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梦还是噩梦.doc_第1页
小学奥数-梦还是噩梦.doc_第2页
小学奥数-梦还是噩梦.doc_第3页
小学奥数-梦还是噩梦.doc_第4页
小学奥数-梦还是噩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奥数梦的开端还是噩梦的开端?看来许多关于奥数争议的帖子,有人对奥数的取消拍手称快,有人却说是失去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我这里说说我的几个观点:1,运动健身,比赛伤身。大家总说运动强身健体,可是大家又有多少了解专业运动员的痛苦。马家军的脚严重变形,接近残疾。姚明脚步骨折。刘翔跟腱断裂。等等。奥数和运动一样,适当参与可以以助于开发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过度以比赛为目的往往适得其反。当年我上小学时,就开始在少年宫参加趣味数学的课程,大概是1988点前后吧当时。说实话讲的都是很有趣的东西,比如幻方啦,七桥问题啦,相遇问题啦,等等,确实使我对数学有了很多的兴趣。再往后什么数论什么的(年代有点久远了,实在是忘记了,当年的笔记在搬家中遗失,非常郁闷),确实是趣味数学,叫大家知道数学很有意思。从初中开始接触系统的专业的奥数训练,一直到高三,几乎参加了全部级别的奥数奥物比赛。但是其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胜利的喜悦和成功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高等数学的补充。切身的体会是,小学的时候的迎春杯的差距不大,但是初中,尤其是高中以后,是不是专业训练的人的差距就非常非常的巨大了。当年比赛(包括数学和物理),最后决赛的几个人几乎大家都认识,也没有什么新鲜面孔出现了。而且奥数在后期确实充斥的大量的知识不重和大量习题。很多最后参加冬令营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多余数学的喜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了,学校的,老师的,辅导老师的,还有所在地区JW的,等等等等。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兴趣的数学和单纯以比赛为目的的数学培训班区别开来。2,奥数=学生的能力?很多人觉得奥数的孩子聪明,但是我觉得其实这种单纯的考试很难完全全面的衡量一个人。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这种奥数的差距是人本身“智商”的差距,更多的是是不是经过训练的结果。有2次初赛,我在自己学校(一个市中点中学)的也不是第一的,但是复赛马上就拉开差距。有我平时比较放松的原因,也有训练的结果,因为复赛决赛,等等的题目和课本差距大,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当时考过一个简单的题目,大概是一个球落下来反弹,高度逐渐降低,问最后一共用时多少,这个是一个需要数列极限的题目,初中生是不可能在课本上学到的。现场向自己推出来几率微乎其微的。因此奥数在很多时候是大打小的较量。就好象一个最值问题,传统高中数学解法需要很久,需要一些技巧,但是高等数学一下子就出来了。单纯从培养孩子逻辑思维上,前者更有意义,但是后者在比赛中能有更好的结果。3,奥数是一个公平的途径。奥数被追捧,还是很多庶民希望一个相对平等的机会有关。拼爹拼妈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也没钱去送礼啦关系;弹钢琴的能加分,拉手提琴的能加分,但是,不是普普通通的家庭能承受的。一支笔,一张纸,几本书,大量的付出,就能有回报的奥数,是很多普普通通的人的为数不多的选择。人生而不平等,我们的教育其实在助纣为虐的增加的这种不平等性,城市也在二元化,分成有钱有权的城市,与庶民的城市。有权的有钱的能上好学校,享受好教育,国家的投入也偏重于这些好学校;没钱的上一般学校,一般的教育,一般的工作。最终庶民永远是庶民,权贵永远是权贵。这样的制度的最终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百姓不是对现实不满,而是对现实的不平等不满。就好象堵车一样,当你堵车的时候左面市长也和你堵在一起,后面是交通局的局长的时候,大家也就少了许多抱怨了。同样,大家不是反对随机排位,而是为什么随机的结果总是“那一部分”有好运?!就好象为什么科举能维持千年一样,其实他给大家的一个平等的希望。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这也算是一种维稳吧。