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应试策略和技巧 第一节 听力理解应试策略和技巧1. 听力的重要性听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在对外交往中,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互相理解和工作效率。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英语听力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据美国教学法专家W.M.Kivers和M.S.Temperly统计,听在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占45%。语言学家Hymes也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听懂别人的话是交际能力的开始。在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力既是实现外语交际的基本技能,也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的能力。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努力提高英语听的能力。2.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听力理解既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最“无助的一个方面”。一般说来,影响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技能,即听力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运用。非语言因素包括文化背景知识、信息量、知识面及心理因素。也就是说听力学习好比是一项系统工程,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影响听力理解的非语言因素1) 心理因素:在英语听力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感,学生听力中的焦虑感主要指可能影响学生在听力课中参与积极性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听力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录音只放一遍,不能复听,常常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有的学生一带上耳机,就非常紧张。录音机一响,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进去,还有的学生遇到未听懂或未完全听懂的题就不知所措。2) 文化背景因素:由于所属国家不同,所接触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日常生活、时事、人物、科普等与自己国家的有所不同,这也会给听力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震惊。例如:Man: Would you like to own your own business?Woman: I wouldnt mind it a bit.Question: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此句真正的意思Shed like to have a company of her own.学习者之所以不能迅速反应过来,主要是由于对英语中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不熟悉。 影响听力理解的语言因素1) 语音未过关:在语言学习方面,学习者由于受母语及方言的影响,往往自身发音不准,又缺少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难以辨别略读、连读、同化、缩合、合成、近似音、节奏、语调、重音等语音形式。2) 词汇、语法未过关: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即使不是生词,但由于不常用或是有些生疏的词汇,也会给听力效果带来一些障碍。同时,词汇中的一词多义、同音异义和难词等也会对学生的听力理解产生干扰。此外,英语听力中有很多句子是复合句,如果分不出主句和主句,搞不懂他们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3. 听力理解的应试策略和技巧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一般常识和各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技能,即听力的技能技巧。 理解音调、重音和语气所传达的情感意义听力材料属于有声信息。我们能够听出说话者的停顿及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并根据语气和语调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地判断说话者的意思和想表达的意图,如讽刺、幽默、夸张、喜悦、愤怒、同情等。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语音、语调所包含的情感意义。例1:M: I paid 15 dollars for the three books; I think they are too expensive.W: Expensive? You shouldnt have said so.Q: How did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books price?AShe thought they were expensive.BShe thought they were cheap.CShe liked the books.DShe did not like the books.在对话中,女方用了升调,说明她对男方的话抱有疑问,进而可以推出她不认为这些书很贵。在四个选项里可以先排除A。再者,对话过程中没有提到对书的好恶,选择C、D也没有根据。这样可以选出B这个正确答案。 运用听力的预料和猜测技巧所谓预测技巧,就是考生在听录音之前,根据已有的信息,如试卷中的问题、选项或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将要听的内容进行猜测。它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所听材料的要点,激发我们对已知信息的联想、对比、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从而在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捕捉与解题有关的信息,舍弃与之无关的信息。例2:(英语四级2002年1月)A:She plans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B: She will drop out of school.C: She will stop working and concentrate on her studies.D: She will take a part-time job. 通过四个选项,我们既可以预测问题是关于女方的,又能预测该题的内容可能是:她到底是即将读书还是要工作了?这样,在听时把注意力集中在job or school上,准确率就大大提高了。做长对话和短文听力理解题的时候,这种预测技巧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短文内容较多,考生不应该也不可能“兼收并蓄”,只有预测出问题或答案,带着这些问题或答案去有针对性地听,才能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例3:(英语四级2006年6月)1. A. He is head of a small trading company.B. He works in an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company.C. He leads a team of brokers in a big company.D. He is a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 in a small company. 