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技能考核标准.doc_第1页
针灸科技能考核标准.doc_第2页
针灸科技能考核标准.doc_第3页
针灸科技能考核标准.doc_第4页
针灸科技能考核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针灸科技能6.1 毫针刺法【适应症】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的常见病。【禁忌症】 自发性出血、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及孕妇腰骶腹部均禁针。【器械】毫针、消毒棉球、镊子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针刺前的准备 (一)针具的选择1、现临床多用不锈钢制成的针具,应按有关要求仔细检查针具的质量。2、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胖瘦、针刺的部位和不同疾病等因素,而选择适宜的针具。(1)男性、体壮、形胖,皮厚肉丰之处和针刺宜深的腧穴,且病变部位较深者 稍粗、较长的毫针;(2)女性、体弱、形瘦,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且病变部位较浅者 较短、较细的毫针。临床上选针时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的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出皮肤上少许为宜。 (二)体位的选择 体位选择的原则 1、便于医者能正确取穴,针刺施术;2、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持久。 3、尽量选用一种体位,使所选取的穴位都能操作治疗。4、凡体质虚弱、年老.精神过度紧张和初诊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卧位。在针刺和留针过程中应嘱患者切不可移动体位。临床常用的体位基本上有两种,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仰靠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 (三)消毒 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消毒包括针具器械消毒、医者手指和施术部位的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1种方法,其中以高压蒸气消毒法为佳,已被广泛采用。 (1)高压消毒: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或装在试管、针盒里,放在密闭的高压消毒锅内,一般在1.2kg/2的压力,120高温下保持15min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煮沸消毒:将毫针等应用器械放置清水中,加热待沸腾后,再煮1015min。 (3)药物消毒:将针具放在75的乙醇内浸泡30min,取出擦干使用。 直接与毫针接触的针盘、镊子等也应该进行消毒,已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的针盘内。此外,对某些疾病宜采用一次性针具。 2、医者手指消毒 医者的手在针刺前,须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碘一聚醇醚溶液)棉球涂擦,然后方可持针施术。 3、施术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上,用75的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拭擦即可,擦时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采用三棱针放血时,最好先用2碘酒涂擦局部皮肤,稍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消毒之处须避免接触污物,以防重新污染。 二、刺法 (一)进针法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刺手”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 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临床常用的进针法有: 1、单手进针法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其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透皮肤。挟持针柄、挟持针身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端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二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管针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图517)。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二)行针 1、基本手法(1)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2) 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做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2、辅助手法 (1)循法 (2)刮柄法 (3)弹柄法 (4)搓柄法 (5)摇柄法 (6)震颤法 出针方法; 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徐疾、开阖补泻时,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注恿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二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对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宣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体检时,可见患侧胸部肋间隙变宽,叩诊呈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火。X线胸部透视,可见肺组织受压情况等而可确诊,对此症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针刺眼区和颈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的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考核标准】lO分 1、根据病情,辨证选穴O.5分(对病情不熟悉得0.25分:不了解得O分)。 2、针具准备1分(不完善得0.5分;未准备得0分)。 3、穴位定位1分(不准确得0.5分;错误得0分)。 4、针具选择0.5分(选用无锈蚀弯曲、无起钩的针灸针得O.5分;选用不合格针得O分)。 5、选择正确体位得O.5分;体位不当得0.25分。 6、穴位区域,医生持针的手指应消毒,消毒合格得0.5分;仅消毒患者穴位区的皮肤,持针之手未消毒得0.25分:穴位未消毒得0分。 7、进针1.5分(基本无痛,注意进针的角度、方向、深度得1.5分;方向不准确得1.2分;深浅不当得1分;重要脏器区域穴位不当得O.5分)。 8、行针1.5分(运用手法,以得气为度得1.5分;运针而无针感得l_0分:未问针感,未观察患者反应得O.5分)。 9、出针0.5分(基本无痛,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得0.5分:无压迫而出血得0分)。 10、针刺过程异常情况处理及时得当得1.5分;处理不当得0.5分;未处理得O分。 6.2头针刺法【适应症】1、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2、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3、针刺麻醉。