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票据的种类与票据行为第一节 汇票概述汇票(Draft, Bill of Exchange)是票据法中最重要的一种票据,由于它最能反映票据的性质、特征和规律,最能集中地体现票据所具有的信用、支付和融资等各种经济功能,因而它是票据的典型代表。一、汇票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9条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英国票据法关于汇票的定义是:“A Bi11 of exchange is an unconditional order of writing, addressed by one person to another, signed by the person give it. requiring the person to whom it is addressed to pay on demand or at a fixed or determinable future time a sum certain in money to the order or specified person or to bearer.”(即:汇票是一人(出票人)向另一人(付款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对特定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二、汇票的种类(一)银行汇票与商业汇票按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可分为银行汇票(Bankers Bi11)和商业汇票(Commercial Bill)。我国票据法第19条也将汇票分为银行汇票与商业汇票两种。1、银行汇票由银行签发的汇票称为银行汇票,银行汇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都是银行。2、商业汇票由工商企业开出的汇票为商业汇票,商业汇票的付款人可以是工商企业,也可以是银行。(二)即期汇票与远期汇票依付款到期日的不同,汇票可分为即期汇票与远期汇票。我国票据法第25条规定,付款日期可以按照下列形式之一记载:见票即付: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1、即期汇票 (Demand Draft)即期汇票即见票即付汇票,包括在汇票上标有“见票即付”字样的汇票与没有记载到期日及记载的到期日与出票日相同的汇票。2、远期汇票(Time Draft)远期汇票指必须到约定的将来日期才能请求付款的汇票。依约定日期方式的不同,又可将远期汇票进一步细分为定日付款汇票、计期付款汇票、注期付款汇票和分期付款汇票。(1)定日付款汇票。又称定期付款汇票或板期付款汇票,是指出票人于出票时在汇票上记载了一个固定日期为到期日的汇票,如“于某年某月某日”付款。(2)计期付款汇票。计期付款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汇票时没有于汇票上记载固定的到期日,而是记载在出票后一定期间付款的汇票(At days after date of draft,比如“出票后一个月付款”。(3)注期付款汇票。注期付款汇票,是指出票人于出票时在汇票上未记载固定到期日,只记载见票后一定期间为到期日的汇票(At days after sight),如见票后30天、60天付款等。(4)分期付款汇票。分期付款汇票是指将汇票金额分为几个部分,并就每一部分的付款确定一个到期日的汇票。如票面金额5000元,自2007年1月1日起每月支付5O0元。这种分期付款汇票仅为英美法系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所承认,日内瓦票据法系国家和我国均不承认分期付款汇票。(三)涉外汇票与国内汇票依汇票行为地的不同,可将汇票分为涉外汇票与国内汇票。1、涉外汇票我国票据法第94条规定,涉外汇票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中,既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又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汇票。第9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2、国内汇票与涉外汇票不同,国内汇票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汇票。(四)记名汇票、指示汇票及无记名汇票按照汇票所载收款人名称的不同,可将汇票分为记名汇票、指示汇票及无记名汇票。1、记名汇票记名汇票是指汇票上明确记载收款人名称的汇票,又称限制性抬头汇票,例如:“仅付公司”(pay Co. only)或“付给公司,不准转让”(pay C.,Not transferable)。2、指示汇票指示汇票又称指示式抬头汇票,例如:“付公司或其指定人”(pay Co. or order或pay to the order of Co.),这种抬头的汇票可经背书转让。3、无记名汇票无记名汇票又称持票人或来人抬头,例如:“付给来人”或“付给持票人(paybearer),这种抬头的汇票无须由持票人背书即可转让。对无记名汇票,收款人仅依交付便可转让,持票人也可在此汇票上背书,使之变成记名汇票或指示汇票。这种票据极为方便,利于流通,但极不安全,任何人均可请求付款人付款,因而并不是理想的汇票形式,故有的国家票据法承认,如英美票据法及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而有的国家及国际公约则不承认,且确定其为无效。我国票据法采用日内瓦统一法的做法,不承认无记名式汇票。(五)一般汇票与变式汇票以汇票当事人是否由一人担任双重身份为标准,可将汇票分为一般汇票与变式汇票。1、一般汇票一般汇票,是指基本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及收款人)分别由三个不同人充当的汇票。2、变式汇票变式汇票,是指汇票当事人中有两种身份是由一人兼任的汇票。变式汇票可分为以下三种:(1)指已汇票。指已汇票是指出票人兼为收款人的汇票。实践中多发生在买卖合同中的卖方为收款人,而购方为付款人的情形。如甲售货给乙,甲签发汇票,以自己为收款人,以乙为付款人。(2)对己汇票。对己汇票,是指出票人兼付款人的汇票。这种汇票在本质上与本票相同。(3)付受汇票。付受汇票,是指付款人兼收款人的汇票。