2. A. The woman thinks Mr Saunders is asking or more than they can offer.B. Mr Saunders will share one third of the womans responsibilities.C. Mr Saunders believes that he deserves more paid vacations.D. The woman seems to be satisfied with Mr Saunders past experience.通过第1题我们可以预测到他现在是在一家公司工作,差别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什么职务。第2题的A和D选项问到的是关于女方的,而且这两个选项表达的意义可以说是相反的。B和D是关于男方的。由此预测该短文的内容可能是:男方现在在一家公司工作,而他要跳槽到女方的公司。考生只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至少可以预览第一题的选项并预测问题。这样,当第一个问题出现时,便能迅速选定正确答案,从而留有充分的时间再去预览第二题的选择项,由此,听力的解题对过程会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所预测的内容或答案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种预测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抓住关键词,确定重点一般说来,听力测试主要是获取何时,何地,谁,什么,为什么,如何等具体的事实,因此考生要集中精力抓住有关这方面的主要信息来捕捉整句大意、猜测生词含义、领会通篇大意,以便在听后对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有个概括的了解和整体的认识。此外,注意语篇中的连接词,如but, however表示转折,because表示因果,in a word表示总结,for instance表示举例等,它们能帮助听者理清语篇的层次和归纳语义。例4:听音原文:W: If I were you, I would have accepted the job.M: I turned down the offer because it would mean frequent business trips away from my family.Q: Why didnt the man accept the job?A. He doesnt enjoy business trips.B. He doesnt think he is capable of doing the job.C. He thinks the pay is too low to support his family.D. He wants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his family.如果考生抓住job, tuned down, because, away from family几个关键词,就能在大脑中形成“工作-拒绝-原因-离家”这样一条信息链,也就能得出“不想工作的原因是离开家”的推论,而这个推论与D选项的含义是相同的。这样,why的问题就解决了。 要边听边记,并运用一定的速记策略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录音听中的细节,如重要的数字、人物、地名等,仅凭大脑记忆很难完完记住。因此,考试中可以有目的的、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以便听完录音后快速准确的选出答案。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听力测试中的记忆应该是速记,不是听写。心理学表明,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其一就是直接记忆,这种记忆除非加以复述,否则很快就会被遗忘。在听力理解中不时会碰到诸如时间、日期、地点、价格等细节,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策略,很难记住。考生要利用英语特有的停顿、节奏,快速记下时间、人物、关键词等有用信息。同时,考生要使用自己认识的最简便、最迅速的办法来记录,如字母、缩写、符号甚至中文,尽量用最少的文字、最少的时间表达最多的意思。4. 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的理解过程。它涉及到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非语言知识的方方面面。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考生除了不断提高“听力技巧”之外,还要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学习策略。 打好语音、词汇和语法基础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要听懂是困难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学生自己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学生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如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首先得从音素练起,对那些没有读准的音素一个一个地纠正。其次,听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对语言大量地反复听的实践。即,多听。在听的实践中,对语音、语速、语流、音变和口语缩略等的听力训练是重要环节。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又要领悟语流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熟悉基本口语句型,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听的谈话内容和情景做出较快的反应,例如:Would you mind?这一句型通常用来表示请求、要求等。Why dont you/we?的句型则往往用于提出建议或意见。句法包括时态、语态、单复数等语法概念。掌握了句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推理。 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根据Renkema的理论某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者拥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推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为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很可能因缺乏对对方背景知识的了解而在交流中产生困难。这在听力练习过程中表现为因为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结构、科学教育等情况)而听不懂或不能全听懂。有一道听力题是关于西方人为什么要养狗的问题。备选答案为:A、狗是人们的好朋友B、为了逗乐C、为了防盗D、为了打猎。在对一百名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45%的学生选择了D,比选择正确答案A的学生还多3%。这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在西方人们养狗是因为狗是其“最真诚的朋友”。再如:I enjoyed lunch, Susan. Thank you so much but we have to get going to meet the rest of the troop at two oclock at the museum.句中troop的意思是a group of scouts or boy scouts with an adult leader,即“童子军队伍”。美国的童子军组织有男童子军和女童子军,组织童子军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男孩和女孩成为好公民,并且在心里和身体两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troop在这儿的真正含义。所以,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了解那些将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历史、文体活动、重要节日、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常见的方法,诸如查阅有关教材和参考资料,翻阅英文报刊杂志,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欣赏原版录像、影碟和电影等。