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doc_第1页
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doc_第2页
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doc_第3页
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doc_第4页
中药学+第18章+止咳平喘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止咳平喘药一、含义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咳、喘证的药物,分别称为止咳药或平喘药。喘息有时也称气喘,中医的喘息包括哮喘。喘,急息也,所以气喘不单单是哮喘,还包括呼吸急促。二、功效与主治止咳,用于咳嗽。平喘,用于喘息。这一章药多数兼有这两个功效。止咳和平喘是两个不同的功效,但绝大多数药很难分清主次,故不再细分。兼有功效主要是化痰或祛痰,因为咳喘虽然有多种病因,但由于痰浊闭阻肺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肺气上逆,是导致咳喘更直接更主要的原因,使用这类药有些本身就是祛痰药。但大多数祛痰不很强,与止咳平喘相比次要。但少数的药,祛痰作用比止咳平喘作用强,重要,应是祛痰药,但为了和某些药对比或其它原因,仍然放在这一章。止咳平喘药均有止咳、平喘功效,宜用于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咳嗽之证可因五脏六腑的病变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和司呼吸的功能,致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喘息证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为主要表现,其病证有虚有实,可因外邪、痰浊阻遏于肺,亦可由肺肾气虚所致。有时咳喘亦可同时出现。导致咳喘之证的病因颇多,病情复杂,有外感所致,内伤诱发,并有寒热虚实之异。如表邪袭肺之咳、喘者,常伴恶寒、发热、鼻塞不通或喉痒痛等表证,又因外感风寒和风热邪气的不同,其兼症各异;而痰浊阻肺之咳喘实证,因其病性不同,又有湿痰、寒痰、热痰、燥痰之别,其痰的特征及伴见症亦各异(详见化痰药章)。若久病体虚,肺阴亏耗者,以干咳、声哑、消瘦乏力、潮热盗汗等为特征;肺肾气虚之虚喘,多源臀舳辔伲虼酰衿院沟任饕硐帧?br 三、性能特点药性偏温、偏寒、平和,无规律。要特殊记忆。因为药性关系到临床选药。药味,反应止咳平喘特征的苦味,苦能降泻,除了通泻、清泻之外,还有降泻,降泻包括使上逆的肺气下降,上逆的胃气和降。止咳平喘药主要是使上逆的肺气下降,能肃降肺气。但事实上确定药物的味时也考虑了真实滋味,所以这章药绝大多数苦味,有些药辛,如紫苏子、款冬花,本身有一定芳香气味,又如桑白皮的甘味,都是真实滋味。性能归经,咳和喘都使肺气肃降,归肺经。从升降沉浮来说都是沉降的,少数有一定毒性,如白果、苦杏仁、洋金花,不能过用。本章药物主治之咳喘证有寒、有热,故药性有的偏寒、有的偏温。其药味多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加以确定,多数药物能够降泻肺气,有的兼能泄热,则标苦味;少数药兼能宣散表邪,而标辛味。咳喘之病位在肺,故本章药主归肺经。少数药物有毒。止咳平喘药多具沉降之性。四、配伍应用咳和喘两大类,一个外感,一个是内伤。外感风热、风寒的。外感寒证配发散风寒药;外感风热配发散风热药;如果一般的肺寒咳嗽,喘,配温肺。因为肺热壅滞,废弃上逆的咳喘,配清热药,尤其是清肺热药;虚,主要是内伤。首先是气虚配补气、补肺气、脾气,金和土,补土生金;阴虚配补阴;实,一个是外感风邪配解表,另外有燥邪犯肺配润燥药;另外更多的是痰,导致咳喘,激发邪气和病因配祛痰药。如果痰闭阻肺窍,不祛痰,邪气不除,平喘和止咳都达不到目的。如果湿盛的,除了祛痰还要配除湿的药。使用本章药物,当审证求因,在合理选择与病情相宜的药物时,根据不同病因予以恰当配伍。痰多易发咳嗽,根据刘河间“治咳嗽者,治痰为先”的原则,故常与化痰药配伍。外感六淫之邪,亦易诱发咳喘,如风寒所致咳喘者,宜与发散风寒,宣肺平喘药配伍;风热而致咳嗽喉痒痛者,宜与疏散风热,利咽喉之品配伍。肺阴虚之干咳者,常配伍养肺阴药;咳嗽咯血者,可配伍止血之品。肺肾气虚之喘促短气者,可与补益肺肾药配伍。喘咳而胸闷气急者,宜与畅利胸中气机之行气药配伍。肺热喘咳甚者,常与清泻肺火药物配伍。五、使用注意1.本章药为治标之品,咳喘而邪气甚者,不宜单纯使用止咳或平喘之品,以免“闭门留寇”。2.少数止咳平喘药有毒,应控制用量,注意用法,中病即止。3.个别种子类药物富含油脂,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就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而药物有的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则兼而有之。本节药物主治咳喘。而咳喘病因复杂,凡外感六淫,或内伤气火、痰湿等,均可引起咳嗽喘息。又咳喘与各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但主要系于肺肾两脏。肺为娇脏,为气之主,职司呼吸,若肺失清肃,气不得降,上逆则发为咳喘。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若肾虚气不摄纳,则引起喘息。因此,既有外感内伤之别,又有寒热虚实之异。临床应用时应审证求因,随证选用不同的止咳、平喘药,并配伍相应的药物,方能标本兼顾,切不可见咳治咳,见喘治喘。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易恋邪,用之宜慎。外感咳喘,邪气外束,肺失宣降,要发散表邪,不能过早的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不能驱邪,会闭门留寇,这一点也适用于痰多的。第二,止咳平喘的药中有的有毒性,要注意安全。1.止咳平喘药的含义: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咳、喘证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2.止咳平喘药的功效与主治:止咳平喘药均有止咳、平喘功效,主治咳嗽、喘息之证。引起咳喘的原因颇多,其兼证各异。