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荥经文物 【发表时间: 2009-07-15】 【来源 】 【阅读:215次】 (一)概述荥经古称严道县,是著名的南丝绸之路重镇。据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由于荥经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开发荥经。早在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时,为赏赐战功显赫的异母兄弟樗里疾,秦惠文王把严道封赐给他,称“严君”,在此设严道县。汉文帝时,宠臣邓通受封在严道铜山铸钱,一时间“邓氏钱、布天下”,引发后来的大诗人李白“多少金钱布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的无限感慨。从严道古城附近发现的春秋至秦汉的各类墓葬及出土文物,揭示了严道繁荣兴旺的历史篇章。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出土文物,揭示了严道的历史文化,由于严道古城的重大发现,1984年由四川省编委批准建立了这所专业性的“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有6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件,二、三级文物200多件,是四川省的文物大县之一,目前展出的仅是部分代表性文物。这些文物除反映出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巴蜀文化外,还反映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石棺葬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交融。为研究巴蜀历史、生产、生活、军事、文化、民族等,提供了系统详实的珍贵实物资料。(二)东汉石棺1969年,荥经县新南村农田改土时发现这一石棺,出土时发现此棺已经被盗。棺盖被损毁,棺身后档头也因被盗破损。棺内器物全部被盗,从各种迹象判断此棺是一位身位高贵的官员,陪葬器物十分精美丰富,所以盗墓贼一定是在下葬后不久就已经盗窃了这座墓葬。此棺虽然残缺了棺盖,但由于其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仍然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石棺一侧的饮马图被收录中国美术全集。石棺前档头用高浮雕、简洁的线条雕刻出一对庑殿式双层楼阁式阙。阙在古代是作为城市的碉楼或皇宫宫阙使用,主要是用于远望。但反映在石棺上就赋予了它另外的含义,一是由于在古代等级森严,尊卑有别。死后墓主人能使用阙,并且墓前有神道的雄伟威严和神兽的守护,说明墓主人身份的高贵。二是由于在汉代四川地区流行“仙化”的信仰,认为人死后可以升天成仙。因此,这对阙就被赋予了“天门”的作用。石棺的一侧,在长240厘米,高79厘米的石棺上用高浮雕刻三幅反映天堂生活的画面。整个画面上有四个大斗棋,中间有一门,分隔为两组图案。中间一门半开,一位仙女依门而望,焦虑与不安的心态被刻画的淋漓尽致,看似情意绵绵等待墓主人的归来。此图左侧则是墓主人的卧室,一男一女盘腿而坐,男的右手抚着女的下颌骨正在亲密接吻。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确认此图为中国最早的接吻图。许多人认为中国人比较保守、含蓄,这幅二千年前的接吻图太不可思议,甚至有悖礼法。其实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由于佛教、道教还没有传入四川,或者说在四川还没有形成气候。四川地区由于原始的崇拜和信仰,认为“房中术”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甚至有许多名人、雅士也积极参与,并且坚信“房中术”除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外,还有一个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使人升天成仙。因此,在汉代的四川地区性文化传播非常快,深入人心以至于对后来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石棺右侧用高浮雕手法刻一人在帷幔之下端坐,神情庄严,头上戴胜是西王母。古代四川流行“羽化升天”的迷信传说,传说古代天上有两位神仙,一位东王公,一位西王母。西王母主管司药普渡众生。因此,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晒的大地干裂,颗粒不收,人民无法生活。这时有一神力壮土叫后羿,力大无穷、武艺超群。他用弓箭射落了九个太阳,让人民安居乐业,立下大功。他到西王母那里求长生不老之药,西王母感念其功高兴地给了后羿长生不老之药。后羿带着药回家,被老婆嫦娥发现偷吃,结果嫦娥奔月,成了神仙长生不老,但由于嫦娥的贪念,使自己与后羿两地分离,并且永远承受狐苦一生的命运。整幅图案在汉文化“羽化升天”的背景下,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美妙的天堂生活。汉文化“羽化升天”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石棺的另一侧长240厘米、高79厘米的地方,在仅长138厘米的空间内,雕刻了一匹矫健的骏马,拴在树上,左侧一待马人手提一桶,马正张口,马耳耸立。马身后另一个侍马人正担一担桶前进。此图用高浮雕手法,采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奇异的构思,精椹的雕刻和夸张的空白让人赞不绝口。