如甲对乙公司有债权,甲向乙公司的某地分公司购物,便签发汇票,以乙公司为付款人,以乙公司的分公司为收款人。乙公司与其分公司为同一主体。第二节 汇票的出票汇票的使用要经过出票(Issue)、提示(Presentation)、承兑(Acceptance)和付款(Payment)等手续。汇票的出票,指出票人依照票据法,作成汇票并交付与收款人,在出票人和收款人之间发生票据权利义务的票据法律行为,是票据法律关系得以发生的法律事实,且出票行为是其他法律行为的基础。我国票据法第20条规定,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英国票据法第2条规定,出票为“首次将格式完备的汇票或本票交付给一人,此人取得后即成为持票人。”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商业汇票,通常开立一式两份,分别寄发,目的是防止遗失。汇票一般都在醒目的位置上印着“1” 、“2” 字样,分别表示第一联和第二联,但付款人只对其中一份承兑或付款,当对其中的一份承兑或付款后,另一份随即作废。因此,通常在汇票第一联中写明“付一不付二” (second of exchange being unpaid),第二联中写明“付二不付一”(First of exchange being unpaid)。由汇票出票的定义可知,出票行为由“作成票据”与“交付票据”两种行为构成。作成票据是指出票人以创设票据上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依法定格式记载一定事项并签名或盖章:交付票据是指出票人出于自己的本意将作成的票据交给他人占有。汇票为要式证券,票据行为具有法定要件,出票作为基本票据行为,与承兑、背书等附属票据行为有区别。法律上严格规定了出票行为的款式。即出票行为应记载的事项,行为人必须确实遵守,若欠缺一项,出票行为无效。在无效的票据上作其他票据行为,例如背书、承兑、保证或参加承兑,当然也无效。一、出票的款式(一)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出票人在出票时必须完整正确的记载事项,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该汇票无效。我国票据法第20条规定了汇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包括:(1)表明“汇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3)确定的金额;(4)付款人名称;(5)收款人名称;(6)出票日期;(7)出票人签章。该条文最后还特别强调,汇票上未记载以上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之一的,汇票无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分别对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作了规定。签发银行汇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1)表明“银行汇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承诺;(3)出票金额;(4)付款人名称;(5)收款人名称;(6)出票日期;(7)出票人签章。欠缺记载上列事项之一的,银行汇票无效。汇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构成一张有效汇票的最基本法律要求,如果不记载或记载不完整都将导致汇票的无效,而且这种无效是自始、绝对的无效。(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指出票人在出票时应在票面上加以记载的事项,但是如果没有记载,允许依据法律推定或予以补记,从而确定这些事项。我国票据法第23条规定了汇票的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包括:(1)付款日期(汇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的,为见票即付);(2)付款地(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3)出票地(汇票上未记载出票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出票地); 汇票的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也是汇票法定应记载事项,它与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所不同的是,这些事项如果没有在汇票上记载,并不影响汇票本身的效力,也就是说汇票仍然有效,当然对于未记载的事项可以通过法律上的直接规定加以推定。(三)任意记载事项出票人还可以记载其他与票据性质不抵触,不为票据法所禁止的事项。1、不生票据效力的记载事项不生票据效力的记载事项,是指当事人可以在票据上记载法律规定事项之外的事项,但是该记载不发生票据上的效力。我国票据法第24条规定,汇票上可以记载本法规定事项以外的其他出票事项,但是该记载事项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一些票据当事人为了方便清算和实现票据权利的需要,在票据上记载了票据法规定以外的一些事项,例如:在商业汇票上记载的开户银行名称和账户名称、账号及用途等,这种记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管理票据的要求,但它不能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只能发生票据结算方法上的效力。此外,即使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关于迟延付款违约金事项,约定的管辖法院等事项,都不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可是在民法和诉讼法上,这些记载仍然有效。2、汇票的不得记载事项汇票的不得记载事项,又称为有害记载事项,是指根据票据法规定不得记载的事项,该记载不但本身无效,并将导致票据无效。如在汇票上记载附条件的付款委托事项等。也有的学者将汇票的不得记载事项,分为记载本身无效和记载使汇票无效的两类事项。前者如将汇票金额的一部分转让的背书、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两人以上的背书等:后者如出票人记载于汇票上的附条件的委托支付等。