外感所致咳、喘者,常伴有恶寒、发热或咽喉痒痛等表证。痰浊阻肺之咳喘实证,又因有湿痰、寒痰、热痰、燥痰之分,虽均以咳嗽、喘促为主要表现,如前述还常伴见湿邪、寒邪、热邪、燥邪等致病表现。若久病体虚,肺阴亏耗者,以干咳、声哑、消瘦无力、潮热盗汗等为特征;而肺肾气虚者,常以喘咳短气、呼多吸少、神疲乏力、自汗等为其特征。止咳平喘药中有的以止咳功效为主,有的长于平喘,有的则兼而有之。3.主要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止咳平喘:是指药物缓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症状的治疗作用。4.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止咳平喘药的主治病证有寒有热,止咳平喘药主治咳喘偏寒或夹湿者,故多为温性;止咳平喘药主治咳喘偏热者,药性多为寒凉。“肺为贮痰之器”,咳喘之病位在肺,均归肺经。止咳平喘药多具沉降的作用趋势。5.止咳平喘药的配伍原则:根据痰咳喘三者间的关系予以配伍:痰多易诱发咳、喘;而咳喘又每多夹痰,其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化痰、止咳、平喘药三者常配伍使用。根据病因病机予以配伍:因外感而诱发咳喘,宜配伍解表药;肺阴虚之干咳者,宜与补肺阴药配伍;肺肾气虚致喘息短气者,配伍补益肺肾之气的药物。根据邪气偏盛不同予以配伍:咳喘而里热偏盛者,与清热泻火药配伍;阴寒内盛者,与温里散寒药配伍;湿邪偏盛者,与化湿或利湿药配伍;燥伤肺阴者,宜配伍养阴润肺药。根据兼证予以配伍: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喘兼便秘者,可与泻下药配伍;痫证、中风、惊风等痰证兼抽搐、神昏者,宜与息风止痉、开窍药配伍;瘿瘤、瘰疬等兼有瘀血者,宜配伍活血化瘀药。6.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注意辨清咳喘的不同病证特点,选择与病证相宜的止咳平喘药。如湿痰、寒痰致咳喘,宜选燥湿化痰、止咳平喘药;热痰咳喘者,宜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肺阴虚燥咳者,宜选润肺止咳药。咳喘而邪气偏盛者,不宜单纯使用止咳、平喘药,以免“闭门留寇”。 治肺燥咳嗽时,部分止咳药须蜜炙后用,以发挥养阴润肺之功。苦杏仁 【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山杏 Prunus armeniaca L.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 Prunus mandshurica (Maxim.) Koehne 或杏 Prunus armeniaca L.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东北、内蒙古、华北等地。夏季采收。取出种子,晒干,生用或潬后入药。传统叫杏仁。但食品的杏仁是甜杏仁,不是这里的苦杏仁。整个中医的事业就叫杏林,这来源于一个传说,三国时有个叫董奉的医生,在庐山行医,医术高明,且不收诊费,求医的都在他住的地方种杏树,时间长久了,他行医的地方杏树成林,后来就慢慢的把中医界都称为杏林。【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与应用】是个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比较明显的止咳平喘两方面功效,它本身苦,所以它长于苦降肺气,用于咳喘,不管寒热虚实,也不分外感内伤,广泛配伍使用。但它在苦降同时还略有一点开宣肺气的作用,所以更多的用在外感风寒、风热、燥邪。麻黄汤常以杏仁做臂助相使,麻黄既能发散风寒,又止咳平喘,杏仁增强麻黄止咳平喘。杏苏散也是治疗外感风寒,紫苏发散风寒。外感风热,银翘散、桑菊饮里面它和发散风热的薄荷、桑叶、菊花这一类清肺止咳。外感燥邪,尤其是温燥,桑杏汤,配桑叶一起使用。内伤与补虚药同用,治疗因肺气虚、肺阴虚而出现的咳喘,但如有痰或痰多加祛痰药。润肠通便。有效,但不典型,它有小毒,含的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微量的氢氰酸使呼吸中枢安静,减轻咳喘症状,量多了,抑制中枢窒息死亡。润肠做散丸,量大,不安全。桃仁和杏仁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但杏仁止咳平喘好于桃仁,这两味药可配伍使用,如双仁散。但桃仁更主要的是活血化瘀。 1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本品味苦能降,主入肺经,降肺气之上逆,兼能宣肺气之郁滞,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如风寒咳喘,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即三拗汤。风热咳嗽,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如桑菊饮。燥热咳嗽,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肺润燥止咳,如桑杏汤。肺热咳喘,配石膏等以清肺泄热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本品含油脂而质润,味苦而下气,故能润肠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应用】1.用于多种咳喘证。本品苦降肺气,又略兼宣散之性,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之效,为治咳喘之要药。无论外感内伤、寒热新久等诸种咳、喘证,皆可配伍应用。治外感风寒之咳喘,恶寒发热,常与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之麻黄、紫苏等配伍。风热所致咳嗽痰黄、发热汗出者,宜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清肺止咳之品配伍。治寒痰咳嗽痰多者,可与细辛、半夏、干姜等温肺散寒,燥湿化痰药物配伍。若治肺热咳喘,痰黄稠者,又宜与清泻肺热之品配伍,如伤寒论麻杏甘石汤。若治燥邪伤肺,干咳痰少者,宜与沙参、贝母等清肺养阴,润肺止咳药物配伍。若咳喘日久不止者,亦可与人参、蛤蚧等补肾纳气之品配伍。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含大量脂肪油,能润滑肠道而通便。