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欧燕仓储.doc_第1页
长乐欧燕仓储.doc_第2页
长乐欧燕仓储.doc_第3页
长乐欧燕仓储.doc_第4页
长乐欧燕仓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仓储项目防洪影响论证报告(补充报告)2009年5月25日目 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21.2评价依据21.3评价方法及内容32、基本情况32.1建设项目概况32.2河道基本情况42.3现有水利工程情况52.4通航河道规划63、河道演变概况63.1河段概况83.2河段近期变化趋势94、防洪评价计算94.1水文分析计算94.2工程壅水分析计算 135、防洪综合评价 175.1对现有水利规划影响分析 175.2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175.3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175.4对潮水位影响分析 175.5对纳潮量的影响分析 185.6对潮流速及流态变化影响分析 185.7对防洪工程及其它涉水工程的影响分析 185.8对抢险的影响分析 185.9其他 186、结论与建议196.1 结论196.2 建议19附图1.1-1 工程位置图附图1.1-2 堆场及护岸平面布置图附图4.1-1 断面布置图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仓储项目防洪影响论证1、概述1.1 项目背景福建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仓储项目位于长乐市潭头镇(见附图1.1-1),地处闽江口梅花水道南岸、闽江口内港区象屿作业区,地理坐标东经11935,北纬2602。本工程后方为该公司堆场,该堆场紧邻西泽公路,可与高速公路、省道相连接,通往福州地区及全省各地,为仓储货运提供了便利的陆路交通条件。水路可达我国沿海各港口,北距北海427mile;东距台湾基隆142mile;南距香港413mile;若沿闽江而上可达上游各港,距南平约200km。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本工程拟申请海域后方为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已建堆场。该堆场附近分布有潭头二级渔港,该渔港受地域限制,渔业生产所需的物品堆场区较小,出港道路狭窄,特别是在渔业繁忙季节,渔需用品不能及时补给,严重阻碍了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该堆场在渔业繁忙季节可用作渔需用品仓储用地,该处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鱼需用品的及时输运,可有效缓解当地渔业生产压力,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同时,该堆场还用于建材物资的仓储。1.2防洪评价的依据1.2.1 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5)福建防洪条例。1.2.2 防洪评价技术标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筑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河道流量测验规范SL58-93;(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7)水利计算手册;(8)水工设计手册基础理论分册;(9)水利动能设计手册(防洪分册);(10)相关河流的综合规划、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设计报告及资料。1.3 评价方法及内容1.3.1 评价方法(1)设计洪水计算方法设计洪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进行,根据流量系列进行P-频率适线,求得洪水统计参数和流量成果。(2)壅水高度计算方法根据工程建设前后水面线差值推算。1.3.2 评价内容工程对防洪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河道演变分析、防洪评价分析计算、防洪综合评价等。防洪评价分析计算包括水文分析计算、壅水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析计算等,防洪综合评价主要分析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行洪安全、对现有防洪工程影响、对防汛抢险的影响等。2、基本情况2.1 建设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泽里村,紧邻西泽公路,陆路交通便捷,工程位置见附图1.1-1。