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培训课件.pdf_第1页
玉柴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培训课件.pdf_第2页
玉柴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培训课件.pdf_第3页
玉柴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培训课件.pdf_第4页
玉柴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培训课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玉柴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培训课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 二 YC4F电控柴油机 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电控柴油机 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2006 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2006 11 YC4F电控柴油机培训材料电控柴油机培训材料 2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3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体 曲轴箱 4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前端面结构前端面结构 5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后端面结构后端面结构 主轴孔 凸轮轴孔 后油封回油孔 6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机体和曲轴箱配对装配机体和曲轴箱配对装配 配装前须涂平面密封胶 7 采用湿式特殊合金铸铁气缸套 强度高 便维修 整体式曲轴箱 刚度好 有效减少曲轴箱的变形 降低噪声 机体增加副油道 装配有活塞冷却喷钩 确保活塞冷却 每缸单独进冷却水的横流结构 保正各缸冷却均匀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4F气缸体部件的结构特点气缸体部件的结构特点 8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4F机体的油道设计机体的油道设计 上主轴瓦 主油道 摇臂轴上油孔 9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水套的独立横流结构水套的独立横流结构 10 机体曲轴箱机体曲轴箱 主轴承螺栓力矩主轴承螺栓力矩 M12螺栓 第一次拧紧力矩 30 50 N m 第二次拧紧力矩 80 100 N m 第三次拧紧力矩 120 140 N m M10螺栓 第一次拧紧力矩 30 40 N m 第二次拧紧力矩 70 80 N m 11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12 气缸盖气缸盖 整休式合金缸盖 四缸一盖 结构紧凑 强度高 方便维修 13 气缸盖气缸盖 气缸盖的特点气缸盖的特点 1 四缸一盖 结构 紧凑可靠 密封性 好 2 高强度合金铸铁 铸造 3 主上水道弯形整 体铸造成形 直接 喷射鼻梁区 保证 充分冷却 4 单一式出水总口 14 气缸盖气缸盖 气门间隙及气门下沉量气门间隙及气门下沉量 进气门 进气门摇臂 排气门 排气门摇臂 气门下沉量 气门下沉量 排气门间隙 进气门间隙 0 9 1 2 0 9 1 2 0 35 0 4 0 40 0 45 15 气缸盖气缸盖 喷油器凸出高度喷油器凸出高度 喷油器垫片 气缸盖 喷油器 油嘴凸出高度 2 5 0 1 16 气缸盖气缸盖 4F缸盖力矩缸盖力矩 第一次拧紧力矩 40 50 N m 第二次拧紧力矩 100 110 N m 第三次拧紧力矩 140 160 N m 17 1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2 气缸盖气缸盖 3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4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5 进排气 进排气 EGR系统系统 6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7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8 链传动系统链传动系统 9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10 附件附件 