治津枯肠燥便秘,常与柏子仁、郁李仁等润肠通便类药物配伍。若治血虚便秘者,宜与当归、生地等补血润肠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苦杏仁苷及脂肪油、蛋白质、各种游离氨基酸。所含苦杏仁苷,分解后产生少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过量食用,可能使呼吸中枢高度抑制而中毒,甚至死亡。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对蛔虫、钩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杀灭作用,且有润滑性通便作用。此外,还有抗肿瘤、镇痛等作用。1.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多种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此外,尚含苦杏仁酶、苦杏仁甙酶、樱甙酶、扁桃腈。苦杏仁甙受苦杏仁甙酶及樱甙酶等作用后,生成氢氰酸及苯甲醛等。其氢氰酸能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苯甲醛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苦杏仁油有抑菌、驱虫、止痒、润滑肠道通便等作用。口服苦杏仁后,其苦杏仁甙易在胃肠道分解出氢氰酸,毒性较静脉注射大,故过量易中毒,成人服60g(55枚)以上可能会致死。此外,苦杏仁甙、氢氰酸、苯甲醛等有微弱的抗癌作用。2.甜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而味甘甜的干燥种子。主产于河北、北京、山东等地。性味甘,平。功效类似于苦杏仁,但偏于滋润,故宜于虚劳咳嗽气喘。用量310g。3.有研究报道,苦杏仁采用蒸法、微波法炮制后,其止咳效果最好;潬法又较炒法好;而煎煮效果最差,故主张用蒸法炮制为妥。可参考应用。苏子【出处】 -名医别录【来源】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微炒,用时捣碎。简称苏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与应用】止咳平喘,化痰,润肠通便。苏子的叶称苏子叶,主要发散风寒又行气宽中,茎是紫苏梗,行气宽中,作用平淡,缓和。紫苏叶,兼有一定的止咳和平喘和祛痰作用。所以外感风寒,虽然紫苏发汗解毒作用不强,一般用于轻症。如有咳喘痰多的或痰咳痰喘可重点考虑紫苏,因为在发散风寒药中能祛痰止咳平喘的药,只有紫苏,紫苏又能行气宽中,所以有气滞胸闷的也用,紫苏子,在祛痰止咳平喘方面明显强于他的地上茎叶部分,所以地上茎叶部分就放在了解表药中,种子就放在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化痰都差不多,所以也可放在化痰药中。主治咳喘痰多,要么痰咳要么痰喘。三子养亲汤,是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都明显的祛痰作用,也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治老年性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多。苏子降气汤,排痰,降肺胃气。润肠通便。它含脂肪油很高,比杏仁、桃仁高,尤其是紫苏子中的白苏子,含脂肪油达40%以上,且含的脂肪油营养价值很高。有滋养性,所以润肠通便效果比桃仁、杏仁好,且有滋养性,无不良反应,可作为营养性食品。所以古方常把紫苏子单用治疗肠燥便秘。如紫苏粥。 1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本品辛温而不燥,质润下降,长于降气化痰,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于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气逆咳喘,食少难消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如苏子降气汤。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本品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应用】1.用于咳喘痰多证。本品温而不燥,既可化痰,又可止咳平喘,宜于痰浊阻肺而咳喘者。治痰壅气逆,咳喘胸闷,常与白芥子、莱菔子等行气、化痰之品配伍。咳喘痰多而有外感风寒者,宜与发散风寒药物配伍。若治久咳痰喘,宜与橘皮、半夏、厚朴等行气化痰,止咳平喘药同用。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亦富含油脂,能润滑肠道而通便,其润下之力强于苦杏仁,又因其能化痰止咳平喘,故对咳喘有痰兼大便秘结者为宜,常与化痰、止咳平喘而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配伍使用,如济生方紫苏麻仁粥,用本品与火麻仁取汁煮粥服。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有滑肠耗气之弊,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参考资料】1.本品含挥发油、脂肪油、维生素B1及氨基酸等。紫苏油有升高血浆胆固醇的作用;苏子有抗癌作用;紫苏油尚能增强记忆。2.同科植物白苏的种子,具有类似紫苏子的功效,名玉苏子,亦可入药百部 【出处】 -名医别录【来源】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蔓生百部 Stemona japonca (BL.) Miq. 或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块根。一株下面几十根,为形容块根数目多,像一支部队,故名。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平。归肺经。【功效与应用】止咳,外用杀虫。止咳,平性,苦降肺气,药性不偏,所以广泛用于各种咳嗽证。寒,外感风寒配发散风寒,外感风热配发散风热药;单纯的肺热配清肺的黄芩、知母;肺寒的配干姜这一类;肺阴虚配养肺阴的沙参、麦冬这一类;肺气虚的配补脾肺之气的人参、黄芩这类;外感内伤均用。