【禁忌症】 l、中、大量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一周内禁针刺)。 2、高血压危象。 3、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者。 4、颅脑手术(去骨瓣)后的部位、囟门未闭之处,不能直接针刺。【器械】毫针、消毒棉球、镊子等。【操作方法及步骤】 1、体位:明确诊断,选定刺激区,取得病员合作后,让病员采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选用2830号,1.52.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2、快速进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然后沿刺激区快速推进(不捻转)到相应的深(长)度(或用捻转法进针)。 3、快速捻转: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圈定,食指呈屈指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捏住针柄,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次分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约0.51分钟,然后留针20一30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再捻转两次,即可起针。快速运针患者的针感较强,有些病例可提高疗效,捻转时或留针时,家属协助患者(或患者自己)活动肢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患肢或内脏)会出现热、麻、胀、凉、抽动等感应,这种病人的疗效常比较好。也可用电针代替手捻针进行治疗。 4、起针方法: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注意事项】 1、头部因长有头发,须做到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毫针推进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往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 3、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术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4、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凡并发有高热、心力衰竭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治疗。 【考核标准】10分 1、明确适应症、禁忌症,得1分。 2、检查毫针的质量,包括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得O.5分。 3、选择正确的体位,得1分:体位不当,得O.5分:出现晕针,得0分;定位不准,得0.5分;明显错误,得O分。 4、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刺激点,定位准确,得2分。 5、穴位皮肤、医生手指消毒,得1分;消毒不严格,得0.5分;未消毒,得O分。 6、进针要求基本无痛,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得1.5分;方向错误,得0.5分。 7、行针与留针:掌握头针的快速捻转法,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施予电针,以及留针的时间,患者有针感,得2分。 8、出针:要求无疼痛,压迫针孔,防止出血,得0.5分;出血未压迫,得0分。 9、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进针时有抵抗感,患者觉疼痛等,应停止进针,将针后退,改变方向、角度,再进针,得O.5分。 6.3电针治疗法【适应症】1、各种痛症、瘫症、痿症。2、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3、癫狂。4、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5、针刺麻醉。【器械】毫针、电针仪、消毒棉球、镊子。【操作方法及步骤】 l、配穴处方:与毫针刺法治疗大致相同。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一3对穴位(即是用1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 2、电针方法:针刺穴位有了治疗所需的“得气”感应后(神志失常、感觉麻木、小儿患者例外),将输出电位器调至“O”度,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接两支针柄),然后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更长时间。如感觉减轻,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后再行通电。如果病情只需用一个穴位,可把一根导线接在针柄上,另一根导线接在一块约25厘米大小的薄铝板上,外包几层湿纱布,平放在离针稍远的皮肤上,用带子固定。这样,针刺部位的电刺激感应很明显,作用较集中,而铝板部位因电流分散,感应微弱,作用很小。 3、电流的刺激强度:当电流达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如电流强度再稍增加,患者会突然产生刺痛感。能引起疼痛感觉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脉冲电流的“痛阈”强度因人而异,在各种病态情况下差异也较大。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宜的刺激强度。但此区间范围较窄,须仔细调节,超过“痛阈”以上电流强度,患者不易接受,应以病人能耐受的强度为宜。【禁忌症】 严重器质性病变。 注意事项 l、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修后再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如电流输出微弱,就需换新电池。2、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一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有电解作用,容易引起断针和灼伤组织,不能作电针仪的输出电流。3、 调节电流量时,应从小到人,切勿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4、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5、温针灸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因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枘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 【考核标准】10分1、明确适应症,禁忌证1分(不熟悉适应症0.5分:不了解禁忌症10分)。2、检查毫针的质量0.5分(包括针尖、针身针柄、针根得0.5分:选用锈蚀、弯曲针0分)。3、选择正确的体位1分(根据具体病情选用正确体位1分:体位不当O.5分)。4、穴位定位2分(定位准确2分:不准确1分:错误0分)。5、消毒1分(范围、顺序正确、熟练1分;范围、顺序正确但不熟练0.5分;范围、顺序错误、不熟练0分)。6、进针15分(快速、无痛,深度、方向、角度正确1.5分:进针疼痛,方向、深度、角度正确1分;疼痛、方向、角度、深度不准确0.5分:进针点超出消毒范围0分)。7、行针与留针1分(行针得气,留针时间适当1分;不得气0分)。8、刺激量1.5分(波型、频率选用适当,电流量由小到大1.5分:频率、波型不适当1分:电流强度未由“0”开始0分)。9、出针O5分(先关电针仪再解除电线,拔针时压迫针孔防出血0.5分;未关机而拔针0分)。 6.4三棱针疗法【适应症】各种实症、热症、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禁忌症】各种虚症、严重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白血病。