本工程后方为已建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堆场,堆场用地已获得当地土地部门确权的使用权证。堆场前沿为闽江口的梅花水道,在堆场建设施工过程中,曾发生大面积塌方,发生塌方事故后,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情况下,擅自在堆场外侧抛石填海护堤,长乐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已对此违法填海活动立案查处,现已结案。为了防止塌方事故的再次发生,项目业主拟在违法抛石填海外侧修筑护岸,并同现有的抛石填海一并办理海域使用确权手续。本项目拟申请用海面积为0.8015hm2,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在现有抛石的北侧、东侧、西侧分别修建护坡,护岸总长为242m,宽20m,见附图1.1-2。经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预审,同意其开展本工程用海的前期工作。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于2008年6月委托具有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的福建海洋研究所承担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本项目用海为填海和海岸防护工程,工程的主要内容为现有抛石填海的基础上在外侧修建护坡,属于改变海域属性用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国家所有。根据“技术导则”,所有规模的填海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均为1级,为此,项目用海论证工作等级界定为1级。2.2 河道基本情况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发源于赣、闽、浙三省交界的彩岭、武夷、仙霞等山脉,流经全省35个县、市,河长581km,全流域面积60992km2,约占福建省陆域面积的一半。闽江上游在南平以上有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支流,三大支流于南平市汇合。南平以下至水口为闽江中游,其间有尤溪、古田溪等主要支流汇入。水口大坝以下为闽江下游,其间有梅溪、大目溪等主要支流汇入。从淮安村后,闽江干流分为南港和北港。南港(又称乌龙江)绕南台岛(仓山区)南侧经洪塘、上街,在南屿镇江口村处纳支流大漳溪后,再经螺州和乌龙江大桥至马尾。北港绕南台岛北侧,穿过福州市区,经解放大桥、魁岐等地,至马尾区与南港汇合。南港长34.4km,北港长32.0km。闽江河道从马尾以后折向东北,经白岩潭潮水位站穿过闽安镇峡谷,至亭江再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梅花水道,绕琅岐岛南侧经长乐梅花镇入东海;北支是闽江河口主航道沿琅岐岛西侧经连江琯头镇出长门入海后又分三支水道(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和川石水道)注入东海。2.3 现有水利工程情况闽江下游竹岐至马尾防洪堤总长120km,目前已达到24年-2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标准。项目区目前没有防洪堤,仅有部分小吨位码头驳岸,防洪岸线为高潮与陆域自然水陆分界线。拟建的福建省长乐欧燕仓储有限公司仓储项目位于梅花水道南岸,琅岐大桥下游1.4km处,项目区外沿小吨位渔船航道,该水域因水深较浅,低潮时不便通航。2.4 通航情况规划福州港的导航设施是自闽江的航道进口的七星礁灯柱至马尾的大马礁灯柱共计35座,形成较完整的常规导航系统,除此之外进出闽江航道均有福州港务局引航员的引航,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福州港闽江口港区航道是自福州解放大桥至外沙航道进口处全长66.6km,其中马尾外沙航道进口处约50km长为深水航道,航道乘潮可通航2万吨级轮船。闽江口内港区航道以马尾为界,分为闽江通海航道和台江内港航道两段。台江作业区逐步改造成为城市旅游及支持系统岸线,台江内港航道将维持现状。闽江通海航道自华能电厂煤码头至七星礁口外海滨,全长约50km,其间包括大屿、新丰、中沙、马祖印、内沙和外沙浅滩六处碍航浅滩。闽江二期整治工作实施后,各浅段航道底标高达到-6.3-7.7m、通航水深为10.711.6m,航道宽度125m、曲率半径1000m,航道通航条件能满足2万吨级海轮乘潮进港要求(保证率90%)。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范围包括内沙航段和外沙航段,总长度约20km,航道底宽150m、航道转弯半径大于900、1350m,各浅段设计底标高分别为内沙段-7.6m、外沙段-8.0m。设计代表船型为3万吨级杂货船,乘潮通航水位4.8m,通航保证率90%。