过去说它长于百日咳、肺痨咳嗽,百日咳是痉挛性咳嗽,百部有效,肺痨咳嗽使用更明显,现代研究,它对结核杆菌抑制性较强,是重要中名列前茅的几个药,与侧柏叶、冬虫夏草相似。外用杀虫。蛲虫,把百部煎汤涂在肛门上,杀产卵的蛲虫。阴道滴虫,煎汤熏洗杀虫。杀头虱,作用非常强。晚上用较浓的煎汤洗头,洗后戴上帽子,第二天起来,成虫和虫卵都全部杀死,且它对人体无毒害。 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主入肺经,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尤以治久咳虚嗽者为良。可单用或配伍应用。治外感咳嗽,配荆芥、桔梗、紫菀等,如止嗽散。若久咳不已,气阴两虚者,则配黄芪、沙参、麦冬等。治肺痨咳嗽,阴虚者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 2杀虫止痒,用于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本品有杀虫之功,可制成杀虫剂。治蛲虫病,以本品浓煎,睡前保留灌肠。治阴道滴虫,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坐浴外洗。治头虱、体虱及疥癣,可制成20乙醇液,或50水煎剂外搽。【应用】1.用于多种咳嗽。本品性平味甘而润,具有较好的止咳作用,应用甚广。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之新久咳嗽,皆可配伍使用;尤以治久咳虚嗽者为宜。若治外感风寒咳嗽,常与发散风寒药物同用。治风热犯肺,咳嗽痰黄,可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之品同用。肺热咳嗽烦热者,宜与石膏、浙贝母等清泻肺热之品配伍。阴虚肺劳咳嗽咯血者,宜与养阴止血药物配伍。若久咳不止,可单用蜜制熬膏,亦可配伍使用。2.用于蛲虫,阴道滴虫,头虱,疥癣等。本品有一定杀虫、灭虱作用,单用或配伍外用。治蛲虫病,肛门痒者,单味浓煎,保留灌肠。若治阴道滴虫,带下量多,阴部瘙痒者,单用或配伍黄柏、雄黄等清热燥湿杀虫之品煎汤坐浴外洗。用于头虱、体虱、阴虱等,可用50%水煎液或20%乙醇浸液外涂、搽洗。治疥癣,亦可与燥湿杀虫止痒类药物配伍外用。【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亦可入丸散剂。阴虚、久咳宜蜜炙用。蜜制百部,因蜜有润肺作用,故可润肺止咳。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生物碱。所含百部碱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对组织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水煎剂及醇浸剂对头虱、衣虱等均有明显杀灭作用,对鼠蛲虫有显著杀灭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及多种球菌、杆菌、流感病毒、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1.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百部碱、百部定碱、原百部碱、次百部碱、直立百部碱、对叶百部碱、蔓生百部碱等;并含糖、蛋白、脂类、琥珀酸、甲酸、乙酸,灰分等。其所含生物碱,有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气管痉挛,并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镇咳。其水煎液及醇浸液对头虱、衣虱等均有明显杀灭作用;对鼠蛲虫亦有显著杀灭作用;尚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对多种球菌、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流行性感冒病毒、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2.现代常以本品为主药,治疗肺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有用本品为主制成百咳静糖浆等,治百日咳。亦有单用百部浸酒,外搽治丘疹性荨麻疹;或用95%的乙醇百部浸剂,治酒渣鼻。紫菀【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f. 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肺经。【功效】 化痰止咳。是常用的祛痰、止咳、平喘药。祛痰优于止咳,平喘更差些。放在这一章是为了便于和款冬花相比较,它们往往想须为用。主治咳嗽、痰多或咳喘痰多。它辛、苦、温的,辛温的多偏于燥,苦能燥,苦温的也能燥,但它辛、苦,性温而不燥。它蜜制的润肺(是蜜的原因)。【应用】用于多种咳嗽有痰之证。本品有较好的祛痰和止咳作用,性温而不热、不燥,又兼能开宣肺气,故其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之咳嗽有痰者,皆可配伍使用。若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咳嗽痰多者,宜与发散风寒之品同用。治肺热喘嗽,痰黄稠,可与清肺热,止咳喘药同用。对于肺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者,亦可与养肺阴及止咳、止血之品同用。【用法用量】 煎服,510g。肺虚久咳宜蜜炙。【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参考资料】本品含紫菀皂甙、紫菀酮、槲皮素、无羁萜、紫菀甙、环氯亭、挥发油等。此外,尚含烃、脂肪酸、芳香酸。紫菀的水煎液,甲醇、苯提取物均有显著祛痰作用;从本品中提取出的紫甲素有止咳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型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含槲皮素有利尿作用;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款冬花【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 Tussilago farfara L. 的花蕾。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等地。