18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皮带轮螺栓上紧力矩 140 160 飞轮螺栓上紧力矩 120 140 19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4F曲轴的特点曲轴的特点 高强度高强度42CrMo锻钢锻造锻钢锻造 主轴颈和连杆颈均开横向油道 使主轴颈和连杆颈均有 两个油道口提供润滑油 主轴颈和连杆颈均开横向油道 使主轴颈和连杆颈均有 两个油道口提供润滑油 四处曲轴斜向油槽口开有四处曲轴斜向油槽口开有M8螺纹并用螺钉堵上 如发 动机大修需要更换曲轴 螺纹并用螺钉堵上 如发 动机大修需要更换曲轴 应先将曲轴油道清洗干净 然后 拧入螺钉直至螺钉头拧沉 用工装将露出的螺纹打坏 使螺钉堵死 应先将曲轴油道清洗干净 然后 拧入螺钉直至螺钉头拧沉 用工装将露出的螺纹打坏 使螺钉堵死 20 螺钉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曲轴正时齿轮和机 油泵齿轮的安装 曲轴 油道口螺钉的封堵示意图 21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 进排气 EGR系统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链传动系统链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22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示意图示意图 23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4F活塞的结构特点活塞的结构特点 活塞销 中心 油环组件 气环 矩形环 气环 单面梯形环 内冷油道 24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4F连杆连杆组的装配连杆连杆组的装配 连杆盖与连杆体是经过配镗的配对件 装配时应配对对 号装配 不能混装 连杆盖与连杆体是经过配镗的配对件 装配时应配对对 号装配 不能混装 连杆部件不分前后方向 连杆部件不分前后方向 连杆螺栓装配时先在螺纹部位 定位杆身和螺栓支承面 处涂上少许清洁机油 将螺栓拧进时应能用手拧到底 再用扭力扳手拧紧 拧紧力矩按下列要求分三次拧紧 连杆螺栓装配时先在螺纹部位 定位杆身和螺栓支承面 处涂上少许清洁机油 将螺栓拧进时应能用手拧到底 再用扭力扳手拧紧 拧紧力矩按下列要求分三次拧紧 第一次拧紧力矩 第一次拧紧力矩 20 30 N m 第二次拧紧力矩 第二次拧紧力矩 50 60 N m 第三次拧紧力矩 第三次拧紧力矩 70 80 N m 活塞连杆总成装入发动机时 活塞燃烧室 冷却喷嘴让 位口一侧 应偏向发动机油泵侧 右侧面 活塞连杆总成装入发动机时 活塞燃烧室 冷却喷嘴让 位口一侧 应偏向发动机油泵侧 右侧面 25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26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凸轮轴螺栓上紧力矩 100 120N m 27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28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4F柴油机采用独立横流结构的冷却系统柴油机采用独立横流结构的冷却系统 每缸均独立横 流进水 每缸均独立横 流进水 内镶入式机油冷却器内镶入式机油冷却器 缸盖主上水道喷射鼻梁区缸盖主上水道喷射鼻梁区 活塞带内冷油道 机油强制喷射冷却活塞带内冷油道 机油强制喷射冷却 29 冷却系统示意图冷却系统示意图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系统示意图系统示意图 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示意图 暖 风 器 缸盖冷却水腔 机油冷却器 机体冷 却水套 下水箱 上水箱节温器 散 热 器 水 泵 30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4F柴油机的水泵结构柴油机的水泵结构 31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32 采用增压空采用增压空 空中冷吸气方式空中冷吸气方式 整车进气系统应布置空滤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进气压力传感器 中冷器及进气系统管路 整车进气系统应布置空滤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进气压力传感器 中冷器及进气系统管路 进气阻力不宜超过进气阻力不宜超过10kPa 排气系统应布置排气消声器 排气系统管路及排气系统悬挂 应保 证涡轮出口处排气阻力不超过 排气系统应布置排气消声器 排气系统管路及排气系统悬挂 应保 证涡轮出口处排气阻力不超过10kPa 