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原版英语。总之,听力是一个综合技能。应从各方面提高。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一个反复实践的、持久的过程,只要从基本功抓起,全面发展,学生的听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1张洁.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2汤雨露.背景知识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影响与作用J.科技信息.2006(2).3童燕琴.新题型下应对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教学策略J.高校论坛.2008(2).4聂彬.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4).5郑素莲.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J.龙岩师专学报.2004(6).6陈久姝.英语听力中的预测技巧J.高校讲坛.2008(14).7尚凌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4).8Penny Ur.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Joan Morley.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Alice Omaggio Hadley.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第二节 口语应试策略和技巧1. 口语的重要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交流的。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社会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2. 目前口语存在的问题 学习者原有语言能力的局限性 高校中的大班化教学使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严重受到限制。因此,大多数学生缺少口语训练的机会。而这种现状在大学英语口语课教学时直接表现为学生底气不足,不敢开口,学习态度被动,课堂参与度不高。 心理和情感障碍由于不少学生认为英语讲得不流利、不准确会遭到同学、老师的耻笑,有损面子。这样,学生普遍存在自卑、胆怯心理。这些自卑、胆怯的心理就是他们“说英语”的障碍。因此,他们说英语时自信心不足,从而很少说,甚至不开口说英语。 跨文化意识缺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对口语表达的影响。“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习的目的语文化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够像目的语本族人一样来思考并做出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意味着外语学习者能自觉地消除在与目的语本族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保证整个交际过程的有效性。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学生实难满足这种社会需求,有的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但耳不能听,口不能说,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外语素质的要求差距甚大;有的即使能说几句英文,也往往是“中文的意思+英文的形式”,在对外交往中不能用地道的语言得体地交际。3. 口语考试应试策略和技巧从几年来参加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考生成绩看,取得A+或A的考生占9.3%,获得B+或B的考生占51.4%,获得C+或C的考生占36.2%,没能通过口语考试的即获得D的考生占3.1%.我们从这些数字看出考生们口语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很多考生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表现很异常紧张,缺乏自信,以至于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发挥不出来,考生口语考试应试策略方面的薄弱可见一斑。考生可以使用交际策略的各种语言手段来摆脱困境。 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y)是指学习者在尚未完全掌握外语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解决因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所带来的困难而采取的方法。根据Faerch & Kasper的观点,交际策略可分为减缩策略或成就策略。减缩策略是一种回避策略,成就策略是一种补偿策略。当语言学习者掌握的语言代码和社会代码不够的时候,一种办法是采用减缩策略来回避问题,也就是说,将要传达的信息保持在他有限的谈话资源以内,避免冒险,使目的适用手段。另一种办法是采用成就策略,保持谈话的目的,冒险去扩充他的资源,调整手段以最终达到目的。1) 回避策略:回避策略指的是在交际发生困难时,回避某一话题或放弃部分信息,把话题转给对方或谈及自己比较熟悉的信息。如:你想表达“中国父母总是喂孩子吃饭”。但是你不知道“喂”(feed) 用英文怎么讲,你就可以回避这个单词,而说,“Chinese parents always put food into their childrens months.语音也如此,如He was a liar.一词,你的发音不清晰,就要回避,改成:He didnt tell the truth。 2) 求助策略:在口语考试中,考生可能由于紧张或个别词汇而影响了理解考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到求助策略,可以直接要求考官重复或请考官澄清意思。如:What do you call in English the place for gambling? 3) 拖延策略:在交际发生困难或考生观点没有理顺好之前,可以借助拖延策略来赢得进一步思考的时间。考生可以运用套语、白话、自我重复赢得时间。you know, you see, 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me? Let me see。 恰当地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人们的交际是通过言语交际手段和非言语交际手段进行的。非言语手段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位置及身体的不同的移动方式等。非言语手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言语行为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当考生在交际困难时可以恰当地使用你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运用英语功能和意念的表达法英语中存在着很多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单位。考生在掌握了功能意念的结构和句型后,比好能用五个句型表达谢意,或谦意,或喜欢不喜欢,或支持和反对, 那么在口语考试中就会脱口而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4. 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口语考试实际上也是一场心理考试。考场和考官那种阵势,就足以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那么,考生应该怎样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呢?1)敢说英语。