12月前后,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阴干,生用,或蜜炙用。款是到达的意思。它冬天开花春天长叶,先花后叶。【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经。【功效】 止咳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或祛痰,但祛痰次要,止咳最强,所以紫苑是化痰止咳或祛痰止咳,而款冬花是止咳化痰。止咳强化痰次要。这两味药经常配伍在一起,一个长于祛痰,一个长于止咳平喘,对咳痰喘互补,想须为用。它辛而不燥,不容易伤肺阴,但蜜制品,有蜜而润肺。【应用】用于多种咳嗽有痰之证。本品既能止咳,又兼能祛痰,类似于紫菀,应用亦广泛。但本品长于止咳,而紫菀长于化痰,二者常相须为用,故止咳祛痰之力俱佳。治外感风寒之咳喘痰多者,宜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肺热咳嗽痰稠,宜与清肺热、化痰止咳药配伍。肺阴虚咳嗽咯血,可与养肺阴、清肺止咳药物配伍。肺气虚之久咳者,须与补肺气之品同用。【用法用量】 煎服,510g。阴虚久嗽宜蜜炙用。【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参考资料】本品主含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皂甙、挥发油及鞣质等。其煎剂有明显镇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作用;醇提取物及水煎剂均有升压作用;醚提取物对在体或离体胃肠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马兜铃【出处】 -药性论【来源】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北马兜铃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或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后者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干生用,或蜜炙用。马兜铃是果实,青木香是根,藤是天仙藤。古代烽火台上装燃料的兜。有外敌侵入时点燃,叫马兜铃。果实是圆球状的,尖端成熟咧开,像个兜,故名。【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大肠经。【功效】 止咳平喘,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祛痰。止咳最强,苦寒较强,清肺热,是适合肺热咳嗽痰多。热证适合,不管实热虚热,可配伍养阴药。在配伍情况下也可用于热症以外的咳嗽证。但含马兜铃酸,虽不多,但量大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蜜制后,降低不良反应。【应用】用于肺热喘咳。本品长于平喘、止咳,兼能清肺、祛痰,其祛痰之力相对较弱,较宜于肺热喘咳有痰者。治热痰阻肺,喘咳痰多,宜与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若治肺热津伤咳嗽,可与养阴清肺止咳之品配伍。阴虚咳喘,痰中带血,可与阿胶等养阴止血药物配伍。【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多蜜炙用。【使用注意】 不宜过量,以免引起呕吐。【参考资料】1.本品含水溶性季铵类生物碱、马兜铃碱、马兜铃酸、马兜铃次酸、木兰花碱等。其水煎剂对麻醉兔有微弱祛痰作用,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2.马兜铃煎汤熏洗,可治痔漏下血,肛周肿痛。有报道口服马兜铃煎剂,可治疗高血压病,应视病情选用。3.药理研究,动物皮下注射马兜铃碱1%浸剂可致肾炎,大剂量则出现血尿,尿闭,呼吸困难,甚则死亡。若人服用马兜铃过量,可引起恶心、心烦、呕吐等症状,重者可见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肾炎血尿、蛋白尿等,故尤当注意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4.马兜铃蜜炙后,能缓解其苦寒之性,可降低致呕吐副作用,并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故临床多蜜炙后用。枇杷叶【出处】 -名医别录【来源】 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叶。叶的背面有很多黄色的绒毛要刮去,老一点的自己掉好些。现在往往是微炒一下去毛,炒后用蜜灸。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刮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止咳、平喘、化痰。但主要是祛痰,也有一定的清肺热作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在配伍情况下,寒证、虚证、肺燥都可广泛使用。清胃止呕。清胃热和止呕作用都不强,但这类药不多,所以多用。常用做辅药。 【功效与应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胃止呕。 1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2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应用】1.用于肺热咳喘。本品既清肺热,又可化痰,并有较好止咳平喘之效,适当配伍,用于多种咳喘证,尤宜于肺热咳喘而有痰之证。治肺热咳嗽气促,面红唇赤痰黄者,宜与黄芩、栀子等清泻肺热药物配伍。痰阻肺窍,咳嗽气急者,宜与苏子、枳壳等化痰行气之品配伍。阴虚燥咳,无痰者,宜与养阴清肺止咳之品配伍。肺气虚之久咳者,须与黄芪、人参等补肺气之品同用。2.用于胃热呕吐。本品能清胃热而止呕吐,治胃中积热,食后即吐者,宜与竹茹、半夏等清胃、止呕药配伍。湿热中阻之呕吐者,可与黄连等清热、化湿类药配伍。若中寒呃逆者,宜与生姜、陈皮等温胃散寒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止呕宜生用或姜汁炙用。止咳宜蜜炙用;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剂。