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民间信仰的小城——交城.doc_第1页
充满民间信仰的小城——交城.doc_第2页
充满民间信仰的小城——交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充满民间信仰的小城交城“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1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2可见, 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下来就让我由小见大,从我的家乡交城存在的民间信仰来看看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秘美。 我的家乡交城,是吕梁市的一个小县城,它保留了丰厚的民间信仰。在衣食住行中,交城的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 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而在交城就是很好的代表。房屋修好后,主人们喜欢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点缀一些花草树木。对于山区农家小院来说 ,最好是种上几颗树,在离石一带讲究最好不种开花树,而在交城一带又忌种桑树,除了当地俗传的桑仙树“伤心”之外,作为一种禁忌,桑与丧谐音,人们认为这都具有某种传染性,不吉利,桑往往被人们谐音为丧失人口,留不住后代,所以不种。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在交城也有这样的信仰。例如,过时过节,初一、十五会有祭拜城隍老爷、五道爷、北斗星君等神灵来祈求一家人的平安。在交城也有自然崇拜之动物崇拜的民间信仰。例如,对乌鸦的厌恶,乌鸦常常活动于墓地之间,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乌鸦就会以及时对地唾唾沫来消除厄运。还有就似乎交城人一直将蛇视为财神的化身,碰见蛇就意味着要发大财。在交城对鬼神的信仰也有,例如,在每月的初五那天,大人会让年龄尚幼的小孩在晚上早点回家,因为交城人认为这一天是鬼神活动比较厉害的一天,小孩子的抵抗力很弱,很容易与鬼神相撞,而使小孩子遭受鬼神的困扰。对于庙祭这样的民间信仰在交城最有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交城卦山庙会”。交城卦山庙会是晋中、吕梁一带影响较大的民俗庙会。它与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巧合在一起,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初六举行,经千年而不衰。卦山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它包含了宗教信仰习俗、祭祀节庆习俗、郊游远足习俗、生殖崇拜习俗、文化娱乐习俗、饮食风味习俗等,是地方优良传统文化的荟萃和浓缩,对地方民俗文化、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影响很大。庙会期间,人们敬拜佛道儒诸家和祭祀民间俗神,祈福禳灾、求子嗣、祛病痛、问功名及郊游远足,非常热闹。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初六,是卦山传统庙会,五月初五:佩雄黄香囊游县城城墙,逛城北卦山脚下狐突庙,登卦山天宁寺;五月初六:登卦山,祭圣母庙,游乔总兵墓,附近城乡百姓扶老携幼,箪食壶浆,纷至沓来。“乡人携榼散饮于苍松白石间,各以其类,日暮方归。”个中诚心拜佛者有之,吟诗作画者有之,游览名胜者有之,操拳练剑者有之,斗棋抚琴者有之,谈情说爱者有之,构成一幅莺歌燕舞的太平盛世景象。傍晚时分,家家扶得醉人归,人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一派怡然自得的情景。庙会时节,正在小麦黄熟时期,“卦山鸟”(布谷鸟)在卦山上下林间、田野里啼叫。人们将布谷鸟的叫声解释为:“卦山道上,糜糜谷儿种上!”天宁寺和圣母庙是 “香火”集中之处。尤其以妇女居多,她们上山敬香,手执彩色纸张精心制作的花幡树,臂挎盛满“莲花大供(面塑)”供品的篮子,这是“还花花”“还愿”的人群。她们或在上年庙会上许愿:果能如愿生男育女,来年定当给圣母娘娘披红挂彩,献上供品云云。许愿后,她们即在庙方事先放置的泥塑儿童队列中“偷窃”一个,带回家藏匿于炕角隐蔽处。大凡年轻妇女赶会,多有年长妇女或同伴相随。此习俗流行很久,有时泥塑童像不够“偷窃”,庙方便以核桃、红枣代替,核桃代表男童,红枣代表女童(一取两枚,男方女方各食一枚)。圣母庙迎面有明代戏台,每年庙会都要唱大戏。民间说唱艺人则选寺庙角落划圈表演节目,多为武侠长篇。小摊小贩卖折扇、字画、书刊、工艺品,冷饮小吃,凉粉灌肠。县城大饭馆逢会必到,提前数日与寺僧预约地点,占用殿堂房舍,摆设桌凳,砌灶安锅,预储用水。远近城乡工商字号,则与饭馆预订酒席,招待客户,饮酒划拳,热闹异常。卦山庙会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了五花八门的文化娱乐活动。于是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郊游远足内容。与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不同,卦山庙会历来以传统文化庙会的形式举行,除了文娱活动、饮食小吃、旅游纪念品之类的商业内容外,完全没有集市贸易百货布匹、土产日杂之类销售,体现了传统文化庙会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卦山庙会又引进了各类戏曲歌舞、电影录像、武术杂技、图片展览、书刊销售、风味小吃、棋类比赛等,使庙会更加丰富多彩。近几年端午节小长假的设立,卦山庙会又成了吸引人们来此旅游的文化招牌,越来越多的游人将卦山选定为端午节出游的目的地。在交城,据传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三日是井的生日,以前家家杀羊到井边祭祀,场面颇为隆重,现在只是简单的祭典一下即可。在水资源贫乏的地区,任何一种对于水、水井、雨的请求与崇拜,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这种习俗更多的反映了人们生存的需要和对于水的渴望。禁忌在山西民间称为忌讳。它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也就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与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信仰基础之上的,是对神灵崇拜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