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聚合釜.doc_第1页
第一章聚合釜.doc_第2页
第一章聚合釜.doc_第3页
第一章聚合釜.doc_第4页
第一章聚合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阳煤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聚氯乙烯车间45m聚合反应釜维护检修规程1 总则 1. 1 规程适用范围a为规范化、标准化检修,特制订本规程。 b本规程适用于阳煤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聚氯乙烯车间45m聚合釜的维护和检修。 1. 2 设备结构简述 聚合釜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密封装置、爆破片、放料阀等部分组成。 a、釜体 是两端为椭圆封头,外部带板管式夹套的立式反应容器。釜内表面电解抛光处理。 b、传动装置 由电动机(75KW)、减速器PVA9050P2-RL-125、联轴器、传动轴组成; c、搅拌装置 由搅拌轴和搅拌浆叶组成;搅拌叶为三叶后掠式上下两层。 d、冷却装置 由釜体外部半管冷却水夹套、内冷管组成; e、密封装置 是天津釜用密封件厂的机械密封VM-140; f、爆破片 当釜内压力时,安全阀可自行开启泄压,保证安全运行; g、放料阀 为GDF-A DN150不锈钢柱塞式,安装在釜底。 结构特性 聚合釜采用立式结构,直径3米,釜体总高11.208米。采用复合板材16Mn钢板作桶体。六支支腿落地支撑釜体。对釜的加工精度要求高。1.3 主要性能参数工作压力:釜体1.3MPA 夹套0.4MPA 工作温度:釜体100 夹套140设计压力:釜体1.5MPA 夹套0.5MPA设计温度:釜体100 夹套140物料名称:氯乙烯,循环水,无离子水,蒸汽容 积:45m3容器类别:级釜体传热面积: 54.6 m2 内冷管传热面积: 16.8 m2防爆电机功率: 75KW,YB280S-4、搅拌输出转速: 125r/min。2 设备完好标准2. 1 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 1.1 釜体及传动、搅拌、冷却、机械密封、安全装置、放料阀等辅助设备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 1.2 各压力表、温度计、油站等完整齐全,灵敏准确。 2. 1.3 设备基础、人孔、支架、辅助设施的机座稳固可靠,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支架上的调整螺栓完整齐全。 2. 1.4 同釜体相连的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全合理,牢固可靠,色标正确、明显。 2. 1.5 各管道、阀门保温层完整、有效,外观整齐。 2. 1.6 半管夹套完整无损无泄漏,无严重机械损伤,内壁无水垢。 2. 1.7 人孔外压强制密封装置可靠。 2. 1.8 机械密封工作状态良好,无泄漏,密封腔冷却水畅通。 2. 1.9 联轴器的螺栓完好无损,质量符合要求。2. 2 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 2.1 传动装置的电动机运转正常,无噪音,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2. 2.2 搅拌装置运转灵活,稳固可靠,工作时无异常声响,达到输出轴的正常转速。 2. 2.3 传动装置润滑良好,液位符合要求,润滑油经三级过滤。 2. 2.4 油站有适当的油位,油品正确。 2. 2.5 各部轴承温度正常。 2. 2.6 人孔、法兰、盲板、阀门等密封处无泄漏。 2. 2.7 平衡管,无堵塞物料。2. 2.8 放料阀开启灵活。2. 3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2. 3.1 设备技术档案应及时填写。档案内容应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使用证及设备技术性能、运行统计、检修记录、评级记录、缺陷记录、事故记录、润滑记录和检验记录等。新设备应有安装及调试记录。 2. 3.2 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齐全。2. 4 设备及环境整洁,无跑冒滴漏3 设备的维护表1序号润滑部位加油方式规定牌号加油周期更换周期1油站灌注32#液压油随时2个月2喷淋阀 罐底阀压注3#锂基脂1个月6个月3减速器灌注N220工业齿轮油按液面6个月3. 