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及皂苷、熊果酸等。有止咳、平喘、抗炎作用及轻度祛痰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本品含皂甙、熊果酸、苦杏仁甙、齐果墩酸、鞣质、维生素C、维生素B、山梨醇、挥发油等。此外,尚含樟脑,少量蜡醇,砷等。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所含熊果酸有抗炎作用;油脂质有轻度祛痰作用;皂甙有止咳平喘作用;苦杏仁甙水解产生苯甲醛,有抗癌作用。此外,本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有用鲜枇杷叶,刷去背毛,加水煮沸1小时,治小儿蛲虫,睡前或晨起空腹时服,获效。可参考应用。桑白皮【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桑科小乔木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根皮。又叫桑根白皮。桑根皮表面是金黄的,是它的栓皮,要刮掉,剩下里面白的,故名。简称桑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等地。秋末叶落至次春发芽前采收,剥取根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膀胱经。清肺止咳。主要用于肺热喘咳,主要是肺热引起的气喘,止咳效果相对较弱或不明显,主要是肺息安静下来,肝寒,略有偏于养阴倾向性,所以肺热盛,肺阴初伤,不是典型的肺阴证,肺阴虚,是个最合适的药。所以儿科中用它清肺平喘。如泻白散(化骨皮、桑白皮等。主治肺热壅盛而肺阴初伤)。利水退肿。是重要常用的利水退肿药。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它寒性,最适合于湿热水肿。现在不管是肾性的、心性的,作用都比较明显。有虚,脾肾两虚,补脾肾。肝寒的,本身无苦味,安全性高,可做食品来充饥。清肺平喘时要用蜂蜜灸。利水退肿生用。 【功效与应用】 1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等。本品甘寒性降,主入肺经,以泻肺热、平喘咳为专长。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实证。本品能清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故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用之,常配茯苓皮、大腹皮等,如五皮饮。【应用】1.用于肺热喘咳等证。本品以清泻肺火而平息喘咳为专长,常须配伍应用。治肺热喘咳,常与地骨皮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肺虚有热之咳喘者,可与补肺气、清肺热之品配伍。若痰热阻肺,喘息胸满者,宜与杏仁、葶苈子、瓜蒌等化痰、行气、止咳平喘之品同用。若咳喘痰鸣兼有风寒表证者,宜与麻黄、杏仁、苏子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药同用。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利水消肿之功,且又可平喘,故宜于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小便不利兼有胀满喘急者,常与茯苓、大腹皮等利水退肿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5g。利水及清肺平喘,泻肺清热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现代研究】含多种黄酮衍生物,如桑皮素、桑皮色烯素,桑根皮素等。本品有利尿、降压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对兔离体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1.本品含多种黄酮衍生物,伞形花酯,东莨菪素,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香树精,挥发油,谷甾醇,果胶,软脂酸及桑皮呋喃A等。桑白皮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及钠、钾、氯化物的排出;有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尚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等作用。此外,对兔离体肠肌及子宫有兴奋作用。2.近年来有报道以本品为主药配伍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类药,治疗急、慢性肾炎,浮肿、水肿明显者;若伴血压高者,配伍平肝潜阳之品,有一定效果。葶苈子【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独行菜 Lepidium apetalum Willd. 或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 (L.) Wibb ex prantl 的成熟种子。前者称“北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等地;后者称“南葶苈”,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搓出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功效与应用】消痰平喘,利水消肿。消痰平喘或泻肺平喘,泻肺主要是泻痰水,主治热症痰水壅盛重症,喉中痰鸣,胸腹水肿,面目浮肿。用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泻肺实,主要不在清肺热,当然泻肺热是次要方面,与桑白皮不同,泻肺热不同,它偏重于泻肺实,泻痰水。主治痰水壅盛的实证。利水退肿。用于湿热水肿,它苦寒性比桑白皮甚。