領,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並從實驗教學歸納出科學知識。教材的編寫,應著眼於知識的形成過程,並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教材之設計,除應與國民小學自然科銜接之外,亦應同時兼顧與國中數學、生物、健康教育、地球科學和家政與生活科技等相關學科互相配合。四、教材分量應與教學節數相配合,且以一學年或一學期一冊為原則,各冊應求上下連貫,前後呼應,重要概念宜分層次,由具體至抽象,在不同單元中重複呈現,使學生能充分理解並習得完整的概念。五、教材中的專有名詞及翻譯名稱,應採用教育部之規定,遇有未規定者,則參照目前國內刊物及習慣用語,妥為譯訂,惟各冊必須一致,且能與國中相關學科相互配合,並於課文中初次出現時加註原文或於書後列印中英名詞索引。六、教師手冊,宜審慎編輯,除明列教學單元目標、教學時間外,應提供教學必要的參考資料和實驗活動的詳盡說明,並應與教科書同步發行供應;必要時得編輯學生習作,提供教學媒體。教科書各單元教材之後,應編列家庭作業習題,由學生自行解答,以收練習之效。七、教材之設計,應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各方面的教學目標,認知能力包括觀察、研判、推論、預測、提出計畫、提出假設、評估等心智活動能力的培養,及科學概念的習得等;在情意方面包括實事求是的篤實工作態度,細心、耐心的工作精神陶冶等;在技能方面,包括實驗操作技能,及各種實際執行活動能力的習練等。八、編寫和設計活動時,應待合全民教育的原則,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提供彈性多元的教學活動。九、文字敘述,力求簡清易讀,淺顯易懂,並多舉實例,版面應作美工專業設計,多附精美的圖說與彩色照片,以求生動活潑,俾詐導學生喜愛閱讀,激發其讀書的興趣。十、教材之分量,以上學期實際教學十五週,下學期實際教學十四週,二年級每週四節,三年級每週二節,每節四十五分鐘為準。貳、教學方法一、教師教學前應參考教師手冊,編寫教案。教案之設計,應注意以普通程度學生能接受者為基準,並應顧及個別差異,對於學習較快或較慢之學生,應實施充實教學或補救教學。二、教師教學時,應以學生生活之體驗,及既有的知識或經驗為基礎,多舉實例以引起學習的動機,輔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推理分析,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綜合歸納、驗證,以迄問題之解決。在實驗活動中,應盡量學生親手操作,以熟練實驗技巧,並盡量給學生自我發揮之創造空間,教師則從旁協助,善加引導。三、教師教學時,不應單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尤應注意教導學生在科學方法的應用和科學態度的培養。科學方法包括觀察、分類、測量、傳達、數字的運用、時空關係的運用、預測、推理、解釋資料、控制變因、建立假設、從事實驗等項,科學態度則指互助合作、尊重他人不同意見、忠於數據、實事求是等項。四、教師教學時,應積極誘導學生發問質疑,共同討論,以造成生動有趣的教學氣氛。為了順應個別差異,在實驗討論時,可採取小組活動方式,以促進同儕間合作及互助的學習,並運用媒體、電腦及社區資源,以補助課堂教學之不足。五、教師教學時,應注重科學概念的融會貫通與運用,切忌灌輸零碎、片斷的知識。六、教師教學時,應本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精神,運用教學的藝術與輔導的技巧,充分掌握每一學生的動態,激發其潛能,不隨意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七、教學完畢後,教師應作自我評量及學生學習成就評量,逐步修訂教案,使教學計畫更臻完善,以收教學相長之效。參、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一、學校應依教育部頒布之國民中學設備標準,設置理化實驗室,及其周邊之準備室、器材供應室以及實驗活動輔助場所與設施。實驗活動所需之器材應獲得充分的供應,並配置管理人員。二、實驗室及活動場所,應審慎規劃,並注意安全措施,所損耗之器材,應盡速補充或修復。三、除設備標準中規定必備之視聽教學媒體(包括:電腦、錄影帶、影片、幻燈片、投影片、掛圖、模型等)之外,各校之教學研究會,應鼓勵教師自製教具或集體創作,並推廣之,以分享教學經驗。四、學校除供應教學上必備之工具書刊之外,並宜多訂購期刊、雜誌供全校師生借閱,以作為教學與研究之參考,至於教師手冊,則應每位任課教師人手一冊,充分供應。肆、各科教材或單元間的聯繫與配合與本科關係最密切的學科為數學、地球科學、生物、健康教育和家政與生活科技,任課教師應熟悉相關各科教科書之內容,並透過教學研究會方式,集合各相關目任課老師,共同研討配合方案,以求科際間縱向與橫向之聯繫。伍、教學評量一、為瞭解學生之學習狀況與成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進行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工作,以診斷教學的缺失,並加以補救與回饋,並評估學生的學習成就,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二、評量方式除紙笛測驗外,並應考評學生所作習題作業、活動記錄之內涵;以及辨正、討論之表現;求知與參與之熱忱;操作、實驗之技巧;綜合、判斷之能力;以及求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 3C零部件生产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市政管道工程技术交底方案
- 片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技术方案
-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桥梁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方案
- 初中物理竞赛功和功率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职测数量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考地理经验课件
- GB/T 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
- GB/T 4937.20-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0部分:塑封表面安装器件耐潮湿和焊接热综合影响
- 民俗学概论授课ppt
- 废纸再生新闻纸生产过程及存在问题
- FZ/T 73042-2011针织围巾、披肩
- 优化提升税收营商环境专题讲座课件
- 二十四山年月日时吉凶定局
- 全自动洗车机规格书
- 主动性不够整改措施3篇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