1 日常维护3. 1.1 按设备润滑“五定”表(见表1)要求按时进行润滑油(脂)的添加或更换工作。3. 1.2 每班检查两次减速机的油温,保持油温低于40,各部轴承温度低于70,温升不超过50.经常检查油泵是否上油及其液面高度12。3. 1.3 每班检查一次油站的泄漏情况,其表压出口压力2.5Mpa回油压力1.5Mpa。3. 1.4 每班检查两次以上设备运转情况,电动机运转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一般不超过140A3. 1.5 经常检查喷淋阀的工作情况。及喷淋效果情况。3. 1.6 经常检查放料阀的工作情况。3. 1.7 每日检查一次设备、工艺管路上的各静密封点有无泄漏,及时消除泄漏点。3. 1.8 经常检查、更换电机联轴器螺栓。3. 1.10 操作人员应认真做好设备巡回检查记录,维修人员作好日常检修记录,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点检记录。3. 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2)表2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机械密封过热密封端面材料组合不合适,弹簧比压过大油站工作不正常冷却效果差调换摩擦副、弹簧。调整垂直度及弹簧比压停车处理。机械密封泄漏冷却效果不佳,润滑不好,动静环早期磨损、烧伤、开裂改善冷却和润滑条件,若机械密封损坏,停釜更换减速器油温超过60减速机内轴承或齿轮损坏停车检修或更换轴承、齿轮油站无回油油过滤器或油管堵塞清洗过滤器和油管减速器噪声大轴承的轴向间隙大调整间隙轴承温度超过70装配精度不够或润滑油少调整装配精度,换润滑油半管水套漏水严重制造质量差,水质不好,腐蚀严重更换或修补水套,定期清除水垢,提高水质,使pH值保持正常搅拌轴径向偏摆大轴的安装精度不够;径向偏摆调整轴的安装精度3. 3 紧急情况停车 遇到紧急情况,如跳闸,断电或突然中断冷却水等意外情况时,应立即打开排空阀门并经阻火器排空。前期反应可倒釜,中后期反应可排入气柜。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 1 检修周期(见表3)表3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检修周期(月)不定期612 4. 2 检修内容4. 2.1 小修 a、检查调整机械密封,修理或更换动静环; b、检查并消除动静密封点的泄漏,检查各个螺栓并紧固; c、更换或补充油站的油位及减速器中的润滑油; d、更换各滚动轴承部位的润滑油脂; e、检查疏通安全放空装置并校验安全阀; f、检查更换机械密封箱体中的旋转油封; g、检查更换人孔外压强制密封圈阀门; h、检查、修理或更换视镜、温度计套管、压力表、进料阀、放料阀。4. 2.2 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检查修理机械密封组件、联轴器螺栓; c、检查、清洗减速器、更换润滑油,调换损坏部件; d、检查、修理或更换测温管、快开人孔、人孔盖、快装螺杆、齿圈等部件; e、全面检查检修电动机和电器仪表件; f、釜体测厚及检测; g、清洗夹套,检修或更换搅拌轴及搅拌浆叶; h、检查或局部更换冷却水管; i、检查排空阀、平衡管及压力表; j、修补管线、阀门保温。4. 2.3 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更换或修补半管水夹套; c、全面检测釜体,不符合标准的进行修复大修。5 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5. 1 机械密封 5. 1.1 机械密封的拆卸 a、泄去釜压,关闭油站的封液油路阀门,关闭冷却水管,放净密封腔中的封液,拆去与机械密封相连的各部管路。 b、拆去电机与支座间的连接螺栓,将电动机吊出。拆除联轴器将减速器吊走,再拆除减速器的机座。 c、拆去机械密封同釜体相连的各部螺栓,拆除机械密封,用电动葫芦吊到地面上,即可进行检修。 5. 1.2 机械密封的装配 a、用煤油、酒精仔细清洗密封各部件. b、仔细测量机械密封腔的尺寸. c、组装机械密封组件:按照正确的尺寸将机械密封动环固定在轴套上,组装机封。 d、轴承组件:清洗并检查轴承,测量轴、径向间隙,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更换油封。 下面将该釜机械密封装配过程说明如下: a、先将机械密封上静环安好0型圈(浸渍石墨密封环)装入机械密封腔,下静环安好0型圈装入下密封压盖内,测量密封腔尺寸,确定密封组件的自由高度. b、将动换密封组件依次装入轴套,各密封面擦拭干净后装入机封腔内。将下密封盖上好。再将轴承装上。