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ppt_第1页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ppt_第2页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ppt_第3页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ppt_第4页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使用性能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 包括铸造 锻压 焊接 热处理和切削性能等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承受各种外加载荷 拉伸 压缩 弯曲 扭转 冲击 交变应力等 时 对变形与断裂的抵抗能力及发生变形的能力 概述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形状和尺寸变化 称为变形 外力去处后能够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外力去处后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力学性能 材料在力的作用下 诸如不同载荷所造成的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断裂 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 疲劳断裂等 以及金属抵抗变形和断裂能力的衡量指标 常用的力学性能有 强度 刚度 弹性 塑性 硬度 冲击韧性及疲劳极限等 强度与塑性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 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致引起破坏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的判据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 一 拉伸实验 GB T228 2002 1 拉伸试样 GB6397 86 长试样 L0 10d0 短试样 L0 5d0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万能材料试验机a WE系列液压式b WDW系列电子式 2 力 伸长曲线 弹性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 颈缩现象 拉伸试验中得出的拉伸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曲线 强化阶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a 试样 b 伸长 c 产生缩颈 d 断裂 拉伸试样的颈缩现象 3 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 与低碳钢试样相对比 脆性材料在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应力 P F0应变 l l0 l0 1 弹性极限 e弹性极限是指在产生完全弹性变形时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即 式中Fe 试样完全弹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N Ao 试样原始截面积 mm2 二 强度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在最大许用应力条件下是否产生或产生多大微量塑性变形是重要的 具有实际意义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是工程技术上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按照载荷的性质 材料强度有静强度 疲劳强度等 按照环境条件 材料强度有常温强度 高温强度等 高温强度又包括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除了上述材料强度外 还有机械零件和构件的结构强度 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抗拉强度等 材料强度的大小通常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来表示 其单位为N m2 Pa 但Pa这个单位太小 所以实际工程中常用MPa MPa 106Pa 作为强度的单位 一般钢材的屈服强度在200 2000MPa之间 如建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鸟巢 外部钢结构的Q460E钢 其屈服强度为460MPa 1 屈服现象 在金属拉伸试验过程中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 变形增加较快 此时除了弹性变形外 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 当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突然下降 随后 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 试样继续伸长变形 在力 伸长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 这便是屈服现象 2 屈服强度 2 屈服强度 在拉伸曲线上 与上 下屈服点相对应的应力称为上 下屈服强度 分别用ReH和ReL表示 ReH和ReL的计算公式如下 3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对于高碳淬火钢 铸铁等材料 在拉伸试验中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无法确定其屈服强度 国标GB228 2002规定 一般规定以试样达到一定残余伸长率对应的应力作为材料的屈服强度 称为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通常记作Rr 例如Rr0 2表示残余伸长率为0 2 时的应力 例如Rr0 2表示规定残余延伸率为0 2 时的应力 其计算公式为 Rr0 2 F0 2 S0 N mm2 式中 F0 2 残余延伸率达0 2 时的载荷 N S0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mm2 L F 0 F0 2 工程上各种构件或机器零件工作时均不允许发生过量塑性变形 因此屈服强度ReL和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是工程技术上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 也是大多数机械零件选材和设计的依据 ReL和Rr常作为零件选材和设计的依据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 对韧性材料 以屈服强度为标准 规定许用应力 ReL n 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 3 抗拉强度 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用符号Rm表示 计算公式 抗拉强度Rm的物理意义是塑性材料抵抗大量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铸铁等脆性材料拉伸过程中一般不出现缩颈现象 抗拉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 断裂是零件最严重的失效形式 所以 