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机械轮式牵引器的驱动臂设计及电动机选型.pdf_第1页
水平井机械轮式牵引器的驱动臂设计及电动机选型.pdf_第2页
水平井机械轮式牵引器的驱动臂设计及电动机选型.pdf_第3页
水平井机械轮式牵引器的驱动臂设计及电动机选型.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锄石油 化I 通用机械 l6 V 函P P 水平井机械轮式牵引器的 驱动臂设计及电动机选型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3 0 0 4 5 1 张玺亮张凤辉马认琦史红娟 摘要 利用M a t la b 软件优化了水平井机械轮式 牵引器驱动系统中的驱动臂长度 并针对驱动臂在该长 度下的弹簧力与正压力间的关系问题 提出了一种数据 等效替代的拟合方法 之后 在保证牵引器产生的牵引 力为lO k N 的情况下 得到驱动电动机的选型 并利用 曲线函数得到驱动电动机功率与弹簧力间的关系 进而 求得弹簧力的变化范围 关键词 水平井牵引器 驱动臂 弹簧力 正 压力曲线拟合 一 前言 水平井牵引器是一种在石油水平井管道中作业的 机器人 从运动方式上主要可分为轮式和抓靠臂式 轮 式水平井牵引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可张开和收起的支撑 臂 将驱动轮撑到管壁上 再由驱动轮转动产生牵引力 来带动牵引器向前或向后移动 该运动方式的牵引器以 w E L L T E c公司与s 0 N D E x 公司生产的牵引器为代表 国外水平井牵引器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我国对此方面 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为迅速 水平井牵引器正朝大功率 大牵引力 高牵引速 度的方向发展 在高温高压的水平井石油管道环境限制 下 制造大功率与大牵引力的水平井牵引器面临诸多困 难 即使单从设计角度上 也存在诸多限制 其中最大 的限制在于驱动系统 合适的驱动电动机与配套的减 3 8 然嚣牌 嘶年绷 速器较少 大功率的驱动电动机尺寸过大 而尺寸合适 的驱动电动机与之配套的减速器很少 故不能产生较大 的牵引力 白相林探讨了牵引力与弹簧力之间的关系 之后优化设计了调节机构 并在保证一定牵引力的条 件下分析了驱动系统 简要分析了所需驱动电动机的组 数 这对于设计多段驱动系统的水平井牵引器提供了理 论依据 曾华军基于复合形法设计了一种水平井牵引器 的驱动臂 同时较为透彻地分析了牵引力与正压力的关 系 但给出牵引力与正压力间的数学关系仍较为复杂 计算数值时存在不便 于淼对水平井牵引器的牵引力进 行了简单的数值分析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首先优化设计了一种 大牵引力 大功率的机械轮式驱动牵引器的驱动臂 得 到弹簧力与正压力间的数学关系 之后通过数据拟合的 方法 得到较为简单又能等效替代弹簧力与正压力二者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 得到驱动电动机的选型 进而利用该数学表达式得到了 驱动电动机功率与弹簧力之间的数学关系 二 水平井牵引器机械轮式驱动机构各 部件 水平井牵引器机械轮式驱动机构各部件如图1 所 示 驱动系统主要包括动作单元与驱动单元 当牵引器 作业时 由动作单元打开和收起支持臂 牵引单元利用 传动系统完成对驱动轮的驱动 整个驱动系统由两组单 向放置的电动机共同驱动 图1 水平井牵引器机械轮式驱动机构各部件示意 1 大锥齿轮2 链轮3 J 锥齿轮4 齿形链5 链轮6 推杆 7 推杆座8 传动轴9 动作套筒1 0 丝杠螺母1 1 动作电动机 1 2 滚珠丝杠1 3 弹簧1 4 驱动电动机1 5 弹簧1 6 中心轮 其中 动作单元采取了利用前后弹簧来消化管径 变化时驱动臂的动作 以此避免了动作电动机的频繁起 动 而且也不至于让牵引器工作过程中出现大的振动 三 驱动机构浅析 1 弹簧力与正压力分析 驱动臂机构是一个连杆一滑块机构 弹簧力E 