增压器增压器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增压器增压器 33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增压器剖视图增压器剖视图 34 发动机 压气机 发动机 压气机 涡轮涡轮 中冷器中冷器 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进气歧管 排气管排气管排气管排气管 进排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传感器和执行器 进排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传感器和执行器 增压压力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增压压力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Pamb Tamb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系统示意图系统示意图 35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36 增压中冷使用要求增压中冷使用要求 保持足够润滑压力 启动发动机时必须怠速启动发动机时必须怠速3到到5分钟 必须使发动机保持在怠速状 态 分钟 必须使发动机保持在怠速状 态 在发动机停机之前 要使它的温度和转速逐步地降下来 一般 让它怠速 在发动机停机之前 要使它的温度和转速逐步地降下来 一般 让它怠速3到到5分钟分钟 在更换润滑油包括放出润滑油之后 涡轮增压器需要进行预先 润滑 启动前要将曲轴盘动几次 启动发动机应怠速 在更换润滑油包括放出润滑油之后 涡轮增压器需要进行预先 润滑 启动前要将曲轴盘动几次 启动发动机应怠速5到到10分钟分钟 同时也要避免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 同时也要避免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 37 进排气管路要求进排气管路要求 中冷器故障主要是漏气 漏气将使发动机进气量减少 电控系统自动调 整喷油量导致功率降低 同理 进气管漏气将使发动机功率降低 增压器前进气管路漏气会导致空气没有经过过滤进入发动机 会引起增 压器 缸套等异常磨损 排气管不能漏气 例行保养的时候注意检查保证紧固螺栓力矩 否则无 增压作用 且很不安全 38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系统示意图系统示意图 非压力油路压力油路 齿 轮 系 增 压 器 卸压阀 旁通阀 连杆 小头 衬套 活 塞 活塞 冷却 喷钩 推杆 挺柱 气门 摇臂 总成 连 杆 轴 承 主 轴 承 油底壳 调压阀总成 机体主油道 机油泵 机体副油道 机油冷却器 机油滤清器 机油集滤器 凸 轮 轴 39 机油泵用螺栓固定在齿轮室内 结构紧凑 由曲轴直接驱动而不必用额外 的传动系统成本低 冷却活塞用的机油喷嘴 安装在气缸体主轴道上 由油道 直接供油 保证冷却 机油泵用螺栓固定在齿轮室内 结构紧凑 由曲轴直接驱动而不必用额外 的传动系统成本低 冷却活塞用的机油喷嘴 安装在气缸体主轴道上 由油道 直接供油 保证冷却 考虑下主轴瓦负荷要比上主轴瓦高得多 润滑油应通过上主轴瓦供给主轴 承 主油道布置在底座中 在隔板的下部 主轴承以下 这样设计有两个优点 主油道位置很低 发动机停车时主油道中的机油不会流空 因此当发动机起 动时主轴承很快获得机油 连接各隔板的铸造搭子显著提高曲轴箱的抗弯曲和 抗扭转刚度 考虑下主轴瓦负荷要比上主轴瓦高得多 润滑油应通过上主轴瓦供给主轴 承 主油道布置在底座中 在隔板的下部 主轴承以下 这样设计有两个优点 主油道位置很低 发动机停车时主油道中的机油不会流空 因此当发动机起 动时主轴承很快获得机油 连接各隔板的铸造搭子显著提高曲轴箱的抗弯曲和 抗扭转刚度 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温度下的机油压力为0 3 0 65MPa 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温度下的机油压力为0 3 0 65MPa 发动机正常运行的机油温度为100 120 发动机正常运行的机油温度为100 120 发动机使用润滑油的品质要求 应满足ACEC B3或CF级润滑油 应根据使用环境温度来选择符合相应粘度级别的低粘度多级机油 机油粘度级别使用环境温度 15W 40 10 以上 10W 30 20 以上 5W 30 20 以下 发动机使用润滑油的品质要求 应满足ACEC B3或CF级润滑油 应根据使用环境温度来选择符合相应粘度级别的低粘度多级机油 机油粘度级别使用环境温度 15W 40 10 以上 10W 30 20 以上 5W 30 20 以下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40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 柴油机热负荷较高 