3、河道演变概况闽江下游河道河势总体上稳定,无改道历史。闽江下游地区两岸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沿江两岸城镇密布,经济发达,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就座落在闽江河畔。长乐市位于闽江下游的南岸,拟建项目位于长乐潭头镇梅花水道南侧,距梅花水道入口约7.4km,距入海口门约5km。随着闽江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闽江下游的防洪安全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等原因,闽江下游河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保障闽江下游的防洪安全,改善河势,福州市已开展闽江下游河道整治工作。福建省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1989年下文开展闽江下游防洪岸线规则,1997年12月省政府批准规划防洪岸线,随后福州市水电局又委托河海大学进行模型试验验证和局部优化该岸线规划成果。从1995年5月份开始,福州市组织开展了闽江下游河道的整治工作,成立了“福州市闽江下游河道整治研究工作小组”,与省规划设计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一起完成了闽江下游防洪岸线规划(已获得省政府批准)和闽江下游河道综合整治措施方案,这些成果正在逐步地实施中。2004年完成了福州港总体规划,并以交通部与省政府交规划发2004556号“关于福州港总体规划的批复”。岸线的实施控制河道水流动力轴线使水流比较平顺,现今岸线实施的同时开展南北港河道整治工程规划。闽江干流的控制站竹岐水文站1934年设立,闽江北港控制站文山里站设立于1975年,闽江干流潮位控制站白岩潭站1953年设立以及梅花站设立于1960年。均已累计超过30年的水位、流量、泥沙等宝贵的水文资料。对闽江下游河床演变分析提供真实材料,水位是河道演变的综合反映,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次通过上述水文站和闽江下游航道断面资料分析闽江下游河道的河道演变趋势。3.1 河段概况北港从淮安分流口开始至马尾长约27.0km,可将其分为三段,即进口段从古山洲进入北港至洪山桥长约4.7m,在进口附近产生壅水;洪山桥到解放大桥段长约6.6km;解放大桥至马尾段长约15.7km。闽江北港自1992年以后,逐年发生了较大的冲刷。南港全长36km,可将其分为三段,即南港从淮安头分流口至湾边,长约13.5km,该段为一宽浅单一河道,河宽沿程变化为两端小中间大;南港湾边至乌龙江公路大桥河段长约14km,中间有禄家洲等,形成了分汊河道;乌龙江公路大桥至马尾河段长约8.5km。马尾附近与两港汇合后,河流进入河口段。1960年至今的闽江南港深泓线变化情况看,南港上段(淮安头至湾边)深泓线摆幅相对较大,下段(湾边至乌龙江大桥),由于有禄家洲、文山洲、塔礁洲、螺洲围垦等使各叉道河槽受到约束,深泓线摆幅相对较小,水流较顺直。闽江罗星塔高安河段上接闽江南北港汇流处、下连深窄的闽安峡谷,河段内主要有大屿、小屿和牛礁等岛礁。该河段以猫屿为节点,上段深泓线基本稳定在南岸一侧;下段主深泓线由南岸猫屿节点向北岸青州港过渡,并基本稳定在河道中部至北岸一侧。目前青州航道(2万吨级航道)和大屿航道(万吨级航道)均在该河段中部至北岸一侧水域通过。闽江穿过闽安峡谷后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梅花水道,北支为长门水道。长门水道是闽江的主航道,河道窄深,河势稳定;而梅花水道比较宽浅,河床变化大。3.2 河段近期变化拟建设项目处于梅花水道南岸、琅岐大桥下游1.4km处。琅岐大桥是近年新建的多桥墩公路桥,其址位于梅花水道入口下游约6km处,它对泄洪及纳潮量等可能有一定影响。梅花水道近年来不断淤积,河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水道入海口,因淤积而出现了洲滩,致梅花潮位站断面目前已无法观测到正常低潮位。4、防洪评价计算4.1 水文分析计算4.1.1 竹岐站设计洪水竹岐水文站为闽江控制站,集水面积54500km2,占南、北港分流口淮安以上集水面积的99.6%。竹岐站从1934年设站至今共有72年实测洪水资料(1941年缺测)。19342006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3800m3/s,发生于1998年6月23日,重现期100年;实测次大洪峰流量30600m3/s(2006.6.7);此外较大实测洪水还有1992年的30300m3/s,1968年及2005年的29400m3/s。根据原福建省水文总站和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多次调查,闽江干流在近百年内,共发生三次历史大洪水:1416年、1609年和1900年大洪水。1416年洪水,由于年代久远,洪峰流量无法得到定量成果,但据文献资料考证,其量级大于1609年洪水。