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1年版制造业白皮书(上).doc_第1页
日本2011年版制造业白皮书(上).doc_第2页
日本2011年版制造业白皮书(上).doc_第3页
日本2011年版制造业白皮书(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2011年版制造业白皮书(上)2012年03月08日08:01中国经济网微博 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动向分析 (一)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动向 在大地震爆发前,日本的制造业正在从金融危机的重创中逐渐复苏,生产与设备投资等某些经济指标已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然而,日本制造业的恢复主要得益于企业成本削减、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制度、新兴市场国家需求不断高涨。 1.日本制造业的现状(1)日本经济的发展概况 受危机影响,2009年一季度,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4.8%的降幅,之后则呈现缓慢回升态势。然而,从2010年秋季开始,受日本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制度到期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增速开始减缓,到2010年四季度甚至再次出现负增长。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爆发,生产活动、最终消费支出均急剧下滑,导致日本201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出现负增长。(2)区域经济以及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第35次区域经济产业调查(2011年6月)”报告显示,“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令日本各个地区的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增速均有所下滑。此外,与地震刚爆发时相比,尽管目前各地区的经济正在复苏,但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可见,大地震不仅给日本直接受灾地区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到了日本全国。 另据日本中小企业厅公布的“中小企业景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一季度,日本中小企业的生产均呈现回升态势。然而,2011年二季度的调查则显示,全国中小企业的景气判断均有所恶化。另外,从日本各地区公布的“工矿业生产指数”调查情况来看,东北地区的钢铁业以及中部地区的运输机械工业生产指数降幅尤为明显。 2.企业收益状况的变化(1)贸易结构的变化 从日本的贸易收支情况来看,2009年一季度开始日本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2011年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受大地震影响,2011年二季度日本出现贸易逆差,直到2011年6月和7月再次转为顺差。 从日本主要产品的出口情况来看,2011年4、5月运输机械出口额降幅明显,之后呈现大幅回升态势。然而,与2007年10月相比,无论哪一行业均未回升至当时的水平,运输机械以及电气机械的出口额仅回升至当时70%的水平。从主要出口目的国(地区)来看,与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相比,日本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额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与2007年10月相比,虽然2011年7月日本的出口额相对较低,但日本企业在海外工厂的收益则有所增长。与北美、欧洲地区相比,日本企业在中国和东盟等亚洲国家建厂的数量呈显著增加态势。此外,与日本制造业企业对全球的投资额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下滑相比,2010年日本对亚洲地区的投资额则显著增加。(2)制造业企业收益的逐渐改善 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三季度相比,大地震爆发前的2010年四季度,日本制造业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增长11.8%,销售额则下降9.7%,经常性收益的增幅首次超过销售额的降幅,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削减成本的措施以及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201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日本诸多制造业企业因震灾蒙受了巨大损失,但与2008年三季度相比,企业的经常性收益仍然增长6.5%,销售额下降5.8%,前者的增幅仍然大于后者的降幅。 3.实现制造业的持续增长(1)设备投资 作为企业设备投资的先行指标,日本的机械订单额在201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均出现环比增长。然而,与2010年三季度机械订单额同比环比均呈现增长相比,进入2011年,日本的机械订单额一直呈同比下滑之势,制造业企业的开工率也持续走低。日本经济产业省2011年6月进行的设备投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在2011年4月之后均没有变更其设备投资计划;与2010年度相比,回答设备投资“将会大幅增长”以及“微增”的企业约占70%以上。而设备投资的重点在国内主要集中在“促进产品合理化”、“增加新产品”以及“设备维护”,在国外则集中在“能力增强”。从2011年度日本企业在国外以及国内的设备投资比例来看,制造业全体为51.4%,汽车业为127.9%,均比2010年度有所增加。可见,日本企业正在以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为目标,不断增加对外设备投资的比例。 (2)汇率动向 从近年来主要货币的汇率情况看,无论是日元兑美元还是日元兑欧元,均呈现日元强势走高的态势。尤其是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爆发后的3月1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76.25的历史新高。与日元的强势相比,韩元则一直呈现走低态势,因此,这也加剧了日企与韩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日元的强势走高已经超出了日本出口企业的预想,从而给众多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经济产业省2011年8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以出口为主的日本企业中(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超过70%的企业认为日元升值令“企业收益大幅下滑”或“有所下滑”。而日元升值导致企业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海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当被问及企业应对日元升值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时,大多数的大企业回答“对冲外汇风险”,而小企业则是“实现以日元计价的交易”。 (3)企业并购(M&A)的动向 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并购活动在2005年达到顶峰之后,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然而,“海外制造业企业并购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案件数”以及“日本制造业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案件数”则有所增加。在制造业中,与海外企业有关的并购案件占比显著。 2010年,从日本制造业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案件的地域分布来看,日企对亚洲企业的并购案件数约占总量的20.0%,而亚洲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案件数所占比例也超过了欧美企业的并购数量。由此可见,日本与亚洲企业的相互并购活动日益增多。从并购所涉及的行业情况来看,海外企业并购日本企业以涉及精密机械、运输机械的案件数量最多。 (二)日本制造业劳动者的就业现状 尽管日本经济从2009年春季开始企稳回升,但制造业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加上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的影响,日本的制造业因零部件供应链的断裂、电力供应不足而深受冲击,导致日本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1.就业状况与促进就业的措施 2009年7月,日本的完全失业率(经季节调整后)达到5.5%的历史最高纪录,之后呈缓慢下滑之势;有效求人倍率(经季节调整后)则在2009年8月创下历史新低,之后缓慢回升。2011年8月,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已升至0.66倍,但日本的就业状况依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出台了“就业战略基本方针2011”,在“新经济成长战略”中所提出要促进就业“两步走”的基础上,推出了“三步走”战略。在2011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就业联系”、“就业创造”以及“就业维持”3个步骤出台了具体的财政支援措施。 (1)“就业联系”:建立面向求职者的“支援制度”(财政投入775亿日元);对于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支援(财政投入110亿日元)。 (2)“就业创造”:在重点行业创造就业岗位(财政投入4000亿日元);建立新兴行业的人才培育“支援制度”(财政投入500亿日元)。 (3)“就业维持”:就业调整补助金(财政投入1.1138万亿日元);加大就业保险的实施力度。 2.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给日本就业形势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在大地震爆发后,直接受灾的岩手、宫城、福岛3个县8月份的求职人数多达15.077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9.7644万人相比,就业安排压力较大。为了促进灾区就业状况的好转,日本政府召开“受灾地区人才就业支援推进会议”,确定了紧急应对措施,包括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为灾区失业者尽快创造就业机会;引导灾区失业人员向其他地区转移,实现异地就业等等。 二、在全球制造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一)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 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包括:新兴国家市场的不断成长、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等等。另一方面,还受到资源价格持续攀升的“资源限制”以及日元持续升值的冲击。此外,各国政府也正在出台多项措施增强本国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1.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的振兴以及结构变化 与发达国家GDP的增长乏力相比,新兴市场国家的GDP在金融危机后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而与韩国和德国等国家出口额的显著增长相比,日本的出口增速仍然不足。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日本制造业企业也积极向海外拓展,海外生产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日元的强势升值更加推动了日本企业进军海外的进程。此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令各国对于资源的争夺战日趋激烈,资源供应量的减少与价格攀升成为日本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各国政府针对制造业出台的支持政策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以扩大内需、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出口等为目的,出台了多项措施积极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如,在美国政府于200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