汇票格式见教材P48-49。二、出票的效力出票是创设票据权利的行为。汇票的出票行为为单方法律行为,出票人制作并交付与人,便产生票据所记载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以得到其他人的同意或许诺为必要。(一)对出票人的效力出票人是创设票据权利的人,他既然委托付款人向收款人付款,就应该及时供给付款人资金,或与付款人之间有其他关系(如债权关系)。使付款人及时承兑,予以付款,以便使这种委托得以实现。但这种资金关系并不是票据关系,而是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票据法为保证票据权利人利益的实现及票据流通的安全性,仅规定当票据持有人(收款人)请求承兑或付款被拒绝时,主票人应自己付款,这便是出票人的担保承兑与付款的责任。由于汇票是出票人委托他人付款的无因证券,当收款人接受票据时,并不知道付款人与出票人之间有何关系而使付款人一定能按票据文义所载付款,因而收款人担心的是,万一付款人拒绝承兑与付款怎么办?因而票据法必须就此种情形作出补救,即令出票人担保承兑与付款,当收款人的请求被付款人拒绝时,可向出票人主张权利。但收款人应先向付款人主张,只有不获满足时,才可向出票人主张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票人是第二债务人。对于出票人的此种义务,当事人能否以特约的方式免除的问题,各国立法不一。有的国家允许出票人免除担保承兑与付款两种义务,如英国票据法第16条及美国统一商法典第3-413条均作出了肯定的规定:有的国家则规定两种义务均不得以特别约定而免除,如我国票据法第26条便作出了如此规定:有的则允许以特约免除担保承兑的责任,而不得以特约免除担保付款的责任,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9条便作了如此规定。(二)对于付款人的效力出票人的委托付款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根据民法的一般原理,单方法律行为一般不能使他人当然承担义务,因而不能将付款人的付款看成是一种义务,因而付款人并没有义务当然对持票人的提示进行承兑或付款,持票人不得强求付款人对其汇票进行承兑,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向其提出诉讼,而只能向第二债务人,即出票人(或其他债务人)主张权利。(三)对于收款人的效力收款人取得汇票后,即取得了票据上的权利。其一为付款请求权,即请求付款人付款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在付款人承兑前,是一种不确定的权利,或称期待权,必须经承兑后才能成为现实的权利;其二为追索权,即当其请求被付款人拒绝时,向出票人行使的追索权。案例分析见PPT。第三节 汇票的背书一、背书的概念与种类(一)背书的概念所谓背书(Endorsement),是指以转让票据权利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为目的,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在实际业务中,背书通常是由汇票的收款人或持票人在汇票的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或再加上受让人的名称,并把汇票交与受让人的行为。通过背书,汇票的收款权利就转让给了受让人。通常,汇票可经过再次背书在市场上继续转让。对于受让人来说,所有在他以前的背书人(Endorser)和出票人都是他的“前手”:而对于出让人来说,所有在他让与以后的受让人都是他的“后手”。“前手”对“后手”负有担保汇票必然会被承兑或付款的责任。背书应包括以下具体涵义:1、背书为附属的票据行为在各种票据行为中,只有出票人的出票行为是创设票据权利的基本票据行为,其他票据行为均在出票行为的基础上进行,因而背书行为不论是何种目的(或转让票据或设质),均为票据的附属行为。正因为背书行为的附属性,所以当出票行为无效而使票据无效时,背书行为也就归于无效。2、背书是以转让票据权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背书的目的就是转让票据权利。票据权利的转让,除无记名票据及空白票据可以交付的方式转让外,均应以背书方式转让(禁止背书的不在此限)。不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背书。但各国票据法均例外地承认委任背书与设质背书,并要求背书人在票据上写明,以示与其他背书相异,如我国票据法第31条、英国票据法第18、第19条、德国票据法第18、第19条等均作了规定。3、背书是持票人所为的票据行为只有持票人才有权作背书行为而成为背书人。持票人包括出票时的收款人,经背书或交付接受转让的票据受让人,偿还了票据债务或履行了保证债务而收回票据的人等。但并非任何情况下,持票人都能背书转让票据权利,根据我国票据法第36条的规定,汇票被拒绝承兑、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书转让。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20条、德国票据法第20条也作了相同的规定。(二)背书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汇票背书分为不同的种类。(1)依背书的目的为标准,可将背书分为转让背书与非转让背书。转让背书是指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非转让背书是指非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具体是指设质背书与委任背书。(2)依票据转让的情形为标准,转让背书又可分为一般转让背书与特殊转让背书。正常情形的票据转让背书为一般转让背书,包含两种:记名背书和空白背书。包含有特殊情形的票据转让背书为特殊转让背书,也包括两种:回头背书与期后背书。二、背书的特征背书作为一种票据转让的重要票据行为,它除具备票据行为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不可分性不可分性是指依背书转让的票据权利必须是票据上的全部权利,将票据金额部分转让的背书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就汇票的金额一部分所为的背书,不产生效力。”