在平时英语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争取发言机会,不怕出错大胆表达,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2)说好英语。必须听好每一堂课,学好每篇课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音知识,掌握发音规则,记单词,读课文,看课外书籍,听录音,看电视和录象,积极参加各种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角等,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进行广泛的阅读口语考试以话题为中心,话题又以考生所熟悉了解的内容为前提。所以,考生就应该进行广泛的阅读。如一些贴近生活的通俗易懂的英文期刊:英语沙龙,英语世界,21世纪报,中国日报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熟悉已学的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表达方式。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为话题收集足够的材料。 丰富英语文化知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英语是一种国际性语言,在运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通常会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交际双方很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发生冲突。因此,只有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较充分的了解,才能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语言学习不是简单的语法结构的导入,也是文化背景的渗透。这也就是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三个评分标准之一:适切性,即不同的场合要注意言语的得体。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社会习俗有助于培养考生语言适切性的意识。外语教学法专家Robinett 教授指出:“外语交际能力获得必须建立在理解所学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和观点的基础上。”因此,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对于口语作为交际手段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黄文江.英语口语障碍分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J.学科教学.2008(11).2黄辉.注重情感因素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J.东北农业大学报.2008(6).3钟莹莹.大学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应试策略J.英语教学.2008(11).4薛伟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应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5陈馨.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及应试准备和策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6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Cambridge 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Anne Lazaraton. Teaching Oral SkillsM.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Alice Omaggio Hadley.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三节 阅读理解应试策略和技巧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不仅考查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速度等基本功,而且考查学生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阅读理解题的好差决定着考生得分的高低,对整个考试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作用。比如,在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40%降为35%,但仍在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对阅读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部分测试已细分为仔细阅读理解和快速阅读理解。这就要求考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以适应试题难度不断增加的趋势。2. 目前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问题学生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必须先认识到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不良的阅读习惯科学家发现,阅读时人们眼睛不是持续移动,而是跳跃式移动。因此,在实际阅读中,人的眼睛以词群,意思或句子为单位跳跃。那么逐词阅读、指读、回读和译读这些不良的阅读方法就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生词的恐惧心理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见生词就停下来查阅词典或者生词稍微多几个,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猜词,甚至将文章看不懂和阅读理解得分低全部归因到生词太多。 忽视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有些学生每读一句,就进行语句分析,并且分析地很细,把一个个句子肢解成一个个语法现象,从而忽视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从语篇上对文章进行整体的理解。 没有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学生反映在阅读测试中觉得读懂了文章,可是做题时却困难重重,四个选项不知道选哪一个为好或者排除了两个,在剩下的两个中举棋不定,最终还是选错了。这说明学生不熟悉题型,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3. 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和技巧 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方法方面,根据阅读题型和不同的目的,来用不同的方法,其方法一般说来有略读(skimming)和寻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目的是用浏览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并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个总的概念。在阅读中跳过细节和不重要的例子,主要阅读首尾段和每段的首尾句子。这种阅读方法在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最佳标题等题目时较为有效。寻读(scanning):指导的是读者先确定要寻找的明确信息,再在特定的阅读材料中快速寻找。因此,在选择答案前首先看准题干,看清问题所在,然后在寻读时注意寻找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最后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确定答案。 