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doc_第1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doc_第2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doc_第3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肌瘤剔除术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比开腹组少(81.548.5)vs(113.153.8)mL (0.05)、肛门排气时间短(20.53.8)vs(41.25.4)h)(0.01)、术后疼痛轻(VRS分级0级所占比率腔镜组为89.3%,开腹组为20.0%,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赞同。本文比较开腹与腹腔镜肌瘤剔除两种术式的手术指征、技巧、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8月2003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作为腹腔镜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作为开腹组进行比较。术前常规做彩超测定最大肌瘤径线,并排除腺肌症。腹腔镜组曾有剖宫产术史7例,开腹组有剖宫产术6例,阑尾切除术史2例。两组年龄、子宫肌瘤大小及位置、术中见盆腔粘连情况等差异无显著性(0.05),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两组比较,均0.051.2 方法 腹腔镜组:18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0例连续硬膜外联合静脉麻醉。膀胱截石位,举宫。气腹压力为12 mmHg,经脐孔穿入10 mm套管放入0°腹腔镜。根据宫底高度及子宫形态,于两下腹相应部位放入5 mm或15 mm套管为操作孔。有蒂的浆膜下小肌瘤,钳夹电凝蒂部、切断,电凝子宫创面止血,若创面大,则缝合止血。对肌壁间肌瘤,在其表面子宫浆肌层,浸润注射缩宫素20 U,然后电凝钩电凝切开子宫浆肌层至肌瘤表面,用大抓钳夹持瘤核向外牵拉和旋转,于其蒂部电凝切断。镜下用可吸收缝线间断8字缝合或连续褥式缝合子宫切口。于15 mm操作套管放入子宫旋切器碎瘤取出。如术中合并盆腔粘连、附件病变可在镜下一并处理。冲洗盆腔,盆腔置入右旋糖酐40或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开腹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常规术式进行操作。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加称重法计算。2 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体温38)差异无显著性(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按VRS等级评定)轻,肛门排气早(0.05)。见表2。术后1、3、6个月由专人负责门诊复查,然后每3个月电话随访,每半年检查B超,随访时间为2 a。开腹组有2例失访,两组无1例复发。对有生育要求者术后要求避孕0.51 a,腹腔镜组受孕率71.4%(15/21)稍高于开腹组55.0%(1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因观察时间短,受孕情况尚待进一步追踪。表2 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略)3 讨论由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率高达14%40%,其中2/3患者需再次手术2,故过去在临床上,除年轻患者为保留生育力而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多患者都倾向于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避免开腹,即使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手术也易于接受,因此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3.1 病例选择 选择适当病例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1.8%11.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8%3。本组无并发症发生,这与正确选择病例密切相关。当子宫≥14孕周或径线大于3 cm子宫肌瘤超过4个时,不应行镜下剔除,一般选择肌瘤在8 cm以下并位于浆膜下或肌壁间突向浆膜的病例较适合4,如为粘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突向宫腔及子宫腺肌瘤(症)都不宜行镜下手术。因此,术前B超检查极为重要,但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改进,其手术指征也逐渐放宽,腹腔镜大径线肌瘤剔除术时有报道5,6。3.2 腹腔镜手术技巧 若肌瘤较大且深、血运丰富易出血,剥瘤前应先注射催产素,边剥离边电凝明显出血点,有时可达到镜下无血手术。缝合前创面有效止血十分重要,不能依靠镜下缝合来止血,缝合的主要目的是对合解剖6。术中控制腹腔压力不可过高,一般控制为12 mmHg左右,以减少吸收CO2气体致高碳酸血症和减少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减低气压再观察子宫切口有无出血并充分止血,术毕吸净腹腔积气,可减少术后肩背痛、呕吐等气体刺激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野暴露清楚,在镜下直视操作,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参考文献】 1严相默主编.临床疼痛学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1988:5657.2Dubuisson JB,Fauconnier A,Fourchotte V,et al.Laparoscopic myomectomy:predicting the risk of conversion to an open procedure J.Hum Reprod,2001,16(8):17261731.3Miller CE. Comparison of open and laparoscopic techniquesJ.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 2000,27(2):407420.4黄建昭主编.临床妇科腹腔镜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37138.5程忠平,胡莉萍,帅桂珍,等.腹腔镜下大径线肌壁间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