机油的有效冷却至关重要 4F柴油机采用镶 入横流式的机油冷却器 结构紧凑可靠 效率高 41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机油泵机油泵 机油泵机油泵 42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附件进油油道附件进油油道 上主轴瓦 真空泵进油口 增压器取油口 43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44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采用高效可 靠的旋风式 油气分离器 45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46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螺母 力矩 90 110N m 机油泵齿轮 机油泵驱动齿轮 正时齿轮 中间惰齿轮 凸轮轴齿轮 齿轮啮合侧隙应为 0 07 0 25 mm 喷油泵齿轮 凸轮信号盘 47 齿轮间隙及记号对正齿轮间隙及记号对正 安装时应保证各齿轮间 的齿侧间隙0 07 0 25mm 应保证各齿轮的轴向间 隙为0 08 0 2mm 曲轴正时齿轮 正时惰 齿轮 凸轮轴正时齿轮 有严格的正时对准记号 请注意对正 燃油喷射泵齿轮无正时 记号 无正时要求 安装凸轮信号盘 要求 第一缸压缩上止点位置 时 信号盘的安装标识 对准凸轮轴传感器的轴 线 48 气缸体 曲轴箱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气缸盖 曲轴飞轮总成曲轴飞轮总成 活塞连杆总成活塞连杆总成 凸轮轴总成凸轮轴总成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 齿轮传动系统齿轮传动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附件附件 YC4F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电控柴油机主要系统及零部件 49 燃油喷射系统优点 高压燃油泵 集成齿轮式输油泵 共轨管部件 位于进气管侧面 减少高压油管长度 减小 压力波动 喷油器 用压紧块压紧在气缸盖中 不用打开缸盖罩就能 拆下喷油器 高压 低压燃油管 布置于机外 方便维修时装拆 燃油喷射系统优点 高压燃油泵 集成齿轮式输油泵 共轨管部件 位于进气管侧面 减少高压油管长度 减小 压力波动 喷油器 用压紧块压紧在气缸盖中 不用打开缸盖罩就能 拆下喷油器 高压 低压燃油管 布置于机外 方便维修时装拆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50 Delphi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Delphi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系统示意图系统示意图 5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管路连接图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管路连接图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系统示意图系统示意图 52 驱动轴驱动轴 文丘利文丘利 喷油器回油喷油器回油安装法兰 发动机 安装法兰 发动机 燃油温度传感 器 燃油温度传感 器 进油接 头 进油接 头 压力限制阀压力限制阀 油泵回油油泵回油 出 油 口 出 油 口 ICR 2 柱塞高压泵ICR 2 柱塞高压泵 链条传动链条传动 驱动速比0 5 顺时针驱动速比0 5 顺时针 端面安装端面安装 燃油流量控制阀燃油流量控制阀 燃油温度测量 及流量补偿燃油温度测量 及流量补偿 低压管路连接 快速接头 文丘利管低压管路连接 快速接头 文丘利管 快速接头 8快速接头 8 输油泵进油 8输油泵进油 8 文丘利管出油 8文丘利管出油 8 喷油器到文丘利的回油直接采用内径 6的胶管喷油器到文丘利的回油直接采用内径 6的胶管 进油控制阀进油控制阀 IMV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高压泵高压泵 共轨系统 高压泵共轨系统 高压泵 53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高压泵高压泵 正时信号盘的安装 高压泵的安装 54 主要功能 蓄压和分配高压油到喷油器主要功能 蓄压和分配高压油到喷油器 体积 19 5 1cm3 内径 6 体积 19 5 1cm3 内径 6 经过强化热处理锻造而成经过强化热处理锻造而成 一个进油口 四个出油口一个进油口 四个出油口 在共轨管的一端安装有油压传感器在共轨管的一端安装有油压传感器 油压传感器工作范围 0 1800bar油压传感器工作范围 0 1800bar 传感器采用防松接插件传感器采用防松接插件 油压传感器工作范围 0 1800bar油压传感器工作范围 0 1800bar 