我很喜欢“美国梦”,美国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很多普普通通的庶民坚信“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获致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美国才不光有洛克菲勒,还有比尔盖茨,乔布斯。最为家长,大家相信这种梦在中国依然存在吗?我们又将如何教育孩子?是告诉孩子把在没有梦想的地方寻找梦想作为希望,还是找个有梦想的地方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后记1:说实话,竞赛就是功力主义了,金牌至上。谈不上艺术底蕴和文化了。我当年的弱点就是心理不稳定(只要题目顺利我能非常的高,只要题目开始卡壳,马上不想继续了),从个体角度看,最优的策略是想办法提高心理素质,但是对于最求成绩的结果看,就是选拔心理更稳的去比赛。这个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必要时候的牺牲而已。就好象我们只有一个刘翔,所以他就算快瘸了还要跑,但是如果我们有10个差不多的,早就叫刘翔退役了。所以选拔的很多时候就是牺牲大多数的人的利益,求得一个集体的胜利。我是觉得应吧比赛的奥数和生活中的兴趣培养区分开。或者说起码要先培养兴趣,再进行比赛的培养,现在的奥数很多从小就是在为了比赛的目的而学。单单从训练上看,其实很辛苦的,所以我觉得既然付出了,就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个也是应该的。当时搬家我已经出国了,所以当时我的很多东西当废品给卖了,现在非常惋惜,有完整的笔记,更多的是论尺来量的草稿纸和习题本,呵呵。要不放上来大家也就能体会下,奥数真的很不容易。为了各个方面的荣誉,很多和我一样的奥数的人牺牲了很多。从初中开始我的相册里就几乎没有春游的照片,曾经有过一个周末2天参加3个比赛的记录,最后一个出了考场差点晕倒(考试前不能吃太多东西,要不考试时候消化,就不容易集中精力)。其实和我一样的城里的孩子,不需要用数学来“改变自己的一生”(我在别的帖子里说了,祖父也是6-7级的干部的,真的不需要数学改变一生),我们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学校荣誉,为了区的荣誉,为了市的荣誉,为了国家的荣誉在坚持,为了证明自己在努力。真的很单纯,没有太多的功利心在里面的。有花在奥数上的经历,高考真的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不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相反是教育的受害者。后记2:中国有个“怪现象”,或者说人都有差不多的心态,指责一个规则的人,往往是在现有规则中不能获利的,反之就用户规则,就好象我们收入分配改革一样,叫一些既得利益的人去研究改革,改掉自己的利益,其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人都不是圣人,公平的只能是制度。有人总说,民主选举能出来希特勒,但是独裁者当时也是被广大德国人民所接受的。真正的改革,其实就在于大家决定大家的命运。不能是JW的红头文件。摸石头也要大家一起摸,不能由少数人去决定去什么地方摸。因为利益是属于大家的。我在UQ,当年学校出国一个“丑闻”,校长因为招收为合格的亲戚而被辞退。64岁(2011)的Greenfield也是昆大的毕业生。他在1975年作为化学工程讲师加入昆大。在2008年,他晋升为昆大副校长(VC,其实就是实权的校长,校长是摆设,就负责发发毕业证什么的,合影)。该亲戚拥有一些必须的合格条件,但是他在本科医学和健康科学的入学考试中只获得了48 分,而进入昆大医学系的分数线是50分。Greenfield教授也是澳洲最负盛名大学集团的主席,最终被迫“退休”。一说中国问题,无数人就说,国外也一样,确实,但是,国外如此处理,中国又如何?如果没有条子,没有面子,没有银子,大家平等排队,还会为是不是要有奥数而纠结争论?后记3:考试中的题目,没见过是必然的,至少不能都见过的,呵呵。其实我觉得题目就2个方式,“替换”和不合并”,万变不离其宗的。“组合”就是:A、B、C类的题目,现场考的是ABC的一个结合。“替换”就是:ABC你会做,考试时候把C换成D来考察。平时准备的是基础,考试时多数要思考怎么拆分的。奥数很多时候一方面是题目范围广,一方面是多次组合替换。范围广只能训练出来的感觉,就是对于知识点的定位,要迅速,这个是长期积累的;多次组合就好象预制板盖楼和砖头盖楼一样,基本单位差不多的时候,训练中能遇到更多的组合,考试中就能减少思维的时间,一堆碎砖头有时候很没有头绪的。其实就我的水平而言,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做题比赛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