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信的别称(六) 手书 家信 使函 寸简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暴章”即揭露。 “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举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2家信 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4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书信的别称(二) 书信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前,更加显得重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宋代诗人刘克庄和仲弟二绝诗)。这些诗句道出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挥洒之下,众多的书信别称,应运而生。书 信 函 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就是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的信写道:“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书邮:宋代范成大诗云:“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书呈:水游传第二回:“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书记:书记现代多指政党或团体中各级组织负责人,但在古时多指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或书信、文字等。宋代人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八行、八行书:古时信笺每页多为八行,所以称书信为“八行”或“八行书”。李渔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北齐人邢邰齐韦道逊晚春宴诗囚:“谁能干里外,独寄八行书。” 书筒:书筒本指藏书信的邮筒,被用来代指书信。如宋代人赵蕃呈季承诗云:“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书题:“题”也作书牍讲。释名释书契说:“书牍称题。”所以书题就是书信。如南史周山图传:“(周山图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缺长。” 书子:这是书信的口头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子。” 青鸟书:青乌是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中说,三危之山上住着三只青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西王母取食和送信。艺文类聚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说:“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后人就称信使为“青鸟”或“青鸟使”,书信为“青鸟书”。如王实甫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恹恹懒去傍妆台。”李商隐更有“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名句。 函:函本指封套,一封信叫一函,。套书也叫一函。后来就用函指书信。如晋代傅玄傅于:“(曹操)授晔(即刘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耳。” 函片:也指信件。如孙中山致王子匡函:“得读致蘅兄函片,敬悉一切。” 信函、函书、书函:这三个书信别称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简札族柬 简:本指战国至魏晋时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板。竹片叫简,木板叫札或牍,统称为简。这些都用作书信的称呼,后来书写材料虽有变化,而这些称呼却沿用下来,如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 此外还有“信简”、“书简”、“简书”、“简牍”、“简札”、“简贴”、“手简”、“手毕”、“书牍”、“竿牍”、“函牍”、“信札”、“函札”、“书札”、“柬帖”、“函柬”等,也都是书信的称呼。 信简:柯岩奇异的书简:“因此我就养成了这种爱好:读信。读自己以及社会允许我读的一切信简。” 简书、书简:此二者泛指文书、信札。如萧乾的未带地图的女人:“有从延安或从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 简牍:如鲁迅致李秉中信:“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不善简牍,不能做宛转动听之言哉!” 简帖:苏轼与张元明书:“适在院中得王郎简帖如此,今封呈,切告辍忙一往。” 手筒、手毕: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予淳熙末还朝,则朝士乃以小纸高四五寸,阔尺余相往来,谓之手简。”手简也叫手毕,如尔雅释器云:“简,谓之毕。”明代方以智所著通雅说:“宋子京以手简为手毕。”后来泛称书信为手简或手毕。如鲁迅致许寿裳书写道:“得三月二日手毕,发读忻尉。”“忻”意思同“欣”,“尉”是“慰”的古字。 书牍:如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椟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竿牍:竿指竹简。宋代朱彧萍州可谈:“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阳翟,地名。田望,人名) 函牍:如鲁迅致李秉中信说:“致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书札:如三国志蜀志谯周传:“精研六经,尤善书札。” 信札:茅盾三人行中说:“他走到书桌边,打开一个小巧的木匣子,中间满贮着信札。” 函札:如朱自清白采中写道:“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 柬:“柬”通“简”,是信札、名帖的统称。如书柬、请柬等。如元杂剧百花集:“昨日央王小二将着一柬寄与王郎。” 柬帖:泛指信札、帖子等。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对着陆氏叩了一个头,口称道:郑官人有书拜上娘子,递过一封柬帖来。” 函束:即信件。如孙中山答谢武汉各团体布告中说:“尚有函柬相邀,而以时间迫促,末获一一领教者,有负众望,实在歉甚,尚希鉴谅为盼。”翰素笺缄启 翰:本指山鸡或鸟羽,因古人用羽毛为笔,所以代称毛笔,进而引申为笔写的书面文字,亦多指书信。如宋代人叶适赠徐灵渊诗:“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用翰字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书翰:书翰泛指文墨书札,后多用来指书信。 札翰: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渊洽指广博。 筒翰:唐代李吉甫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使至,忽辱简翰,用浣襟怀。”辱,谦词,在此句中作承蒙赐与讲。浣,涤除、宽解意。 翰扎:宋人文莹玉壶清话:“(李建中)善翰札,行笔尤工。” 素:与简相似,都是书写材料。素是白色的生绢,古人用它写东西,所以它就成为书籍和信件的代称。用素字组成的书信别称有:素书: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月凡一束。” 书素:唐代权德舆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诗:“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素札:唐代韦应物答崔都水诗:“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枉,谦词,指使对方受屈。 简素: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 笺:以前供题诗或写信用的精美的小幅纸张称为笺。如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当时人称“薛涛笺”。现代一般信纸也称信笺。因为用笺写信,所以也称书信为笺。如鲁迅书信集致吴渤:“附上一笺,请持此笺前往一取为幸。” 用笺字领头的书信别称还有: 笺札:清人叶廷琯吹网录:“余因胡心耘得交季言,笺札常通,终未一面。” 笺书: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f cu音福凑),几案盈积。”辐辏,即聚集。 笺简:清人缪良所写珠江名花小传:“数日复贻笺简。” 笺缯:缯与素、帛等都是丝织品,笺缯也指书信。如南朝人徐陵与李那书:“脱惠笺缯,慰其翘想。”