共轨管通过两个螺孔安装在缸盖上共轨管通过两个螺孔安装在缸盖上 重量 0 494kg 50g重量 0 494kg 50g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共轨管共轨管 共轨管共轨管 55 共轨管的安装共轨管的安装 共轨管安装在进气侧 固定在支架 上 力求使高压油管布置方便且最 短 结构紧凑 共轨管安装在进气侧 固定在支架 上 力求使高压油管布置方便且最 短 结构紧凑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共轨管共轨管 56 主要零部件 油管主要零部件 油管 玉柴欧III电控共轨泵发动机采用专用高压油管 该高压油管是由特 殊材料并经过特殊处理加工的 严禁以常规件更换 以免造成安全事 故和损坏发动机 玉柴欧III电控共轨泵发动机采用专用高压油管 该高压油管是由特 殊材料并经过特殊处理加工的 严禁以常规件更换 以免造成安全事 故和损坏发动机 57 喷油器喷油器 尺寸小 结构紧凑 低惯量喷油器尺寸小 结构紧凑 低惯量喷油器 6孔 侧置 无压力室式喷油嘴6孔 侧置 无压力室式喷油嘴 高速强力电磁阀 工作电流16 6A 保持 高速强力电磁阀 工作电流16 6A 保持 特有的I2C控制策略 一致性好特有的I2C控制策略 一致性好 表面强化处理表面强化处理 最小供油量 0 5 3mm3 st 200 1600bar 最小供油量 0 5 3mm3 st 200 1600bar 两次喷油间隔 200 s 两次喷油间隔 200 s 2 4edeg 2000erpm2 4edeg 2000erpm 采用FCI的2路接插件采用FCI的2路接插件 喷油压力高达1600bar喷油压力高达1600bar 采用卡块压紧安装方式 力矩 45 5Nm采用卡块压紧安装方式 力矩 45 5Nm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喷油器喷油器 58 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过滤燃油中的杂质过滤燃油中的杂质 可消除燃油中的气体可消除燃油中的气体 分离燃油中的水成份分离燃油中的水成份 进出油口快速接头 10 SAE J2044 二个 进出油口快速接头 10 SAE J2044 二个 加热进油口采用快速接头 8 SAE J2044 一个 加热进油口采用快速接头 8 SAE J2044 一个 管接头带有进 出流向标识 箭头 管接头带有进 出流向标识 箭头 安装支架螺栓扭矩 2 25 0 25Nm安装支架螺栓扭矩 2 25 0 25Nm 放水阀上紧扭矩 1 25 0 25Nm放水阀上紧扭矩 1 25 0 25Nm 重量 0 435kg 10 重量 0 435kg 10 容积 500 25cm容积 500 25cm3 3 带有加热回路带有加热回路 垂直 10 垂直 10 出油口 进油口 支架 壳体 放水螺塞 加热进油口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 59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性能燃油滤清器性能 最大流量 160L h最大流量 160L h 压降 11kpa压降 95 beta 5 50 96 beta 6 250 99 6 过滤杂质效率 95 beta 5 50 96 beta 6 250 99 6 过滤水的效率 95 2 水 过滤水的效率 95 2 水 放水过程 拧松放水螺塞即可 不要拧下 放水过程 拧松放水螺塞即可 不要拧下 振动 10 200Hz 10g Max振动 10 200Hz 10g Max 60 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 减少燃油中的水份减少燃油中的水份 带有水传感器 提醒驾驶员放水带有水传感器 提醒驾驶员放水 水传感器采用AMP接插件水传感器采用AMP接插件 最大流量 160L h最大流量 160L h 压降 6kpa压降 6kpa 效率 95 80 160L h 2 水 效率 95 80 160L h 2 水 工作环境 30 125 C工作环境 30 125 C 燃油温度 30 110 C燃油温度 30 110 C 进出油快速接头 10 SAE J2044 二个 进出油快速接头 10 SAE J2044 二个 管接头带有进 出流向标识 箭头 管接头带有进 出流向标识 箭头 水传感器安装扭矩 1 4 0 2Nm水传感器安装扭矩 1 4 0 2Nm 安装支架紧固螺栓扭矩 2 25 0 25Nm 安装支架紧固螺栓扭矩 2 25 0 25Nm 出油口 进油口 支架 壳体 水传感器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 61 燃油容量 500 25cm燃油容量 500 25cm3 3 水容量 250cm水容量 250cm3 3 报警时水容量 39cm报警时水容量 39cm3 3 质量 0 41 0 04kg质量 0 41 0 04kg 可借助支架直接安装在车上 垂直 10 可借助支架直接安装在车上 垂直 10 振动 10 200Hz 10g Max 振动 10 200Hz 10g Max 工作原理 右图 工作原理 右图 