经年来发现它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衰的水肿和喘息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病大量的是虚证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的,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肺气肿、肺心病,尤其是肺源性的心脏病,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最后造成心力衰竭,心衰的肺心病,所以多偏虚寒,葶苈子通过强心,有利于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这时与苦寒药性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黄芪、白术、附子温补阳气。它的种仁细小,汤剂要包煎。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应用】1.用于痰浊阻肺之喘咳实证。本品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消痰浊,又能泻肺火以平喘咳,故宜于痰涎壅盛之喘咳痰多,胸胁胀满,喘息不得平卧者,常与桑白皮、杏仁等化痰、止咳药同用。2.用于胸水,腹水,全身浮肿等实证。本品与桑白皮类似,均能利水以消肿。桑白皮多用于面目肌肤浮肿,而本品还常用治胸、腹水之实证。治胸胁积水,二便不利,常与大黄、芒硝等攻下药配伍。若水肿或腹水胀满,小便不利,可与利水渗湿、峻下逐水类药物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性泄利易伤正,只宜于实证。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膀胱气虚,小便不利者,忌用。 【现代研究】两种葶苈子醇提取物,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大剂量可引起心律不齐等强心苷中毒症状。本品尚有利尿作用。现有用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者。1.北葶苈子含有强心甙类物质、芥子甙、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等;南葶苈子含挥发油、脂肪油、强心甙等。本品的醇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其含苄基芥子油有广谱抗菌作用,并有利尿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抗癌作用。2.有研究认为,葶苈子炒制(温度不宜太高)后,芥子甙溶出量增高,止咳作用增强,且刺激性芥子油减少。止咳平喘可考虑采用炒制法。白果【出处】 -日用本草【来源】 为银杏科乔木植物银杏 Ginkgo biloba L. 的成熟种子。去掉了果皮的叫白果。带果皮的全果叫银杏。叶片象鸭掌,所以这个树又叫鸭掌树。这个树生长缓慢,生命期长。又叫公孙树。主产于广西、四川、河南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稍蒸或略煮后烘干,生用或炒用。银杏叶 白果【性味归经】 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功效】 化痰,止咳平喘,止带,缩尿。止咳平喘作用明显,尤其是止咳相当明显。有一定的收敛性,所以又称敛肺止咳或敛肺平喘。理论上应用于肺气虚的久咳虚喘,而且是没有痰的对症。这样的典型的收敛性止咳平喘药,都放在了收涩药那一章,但白果在临床上没有完全用于肺气虚的久咳虚喘,放在止咳平喘这一章,关键是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它在敛肺止咳平喘的同时,这个收敛性不是很强,不容易敛邪,更主要是它有比较明显的祛痰作用,有效的祛痰,所以使用时虚证用,又常常用于实证,痰多甚至还有邪气,它都不容易敛邪,这就是放在这一章的原因。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杏仁增强麻黄止咳平喘效果,如果把杏仁换成白果,就是鸭掌散,治的不是虚证是实证,而且还有外感风寒,和三拗汤比优点在于能祛痰。它的收敛性更多表现在它另外的止帯缩尿,用于白带过多,肾虚遗尿,尿频,一方面用它固摄肾气,有主要的前人认为它本身就有一点养肾气作用,收又能补,在道家养生方中很崇尚白果,如白果炖鸡。有毒,尤其生用易引起中毒,有毒的成分能水解,不耐高热,汤剂很安全。辅药银杏叶,既白果树的叶,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作为活血化瘀药来用。古方中用于止咳平喘。【应用】1.用于哮喘咳嗽等证。本品有一定祛痰作用,又可止咳平喘,并略兼收敛之性,故无论虚实之哮喘痰咳,皆可配伍使用。若外感风寒引发哮喘,恶寒发热,喘咳气急痰鸣者,可与麻黄、杏仁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之品配伍。热痰阻肺,喘咳痰黄,宜与桑白皮、黄芩等清泻肺热、化痰平喘药配伍。若肺肾两虚,呼多吸少之虚喘,可与补肾纳气之品同用。燥咳无痰者,宜与养阴润肺止咳之品同用。2.用于带下,肾虚遗尿等。本品有化湿浊,收涩止带,固肾缩小便之效。治湿热下注,带下黄稠量多者,须与清热燥湿类药物配伍,如傅青主女科易黄汤,以之与黄柏、车前子等同用。脾肾气虚,带下清稀量多,常与莲子、山药、菟丝子等补脾肾止带之品同用。治肾虚小便频数,遗尿者,宜与山茱萸、益智仁、覆盆子等补肾固涩之品配伍。【用法用量】 煎服,510g,捣碎。【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小儿尤当谨慎。【参考资料】1.种子含蛋白质、脂肪、淀粉、氰甙、维生素B2及多种氨基酸。此外,尚含钙、磷、铁等元素及胡萝卜素等。白果的乙酸提取物有祛痰作用,并有微弱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本品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种子外皮含有的白果酸对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其含白果二酚对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外皮的水溶成分能抗衰老;其提取物对多种实验真菌有抑制作用。2.本品含银杏毒,能溶于水,加热可被破坏,故炒、煮后毒性降低。本品过量,可出现腹痛、吐泻、发热、惊厥、紫绀、昏迷,重者呼吸麻痹而死亡,故当注意不宜过量。3.银杏叶为银杏树的叶。性味苦、涩,平。功能平喘兼化痰,活血止痛。