我国票据法第33条第2款也规定,将汇票金额的一部分转让的背书或者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二人以上的背书无效。这里指的仅是背书无效,并不使票据归于无效。2、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背书必须是无条件的。背书人在背书时附有条件时,其所附条件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英国票据法第33条规定:“凡汇票的背书附有条件的,付款不受该条件的约束,无论其条件是否成立,付款人向背书人所作的付款行为有效。”我国票据法第33条第1款规定,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三、背书的意义背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背书人而言,背书是实现其转让票据权利或其他目的(如委任与设质)的重要手段。无记名票据及空白票据可以单纯交付转移票据权利,但对于指示性抬头的票据则只能依靠背书的方式转让。(2)对汇票受让人而言,转让票据的背书记载是显示其追索权行使对象的一种方式。背书行为中隐含有保证责任,背书人于票据上背书并签章,便意味着他对票据负担保责任,其后手若遭到付款请求的拒绝,可向其行使追索权。(3)对票据流通而言,背书是显示流通过程的一种记录,并因每个背书人对票据债务的实现负连带责任,从而在流通过程中增强了票据的信用与安全,正因为如此,使票据有了准货币的性质。四、背书性与禁止背书(一)背书性票据的背书性是指票据可以背书的方式进行转让的特性。从本来意义上讲,背书仅适用于指示性抬头的票据。至于无记名票据,任何持有票据的人均可因占有票据的事实向债务人请求付款,所以只须交付而无须背书(当然持有人也可以背书转让,使其成为记名票据)。而对于记名式票据由于指明了特定人为收款人,所以本来是不能通过背书转让的,但是各国法律均规定记名式汇票、本票和支票也可以通过背书的方式转让,因而使记名式票据也获得了以背书转让的可能。票据的这种可背书转让性是票据流通的需要,也是区别于其他证券的特质,因而英美票据法直接称之为流通证券。(二)禁止背书票据法为了保证票据易于流通,规定了一切票据均可背书转让(即背书性)的同时,又出于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赋予有关当事人对这一背书性加以限制的权利,即准许当事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准转让”等与之同义的文句,以限制票据的流通。这种对票据背书性的限制成为禁止背书。例如我国票据法第27条规定:“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我国票据法在第34条同时规定,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案例分析见PPT。五、一般转让背书一般转让背书就是持票人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而为的背书。根据背书人在汇票上所作记载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背书与空白背书。(一)完全背书完全背书(Endorsement in full)是转让背书记载最完全的背书,又名正式背书、记名背书(special Endorsement)。作记名背书时,背书人(Endorser)先作被背书人(Endorsee )的记载,再签字。如:Pay to the order of Henry Brown。William White(签字)被背书人Henry Brown可以再作记名背书来转让票据权利;也可以仅作空白背书来达到转让的目的。完全背书应记载下列事项:(1)背书人的姓名或名称并由其签名或盖章。背书人在汇票上签章,就意味着他作为票据行为人应负票据责任。(2)被背书人的姓名或名称。这是完全背书与空白背书的区别之所在。我国票据法由于不承认空白背书,所以被背书人是必须记载的事项。除以上两种事项之外的其他事项,如背书日期、处所、禁止背书、预备付款人、提示承兑、免除求索权人通知义务等均为任意记载事项。在实践中,常见的完全背书的格式有文书式及表格式两种:完全背书(一)(文书式)票据金额转让与乙 甲 年月日(第一次背书)(第二次背书)票据金额转让与丙 乙 年月日完全背书(二)(表格式)被背书人背书人年 月 日 乙甲年月日丙乙年月日 丁丙年月日戊丁年月日 (第一次背书)(第二次背书)(第三次背书)(第四次背书)(二)空白背书空白背书(Endorsement in Blank)的背书人仅在票据背面签名,而不记载谁是被背书人,因此空白背书又称为无记名背书、略式背书。指示抬头的汇票作了空白背书以后就成了来人汇票,因为受让人可以不作背书仅凭交付来转让收款权利。空白背书汇票的持票人可以在空白背书上加上自己的名字,把空白背书转变为记名背书,再作空白背书或记名背书来转让票据权利,也可以在空白背书上直接加上受让人的名称来转让票据权利。在采用最后一种方式时,该持票人在汇票上没有留下签名,他就没有被追索的可能了。但我国票据法第30条规定,汇票以背书转让或者以背书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时,必须记载被背书人名称。第四节 汇票的承兑持票人(Holder)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叫做提示。付款人看到汇票叫见票(Sight)。一、承兑的概念承兑(Acceptance)是汇票付款人明确表示于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也就是表示愿意承担票据义务的行为。简单讲,所谓“承兑”就是债务人表示接受远期债务,承诺到期兑付的简称。具体地讲,承兑有以下涵义:(1)承兑是付款人愿意于到期日支付票据金额的意思表示;(2)承兑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3)承兑是一种附属的票据行为,因为承兑与背书一样,以出票行为的存在为前提;(4)承兑是要式行为,承兑人愿意于到期日支付票据金额的意旨应在票据上表明, 并由承兑人签章。至于即期汇票则在持票人提示时付款人即应付款,所以毋须经过承兑手续。汇票承兑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票据法上,汇票付款人并不因为出票人的付款委托而当然地承担付款义务,但汇票一经付款人承兑,即负有支付票据金额的义务而成为汇票的主债务人。案例分析见PPT。二、承兑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承兑分为不同的种类。