通过 滑块作用于驱动臂 驱动轮受到正压力 由转动副作用 于支持臂上 两者共同作用使此系统平衡 正压力 的 取值与弹簧力F 有关 正压力越大 则牵引器所能产生 的牵引力越大 驱动力机构受力分析如图2 所示 由于 这两个值均未知 故常采用求弹簧力与正压力的比值6 为最小值来优化设计驱动臂 之后将得到的驱动臂数据 带回不同直径的石油管道从而求出6 在不同管径下的数 值 进而通过数据拟合得到6 曲线 驱动臂轴向力屿滑块弹簧力E 平衡 则有 r F 1 co s 芦 1 驱动臂的力臂为 厶co s 9 0 一 1 8 0 一口一 厶s in 口 卢 2 正压力 自勺力臂为 厶co s 口 3 根据力矩平衡 有 r L 2 s in 口 卢 L 3 co s 口 4 根据式 1 式 4 可推出 6 V 可 厶 尺 r D d L 1 5 雨 n7 州 图2 驱动机构受力分析 其中 d 为支持臂与推杆间高度差 丁 为驱动臂 轴向力 对式 5 求解最小值 从而可以得到驱动臂的优 化设计 根据设计参数 确定牵引器的适用范围为直 径1 4 0 2 3 0 m m 的石油管道 为保证牵引器驱动臂与 石油管壁能够接触产生正压力 故D 要取最大值 即 2 3 0 m m 同时按照设计图样 取R 4 0 m m 拈5 m m 5 m m 同时要求口 7 0 卢 7 0 2 弹簧力与正压力模型求解 根据设计需要 驱动臂的初始设计范围为 8 0 1 3 0 m m 利用M a t la b 软件自带的f m in co n 函数 进行求解 设定初值x 1 2 0 1 2 0 求解可得 L l 1 2 4 8 1 m m L 2 1 1 9 4 9 m m 实际上取L l 1 2 5 m L 2 1 2 0 m m 解得此情况下6 的最小值 即6m in F v 0 0 5 25 3 数据拟合 同时由图2 可知 两臂的间距L 为L 厶s in L 2 co s 口 因此可以得到不同油井管径下的相应 数值 见表1 曾华军在文献中也曾分析过弹簧力与正压力的关 系 但是局限于管道直径取值为离散点时二者的关系 嘶年籼黜 3 9 2 叭6 年第4 期 w w e 蜘x co mU J 嗵晰剑胁税 黑通 纪讹施肿万W 石油 化I 通甬机械 表1不同油井管径下的相应数据 聊删雷髓裙一 朝I lE H 一 3 0l551 75 3 l 72 3 5 1 3 51 751 91 03 3 592 3 26 1 4 01 95 2 1 403 5 762 2 98 1 4 5 2 l52 3 3 7 552 2 67 1 5 02 352 53 3 8 952 2 32 1 5 5 i1 2 7 3 9 931 I95 竺L 兰 E 1 8 53 9 34 0 40 3 6 24 1 8 8 1 1 9 04 1 84 3 00 3 4 0l1 8 1 2 1 9 54 4 44 5 40 3 1 341 7 3 5 2 0 04 7 24 8 20 2 8 271 6 5 2 2 0 5 5 0 O5 0 9O 2 4 8 51 5 5 9 2 1 05 3 15 4 o0 2 ll31 4 5 7 2 1 55 6 45 7 10 1 7 181 3 4 2 2 2 06 0 O6 0 8O 1 3 121 2 lD 2 2 56 4 1 70 0 9 071 0 5 8 2 3 06 8 96 9 40 0 5 258 7 1 本文利用M a t la b 软件自带的cf t o o l函数对油井管道直径D 和弹簧力与正压力间关系6 进行拟合 试验结果显示 选用傅里叶曲线 F o u r ie r 拟合或正弦曲线拟合 s u m o fs in e 效果较好 能够利用单一变量等效替代这二者 的关系 试验结果如图3 图4 所示 伽甚用柚 w w e 蜘x co n l 2 0 1 6 年第4 期 h v H 1 b f t m 1 v l u o A 由 I c h l b l s ln 6 浙 口c n t 盯蛆d cI l 臣巫西三 J r 一 1 J 一 L t 气 1 4 05 01 6 7 8 01 9 02 0 0 2 lO 2 2 02 3 图3 傅里叶曲线拟合结果 S o fS h b f t I l哪t 川 lh m I 一 n c姐t 矗at c 1 图4 正弦曲线拟合结果 图3 