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焊接标准》PPT课件.ppt_第1页
《PCBA焊接标准》PPT课件.ppt_第2页
《PCBA焊接标准》PPT课件.ppt_第3页
《PCBA焊接标准》PPT课件.ppt_第4页
《PCBA焊接标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55 PCBA外观判定标准 2 55 PCBA外观判定标准 目的 建立PCBA外观检验标准 确保生产组装顺畅及保证产品品质 范围 适用本公司整机课和IQC 参考文件 IPC A 610D 设计要求 客户要求 制程特殊要求 3 55 PCBA外观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的三个条件 标准 理想状况 可接受 接近理想状况 不接受 4 55 PCBA外观判定标准 5 55 标准 无侧面偏移 和无末端偏移 矩形或方形端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6 55 可接受 侧面偏移 A 小于或等于元件端子宽度 W 的50 或焊盘宽度 P 的50 其中较小者 矩形或方形端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7 55 不接受 侧面偏移 A 大于元件端子宽度 W 的50 或焊盘宽度 P 的50 其中较小者 末端端子偏出焊盘 矩形或方形端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8 55 标准 无侧面偏移和无末端偏移 圆柱体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9 55 可接受 侧面偏移 A 小于或等于元件直径 W 的25 或焊盘宽度 P 的25 其中较小者 圆柱体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10 55 不接受 侧面偏移 A 大于元件直径 W 的25 或焊盘宽度 P 的25 其中较小者 任何末端偏移 B 圆柱体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11 55 标准 无侧面偏移 和无趾步部偏移 扁平 L形和翼形引脚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12 55 可接受 最大侧面偏移 A 不大于引脚宽度 W 的50 或0 5mm 其中较小者 趾部偏移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扁平 L形和翼形引脚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13 55 不接受 最大侧面偏移 A 大于引脚宽度 W 的50 或0 5mm 其中较小者 趾部偏移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扁平 L形和翼形引脚元件偏移判定标准 14 55 标准 片式 有引脚 无引脚元件 无缺口 裂纹或应力纹 表面涂层无损伤 元件体上无任何刮伤 裂缝 碎裂 裂纹 标识清楚易辨识 元件损伤判定标准 15 55 可接受 片式 有引脚 无引脚元件 缺口或碎片崩口不大于下表所示的尺寸 轻微的表面划伤 缺口或碎片没有暴漏元件基材或功能区域 结构完整性未受影响 元件外壳或引脚的密封处无裂缝或损伤 元件损伤判定标准 缺口 裂缝 16 55 不接受 片式 有引脚 无引脚元件 有裂纹和缺口 并且超过上表所示的尺寸 缺口或碎片有暴漏元件基材或功能区域 元件损伤判定标准 17 55 标准 连接器 无可辨识的有形损伤 外壳 边套上无毛刺 无裂纹 元件损伤判定标准 18 55 可接受 连接器 外壳上粘有塑胶毛刺 尚未松断 无烧焦迹象 不影响外形 装配和功能的变形 缺口 擦痕 刮伤 熔伤 元件损伤判定标准 19 55 不接受 连接器 有烧焦的迹象 影响外形 装配和功能的变形 缺口 擦痕 刮伤 熔伤 元件损伤判定标准 20 55 连接器PIN针弯曲判定标准 标准 PIN针笔直无扭曲 就位适当 不可见损伤 21 55 连接器PIN针弯曲判定标准 可接受 PIN针轻微偏移 且偏移中心线不超过PIN针厚度的1 2 PIN针的高度 不可超过PIN针厚度的1 2 注 连接器PIN针和与之相匹配的连接器之间须有良好的电气接触 22 55 连接器PIN针弯曲判定标准 不接受 PIN针明显扭曲 PIN针蘑菇头且弯曲 PIN针偏移大于PIN针厚度的1 2 PIN针有毛刺及损伤 PIN针高出PIN针厚度的1 2 23 55 标准 连接器本体底部与PCB板面平贴 连接器浮高判定标准 24 55 可接受 连接器本体底部与PCB板面之间的距离小于0 5mm 连接器浮高判定标准 25 55 不接受 连接器本体底部与PCB板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 5mm 连接器浮高判定标准 26 55 标准 引脚伸出焊点的长度 L 大于0 5mm而小于2mm 元件脚长和脚未出判定标准 27 55 可接受 引脚伸出焊点的长度 L 小于或等于2 5mm 焊点中引脚伸出的末端清晰可辨识 元件脚长和脚未出判定标准 28 55 不接受 引脚伸出焊点的长度 L 大于2 5mm 焊点中引脚伸出的末端无法辨识 元件脚长和脚未出判定标准 29 