(一)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Traders Acceptance Bi11)是由企业或个人承兑的远期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 Bi11),则是由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二)正式承兑与略式承兑以承兑方式为标准,可将承兑分为正式承兑和略式承兑。(1)正式承兑,又称为完全承兑,即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我国票据法第42条要求正式承兑。(2)略式承兑,是指仅由付款人签章而不在汇票上作任何“承兑”文句记载的承兑。(三)单纯承兑与不单纯承兑以承兑有无限制为标准,可将承兑分为单纯承兑与不单纯承兑。单纯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完全按照票据文义予以承兑而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承兑。不单纯承兑,是指付款人对票据加以限制或变更以后而进行的承兑。限制或变更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一部分承兑;(2)附条件承兑;(3)变更记载事项的承兑,即付款人在承兑时将汇票上的权利变更后,再予以承兑。三、承兑的提示(一)提示的概念承兑的提示是汇票的持票人在承兑的期限内,以确定和保全其票据权利为目的,向付款人出示票据,请求予以承兑的行为。提示不是票据行为,而是承兑这一票据行为的前提。在承兑提示中,提示人为持票人,无论其是真正的权利人或形式上实际占有票据的人,都可以为承兑提示。承兑提示,应向付款人为之。(二)承兑提示的期间除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须承兑而无承兑期间外,应承兑的汇票与可以承兑的汇票应在何时请求承兑,票据法上规定有一定的期限,这种期限成为承兑提示期间。承兑提示的一般原则是持票人向付款人为承兑的提示,应在到期日之前为之。因为至到期日,持票人即可直接请求付款,无须再请求承兑,所以承兑应在到期日前为之。但出票人禁止请求承兑的,持票人应该在到期日直接请求付款。按我国票据法第40条规定,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一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四、承兑的自由原则承兑虽然是汇票特有的制度,但并非所有的汇票付款人都必须承兑,因为承兑不是付款人的义务。出票人的出票行为对付款人没有约束力,付款人对持票人的承兑请求,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任凭付款人自由选择。在一般情况下,持票人不因没有请求承兑而丧失票据权利。但根据我国票据法第40条规定,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一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根据各国票据法的规定,汇票的承兑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应当请求承兑的汇票应当请求承兑的汇票,即指持票人必须在请求承兑并经付款人承兑的前提下才能请求付款的汇票。这种汇票大致有两种:1、汇票上记载有“应请求承兑”字样的多数国家的票据法规定,汇票的出票人或背书人可以在汇票上记载“应请求承兑”。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22条规定:“汇票出票人在任何情况下均得规定汇票应提示承兑,并得规定或不规定提示的期限;除出票人已禁止承兑,所有背书人均得规定汇票应提示承兑,并得规定或不规定提示期限。”2、注期汇票前已论述,注期汇票即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这类汇票,必须在付款人“见票”后才能决定付款日期,请求承兑就是使付款人见票。(二)可以请求承兑的汇票可以请求承兑的汇票包括两种:定日付款的汇票与出票日后定期付款的汇票。由于这两种汇票在出票时便确定了付款日期,所以是否请求承兑不影响付款请求权的行使。如果持票人在到期日前请求承兑,使权利早日得到确定,固然可以,但持票人等到到期日直接请求付款,也未尝不可。但我国票据法第39条规定,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三)不必承兑的汇票不必承兑的汇票是指,持票人无须请求承兑就可以直接行使追索权或直接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汇票。见票即付的汇票便是这种汇票。因为对于见票即付的汇票,只要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即可请求付款,所以没有事先请求承兑的必要。按我国票据法第40条第3款规定,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四)禁止请求承兑的汇票出票人可在出票时禁止提示承兑或规定在指定日期前不得提示承兑。因为出票人与付款人在资金关系上常有约定,如在资金尚未送到付款人时请求承兑,付款人即不予承兑,所以出票人可以规定在指定日期前禁止请求承兑。五、贴现远期汇票在到期之日,汇票的付款人(即承兑人)才须付款。汇票持有人如果想提前取得票款,可以办理汇票的贴现。所谓贴现(Discount),是指银行或贴现公司买进未到期票据(如远期汇票,国库券等),从票面金额中扣取从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业务。并不是所有票据都能进行贴现。票据毕竟不是现金,票据只是由签字于其上的债务人担保的债权凭证,接受由信用很差的债务人付款的票据会有很大风险。因此,只有身价较高的汇票才能贴现。汇票身份的高低,取决于在汇票上签字的债务人的信用。一般讲,银行承兑汇票的信用,优于商业承兑汇票,在金融市场上各方更乐于接受。第五节 付款付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付款是指一切票据关系人,依票据文义向票据债权人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狭义的付款则仅指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支付票据金额以消灭票据关系的行为。