此图已被收录中国美术全集。马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荥经县“南丝绸之路”上的边关重镇,商品贸易的集散地。古代的马帮利用马沟通了东西方的交流,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这位墓主人应该是当时严道的地方官,他管理着如今雅安市的全部和泸定、洪雅的一部分。这位官员位高权重深知马能给汉王朝带来什么,于是他死后升天也要带上心爱的马,并且由两人专职伺养,说明马匹在这位地方官心目中的重要性,也说明这位父母官是一位重视经济贸易发展称职的官员。石棺的后挡头刻一朱雀。在古代传说中有四灵,它们是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各施其责掌管东、南、西、北。其中朱雀又是西王母的宠物,常伴随西王母左右,西王母教它带领人间死去的亡魂升天,不至于迷路。所以人们尊它为四灵之首。今年荥经进行县城发展远景规划,不知是有意还是历史命运的巧合,远景规划图竟与朱雀图惊人的相似。我们认为这是否是荥经汉文化的博大精深,预示着荥经的腾飞。(三)开善寺为明代古建筑开善寺,也称开山寺,如此完整规模的明代木结构古建已不多见。该寺历史上是朝拜峨眉的秭妹山瓦屋山的第一殿,也是全国唯一的辟支佛道场的起香殿。旧时,要朝拜瓦屋山,需戒荤食素,沐浴更衣、虔诚地由此起香进山,开善寺即由此开始行善之意。原古建群现仅剩此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古建筑前后檐各有斗拱八朵、结构精湛、构思巧妙;阑额饰深浮雕、精致细腻,线条流畅;天花采用深浮雕用金箔装饰,可见当时通饰彩绘,富丽堂皇,雄伟气派。开善寺对研究古建筑艺术、研究佛教内涵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四)石器石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劳动工具,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这里陈列的是经二次加工的磨制有肩石器,称石铲、石斧、石锄。在荥经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采集点,在同心村还发现了石器制作场,通过这些石器,说明我们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很早就过着人类文明进步标志的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五)陶器荥经的陶器制品可以说是名扬海内外的“荥经砂器”的原型,由此推断,荥经砂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不同的是陶器制作和烧制较粗糙,砂器是经1000多度高温烧制而成。而且做工考究,上釉焙烧。我县出土的成批战国时期的陶器制品中,多以豆、釜、壶、罍等组合生活用品为主,同时也有一批作为陪葬用的仿铜礼器和漆器的陶器制品,为当时的殉葬习俗提供了实物依据。(六)战国兵器:戈古代把青铜称为金,是铜和锡的合金,早期金文写金字只画两点“:”作金,象征合金。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金皆指铜锡合金。春秋晚期,楚国黄金在市上流通,金与黄金名称遂相混淆,战国末黄金与铜才各自有了专用名称。这批青铜兵器“戈”是一种可以钩、挽、刺敌人的装柄兵器。是车战时期的主要兵器。戈由戈头、柲、鐏三部份组成,这里陈列的戈称为“有胡戈”,是早期“无胡戈”发展而来的。戈两面多铸有虎纹,虎是巴蜀民族的图腾,所以虎纹多出现在巴蜀器物上,而虎、手、心,蝉纹等都是巴蜀文化特有的图纹。反映了巴蜀先民对自然的早期崇拜,也对研究巴蜀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七)战国兵器:矛这里陈列的“矛”是用于作战刺杀的青铜兵器,像我们说的“红樱枪”,“矛”分长短两种。长柄矛用于车战,短柄矛用于步兵作战。1986年荥经县同心村发掘了一批巴蜀土坑船棺葬墓,出土文物众多,非常珍贵,既有制作精巧,形制典雅的陶器,更有精美华丽的青铜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其中尤以出土的一件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有名。战国至秦汉时期荥经曾是“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边关重镇,是西南地区与中亚、西亚物质交流的商品贸易集散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同时由于荥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央政权控制“西南夷”的桥头堡和防御“西南夷”入侵的军事要塞。于是就有了由成都生产加工的兵器运到荥经,由这里的守卫部队使用。这位士兵还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姓“公”字,并镶嵌了黄金。这件兵器不仅证明了成都与荥经交往频繁关系密切,而且还把成都的得名推至战国,比史书记载成都得名于秦汉要早二百多年。“成都矛”上铸刻的图文是“虎头蛇尾”,虎头硕大,身躯长如蛇,弯延至另一面。“成都”矛多次外出参展,已成为荥经、四川的历史文物“使节”。(八)战国兵器:剑剑是古代作战刺杀的短兵器,由“身”和“茎”两部分组成。巴蜀剑身铸刻有虎斑纹,根据其形状,习惯称之为“柳叶形”巴蜀剑。在青铜时代,剑主要的战斗性能是刺杀而不利于砍杀,因此,在当时的兵器序列中,与长矛车战的戈、矛、钺等相比,剑处于次要地位。