55 标准 元件位于两焊盘的中间 元件标识可辨识 极性元件和多引脚元件定向必须正确 无极性元件按照标记同向读取 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 的原则定向 元件插装判定标准 30 55 可接受 所有元件按照规定选用 并插装到正确的位置 无极性元件未按照标记同向读取 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 的原则定向 手工成形或手工插装时 极性标识符可辨识 极性元件和多引脚元件定向必须正确 元件插装判定标准 31 55 不接受 错件 A 元件未插装到正确的孔内 B 极性反 C 多引脚元件定向错误 D 元件插装判定标准 32 55 标准 端子可焊表面没有出现红胶 红胶位于两焊盘之间的中心位置 元件端子与焊盘之间有明显的重叠 片式元件以其裸露的电气元素面朝上放置 并且无立碑 侧立 翻件 元件贴装判定标准 33 55 可接受 从元件下方挤出的红胶粘接到元件可焊区域 但末端连接宽度须满足最低要求 元件贴装判定标准 34 55 不接受 立碑 A B 翻件 C 侧立 D 焊盘上溢有红胶 E 错件 F 缺件 多件 元件贴装判定标准 35 55 针孔 吹孔判定标准 标准 焊点润湿良好 36 55 可接受 针孔 吹孔 空洞现象只要焊接满足所有其他要求 针孔 吹孔 空洞判定标准 吹孔 针孔 空洞 37 55 针孔 吹孔判定标准 不接受 针孔 吹孔 空洞等使焊接特性降至最低要求以下 吹孔 针孔 38 55 标准 孔内壁100 填充 引脚和孔壁呈现360 润湿 辅面焊盘被完全覆盖 通孔焊接判定标准 39 55 可接受 孔内壁最少填充75 大面积散热或接地孔内壁最少填充50 引脚和孔壁呈现180 润湿 主面的焊盘区不需要焊料润湿 辅面最少270 填充和润湿 引脚 孔壁和端子区域 通孔焊接判定标准 40 55 通孔焊接判定标准 不接受 孔内壁填充少于75 大面积散热或接地孔内壁填充少于50 引脚和孔壁呈现润湿小于180 元件引脚有锡尖 辅面填充和润湿小于270 引脚 孔壁和端子区域 41 55 标准 末端焊接宽度等于元件端子宽度或焊盘宽度 其中较小者 侧面焊接长度等于元件端子长度 焊接最大填充高度为焊料厚度加上元件端子高度 矩形或方形端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2 55 矩形或方形端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可接受 末端焊接宽度 C 至少为元件端子宽度 W 的50 或焊盘宽度 P 的50 其中较小者 对侧面焊接长度不作要求 但要有明显的润湿填充 焊接最大填充高度 E 可以超出焊盘或延伸至端帽金属镀层顶部 但不可延伸到元件本体顶部 43 55 不接受 末端焊接宽度 C 小于元件端子宽度 W 的50 或焊盘宽度 P 的50 其中较小者 焊接最大填充高度超出焊盘或延伸至端帽金属镀层顶部 并延伸到元件本体顶部 焊料不足且无可见的润湿填充 焊点不能有锡裂或裂纹 矩形或方形端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4 55 标准 末端焊接宽度等于或大于元件直径 W 或焊盘宽度 P 其中较小者 侧面焊接长度 D 等于元件端子长度 R 或焊盘长度 S 其中较小者 圆柱体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5 55 可接受 末端焊接宽度 C 最小为元件直径 W 的50 或焊盘宽度 P 的50 其中较小者 侧面焊接长度 D 最小为元件端子长度 R 的50 或焊盘长度 S 的50 其中较小者 圆柱体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6 55 不接受 末端焊接宽度 C 小于元件直径 W 的50 或焊盘宽度 P 的50 其中较小者 侧面焊接长度 D 小于元件端子长度 R 的50 或焊盘长度 S 的50 其中较小者 圆柱体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7 55 标准 末端焊接宽度等于或大于引脚宽度 沿整个引脚长度可见润湿的填充 跟部部填充延伸到引脚厚度以上 但未爬升至引脚上方弯曲处 扁平 L形引脚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8 55 可接受 最小末端焊接宽度 C 等于引脚宽度 W 的50 当脚长 L 小于3倍引脚宽度 W 时 最小侧面焊接长度 D 等于100 L 扁平 L形引脚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49 55 可接受 当脚长 L 大于3倍引脚宽度 W 时 最小侧面焊接长度 D 等于或大于三倍引脚宽度 W 或75 的引脚长度 L 其中较大者 扁平 L形引脚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50 55 不接受 最小末端焊接宽度 C 小于引脚宽度 W 的50 当脚长 L 大于3倍引脚宽度 W 时 最小侧面焊接长度 D 小于三倍引脚宽度 W 或75 的引脚长度 L 其中较大者 扁平 L形引脚元件焊接判定标准 51 55 不接受 当脚长 L 小于3倍引脚宽度 W 时 最小侧面焊接长度 D 小于100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