本节所指的付款是狭义的付款。具体讲,它包括下列涵义:(1)付款是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所为的支付行为;(2)付款是支付票据金额的行为;(3)付款是消灭票据关系的行为。一、付款的提示付款的提示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出示票据以请求其付款的行为。提示是付款的前提。(一)提示的当事人提示的双方称为提示人与被提示人。1、提示人(1)持票人。提示人通常为持票人,包括无记名汇票的持有人、未转让过汇票的收款人、能以连续背书证明其权利的持票人,及不能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权利,但能提出证据证明其具有实质权利的持票人。(2)持票人的代理人。2、被提示人(1)付款人。这里所说的付款人包括已承兑的付款人与未承兑的付款人。当付款人破产时,被提示人为破产管理人;付款人丧失行为能力时,其法定代理人为被提示人;付款人死亡时,其继承人为被提示人。(2)担当付款人。担当付款人是指出票人于出票或付款人在承兑时记载的,代替付款人实际付款的人。我国票据法称之为代理付款人。(3)票据交换所。由于票据的广泛使用,为节省人力物力,各金融机构为交换票据而设立了票据交换所。票据持有人把票据交给其开户银行,然后各银行在票据交换所进行结算。持票人与其开户行是委托关系,持票人将票据交其开户银行,开户行再交给票据交换所,等于是委托开户行提示付款。(二)提示期间各国票据法对持票人付款提示的期间作了明确的规定,持票人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的,将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否则,有可能丧失追索权。提示期间依汇票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1)见票即付的汇票的提示期间自出票日起计算。各国对这种汇票的提示期间规定不一。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规定为一年;我国票据法规定为一个月。(2)其他汇票的提示期间。根据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的规定,其他汇票,即定日付款、出票日后定期付款或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有人,应于到期日或其后2个营业日中之一日为付款的提示,即在到期日1天加上其后2天,共3天内为付款的提示。我国票据法第53条规定,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到期日起十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持票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二、付款(一)付款的时间我国票据法第54条规定:“持票人依照前条规定提示付款的,付款人必须在当日足额付款。”由此可见,持票人一经提示,付款人应即时付款。我国台湾地区现行票据法也以即时付款为原则。如果经持票人同意,可延长,但以提示后3天为限。这种延长与英国的恩惠日不同;前者是当事人约定的,后者是法律规定的。(二)付款的货币汇票为金钱证券,所以付款应支付货币。但在票据结算中,往往遇到异地付款而货币不同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票据法第59条规定,汇票金额为外币的,按照付款日的市场汇价,以人民币支付。汇票当事人对汇票支付的货币种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三)汇票金额的提存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42条、日本票据法第42条均规定:持票人如不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示付款时,票据债务人必须将汇票金额依法提存,其提存费及风险由持票人负担。票据债务人的提存行为,也发生票据关系消灭的效力。三、付款的特别情形付款的特别情形包括一部分付款与期外付款。期外付款又分为期前付款与期后付款。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一部分付款一部分付款是指付款人就票面金额之一部分所为的付款。对于一部分付款的问题,有的国家承认,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与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均规定:持票人不得拒绝一部分付款。付款人为一部分付款时,要求持票人必须在汇票上记载已付金额并出立收据;我国票据法不承认一部分付款。在一部分付款的情形下,付款人不能要求持票人交回汇票,只能要求其在汇票上证明已付金额并另行出立收据。这样既可以使持票人就未获付款部分行使追索权,又可防止持票人就票载金额向其前手追索。在票据实务中,由于一部分付款的情形,为采用现代技术的票据处理带来操作上的困难,故银行不愿接受。(二)期前付款持票人无权要求付款人于到期日前付款,付款人也无此义务。如果付款人于到期日前付款时,应自负责任。我国票据法第58条规定:“对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付款人在到期日前付款的,由付款人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责任。”这里的责任应理解为:在到期日前,付款人对非真正权利人付款时,即使持票人具备形式上的资格,付款人仍不能付款,即对付款人实行“恶意推定”的原则。(三)期后付款期后付款是指付款提示期间经过后或拒绝证书作成后的付款。期后付款因付款人是否为承兑人而有所不同。1、承兑人的期后付款承兑人为汇票上的主债务人,负有绝对的付款义务。此种义务在票据权利的时效未满前始终是一致的。所以在到期日过后或在拒绝证书作成后,承兑人仍负有付款义务,在期后付款与期前付款具有同等效力。2、未承兑的付款人的期后付款付款人在尚未承兑时,并非票据债务人,无付款的义务。尚未承兑的付款人的期后付款,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力:(1)持票人于到期日曾请求承兑付款而被拒绝,在作成拒绝证书后又向付款人请求付款,付款人如付款,其付款亦产生与到期日一样的效力。