用于肺虚喘咳,以及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煎服,510g,或制成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矮地茶别名:平地木、叶下红、千年不大、地茶、紫金牛药用部位:本品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紫金牛的干燥全株。药材性状:叶片象茶叶,长的不高,宋代收载,叫紫金牛。江浙地区叫平地木,民间用它治疗风湿痹证,所以又叫矮茶风。认为它能祛风通痹。宋代以后用于祛风湿、瘀血证上,但作用不强。栽培要点:产地:长江流域以南均产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地道沿革: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止咳,祛痰明显,也有一点平喘作用。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用于咳嗽痰多,风湿,黄疸,水肿,闭经,筋骨酸痛,跌打损伤。经试验有镇咳祛痰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1,祛痰止咳:用治咳喘痰多,无论肺寒,肺热均可。单用或配伍其它药煎服,亦可作片剂使用。 2,活血祛瘀:用于血滞经闭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3,利水渗湿:用治湿热黄疸,水肿,小便不利。1慢性气管炎:矮地茶35g,水煎分3次服,或用本品制剂。2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矮地茶、夏枯草各12g,百部、白及、天冬、功劳叶、桑皮各9g,水煎服。3急性黄疸型肝炎:矮地茶30g,红糖适量,红枣10枚,水煎服。4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可与其他药配伍应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全株含挥发油 .在去油后的残渣中分离得镇咳有效成分矮茶素 号(即岩白菜素, Bergenin)和矮茶素号尚含-羟基-甲氧基-十五烯基苯醌等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从紫金牛全草中分离得紫金牛素(Ardisin)、紫金牛酚、(Ardisinol, )叶中含有槲皮甙(Quercitrin)、杨梅树皮甙(Myricitrin)、岩白菜素和冬青萜醇(Ilexol)镇咳有效成分为矮地茶素1号(岩白菜素Bergenin)及三萜类化合物。叶中含槲皮甙(Quercitrin)、杨梅树皮甙(Myricitrin)等。药理作用: . 止咳作用矮地茶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其止咳的主要成分是矮茶素矮茶素的止咳作用强度, 对猫和小鼠的实验性咳嗽, 相当於磷酸可待因的/煎剂给猫腹腔注射或灌胃, 对电刺激喉上神经或氨水引起的咳嗽均於分钟后产生明显的止咳作用, 持续时间约为小时, 以腹腔注射作用较快而强用量在体重以上分钟内即有明显止咳作用, 作用持续小时以上连续用药天未产生耐受性有报告认为, 矮茶素号可能为作用於中脑的中枢性止咳药, 但不能对抗尼可刹米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矮茶素号对中枢抑制剂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 大剂量时亦不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因此判断它为咳嗽中枢的选择性抑制剂矮地茶中的黄酮和挥发油无止咳作用. 祛痰作用矮地茶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 作用强度与桔梗相当, 腹腔注射的作用更强其祛痰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甙实验证明其黄酮甙有增加小鼠(酚红气管排泄法)和大鼠(毛细血管吸收分泌液法)气管分泌的作用, 对麻醉猫有促进气管纤毛排痰作用. 平喘作用矮地茶中之矮茶素号和三萜类无平喘作用, 而所含黄酮给豚鼠肌注或腹腔注射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氨水喷雾法)给药后发生轻度惊厥, 然而可自行恢复, 但灌胃则平喘作用不明显其所含挥发油亦有平喘作用, 但需达中毒剂量时才出现.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矮地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其抗菌作用消失矮茶素号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矮地茶黄酮的作用更强, 但在体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临床观察证明, 紫金牛全草的乙醇可溶(水不溶)部分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较佳从该有效部分离析所得紫金牛素, 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紫金牛酚、亦对结核杆菌有抑制活性矮地茶中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杀菌作用较桉叶油强, 对大肠杆菌的作用与桉叶油相似但不同批次提出的挥发油抗菌效价差异较大. 其他作用矮地茶有降低大鼠气管-肺组织耗氧量的作用矮茶素号作用於含巯基必需基团的酶体系, 因而降低了组织呼吸, 但作用不强矮茶素号给每日吸入二氧化硫而产生慢性气管炎的大鼠内服, 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表现为杯状细胞减少, 炎细胞浸润、肺气肿及肺萎陷程度减轻本品口服吸收快, 排泄亦快, 因此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三分之二病人服药后天内起效, 重复治疗无耐药性临床运用临床报道: . 治疗慢性气管炎矮地茶(干枝)g, 石膏(捣碎)g, 桔梗g, 干地龙g, 蜂蜜g, 猪胆汁个, 甘草.g用水, 文火煎矮地茶、石膏、桔梗、干地龙至, 过滤后加入蜂蜜、猪胆汁, 搅拌约煮沸分钟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