【操作方法及步骤】 l、施针前在局部皮肤用2碘酒的棉球进行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2、针刺方法分为点刺法、散刺法、泻血法三种: (1)点刺法:此法多用于指趾未端穴位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 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之用常规消毒。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对准已消毒的部位或穴位,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2)散刺法: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 (3)泻血法(刺络法):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 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0.5一1分深左右),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4)挑刺法 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注意事项】 l、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点刺、散刺时,手法宜轻、宜浅、宜快,泻血法一般出血不宜过多,注意切勿刺伤深部大血管。3、虚证、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 【考核标准】10分 1、针前掌握适应症2分(适应症准确2分;不对症O分)。 2、刺激量2分(根据病情选用刺激量适当2分;刺激过强得1分;病人出现晕针O分)。 3、刺激法2分(掌握点刺、散刺、泻血刺法2分;不熟悉1分)。 4、消毒2分(范围、顺序正确、熟练2分;范围、顺序正确但不熟练1分;范围、顺序错误、不熟练O分)。 5、术中无菌观念2分(无菌观念强2分;一般1分;差0分)。 6.5穴位注射法【适应症】 1、运动系统疾病:痹症、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症。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 5、心血管疾病:心悸、心痛、高血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胆石症、胆道感染、麻疹、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疾病:阴挺、催产。 9、儿科疾病:小儿肺炎、小儿腹泻。 lO、用于外科手术、五官科手术的麻醉。【禁忌症】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穴。 【器械】五号注射器及针头一付、注射药物、消毒棉球、镊子。【操作方法及步骤】 1、器械:l、2、5、10、20毫升注射器,一般穴位用牙科五号针头或一般七号针头,或56号半针头,深部穴位可用9号长针头。 2、选穴处方:根据病情选择有效主治穴位。选穴须精炼,一般以24穴(针)为宜。并宜选择肌肉较丰满处的穴位,也可选择阿是穴,或检查时触到的结节、条索状等阳性反应点。 3、注射剂量: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不能过量。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剂量的 l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O.30.5毫升:耳穴可注射0.1毫升;四肢部可注射l一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如用510葡萄糖液可注入10一20毫升。 4、操作:首先使病人取舒适的体位,用经过严密消毒的所需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好药液,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液注入。注入的速度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实热证,注入宜速:虚寒症,注入宜缓。 【注恿事项】 l、必须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药物的质量、有效期、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先作皮试。若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谨慎使用。 2、颈项、胸背部注射时,切勿过深,药物也必须控制剂量,注射宜缓慢。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3、药液不宜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一般药物不能注入关节腔、脊髓腔、胸腔、腹膜腔。如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等反应;如误入脊髓腔,会损害脊髓。 4、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不宜用水针。年老体弱者,选穴须少,药剂量须酌减。 5、注射器、针头、注射的部位消毒必须严格。注射器如有漏气,针头有钩毛者,均不能用。 6,须注意预防晕针,弯针,折针,如果发生晕针等情况,处理方法同毫针刺法。 【考核标准】10分 l、掌握适应症、禁忌症2分(掌握病情、禁忌症2分;不熟悉1分;不了解0分)。 2、药物选择2分(药物对症2分;基本对症1分;不对症0分)。 3、消毒2分(范围、顺序正确、熟练2分;范围、顺序正确但不熟练1分;范围、顺序错误、不熟练0分)。 4、部位选择2分(穴位定位正确、明确禁忌部位、进针深度2分;不熟悉1分;违反药物禁忌、或误注入关节腔、脊髓腔、血管内、于禁针部位进针0分)。 5、操作2分(明确进针部位、进针深度、回抽无血2分;无回抽1分:部位错误O分)。 6.6拔火罐法 【适应症】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目赤肿痛、毒蚊咬伤及丹毒、红丝疗、疮疡初起未溃时。 【禁忌症】1、高热、抽搐、痉挛。2、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3、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多毛处。4、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器械】火罐(竹罐或玻璃罐)、棉球、95酒精、止血钳、火柴。 【操作方法及步骤】 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旋转13圈(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 起罐时,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考核标准】10分 l、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2分(详细了解2分;不熟悉1分;不了解0分)。 2、体位及部位1分(体位适当、部位选择准确1分;体位适当、部位选择不当0分)。 3、选罐1分(选择火罐大小、数量准确1分:不准O分)。 4、点火2分(酒精棉球干湿适中、不烧热火罐口2分;罐吸不牢1分:烧热火罐口导致烫伤皮肤0分)。 5、留罐时间2分(根据病情、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操作时必须迅速,部位留罐时间适当2分:不当导致起水泡O分)。 6、起罐1分(顺序正确1分;不正确0分)。 7、异常情况处理1分(处理正确1分;处理不合适或未处理0分)。 6.7艾灸法 【适应症】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哮喘等虚证、阴证、寒证。用于多种皮肤病及胎位不正等。 【禁忌症】 l、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均不适宜灸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器械】艾条或艾绒、火柴。 