放水过程 放水过程 先拔出水传感器的电气接插件 并拿离传感 器的下方 先拔出水传感器的电气接插件 并拿离传感 器的下方 在水传感器的下方至少要有5mm以上的空间 保证可放水 在水传感器的下方至少要有5mm以上的空间 保证可放水 慢慢拧松水传感器 直至有水流出 不要拧 下水传感器 慢慢拧松水传感器 直至有水流出 不要拧 下水传感器 放完水后 拧紧水传感器 注意拧紧力矩为 1 4 0 2Nm 放完水后 拧紧水传感器 注意拧紧力矩为 1 4 0 2Nm 插上水传感器线束接插件插上水传感器线束接插件 分离滤网 燃油 水 水 传感器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 62 流动特性流动特性 高压油泵的进油流量 50 Qe l h 130 高压油泵的进油流量 50 Qe l h 130 高压油泵的进口油压 40 Pe kPa 8高压油泵的进口油压 40 Pe kPa 8 高压油泵的进口油温 30 Te C 80 Temaxpk C 90 高压油泵的进口油温 30 Te C 80 Temaxpk C 90 喷油器回油压力 Pr kPa 10喷油器回油压力 Pr kPa 10 喷油器回油压温度 40 Tr C 180 喷油器回油压温度 40 Tr C 180 喷油器回油流量 Qr l h 25 喷油器回油流量 Qr l h 25 系统回油 40 Ts C 140系统回油 40 Ts C 140 系统回油流量 50 Qs l h 110系统回油流量 50 Qs l h 110 油箱回油管压力降 Ps kPa 30 油箱回油管压力降 Ps kPa 30 工作环境 40 to 125 C 工作环境 40 to 125 C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 63 手油泵 手油泵 1 安装在车上 一般要求水平安装 即进油口与出油口均 保 持相同高度 如果油箱中有足够能力的滤网或有油水分离器 手油泵的出油口可比进油口稍高 1 安装在车上 一般要求水平安装 即进油口与出油口均 保 持相同高度 如果油箱中有足够能力的滤网或有油水分离器 手油泵的出油口可比进油口稍高 2 进 出油口的杉树型接头适用 8 10的胶管 2 进 出油口的杉树型接头适用 8 10的胶管 3 最好采用支架固定手油泵 同时采用塑料固定扣件 3 最好采用支架固定手油泵 同时采用塑料固定扣件 4 管路压力不要过大 否则会引起手油泵功能衰减 4 管路压力不要过大 否则会引起手油泵功能衰减 油水分离器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在底盘上 并保持垂直 10 进 出油口向上 油水分离器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在底盘上 并保持垂直 10 进 出油口向上 燃油滤清器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在底盘上 并保持垂直 10 进 出油口向上 燃油滤清器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在底盘上 并保持垂直 10 进 出油口向上 以上三个组件在安装时要注意保持留有可以用手操作的空间 如 泵油排空 安装管路 快速接头长度 接线 放水等 以上三个组件在安装时要注意保持留有可以用手操作的空间 如 泵油排空 安装管路 快速接头长度 接线 放水等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低压油路特点及要求低压油路特点及要求 64 低压油管低压油管 最小内径 8 可采用足够强度和性能的非金属管最小内径 8 可采用足够强度和性能的非金属管 预备干净的油管帮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预备干净的油管帮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管路布置管路布置 从燃油滤清器到高压油泵的油管应保持连续向上 这样可避免管路 中积蓄气体 从燃油滤清器到高压油泵的油管应保持连续向上 这样可避免管路 中积蓄气体 回油管路应采用一个检测阀或将出口浸入在油箱的燃油中 这样可 保持管路中始终充满燃油 避免油箱中油位较低时空气进入管路中 回油管路应采用一个检测阀或将出口浸入在油箱的燃油中 这样可 保持管路中始终充满燃油 避免油箱中油位较低时空气进入管路中 从燃油滤清器到燃油喷射系统的管路尽可能小于50cm 这样可以减 少空气在管路中压缩 膨胀的危险 从燃油滤清器到燃油喷射系统的管路尽可能小于50cm 这样可以减 少空气在管路中压缩 膨胀的危险 短而直的管由于变形小 容易导致接头漏油 尽可能用弯曲的油管 以增强油管的柔性 短而直的管由于变形小 容易导致接头漏油 尽可能用弯曲的油管 以增强油管的柔性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 管路要求及布置要点管路要求及布置要点 65 燃油应符合北京地区使用的欧III柴油标准DD11 239 2004 燃油应符合北京地区使用的欧III柴油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