(九)战国漆器漆器反映了巴蜀社会生产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夫一文(纹)杯得铜杯十”这句话意思明确地说明漆器与青铜器相比,有“以一当十”的地位。从而说明拥有漆器者,必定是身份高贵、显赫者。我县出土的漆器,填补了四川地区髹漆器工艺在春秋以前的一段空白。这批漆器出土于荥经严道古城遗址周围的墓葬。有扁壶、双耳长盒,奁、圆盒、耳杯、剑、杖、撬棒等,属于木胎漆器。其中的圆盒底部与盖外部各有一朱书“王邦”二字;底部还烙印“成亭”二字,“成亭”是成都的早期称谓。耳杯上也有朱书“王邦”两字。专家认为这是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的亲属的陪葬物品,这就为淮南王刘长被贬严道提供了实物资料。漆器原件收藏在省博物馆,建国35周年,四川送北京参展的2件文物中,其中一件就是荥经漆器。(十)青铜生活生产用具巴蜀青铜生活用具种类繁多,包括鼎、献、甑、鍪、盘、壶、匜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象瓢、鑑、勺、带钩(古代宽袍衣服上的扣子)等。巴蜀青铜生产工具主要有斧、斤、锯、凿、削、雕刀、锥等。其中凿、斧、削是早期的生产工具,这些器物上面多铸有各种巴蜀特征的图形符号。(十一)巴蜀印章这里陈列的文物,是荥经和全川巴蜀文物中的一个神秘的“谜”,由于专家们的众说纷纭,我们称之为“巴蜀印章”,是按照多数专家推论的结论认定的,其图形至今也不知其意,无法解读,只好称之为“巴蜀图语”。“巴蜀印章”有别于传统印章,其特点是没有文字,只有图文、符号,都是铜铸,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方形、矩形、半圆形、椭圆形,个别为“山”形或月牙形。在古代荥经曾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地区,“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曾在阿富汗发现有蜀布和邛竹杖,其中邛竹杖就是产自荥经大相岭“高节中实”的竹制成。张骞回来后告诉汉武帝有一条比“北方丝绸之路”还要好走的道路,于是汉武帝命令唐蒙和司马相如开通了这条道路。其实这条道路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古代荥经的边境贸易已经非常发达,中央政权为了控制和管理各种商品的交易,使用巴蜀印章这种具有法律强制手段的办法来管理各种商品交易,巴蜀印章作为合法经营的凭证或通关证明,在严道的使用非常频繁。目前我县出土的巴蜀印章数量已超过了巴蜀地区出土的巴蜀印章总和。这充分证明了荥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贸易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北京2008奥运会徽“中国印”的设计,也把荥经印章作为设计参照物之一。(十二)汉陶这里陈列的陶俑、陶狗是汉代陶器,为研究早期陶制品提供了历史和艺术的史料,陶狗栩栩如生,静中显动,为二级文物。严道古城遗址周围曾多次出土大量的汉代文物,这些物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社情,代表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当时民族间的大融合和相互交流往来的情况。(十三)明代陶瓷明代是我国制瓷业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在中外享有盛名,特别是青花瓷的烧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烧制工艺和艺术造诣都属上乘。这几件民间生活瓷碗,青花工艺纯真高雅,其中高柄豆暗龙图案更是一绝,加入水后,白龙晶莹剔透,活灵活现,犹如蛟龙戏水在眼前,碗底明成化年代的印置更说明了其不可估量文物价值。(十四)青铜罍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建设工程经济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 2019-2025年施工员之装饰施工专业管理实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医疗行业办公室的模拟仿真与人性化设计
- 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
- 大数据在顾客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与创新
- 认可奖励协议
- 房务部工作规范与技能培训
- 婚纱摄影接送车协议
-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视觉应用
- 定制家具用户体验合作协议
- 2025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教课件
- 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课件
- 弧形闸门埋件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甘肃兰州事业单位招聘医疗卫生岗考试模拟题带答案2025年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物理试题及答案)(广东二模)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法律知识考查试题及答案
- 职专汽修考试题及答案
- 中医四诊考试题及答案
- x监理管理办法
- 芯片定制合同范本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