装配轴承后将上端用定位螺母锁紧,上好轴承盖后用油站试压无泄漏为合格。5. 1.3 机械密封的质量标准 a、动、静环密封端面应无气孔和裂纹,表面光洁度为0.2,平面度公差为0.0009mm。 b、动环内径与轴套的间隙为0.20.4mm,动环安装密封圈处孔的分差为H9;静环安装密封圈处的外圆公差为h8。 c、O形密封圈的压缩量为0.51.0mm,且表面光滑、平整。 d、弹簧在自由自由状态下的高度应相互一致,每组弹簧之间的自由高度差应小于0.5mm。 e、弹簧座与轴的配合公差为F9/h9, f、装配密封组件时应确保弹簧的预压缩量。5. 2 釜体 5. 2.1 釜体检查应按化工部颁发的化工企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中第八章“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 a、检查焊缝有无裂纹、渗漏,应注意转角、人孔及接管处的外部质量。 b、对腐蚀、冲刷较严重部位应进行测厚。 c、由于温度、压力、介质腐蚀等作用造成釜体金属材料发生脱碳、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等,可选点做金相检验或测定其表面硬度,必要时可取样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 d、在外部检查中怀疑存在裂纹的部位可进行磁粉或着色等表面探伤进行抽查(焊缝总长度的20)。5. 2.2 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a、分散点的腐蚀深度超过壁厚(不含腐蚀裕度)的20时,应补焊或用打磨法修复(圆滑过渡坡度为1:4)。 b、直径200mm范围内点腐蚀总面积超过40cm2时,应补焊或用打磨法修复。 c、直径200mm范围内沿任一直径的点腐蚀长度之和超过40mm时,应补焊或用打磨法修复。 d、补焊长度一般不得超过100mm(屈服极限大于40kg/mm2的低合金钢可适当增加)。焊缝应略高于母材表面,再打磨至同母材齐平。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一般不得超过两次,经两次返修不合格时应重新制定焊接方案,经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实施。 e、补焊表面应先经过打磨再用磁粉或着色法检查其表面(24小时后进行),必要时可用超声波或射线探伤检查内部缺陷。 f、开孔、补焊、更换封头、人孔、接管、筒节时均应按GB150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施工方案,编制焊接工艺,进行工艺评定并由考试合格的压力容器焊工进行焊接。 5. 2.3 釜体的局部挖补条件: a、釜体均匀腐蚀已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小壁厚。 b、因各种原因造成釜体或焊缝上的裂纹难于修复,或经修复仍难以保证上部的安全使用。5. 3 搅拌装置 5. 3.1 搅拌轴在机械密封处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15mm以下,轴上端径向圆跳动公差为2mm以下。 5. 3.2 检查搅拌浆连接螺栓有无松动、裂纹、变形,浆叶与轴的垂直度应小于4/1000mm。5. 4 放料阀 5. 4.1 物料通过的部位应无油污、焊渣、异物。密封面完好、无凹坑、锈蚀,其表面光滑度为1.6。 5. 4.2 检查柱塞、阀座、四氟圈、填料、垫片、O形密封圈等有无缺陷,如经修复或更换,应按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5. 5 爆破片 5. 5.1 规格: DN150 1个 设计爆破压力 1.3-1.6MPa 设计爆破温度60 材质 Ni 5. 5.2 安装: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 5. 5. 3 应按规定每年至少检查一次。5. 6 人孔 5. 6.1 人孔盖、工作表面均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螺栓的螺纹工作表面完好、同螺母的配合应合适。密封圈整体无过大变形,表面光滑、平整。5. 6.2 开启人孔前必须确认釜内已已完全泄压,以免造成事故。釜内增压前关闭人孔后应先在法兰外部通水,张紧密封圈,以防物料外溢。6 试车与验收6. 1 试压 本设备在大、中修后开车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6. 1.1 釜体以1.125MPa的压力进行水压试验。 6. 