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题.doc_第1页
议论文阅读题.doc_第2页
议论文阅读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7分)“鞠躬老人”让人感动也让人痛心每天傍晚6时许,湖北襄阳市街头,尽管斑马线上显示的是红灯,但不少行人熟视无睹,横穿马路向对面走去。人群中,一位老人不停地向那些“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90度深深鞠躬,面带微笑地友善提醒: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多数路人被老人的行为所劝阻,仍有一部分人依然我行我素。对于大多数行人来说,闯红灯通常并不具有很强的图谋性,即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破坏规则,而是为自己图方便、省事。“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道社会治理难题,要做到标本兼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如果说“闯红灯罚款”是有利于提升社会规范的外部控制力,“向闯红灯者鞠躬”则通过以退为进的人情倒逼,减少失范行为,催生社会文明。为了劝阻行人遵守交通规则,“鞠躬老人”采用了“弱者的武器”鞠躬不仅具有抒情作用,也具有博弈功能。鞠躬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既是为了帮助人们重温交通常识,也是为了让闯红灯者在礼仪上、道德上感到不适应,进而提高自我约束力,减少闯红灯行为的发生次数。同样的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何提升使用价值、更具有操作性,是社会治理的一个现实考题。与粗暴的呵斥、生硬的劝阻相比,“向闯红灯者鞠躬”传递出平等、文明的符号信息,旨在激活人性中的良知,将行为决定权交给行人自己。面对“鞠躬老人”传递的符号信息,大多数行人能心领神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鞠躬老人”通过感化路人来倡导文明,说到底是一种柔性引导。与居高临下的口头说教相比,这种低姿态的、不惜矮化自己的方式,以一种无奈和悲苦的姿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依靠眼球效应和打悲情牌来伸张诉求。与吹哨子、举红旗、打手势相比,鞠躬立竿见影,起到了劝阻行人、引导公共文明的效果。这样的个体救赎,本质上是一种细节推动。从理论上讲,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囚徒困境,就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帮助人们在内心形成一种规则意识,并转化为“理应如此”的文明自觉。从现实上看,人们的观念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公共政策的尽善尽美也离不开每一个小我的共同参与。鞠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倡导文明,一位退休老人风雨无阻的坚持,既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痛。一方面,从家庭事务转向公共事务,是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样本。另一方面,如果每一个路人都能敬畏规则、不闯红灯,“鞠躬老人”平均每天200个鞠躬或许就可以消减甚至终止。(摘自南宁晚报2014年1月7日)1.本文是围绕什么观点进行论述的?(2分)答: 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 3.第段画线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面对“鞠躬老人”传递的符号信息,大多数行人能心领神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答: 4、.为什么说“鞠躬老人”让人感动也让人痛心?(4分)答: 5.阅读下面这则网上的“热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跟帖。(4分)【热帖】楼主:“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中国式过马路”危害甚大,你认为可以采用哪种较好的方式提醒那些“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跟帖】2楼:最实用的还是吹哨子、举红旗、打手势。3楼:可以采用人墙形式提醒,能在最短时间内规范秩序。你的跟帖: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语文加分强“心”英语降分非“无用”上周,中高考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拟就中高考改革方案发布征求意见,变动最大也是最吸引社会关注的是“语文科目”和“英语科目”:到2016年,中考方面,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高考方面,语文卷总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5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30分)。近期,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也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据报道,英语将“退出”江苏高考,山东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虽然改革还在酝酿之中,但坊间的各种热议却已四起:语文加分,英语减分甚至取消,是不是英语将被“打入冷宫”可以少学或不学啦?记者采访了省内外数位教育界知名人士,他们认为: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国人开始重视本民族文化,更加平等自信地看待外国文化的体现。语文加分,一是引导和鼓励国人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和语言自信,强壮国人的“中国心”;二是随着国家繁荣富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全球掀起学习汉语热潮,国人更应该学好母语。英语是国人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昔日“抬上神坛”是当初国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快速融入国际社会的时代需要,降分并非其“无用”,而是它完成了非常时期的“特殊使命”,理性回归其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应有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曾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敲门砖、过河桥,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交流修建了“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反击敌人、保卫自己的“重要武器”,它今后仍然会是国人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之一。但英语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在中国教育遗留了一些问题:一是全民学英语,大部分人终生无用武之地;二是英语异化为比语文还重要的学科,不少国人英语没学好,母语也没有学好,甚至催生了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拉下神坛”分值降低,是国人对待外语开始放平心态、放平视角。在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今天,即使学校不开英语课,相当多的中国人也会自发学习英语。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高考英语分值的下降,有利于学习减负,有利于老师、家长、学生加强国语学习。回归理性、平和心态,让我们中华儿女在学好外语之前,先学好国语吧。(摘自2013年10月28日大河报,有改动)6.请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答: 7.第段画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