1609年洪水,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曾做过定量分析,竹岐站洪峰流量约为40000m3/s,为1416年至今600年的第二大洪水,重现期为300年。1900年洪水,据调查分析,竹岐站洪峰流量为2940029800m3/s。利用竹岐站19342006年实测洪峰流量系列,加入1609年特大洪水(1998年洪水重现期为100年),进行P-型频率计算,计算结果是均值Qm=17400m3/s,Cv=0.34,Cs/Vc=3.0。成果见表4.1-1。华东院的水口水电站竹岐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均值Qm=17800 m3/s,Cv=0.33,Cs/Vc=3.0。本次计算成果与之相比十分接近,两次计算成果比较见表4.1-1。考虑本次计算结果尚未突破原通用成果,因此本论证采用原通用成果,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为35600m3/s,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为32700 m3/s。表4.1-1 竹岐站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比较均值(m3/s)CvCs/Cv重现期(年)2001005020105华东院178000.333.0383003560032700288002560022300本次计算174000.343.03810035400325002850025300219004.1.2永泰站设计洪水大樟溪为闽江下游的最大一条支流,集水面积4842km2,于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汇入南港中段。永泰水文站为大樟溪控制站,集水面积4034km2,有19512006年共56年实测洪水资料。实测最大洪水为1960年的12700m3/s,次大洪水为1958年10300 m3/s,此外,还有1934年的历史调查洪水,洪峰流量为12300 m3/s。根据以上洪水资料,采用P-型频率曲线,用适线法计算得:均值Qm=4170m3/s,Cv=0.61,Cs/Cv=3.0,成果见表4.1-2。表4.1-2 永泰站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均值(m3/s)CvCs/Cv重现期(年)200年100年50年20年10年5年41700.613.01509013390116809200751057904.1.3 白岩潭断面设计洪水白岩潭断面位于闽江南北港汇合口的闽江干流上,集水面积60400km2,从竹岐站和永泰站至白岩潭断面的区间集水面积仅1058km2,区间面积小于白岩潭集水面积的2%。另外,竹岐至白岩潭与永泰至白岩潭洪水传播时间相近,二站距白岩潭距离不长,河道调蓄作用不大。因此,本次论证不考虑区间洪水及洪水传播时间与河道调蓄作用,将竹岐站和永泰站同时刻流量相加近似作为白岩潭断面相应流量。白岩潭断面洪水分别采用竹岐站年最大洪峰流量与同时刻永泰站相应流量之和、永泰站年最大洪峰流量与竹岐站同时刻相应流量之和进行频率计算,并作比较。根据竹岐站与永泰站19512006年共56年同步资料系列,采用p-型频率曲线计算竹岐站年最大洪峰流加永泰相应流量、永泰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加竹岐相应流量成果见表4.1-3。表4.1-3 白岩潭断面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计算方法均值(m3/s)CvCs/Cv重现期(年)20010050永泰洪峰+竹岐相应86000.693.0344303022026020竹岐洪峰+永泰相应180200.343.0394903661033640闽江下游河道整治研究成果185200.333.0397903696034030采用值185200.333.0397903696034030比较上表可知,本次复核计算采用竹岐洪峰流量加永泰相应流量计算的白岩潭设计洪水成果与闽江下游(福州段)河段整治研究成果汇编中的成果十分接近。考虑本次计算结果尚未突破原通用成果,因此本论证白岩潭断面设计洪水仍采用原通用成果,即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为36960m3/s,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为34030m3/s。4.1.4 梅花水道分流比分析及设计洪水计算一、梅花水道分流比分析由于项目处在闽江下游梅花水道上,要推求其设计洪水须先分析梅花水道的分流比。根据闽江河口主航道琯头断面和梅花水道琅岐大桥断面的同步流量实测资料分析,梅花水道入海流量占干流的31%。二、梅花水道设计洪水计算根据梅花水道入海流量分流比及白岩潭断面的设计洪水可求得梅花水道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为11460m3/s,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为10550 m3/s。