是傅里叶曲线拟合结果 该曲线函数可以解释 9 9 9 7 的数据 图4 是正弦曲线拟合结果 该曲线函数 也可以解释9 9 9 7 的数据 两条曲线反映的数据差距 几乎没有 故都可以用来反映油井管道直径D 和弹簧力 与正压力间关系6 的关系 但傅里叶曲线的表达式形式 上较为复杂 正弦曲线的表达式形式上较为简单 故采 用正弦曲线来表示二者的关系 则有 6 0 4 0 6 5 s in 0 0 2 1 6 D 4 3 3 7 1 3 0 D 2 3 0 6 这样 就可以将弹簧力与正压力间关系6 用石油 管道直径D 来等效替代 从而可以计算已知管道直径 D 时 弹簧力与正压力间关系6 的值 其中1 3 0 D 2 3 0 同时 弹簧力与正压力间的关系又可表示为 F l 0 4 0 6 5 s in 0 0 2 1 6 D 3 3 7 1 3 0 D 2 3 0 7 m 一 螂 1 一 2 2 4 电动机选型与最大弹簧力 驱动力是由两组电动机两对驱动轮所产生的 两 对驱动轮成9 0 布置 图5 是驱动轮的受力分析简图 驱动电动机输出的转矩经传动装置传到驱动轮上 作 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L 驱动轮对石油管壁产生圆周力 F 3 管壁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 即驱动力F 同时 根据设计需要 牵引器要产生1 0 k N 的拖动力 牵引器 在石油管道中运行达到系统平衡 其中 伪牵引器受 到的阻力 为轮子所受的压力 其大小与动作电动机 的产生的弹簧力有关 滑动摩擦因数 与齿顶角大小和 修正系数有关 当修正系数为1 4 0 时 1 0 4 这里 取此值 图5 驱动轮受力分析简图 则驱动力与弹簧力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F l 0 钧6 5 s in O 0 2 1 缸H 4 3 3 7 F 2 1 3 0 D 2 3 0 8 而驱动力如的计算方法则如下 R 7 冰 9 5 5 0 7P 九月 9 5 5 0 7 2 P 甩尺 9 式中瓦 作用于驱动车轮的转矩 其大小由驱动电 动机决定 卜驱动轮半径 P 一电动机功率 九 驱动轮转速 与设计的牵引速度有关 设 计标准为3 5 8 r m inl 7 电动机输出功率的效率 设计标准为0 8 代人数值 得出 P r R 2 9 5 5 0n 1 0 3 0 9 k w 1 0 即每组需要1 0 3 0 9 k w 的电动机 在此情况下 理 论上能够产生lO k N 的牵引力 另外 当选定的驱动电 动机与管径直径为1 6 2 8 m m 时 根据式 9 最大弹 簧力为45 8 7 8 N 当管道直径为2 3 0 m m 时 最小弹簧力 5 4 8 2 N 由上述结果 反映出弹簧力的变化范围很大 故在实际中 针对不同的直径管道 驱动臂通常需要更 换 从而保证驱动系统正常工作 四 结语 本文优化设计了水平井牵引器的驱动臂 拟合了 石油管径和弹簧力与正压力比值间的函数关系 给出电 动机功率与驱动力间的关系 并利用该函数 有效地求 解出电动机功率与弹簧力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利用 该拟合曲线 能够等效替代弹簧力与正压力间的关系 从而改变传统计算时需要查表的现状 降低计算的复杂 程度 为计算提供便利性 最大程度地增大牵引器牵引 力 有效解决了国内在设计大牵引力水平井牵引器上的 技术瓶颈 希望能够为国内页岩油气 致密砂岩油气和 煤层气等矿产开采等井型的开发 提供一种设计大牵引 力水平井牵引器的思路 参考文献 l 曾华军 水平井牵引器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D 哈 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0 1 0 2 刘猛 高进伟 水平井井下仪器送进技术的现状及发 展建议 J 石油矿场机械 2 0 0 4 3 3 6 1 6 1 8 3 白相林 油田水平井牵引机器人驱动单元的设计 J 吉 林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