翘想即悬念。 缄、启:都是书信的别称。如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宋代人沈作哲寓简:“秦熺状元及第,汪彦章以启贺会之。”(秦熺、汪彦章、会之皆人名)由缄、启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缄札:李商隐春雨诗:“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珰指玉制耳饰。云罗本指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这里借指整个天空。 缄素:明人张羽怀友诗:“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缄:水济传第四十七回:“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缄书: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缄翰:唐李匡义资暇集:“四方缄翰,日满阍者之袖。”(阍者指守门人)缄题:本指信函的封题,但亦指书信。如白居易诗句:“缄题重叠语殷勤”。 缄封:既指封闭、封口,也指信函。如苏轼谢孙舍人启:“不遗衰朽,过辱缄封,永敦为好之怀,深负难酬之作。书启:古代专指下级对上级的信件,欧阳修与陈员外书中曾说:“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后来也用为信札的通称。如剪灯新话翠翠传:“书启堆案,元人裁答。” 尺书 音信 在书信异名的词语中,除了常用书、简等以上几个字外,还有尺和音。如“尺书”、“书尺”、“尺牍”、“赤牍”、“尺一”、“尺一书”、“尺翰”、“尺笺”、“尺函”、“尺素”、“尺帛”、“尺纸”、“尺楮”、“尺题”、“简尺”、“音书”、“音邮”、“音信”、“音讯”、“音问”等,兹举例如下: 尺书:汉书韩信传:“奉咫尺之书以使燕。”唐代颜师古注解说:“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简牍或长咫,或长尺,喻轻率也。今俗言尺书,或言尺牍,盖其遗语耳。”这是说“尺书”、“尺牍”的来历。古代书牍有一定规格,如汉代民间大约一尺左右(约合23厘米)。可见尺是指书简的长度,后成为书信名称中常见字。如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书尺:宋代韩驹送范叔器次路公弼韵:“小驻鄱阳末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尺牍、赤牍: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赤通尺,所以赤牍亦指书信,如明代人臧懋循与茅伯康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贶,溢美之言盈于赤牍。” 尺一书、尺一:尺一书本是古代诏版的代称,后来也作为书信的代称。如喻世明言赵伯升荣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又如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 尺翰:如陈书蔡景历传答陈霸先书:“尺翰驰而聊城下,清谈奋而赢军却。” 尺笺:如宋代岳珂真宝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 尺函:如真宝斋法书赞晁无咎金山诗帖跋:“所托访求之士友,以尺函至。” 尺素:如唐代张九龄当涂行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尺帛:明朝何景明塘上行诗:“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尺纸:如宋书。沈璞传:“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厥,代词,即其。 尺楮:楮本树名,树皮可以造纸,后就成为纸的代称,尺楮同尺纸是一个意思。如好逑传:“今过老先生乃不得已,只得修尺楮并不腆之意,以代伐柯。”腆(tian 音添四主),丰厚的意思,伐柯指媒人。 尺题:宋朝梅尧臣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诗:“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简尺:末代邵雍所作首尾吟诗之九十一:“简尺每称林下士,过从或着道家衣。”林下士即隐士。 音书:如唐朝宋之间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音邮:南朝陈徐陵所写又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中云:“临江总辔,企望音邮。”总留,停驻之意。 音信:如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曰:“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音讯:元稹作酬乐天早春游西湖诗曰:“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音问:唐代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么:“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书信的别称(三)鳞鸿 雁鱼古时认为鱼和雁都可以传递书信,所以鱼雁便成为书信的代称,而且这一类的书信别称,在书信家族中是人丁兴旺的一支,下边分类来谈。第一类,以雁足为代表。雁足、雁足书: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苏武英勇不屈,被送至北海(即俄国贝加尔湖)牧羊。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朝使者要求放回苏武,匈奴诡言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至匈奴,苏武的随行部下常惠于夜间找到汉朝使节,他让汉朝使节对匈奴单于说:汉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系有帛书,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某泽中。使者照此责备匈奴单于,单于大惊,赶快谢罪,承认苏武等人仍在,乃放苏武等回朝。后来就以“雁足书”或“雁足”称书信。如唐代李绅的诗中说:“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又如南朝梁人王僧儒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代诗人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雁足书的起因是常惠捏造的,属于子虚乌有,但相传还真有这类事。据明人张萱所著疑耀卷二说:元世祖中统年间,派郝经以宣慰副使的身分使宋,被扣于真州,十六年不还,郝经养一雁,十分驯服。一日经写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缴弓,穷海累臣有帛书。”(累臣,指被囚禁的臣子)系于雁足而纵雁北去。雁为打猎人所获,献与元主,元主恻然。遂向南进军。二年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签了退款保密协议书
- 130航空服务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理技能考核试卷
- 字母圈ds协议书
- rcep服务贸易协议书
- 2025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内容考核试卷
- 2025年零售行业智能零售模式创新与消费者体验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节能环保行业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分析报告
- 2025年媒体传播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用户体验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准入考试人工智能算法伦理评估-司法量刑辅助AI的算法更新与伦理一致性考核试卷
- 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GB/T 6109.11-2025漆包圆绕组线第11部分:155级聚酰胺复合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 2025年语文高考北京试卷及答案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答案单选题(20题)
- 2025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招聘综合办公室文员、冻库管理员、招商员等岗位22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气弹簧力学计算器
- 专利产品体验报告
- 毕业论文机械手夹持器设计
- 医疗护理服务管理之优质护理服务培训PPT
- 系统熟悉级航机务培训中心
- 高处作业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