4.2工程壅水分析计算4.2.1洪水水面线推算方法河道水面线推算采用河道恒定非均匀流的努力方程:Z1+1V21= Z2+2V22+hf+hj2g2g式中:Z1、Z2上、下游断面水位(m); V1、V2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速(m3/s); 1、2计算段上下游动能改正系数,取1.0;hf=Q2L沿程水头损失(m),其中L为河段长;K2hj=V2局部水头损失(m),其中为损失系数;2gQ计算河段流量(m3/s);K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量模数;n河道糙率;A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4.2.2断面布设为推求水面线需要,在项目上下游共布置了3个水文断面。距项目下游1200m处设断面A1,项目中段设断面A2,在项目上游1380m处的琅岐大桥下设断面A3,并进行断面测量,断面布设见附图4.2-1。4.2.3 起算水位的确定工程断面下游1200m以后,江面突然开阔,A1断面的水位主要受海洋性潮水影响,因断面A1邻近梅花潮水位站,所以项目论证时,取梅花站的历年最高潮位平均值6.06m(罗零)做为洪水水面线推算的起始水位。4.2.4 糙率n的取用糙率是影响水面线计算成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天然河道的糙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河床沙、石粒的大小和级配,沙坡的形成或消失、河道弯曲程度、河槽的冲积以及整治河道的人工建筑物等。河道糙率不仅沿程变化,而且在同一河段还随水深变化而变化。当所处河段无实测资料推求糙率时,可借用相似河段糙率。本河段借用白岩潭螺州河段采用98.6.23特大洪水分析的糙率0.034。4.2.5 水面线推算成果及工程壅水分析工程建设前后,不同频率洪水水面线推算成果见表4.2-1。表4.2-1 水面线推算成果表断面间距(m)100年一遇洪水位(m)50年一遇洪水位(m)备注工程建设前工程建设后差值工程建设前工程建设后差值A16.066.0606.066.060A212006.1176.1190.0026.0926.0940.002项目断面A313806.1626.1630.0016.1376.1380.001从表4.2-1可以看出,项目建设后不同频率洪水位壅高仅0.002m,所以对当地的防洪等影响极小。4.2.6 工程断面阻水分析工程建设后,不同频率洪水断面增加阻水面积情况,见表4.2-2。表4.2-2 工程断面A2阻水情况表频率(%)设计水位(m)断面面积(m2)工程建设后增加阻水面积WW100%工程建设前工程建设后W0面积W0河宽B(m)面积W河宽B(m)16.121369214401350314201891.4%26.091368314401349414201891.4%从表4.2-2看出,在不同频率洪水时,工程建设后增加阻水面积均为189m2,占现状总面积的1.4%,所以对梅花水道泄洪影响微小。4.2.7 断面平均流速变化分析以闽江设计洪峰遭遇多年平均低潮位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工程所在断面(A2)的流速变化。据闽江设计洪峰遭遇多年平均低潮位推得工程断面百年一遇洪水位建设前0.74m,建设后0.75m;50年一遇洪水位建设前0.65m,建设后0.66m。工程建设后断面平均流速百年一遇洪水和五十年一遇洪水均增0.02m/s,相对增加值分别为1.0%和1.1%,表明工程建设后断面平均流速略有增加,但不明显,对周边影响小。具体详见表4.2-3。表4.2-3 工程建设前后断面流速比较表频率(%)设计水位(m)设计流量(m3/s)工程建设前断面平均流速V0(m/s)工程建设后断面平均流速V(m/s)V=V-V0(m/s)V100%V010.75114601.921.940.021.120.66105501.801.820.021.05、防洪综合评价5.1 对现有水利规划影响分析项目处梅花水道出海口附近,内侧为西泽线公路,不影响水利规划。5.2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项目占用河道断面面积小,造成的壅水仅0.002m,且项目位置靠近琅岐大桥,在琅岐大桥下游1.4km处,而琅岐大桥为梅花水道的缩窄断面,该河段的泄洪能力主要受琅岐大桥影响,所以项目的建设基本不会影响梅花水道的泄洪。5.3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该河段为梅花水道出海口,江面开阔,断面平均流速小,项目建设后引起的流速变化也小,所以项目建设不会对断面及附近河段产生明显影响。5.4 对潮水位的影响分析潮水位的变化原因,除受河段的地理条件影响外,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风暴引起潮水位增加,二是低气压天气系统引起潮水位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