抗拉强度也是机械工程设计和选材的主要指标 特别是对脆性材料来讲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一般钢材的屈服强度在200 1000MPa之间 强度越高 表明材料在工作时越可以承受较高的载荷 当载荷一定时 选用高强度的材料 可以减小构件或零件的尺寸 从而减小其自重 因此 提高材料的强度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课题 称之为材料的强化 4 强度的意义 二 衡量指标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试样拉断后 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试样拉断后 颈缩处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一 定义 三 塑性 断后伸长率 A l1 试样拉断后的标距 mm l0 试样的原始标距 mm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同一材料的试样长短不同 测得的断后伸长率略有不同 由于大多数韧性金属材料的集中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 因此 比例试样的尺寸越短 其断后伸长率越大 用短试样 L0 5d0 测得的断后伸长率A略大于用长试样 L0 10d0 测得的断后伸长率A11 3 断面收缩率 Z S0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mm2 S1 颈缩处的横截面积 mm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塑性的意义 任何零件都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 很显然 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越大 说明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塑性变形量越大 也就是材料的塑性越好 意义 a 安全 防止产生突然破坏 b 缓和应力集中 c 轧制 挤压等冷热加工变形 四 刚度 刚度是指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刚度的大小一般用弹性模量E表示 在拉伸曲线上 弹性模量就是直线 OP 部分的斜率 对于材料而言 弹性模量E越大 其刚度越大 弹性模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 除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外 其他强化材料的手段如热处理 冷热加工 合金化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 可以通过增加横截面积或改变截面形状来提高零件的刚度 结构的刚度除取决于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外 还同其几何形状 截面尺寸等因素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有关 在弹性模量E一定时 零件或构件的截面尺寸越大 其刚度越高 对于一些须严格限制变形的结构 如机翼 高精度的装配件等 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 许多结构 如建筑物 船体结构等 也要通过控制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 颤振或失稳 小结 强度与塑性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 在金属材料的工程应用中 要提高强度 就要牺牲一部分塑性 反之 要改善塑性 就必须牺牲一部分强度 正所谓 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 但通过细化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 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通常情况下金属的伸长率不超过90 而有些金属及其合金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最大伸长率可高达1000 2000 个别的可达6000 这种现象称为超塑性 由于超塑性状态具有异常高的塑性 极小的流动应力 极大的活性及扩散能力 在压力加工 热处理 焊接 铸造 甚至切削加工等很多领域被中应用 超塑性 延伸阅读 材料抵抗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五 硬度 一 布氏硬度 二 洛氏硬度 1 原理 2 应用 3 优缺点 1 原理 2 应用 3 优缺点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一 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是指用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 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 用测量的表面压痕直径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1 原理 一 布氏硬度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2020 1 30 51 可编辑 布氏硬度实际测试时 硬度值是不用计算的 利用刻度放大镜测出压痕直径d 根据值d查平面布氏硬度表即可查出硬度值 详见附表B 目前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执行时GB T231 2002标准 用符号HBW表示 布氏硬度试验范围上限为650HBW 测量比较软的材料 测量范围 650HBW的金属材料 3 优缺点 2 应用 压痕大 测量准确 但不能测量成品件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1 原理 二 洛氏硬度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2 应用范围 20 67 1500N 120 金刚石圆锥体 HRC 25 100 1000N 1 588mm钢球 HRB 70 85 600N 120 金刚石圆锥体 HRA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常用洛氏硬度标度的试验范围 优点 操作简便 迅速 效率高 可直接测量成品件及高硬度的材料 3 优缺点 缺点 压痕小 测量不准确 需多次测量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三 维氏硬度 HV 1 测试原理和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基本相同 2 表示方法例如 640HV30 20 3 适用范围用于测量金属镀层薄片材料和化学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 维氏硬度测试原理示意 各硬度值之间大致有以下关系 布氏硬度值在200 450HBW范围内 HBW 10HRC 布氏硬度值小于450HBW HBW HV 引言 强度 硬度 塑性等力学性能指标都是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的表现 材料在工作时还经常受到动载荷的作用 冲击载荷就是常见的一种 静载荷 包括不随时间变化的恒载 如自重 和加载变化缓慢以至可以略去惯性力作用的准静载 如锅炉压力 六 冲击韧性 动载荷 动载荷包括短时间快速作用的冲击载荷 如空气锤 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周期载荷 如空气压缩机曲轴 