阅读理解试题中主要题型的应试策略和技巧1) 主旨大意题的应试策略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题和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通常以概括中心大意,选择标题,以及判断作者写作意图等题目形式出现。第一,“三抓”策略一抓:注意抓住文章主旨常出现的地主。一般地来说,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二抓:注意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那个词,即是文章要讨论的主题。三抓:注意抓住文章中重要的带总结性的标志词(in short, in my opinion, therefore)和特殊标点符号处,如破折号、冒号、括号或起转折作用的however、but等词。第二,主旨大意题选项的特点和干扰项的特点(1)文章讨论的那个主题词应出现在试题正确答案中。(2)正确选项通常不含细节信息和绝对意义的词,而是反映作者观点的带相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答案。(3)错误选项往往是对部分细节的概括,覆盖面太窄或者覆盖面太大,太笼统,大大超出了文章的论述范围。(4)排除与文章内容毫不相干或相悖的选项。真题解析 (考研英语2002年)原文:If you intend using humor in your talk to make people smile, you must know how to identify shared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文章首段首句)Question: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may be _.A. Use Humor Effectively B. Various Kinds of Humor C. Add Humor to Speech D. Different Humor Strategies 答案是A:文章首段首句说“如果你想用你的幽默来使别人发笑,你必须了解怎样发现观众共同的经历和问题”。这个开头非常典型,前一个分句说明了写作意图“告诉人们怎样使用幽默好让别人发笑”,也就是让幽默有效。A选项说“有效地使用幽默”,正好符合题意。真题解析 (英语专业四级2006年)原文: The ideal companion machine - the computer - would not only look, feel, and sound friendly but would also be programmed to behave in a pleasant manner. (第一段第一句) Friendships are not made in a day, and the computer would be more acceptable as a friend if it imitated the gradual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one person is getting to know another. (第二段第一句) An artificial relationship of this type would provide many of the benefits that people obtain from interpersonal friendships. (第三段第一句)Question: What might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title of the passage?A. Artificial relationships. B. How to form intimate relationships.C. The affectionate machine. D. Humans and computers. 答案是C:这篇文章反复出现的词是“computer”,即是文章的主题,所以排除A和B,很多考生都先了D。D是个干扰选项,覆盖面太大,已经超出了文章论述范围。本文主要讲的是计算机和人类之间的朋友关系,而computer也是一种机器呀,所以先C。2)事实细节题的应试策略在英语各类考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英语或是英语专业四级中,事实细节题都占60%左右。第一,应试策略:“十二字”策略围绕主题:一篇文章是围绕一个话题而展开的。通常文章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 准确定位:因为细节是用来说明或支持主题句的,在内容上与主题密切相关。出题顺序与文章顺序保持一致,所以,考生可以先看题,从中将细节题与其它题型分开,然后带着这些细节题到原文中快速寻读,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然后做出判断。原文等值:在原文中准确定位后,找到描述该关键词语或信息的内容,把该内容与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联系起来,这种联系通常是“原文等值”,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说出来。第二,事实细节题选项的特点和干扰项的特点:(1)用同义词替换原文句子中的某个或某些词语,而大体语法不变。(2)变换语法但是不改变愿意,比如由主动语太变被动语态,由表语从句变定语从句。(3)原文的句子是否定形式,而答案变成肯定形式,反之亦然。(4)原文是具体实例,而答案变成抽象概括,反之亦然。(5)题目选项中与原文相同或极相似的选项一般不是答案。(6)干扰项内容是原文中没有谈及到的,与文章中的观点不同或相反,或与原文内容相似但过于绝对化。真题解析 (考研英语2003年)原文:For example, a grandmotherly woman staffing an animal rights booth at a recent street fair was distributing a brochure that encouraged readers not to use anything that comes from or is tested from in animals - no meat, no fur, no medicines. Asked if she opposed immunizations, she wanted to know if vaccines come from animal research. When assured that they do, she replied, “ Then I would have to say yes”. Asked what will happen when epidemics return, she said, “ Dont worry, scientists will find some way of using computers”. Such well-being people just dont understand. (第二段)Q: The example of the grandmotherly woman is used to show the publics _.A. discontent with animal research B. ignorance about medical science C. indifference to epidemics D. anxiety about animal rights 答案是B:题干问的是grandmotherly woman,那么她说的话“不用担心,科学家会用电脑找到解决办法的”,之后用such引导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grandmotherly woman这类人的看法:“他们就是不懂”。而选项B中not understand是“Ignorance”的同义词汇,所以概括原文等值原则B为正确答案。真题解析 (英语四级2006年)原文:In what now seems like the prehistoric times of computer history, the earths postwar era, there was quite a wide-spread concern that computers would take over the world from man one day. Q: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initial concern about computers was that they might _.A. change our personal lives B. take control of the world C. create unforeseen problems D. affect our business 答案是B:题干通过表语从句concern was that对“人们最初对计算机的忧虑”提问,通过“准确定位”策略,有关原文则是同位语从句that中的“计算机可能有朝一日从人类手中夺走整个世界”,再通过“原文等值”策略,B中take control of替换了原文中的take overfrom(从手中接管)。