【操作方法及步骤】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在每条艾绒中掺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艾条灸的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l、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和防止烫伤。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旋转施灸。雀啄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3、回旋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人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此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1)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把艾炷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无瘢痕灸 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注意事项】 施灸治病,除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施灸的先后顺序:千金要方:“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 2、施灸的补泻方法:对艾灸的补泻,灵枢背俞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支,须其火灭也”。这是古人对施灸补泻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腧穴性能,酌情运用。 【考核标准】10分 l、物品准备充分得1分;不完备得0.5分;未准备得O分。 2、选准穴位、体位得2;体位不当得O.5分;定位不准得0分。 3、按要求方法施灸并达到相应的要求得4分。非直接灸出现烫伤得0.5分;灸法与施灸部位不符合得0.5分(如面部不能直接灸);灸法错得0分。 4、艾灸时无艾绒脱落2分,出现烧毁衣物者得0分。 5、艾灸时观察患者表情,防止意外得1分;未询问得0.5分。6. 8皮肤针法 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 目的的方法,叫皮肤针法。 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是以多支短针组成,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皮肤针法源于古代的“半刺”、“毛刺”、“扬刺”等刺法。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皮肤针,具有刺激面广、刺激量均匀、使用简便等优点。(一)操作方法 1.叩刺部位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3种。 (1)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2)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3)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2.刺激强度与疗程 刺激的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 (1)轻刺 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2)重刺 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3)中刺 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 叩刺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 3.操作 (1)叩刺 针具和叩刺部位用75酒精消毒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强度。(2)滚刺 是指用特制的滚刺筒,经75酒精消毒后,手持筒柄,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长的面,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 (二)适应范围 皮肤针的适应范围很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咳嗽、慢性肠胃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 (三)注意事项 1.针具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毛钩,针面是否平齐,滚刺筒转动是否灵活。 2.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 3.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 4.叩刺局部和穴位,若手法重而出血者,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防止感染。 5.滚刺筒不要在骨骼突出部位处滚动,以免产生疼痛或出血。 常用穴位头面部神庭、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四白、太阳、颊车、风府、风池、听宫、翳风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内关、列缺、合谷、后溪、十宣(井穴)下肢环跳、风市、血海、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光明、绝骨、三阴交、足临泣、太冲、太溪、照海、申脉、公孙胸腹部膻中、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归来背腰部大椎、天宗、风门、脏腑背俞穴 常用穴位头面部神庭、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四白、太阳、颊车、风府、风池、听宫、翳风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内关、列缺、合谷、后溪、十宣(井穴)下肢环跳、风市、血海、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光明、绝骨、三阴交、足临泣、太冲、太溪、照海、申脉、公孙胸腹部膻中、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归来背腰部大椎、天宗、风门、脏腑背俞穴 针灸科技能考核标准毫针刺法【考核标准】lO分 1、根据病情,辨证选穴O.5分(对病情不熟悉得0.25分:不了解得O分)。 2、针具准备1分(不完善得0.5分;未准备得0分)。 3、穴位定位1分(不准确得0.5分;错误得0分)。 4、针具选择0.5分(选用无锈蚀弯曲、无起钩的针灸针得O.5分;选用不合格针得O分)。 5、选择正确体位得O.5分;体位不当得0.25分。 6、穴位区域,医生持针的手指应消毒,消毒合格得0.5分;仅消毒患者穴位区的皮肤,持针之手未消毒得0.25分:穴位未消毒得0分。 7、进针1.5分(基本无痛,注意进针的角度、方向、深度得1.5分;方向不准确得1.2分;深浅不当得1分;重要脏器区域穴位不当得O.5分)。 8、行针1.5分(运用手法,以得气为度得1.5分;运针而无针感得l_0分:未问针感,未观察患者反应得O.5分)。 9、出针0.5分(基本无痛,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得0.5分:无压迫而出血得0分)。 10、针刺过程异常情况处理及时得当得1.5分;处理不当得0.5分;未处理得O分。 头针刺法【考核标准】10分 1、明确适应症、禁忌症,得1分。 2、检查毫针的质量,包括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得O.5分。 3、选择正确的体位,得1分:体位不当,得O.5分:出现晕针,得0分;定位不准,得0.5分;明显错误,得O分。 4、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