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重建中国高铁信心.doc_第1页
在危机中重建中国高铁信心.doc_第2页
在危机中重建中国高铁信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危机中重建中国高铁信心从十几个小时的漫漫旅途,到五个小时便捷直达,京沪高铁在1300多公里的铁轨上,刷新了“中国速度”。然而,开通不久就多次出现故障停车,高铁技术是否成熟引发公众质疑。特别是“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以后,一些境外媒体趁机“唱衰”,更使中国高铁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小故障不断出现,特大事故突然发生,给中国高铁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高铁而言,能否彻底查清事故原因、切实改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是关系到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国际市场信心指数的严峻考验。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事故现场强调,中国高铁技术的可信度不在口头上,应该在实践中。这对于促使中国高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重建中国高铁信心是一种鞭策。众所周知,高铁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它集成了中国铁路的顶尖科技,带给公众很高的期望值。然而,任何新的机械设备都有一个“磨合期”,“新手上路”的中国高铁,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故障原本并不意外。实事求是地讲,即使是在高铁技术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发达国家,高铁故障也时有发生:日本新干线开通第一天就出现故障停车,导致大规模列车晚点;高速运行七年之久的德国高铁,在1998年突然发生脱轨事故,酿成101人死亡88人重伤的惨剧。这些案例警示人们,新技术是有待驯服的“烈马”,驾驭它需要智慧和耐心。尽管如此,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新技术的高风险,就放弃对高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是不断在事故和故障中发现问题,又在运行中不断解决问题。此次特大事故的发生,应当使中国高铁消减过于膨胀的自信,正视新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不足。当然,拿故障和事故抹杀中国高铁和铁路建设的成就,显然有失公允。京沪高铁开通以来,列车始发正点率94%,终到正点率为85.6%,说明中国高铁技术总体上是安全可靠的。去年年底,中国高铁业已实现日均发送乘客超百万人次,运营里程、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对于一个完全依靠自主研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况且,不到十年时间,没有现成技术可用的中国高铁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还具备了向发达国家输出高铁技术的实力,这背后凝聚了大批科技工作者和铁路工人的心血。值得注意的是,在质疑和“唱衰”中国高铁的声音当中,个别境外媒体的“热情”耐人寻味。当中国高铁跑出了高速度、闪亮登场之时,它们指责中国高铁是“盗版”、是“剽窃”;当中国高铁出了故障,高速铁路发生事故之时,它们又推波助澜,幸灾乐祸地嘲笑中国高铁“脆弱”、“出口的希望为零”,这种颠倒黑白、自以为是的态度,与其说它们是对中国高铁“热心过度”,还不如说是对中国高铁“醋意太浓”。它们除了试图维护本国技术的“自尊心”外,恐怕更在于争夺国际高铁市场的利益考量。对于中国高铁而言,要在危机中重建信心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但客观来讲,中国高铁仍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和优势。有报道显示,甬温线恢复两天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