其对材料的作用效果或破坏效应大于静载荷 冲击载荷冲击韧性的概念冲击试验温度对金属材料韧性的影响提高金属材料韧性的措施 1 冲击载荷 在很短时间内作用物体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 加载时间短 加载速率高 有时利用 有时尽量避免或减小 载荷作用效果大 所以必须考虑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即冲击韧性 冲击载荷与静载荷的主要区别在于加载时间短 加载速率高 应力集中 由于加载速率提高 金属形变速率也随之增加 一般冲击试验时金属形变速率 102 104s 1 提高应变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 因此冲击载荷对材料的作用效果或破坏效应大于静载荷 2 冲击韧性的概念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称为冲击韧性 示例 玻璃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非常容易破裂 说明其冲击韧性很低 3 冲击试验 冲击试样冲击试验原理一次摆锤冲击试验冲击韧性的表示方法 如不能制备标准试佯 可采用宽度7 5mm或5mm等小尺寸试祥 试样的其他尺寸及公差与相应缺口的标准试样相同 缺口应开在试样的窄面上 其中5mm 10mm 55mm试样常用于薄板材料的检验 焊接接头冲击试样的形状和尺寸与相应的标准试样相同 但其缺口轴线应当垂直焊缝表面 原理 冲击韧性可以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来测定 试验时将带有U型或V型缺口的冲击试样放在试验机架的支座上 将摆锤升至高度H1 使其具有势能mgH1 然后使摆锤由此高度自由下落将试样冲断 并向另一方向升高至H2 这时摆锤的势能为mgH2 所以 摆锤用于冲断试样的能量AK mg H1 H2 即为冲击功 焦耳 J 4 材料冲击韧性的表示方法 国标GB T229 1994冲击功吸收功 表征金属材料冲击韧性高低的指标是冲击功吸收功 也就是材料在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 根据试样缺口的不同 冲击吸收功用AKV和AKU表示 单位为焦耳 数值可从试验机的刻度盘上读出 4 材料冲击韧性的表示方法 国标GB T229 2007冲击吸收能量 表征金属材料冲击韧性高低的指标是冲击吸收能量 K mg H1 H2 4 材料冲击韧性的表示方法 按照国标GB T229 2007 U型缺口试样和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能量分别表示为KU和KV 并用下标数字2或8表示摆锤刀刃半径 如KU2 其单位是焦耳 J 冲击吸收能量的大小直接由试验机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 冲击吸收能量的值越大 材料的韧性越大 越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冲击吸收能量K或冲击韧性值K越大 材料的韧性越大 越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一般把冲击吸收能量低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冲击吸收能量高的材料称为韧性材料 小资料 GB T229 2007与GB T229 1994相比 在金属冲击韧性的名称和符号等方面有较大变化 为方便读者学习 将关于金属材料冲击韧性的新 旧标准名称和符号对照列于下表中 缺口冲击试验最大的优点就是测量迅速简便用于控制材料的冶金质量和铸造 锻造 焊接及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的质量 用来评定材料的冷脆倾向 测定韧脆转变温度 设计时要求机件的服役温度高于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 5 冲击试验的应用 5 冲击试验的应用 缺口冲击试验由于其本身反映一次或少数次大能量冲击破断抗力 因此对某些特殊服役条件下的零件 如弹壳 装甲板 石油射孔枪等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定的冲击吸收吸收能量K是一个由强度和塑性共同决定的综合性力学性能指标 不能直接用于零件和构件的设计计算 但它是一个重要参考 所以将材料的冲击韧性列为金属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 ReL Rr0 2 Rm A Z和K被称为金属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 低温脆性 随温度降低 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的现象 冷脆 材料因温度降低导致冲击韧性的急剧下降并引起脆性破坏的现象 对压力容器 桥梁 汽车 船舶的影响较大 低温脆性 延伸阅读 体心立方金属具有韧脆转变温度 而大多数面心立方金属没有 冲击韧性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温度降低 冲击韧性随之降低 当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的韧性急剧下降 材料将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 这一温度称为转变温度 Tt 转变温度 Tt 越低 表明材料的低温韧性越好 对于在寒冷地区使用的材料要十分重要 金属材料的成分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很大 一般的碳素钢 其韧脆转变温度 Tt 大约为 20 某些合金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Tt 可达 40 以下 TITANIC 建造中的Titanic号 TITANIC的沉没与船体材料的质量直接有关 1912年4月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Titanic 首航沉没于冰海 成了20世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惨海难 20世纪80年代后 材料科学家通过对打捞上来的泰坦尼克号船板进行研究 回答了80年的未解之谜 由于Titanic号采用了含硫高的钢板 韧性很差 特别是在低温呈脆性 所以 当船在冰水中撞击冰山时 脆性船板使船体产生很长的裂纹 海水大量涌入使船迅速沉没 下图中左面的试样取自海底的Titanic号 冲击试样是典型的脆性断口 右面的是近代船用钢板的冲击试样 6 提高冲击韧性的途径 冲击韧性是一个对材料组织结构相当敏感的量 所以提高材料的冲击韧性的途径有 改变材料的成分 如加入钒 钛 铝 氮等元素 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其韧性 尤其是低温韧性 提高材料的冶金质量 减少偏析 夹渣 气泡等缺陷 人工作久了就会感到疲劳 难道金属工作久了也会疲劳吗 金属的疲劳能得到恢复吗 金属材料在受到交变应力或重复循环应力时 往往在工作应力小于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断裂 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七 疲劳极限 1998年6月3日 德国发生了战后最惨重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一列高速列车脱轨 造成100多人遇难 事故的原因已经查清 是因为一节车厢的车轮 内部疲劳断裂 引起的 首先是一个车轮的轮箍发生断裂 导致车轮脱轨 进而造成车厢横摆 此时列车正好过桥 横摆的车厢以其巨大的力量将桥墩撞断 造成桥梁坍塌 压住了通过的列车车厢 并使已通过桥洞的车头及前5节车厢断开 而后面的几节车厢则在巨大惯性的推动下接二连三地撞在坍塌的桥体上 从而导致了这场近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