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3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3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3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3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3例临床观察作者:陈跃先 【关键词】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 临床观察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因此,寻找一种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黏连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剖宫产术式成为妇产科医生的一个重要课题。以色列Stark教授创建的新式剖宫产在中国推广普及10余年,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1 。但仍然存在术后腹壁及腹腔广泛黏连发生率高,肌肉及血管损伤等不足。据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郑卫红等2报道,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黏连发生率为94.4 %。本文通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53例观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1年1月30日2008年1月30日住院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6例,年龄2136岁,妊娠25次,分娩23次,根据剖宫产手术方式分成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和新式剖宫产术组,2组产妇在年龄、孕次、高危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方法:(1)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方法。切口采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约23 cm(即JoelCohen切口),切开皮肤约1315 cm,于切口正中横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约34 cm,上下分离腹直肌约34 cm,术者及助手示指及中指勾向腹直肌下,两手重叠,均匀向两侧用力撕开皮下脂肪,筋膜及腹直肌,暴露腹膜,上下撕开腹膜,于膀胱子宫腹膜反折下约1.52 cm处(注意避开膀胱、胎盘),横切约3 cm,刺破羊膜,吸净羊水,钝性扩大子宫切口约10 cm,娩出胎儿;宫体注射缩宫素20 IU,手取胎盘,托出子宫,干纱布(疑有感染者甲硝唑浸透纱布)拭净宫腔,卵圆钳持0.5 %聚维酮碘纱球扩宫口并放入阴道(碘过敏者用甲硝唑纱球); 1号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检查双侧附件正常,将子宫放回腹腔,盐水或甲硝唑纱布拭净切口处羊水积血,上抬并稍下推宫底,将子宫恢复为前倾前屈位;将腹壁腹膜拉拢,按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第2版3 缝合筋膜、皮肤及皮下脂肪。(2)新式剖宫产术方法。按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第2版3操作。2组产妇均术后5 d拆线。3.腹腔黏连的判断标准:腹腔黏连是指子宫大网膜肠管或膀胱、子宫返折处黏连。无黏连为进腹腔容易;部分黏连为进腹腔较容易;广泛黏连为进腹腔困难。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新式剖宫产术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术中出血量大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再次开腹黏连情况: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无黏连比例明显多于新式剖宫产术组,广泛黏连少于比较新式剖宫产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再次开腹腹腔黏连情况比较讨论新式剖宫产虽具有许多优点,但通过临床观察,仍发现存在下列不足之处:用剪刀裁开筋膜时,可能损伤筋膜下的腹直肌及血管; Hegar扩宫口可将阴道病原菌带入宫腔;不拭净术口处的羊水,积血易引起腹腔炎症及黏连;拉大网膜覆盖子宫切口可使大网膜与子宫切口及腹壁术口黏连;不拉拢腹膜可使腹壁术口与大网膜及肠管黏连。根据上述观察,本院作出如下改良:不裁筋膜,避免腹直肌及血管的损伤;选择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下1.52 cm处切开子宫,不下推膀胱,可避免膀胱损伤及创面出血,且缝合时易对合,术口平整美观;不用Hegar扩宫,而采用卵圆钳持0.5 %聚维酮碘纱球扩宫并放入阴道,有扩宫口、消毒、防阴道分泌物返流宫腔引起术后感染的作用,术毕掏阴道积血、羊水时取出纱球,同时消毒阴道;子宫放回腹腔后可用盐水(或甲硝唑)纱布揩净腹腔羊水积血;不拉大网膜覆盖子宫切口而将底上抬并向阴道方向下推,使其恢复为前倾前屈位,膀胱子宫返折腹膜顺势合拢,自然闭合,且宫体覆盖于切口上,防止肠管、大网膜与子宫切口黏连,并使子宫易收缩,达到防止腹腔黏连,利于恶露排除,促进子宫复旧的目的;闭腹时先将腹膜拉拢,恢复腹腔的正常解剖结构,保持腹腔脏面光滑,减少腹膜修复所需的时间,避免或减少腹壁与肠管,大网膜及子宫黏连。因腹膜是由间质细胞及结缔组织组成,愈合不同于皮肤,在游离状态下2448 h内再生的间质细胞完全修复4,形成新的壁层腹膜,避免腹腔黏连。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剖宫产术再次开腹腹腔黏连情况的比较,改良新式或剖宫产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杨慧霞,董悦.各种剖宫产术式的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311312.2郑卫红,夏影丽,武卉等.新式剖宫产术与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