3) 逻辑推理题的应该策略逻辑推理题是指不直接说出,而是从片语信息中推导出深层的内涵。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和引申。第一,应该策略:“两原则”策略原则一:准确定位。如果是对某段内容进行推断,那么只看题干所要求的原文内容,分析答案。如果是对某一细节进行推断,通过题干关键词返回原文,定位、细读、分析答案。如果对全文推断,要与中心思想保持一致。原则二:言外之意。考生在汇集文章提供的各项信息后,对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个段落的背后的含义做出合乎逻辑的理论和引申。第二,逻辑推理题的选项特点和干扰项的特点(1)含义深刻、留有余地选项一般为答案,如出现may, can, probably 等。(2)概括性、客观、合乎常理或符合一般常识的选项一般为答案。(3)与原文相同或对原文作字面解释的,即没有经过推理而把原文简单重现的不是答案。(4)颠倒逻辑的选项,比如颠倒因果关系,不是答案。(5)与原文无关或有关,但是属于次要问题的选项不是答案。(6)符合常识,但不是从原文中可以推导出来的或推理过度的选项不是答案。真题解析(考研英语2003年)原文: Finally, because the ultimate stakeholders are patients, the health research community should actively recruit to its cause not only well-known personalities such as Stephen Cooper, who has made courageous statements about the value of animal research, but all who receive medical treatment. If good people do nothing, there is real possibility that an uninformed citizenry will extinguish the precious embers of medical progress. (最后一段)Q: From the text we learn that Stephen Cooper is _. A. a well-known humanist B. a medical practitioner C. an enthusiast in animal research D. a supporter of animal research 答案是D:A选项为“著名的人道主义者”,而原文说“著名的人物”,属于范围缩小了。B选项为“一个从医人员”,从文章中无法推出这个结论。C选项正好和原文信息相反。原文中描述Stephen Cooper 的句子说“他曾经勇敢地陈述用动物做实验的价值”,能够推出他是一个“支持用动物做研究的人”的结论。 84) 词义题的应试策略猜测单词词义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生词意义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多义词在特定环境下具体意义的能力。第一,应试策略:“上下文线索”策略(1)通过连接词关系如and, or等推断所考词汇的含义。真题例解(英语六级2002年6月)原文:War is not simply a trial by combat to settle disputes between states; it is the moment when the state makes its most powerful demands upon its people for their commitment, allegiance, and supreme sacrifice. Times of war test a communitys deepest religious and ethical commitments. (最后一段)Q: The word “ allegianc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A. loyalty B. objection C. survival D. motive 答案为A):解本题可用同类词关系进行判断,在“allegiance”前后的两个词分别是commitment和sacrifice,应能判断出这三个词相当于国家而言是同一类词,再利用排除法,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2)利用定语从句猜词真题例解(英语四级1997年1月)原文:In earlier grades, the use of so-called token economies, in which students handle challenging problems and receive performance-based points toward valued rewards, shows promise in raising effort and creativity, the Delaware psychologist claims. Q: The phrase “ token economies” probably refers to _.A. ways to develop economy B. systems of rewarding studentsC. approaches to solving problems D. methods of improving performance 答案为B :通过理解定语从句所提到的students handle challenging problems and receive performance-based points toward valued rewards (学生处理挑战性的问题,然后获得基于表现的分数直至有价值的奖赏)可以推断出B项为答案。(3)利用标点符号猜词在文章中,作者常用破折号、冒号、分号、引号、括号等来进一步解释生僻难懂的词。这些符号的主要使用就是对前后文章的内容补充、解释、分析说明。真题解析(考研英语1997年)原文:We live in a society in which the medicinal and social use of substances (drugs) is pervasive: an aspirin to quiet a headache, some wine to be sociable, coffee to get going in the morning, a cigarette for the nerves. (第二段第一句)Q: The word “ pervasive ” might mean _.A. widespread B. overwhelming C. piercing D. fashionable 答案是A :文章中的“pervasive”后面有“:”,表示注释。前面说“我们所处的社会对一些物质药物在社会交往和药物治疗中的使用是很 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合作默契默契规范默契标准方案
- 心理抚慰手册设计
- 印刷防伪技术
- 关于大类资产配置风险平价模型的研究
-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与激励计划
- 2025重庆一中七十一中学校教师招聘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水利工程设备使用手册
- 工作总结:紧密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司法局招聘合同制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医学综合(专升本)考试题库(含答案)
- QC成果施工现场移动式网络布设及监控一体化装置的研制
- 城乡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乡村振兴培训课件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 最新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 新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供应商分级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2022-07
- 完整版_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
- 山大初试913环境学概论
- 会计T型账户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