(2)如持票人在法定或约定期间内一直未提示付款,已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付款人又一直未予承兑,因而持票人已完全没有票据权利而言。此时付款人如对持票人付款,不产生付款效力,此时持票人为不当得利。付款人可依民法有关规定,请求持票人返还。第六节 追索权与拒绝证书持票人在规定时效内,在规定地点向付款人作付款提示时,付款人就应当付款。如果持票人按票据的规定行事却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那么汇票就被“拒付”(Dishonor)了。一旦拒付发生,持票人就可行使追索权。从当事人的责任而言,汇票付款人所以有履行付款的义务,并不是由于出票人对他开立了汇票,而是由于出票前他与出票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的契约,并约定采用汇票支款的办法。因此,当付款人拒付汇票时,出票人要根据原契约而不是根据拒付的汇票进行交涉。但是,付款人一经在汇票上承兑,他就确认了汇票的主债务人身份,承担起到期付款的责任。倘若汇票经过转让,当被拒付时,汇票的善意持有人(Bona Fide Holder)有权向所有“前手”追索,一直可追索到出票人。我国票据法第61条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持票人为了行使追索权,通常要及时作成拒绝证书(Protest),借此证明持票人已按规定行使票据权利但未获结果。由此,持票人得以行使追索权。我国票据法第62条规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持票人提示承兑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绝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拒绝证明,或者出具退票理由书。未出具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拒绝证书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拒绝者及被拒绝者名称;(2)请求无获之事实(即拒付事实);(3)作成之日期与地点。如拒付的汇票已经付款人承兑,权利人向法院起诉要求承兑人付款时,也要出示拒绝证书。为了避免承担被追索的责任,出票人或转让人在出票或背书时可加注“不受追索”(Without Recourse)字样。但列明这种记载的汇票,一般不易在市场上转让和流通。我国票据法第68条规定,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进行追索的,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被追索人清偿债务后,与持票人享有同一权利。案例分析见PPT。第七节 本票概述一、本票的概念英国票据法关于本票(Promissory Note)的定义为:本票是由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约定在见票时或在指定的或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向特定的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我国票据法第73条规定,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可见,本票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涵义:第一,本票是票据种类之一,具有一切票据共同的性质,例如本票同样也是金钱证券、设权证券、要式证券、文义证券、无因证券、提示证券、缴回证券等。第二,本票是由出票人自己支付的票据,即自付证券,因此本票只有两个当事人:出票人与收款人,而没有独立的付款人。这与汇票、支票属于委托他人支付的委托证券不同。本票与汇票的异同点如下:(1)本票是无条件的支付承诺;而汇票则是无条件的支付命令。(2)本票票面有两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与收款人;而汇票票面则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3)本票出票人即是付款人,远期本票到期由出票人付款,所以不需提示承兑和承兑;而远期汇票则须办理提示承兑和承兑手续。但是,见票后定期付款的 本票应由持票人向出票人提示见票,并在本票上载明见票日期,此点与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相同。(4)本票在任何情况下,出票人都是主债务人。而汇票在承兑前,出票人是主债务人;在承兑后,承兑人是主债务人。(5)本票只能开出一张,而商业汇票则可以开出一套(Bills in a set),即一式二份或数份。(6)英国票据法规定外国本票退票时,不需作成拒付证书;而外国汇票退票时,必须作成拒绝证书。(7)关于汇票的规定,同样可以适用于本票者有:出票人、背书、到期日、付款、追索权等。二、本票的种类本票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作如下划分:(一)记名式本票、指示式本票和无记名式本票依所载收款人的不同,可以将本票分为记名式本票、指示式本票和无记名式本票。记名式本票,是指本票上载明特定收款人名称,持票人转让记名式本票应以背书的方式进行。指示式本票,即不仅在本票上记载收款人的名称,并且附加“或其指定人”字样的本票。出票人签发指示式本票时,不得禁止持票人背书转让,否则与该种本票的性质相矛盾。无记名式本票,又称来人本票,是指出票人未记载收款人名称或仅记载“来人”字样的本票。持票人可以自行记载自己或他人为收款人,将无记名式本票变为记名式本票。无记名式本票可以依单纯交付转让与他人。(二)即期本票、定期本票、计期本票和注期本票依指定到期日方式的不同,本票可分为即期本票、定期本票、计期本票和注期本票。即期本票是指见票即付的本票,持票人在本票的法定付款期限内可以随时请求付款,出票人都应无条件地支付本票金额。定期本票指的是出票人在签发本票时,在票面上记载一定日期为到期日(即付款日期)的本票,即定日付款本票。计期本票指的是出票时并未指定到期日,而是以出票日算起,经过一定期间而计算到期日的本票,即出票后定期付款本票。注期本票是指出票时并未指定到期日,而是以见票日算起,经过一定期间而计算到期日的本票,即见票后定期付款本票。定期本票、计期本票、注期本票又统称远期本票。