1.2 在保持釜内压力为0.4MPa情况下,半水夹套以0.39MPa的压力进行水压试验。 6. 1.3 试压前应检查各部法兰、人孔、接管等部位的紧固件是否完整、可靠,在试压管路和釜上各装一压力表。 6. 1.4 试压用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水温不得低于15。完毕后应及时将水排净,认真填写记录。6. 2 试车前的准备 6. 2.1 打开机械密封的封液出口,将经100目过滤网过滤的32#液压油注入油站直至液面计上见到油,使油位上升到液面计可见部分的上限为止。水夹套内注入pH值为7的循环水。 6. 2.2 减速器中加入150号道达尔工业齿轮油达2/3液面计高,手盘联轴器观察是否转动灵活,开冷却水阀门检查水系统是否正常。 6. 2.3 各部监测仪表应齐全完好。 6. 2.4 关闭放料阀,釜内加水至搅拌叶以上启动电动机看转向是否正确。 6. 2.5 向釜内加清水液面至上浆叶,模拟开车。6. 3 无负荷试车 接通电源并先点动数次,无异常情况后,可开车连续运转2小时以上,并符合下述要求。 6. 3.1 机械传动部分声音正常,搅拌装置旋转正常。 6. 3.2 各部润滑良好,开车前先开机械密封油路,检查油站油压是否正常。减速器润滑油视镜油位是否正常,否则应先停搅拌轴后关油路停车检查。 6. 3.3 各部油温正常,减速器油温升不得超过40,各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6. 3.4 机械密封无泄漏。 6. 3.5 电流不超过额定值,各监测仪表灵敏,可靠。 6. 3.6 认真填写试车记录。6. 4 负荷试车 6. 4.1 准备工作要求与负荷试车相同。 6. 4.2 向釜内注入清水,氯离子含量应在25ppm以下,加至总容积的90以上。 6. 4.3 封好人孔,开搅拌装置,向釜内充入空气加压。连续运行6小时。 6.4.3.1 开始时缓慢升压,.升压速度每分钟不得超过0.3MPa,升压至 0.8MPa,运转1小时,正常. 6.4.3.2 升压至 1.0MPa,运转1小时,正常. 6.4.3.3 继续升压至 1.25MPa,连续运转6小时. 6.4.3.4 各部压力: 釜内P1.25,冲洗水P+0.2,机封油P+0.4(MPa). 6. 4.4 试车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机械密封。 6. 4.5 观察压力表的压力有无明显下降,如有则应检查各部管口连接的密封情况,消除渗漏。6. 5 验收 设备经无负荷和负荷试车后,设备运转正常,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和试车要求,可按规定程序办理交接手续。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 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7. 1.1 操作人员应经安全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7. 1.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不应使设备在超温、超压状态下运行。 7. 1.3 经常检查设备接地、静电装置等是否完好齐全,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7. 1.4 安全装置应齐全、灵敏、可靠,并定期校验。 7. 1.5 输送氯乙烯单位的管路、阀门等应严密,厂房内空气中的氯乙烯含量不得超过300ppm。 7. 1.6 釜体试压合格后,便可投入使用,单体氯乙烯入釜前应按有关规定对釜进行抽真空处理,当压力达到-70KPa后,方可进行压人氯乙烯单体。 7. 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 2.1 制定检修方案时应按化工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检修前应按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规定,由生产车间和施工单位办理好设备交接手续。 7. 2.2 生产车间应按开、停车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停车、降压、降温、排料,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直到釜中介质的含量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为止(即氯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