(三)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根据本票的出票人主体身份的不同,本票可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银行签发的本票为银行本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签发的本票为商业本票。我国票据法第73条规定:“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可见,我国票据法所指的本票为银行即期本票,而未规定商业本票,这主要是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考虑的。第八节 本票的出票一、出票的概念出票指的是出票人依照票据法规定的款式制作本票并将作成的本票交付于收款人的行为。从形式上看,本票的出票行为与汇票一样,也包括作成票据和交付票据两个因素,同样具有文义性、要式性等属性。但从法律行为的内容上看却有不同。汇票的出票行为是出票人委托付款人依其签发的汇票付款的意思表示,而本票的出票行为是出票人承诺自己承担本票金额付款义务的意思表示。出票人必须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案例分析见PPT。二、本票的格式本票为设权证券、要式证券,签发本票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格式,否则不发生本票效力。本票格式见教材P51。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75条规定本票上应记载的事项为:(1)本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之约定;(3)到期日;(4)付款地;(5)收款人或收款人的指定人;(6)出票日及出票地;(7)出票人签名。其中未载明到期日的,视为见票即付;未载付款地的,以出票地或出票人住所地为付款地;未载出票地的,以附记于出票人名称旁之地为出票地。我国票据法第75条规定:“本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1)表明“本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承诺;(3)确定的金额;(4)收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本票上未记载前款规定事项之一的,本票无效。”第九节 本票的见票本票与汇票在性质上相同之处甚多,为了避免法律条文的重复和累赘,各国票据法均以在实际中发挥较大作用(尤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票为主进行规定。对于本票,仅明确规定其与汇票不同的制度,凡是与汇票相同的,则适用汇票的规定。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仅对本票的格式(记载事项)和本票的见票作了专门的规定;对其余事项,则于该法第77条用例举的方式规定了“凡不与本票性质相抵触的,均适用于汇票”。统一法系国家的票据法大都如此规定。英国票据法与统一汇票本票法的例举式规定不同,采取了概括式规定与排除规定相结合的方法。该法第89条规定了两条原则:(1)除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关于汇票的规定,经必要修改后均适用于本票。(2)在适用有关汇票规定时,本票出票人视为相当于汇票承兑人,本票的第一个背书人视为相当于已承兑的汇票出票人。除非另有规定,关于承兑提示、承兑、承兑拒绝证书、复本等事项不得适用于本票。我国票据法也于第80条规定:“关于本票的出票、转让、保证、付款、追索权的行使,适用汇票的有关规定。”总之,本票在许多方面的规定适用汇票的规定,但以这些规定不违反本票的特性为限。一、见票的概念见票,是指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持票人以确定到期日为目的,向出票人提示本票,由出票人在本票上记载见票字样并签章的行为。由此可见:(1)见票是出票人在本票上记载见票并签章的行为,而不得由其他人(如背书人)为见票行为;(2)见票仅限于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即注期付款的本票,其余的本票种类如即期付款、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不存在见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芙蓉初级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知识产权贯标培训课件
- 2025年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英才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医务人员营养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4贵州省社区《网格员》备考题汇编(含答案)
- 药品及医疗器械冷链操作培训试题测试题库含答案
- 导游业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XX市妇联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模拟题和答案分析
- 工程质保期满验收报告模板
- 2023年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 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培训课件
- 涂料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 2020进口关税税率表
- DB21T 3164-2019 辽宁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规程
- 工伤知识培训(工伤待遇篇)课件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 module 6 测试
-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整套教学课件
- 股权质押合同工商局模板参考
-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