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CADCAM-实践教程.doc_第1页
机械CADCAM-实践教程.doc_第2页
机械CADCAM-实践教程.doc_第3页
机械CADCAM-实践教程.doc_第4页
机械CADCAM-实践教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机械 CAD CAMCAD CAM 综合综合 实践教程实践教程 李晓舟李晓舟 宋林森宋林森 二二 OO 六年一月六年一月 1 前前 言言 自自 18 世纪初工业革命以来 机械制造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现在随着现代世纪初工业革命以来 机械制造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现在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机械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机械 制造这个传统的行业焕发了新的活力 增加了新的内涵 制造这个传统的行业焕发了新的活力 增加了新的内涵 CAD CAM 技术 计算机直接控技术 计算机直接控 制和分布式控制 制和分布式控制 DNC 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 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CIMS 等新技 等新技 术已广泛地被人们了解和掌握 其中于术已广泛地被人们了解和掌握 其中于 20 世纪世纪 60 年代初产生形成的机械年代初产生形成的机械 CAD CAM 技技 术 经过术 经过 40 多年的快速发展 现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 并以已广泛应用于机械 电多年的快速发展 现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 并以已广泛应用于机械 电 子 汽车 船舶 航天 航空 轻工等各个领域 该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给机械子 汽车 船舶 航天 航空 轻工等各个领域 该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给机械 制造为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整个过程带来了深刻 全面 根本性的变革 被评为制造为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整个过程带来了深刻 全面 根本性的变革 被评为 20 世世 纪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其应用水平和开发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一个企业技纪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其应用水平和开发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一个企业技 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 我国政府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 我国政府于 2002 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中国经济增长论坛 制定了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跨越的宏伟目标 面对这种新的形势 如何提高企业制定了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跨越的宏伟目标 面对这种新的形势 如何提高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已成为决定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而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已成为决定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而 CAD CAM 技术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企业技术创新 开拓市场强有力的技术手技术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企业技术创新 开拓市场强有力的技术手 段 在中国实现段 在中国实现 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强国 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 在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 在 CAD CAM 技术日益成熟 广泛应用的今天 国家 社会与企业亟需大量专业人才能够投技术日益成熟 广泛应用的今天 国家 社会与企业亟需大量专业人才能够投 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本书根据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为本书根据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为 主要对象 在学生已掌握了主要对象 在学生已掌握了 CAD CAM 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关键技术 功能和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关键技术 功能和 工作流程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中所讲解的基本知识点 工作流程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中所讲解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多样化的应用实例开拓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并通过上通过多样化的应用实例开拓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并通过上 机实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操作与应用机实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操作与应用 CATIA 软件能力 为从事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和制造软件能力 为从事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和制造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I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 实 验 2 实验一 2 一 实验名称 一 实验名称 2 二 实验目的 二 实验目的 2 三 实验要求 三 实验要求 2 实验二 2 一 实验名称 一 实验名称 2 二 实验目的 二 实验目的 2 三 实验要求 三 实验要求 2 实验三 2 一 实验名称 一 实验名称 2 二 实验目的 二 实验目的 2 三 实验要求 三 实验要求 2 第二部分 6140 型车床刀架图纸 3 CATIA 软件使用说明软件使用说明 第一章 概 述 31 1 1 概概 况况 31 1 2 CATIA 的主要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模块 31 第二章 CATIA 工作界面及工具栏功能 文件管理 33 2 1 启动和退出启动和退出 CATIA 33 2 2 CATIA 的工作界面的工作界面 33 2 3 文件操作文件操作 34 2 3 1 建立新文件建立新文件 34 2 3 2 打开已有的文件打开已有的文件 34 2 3 3 保存文件保存文件 34 2 4 工作台工作台 34 2 5 绘图环境参数设置绘图环境参数设置 35 2 6 CATIA 实体绘图模式工具栏功能介绍实体绘图模式工具栏功能介绍 37 第三章 草图设计 39 3 1 概述概述 39 3 2 进入和退出草图设计的环境进入和退出草图设计的环境 39 II 3 3 绘制图形绘制图形 40 3 3 1 绘制轮廓线绘制轮廓线 40 3 3 2 绘制简单图形绘制简单图形 40 3 3 3 样条曲线和圆弧连接样条曲线和圆弧连接 41 3 3 4 绘制二次曲线绘制二次曲线 41 3 3 5 绘制直线绘制直线 41 3 3 6 绘制点绘制点 41 3 4 图形编辑图形编辑 41 3 5 约束控制约束控制 42 3 5 1 几何约束几何约束 42 3 5 2 尺寸约束尺寸约束 42 3 5 3 接触约束接触约束 43 习习 题题 43 第四章 零件的三维建模 46 4 1 概概 述述 46 4 1 1 实体造型的两种模式实体造型的两种模式 46 4 1 2 进入零件三维建模模块的三种途径进入零件三维建模模块的三种途径 46 4 2 基于草图的特征基于草图的特征 46 4 2 1 拉伸拉伸 47 4 2 2 挖槽挖槽 47 4 2 3 打孔打孔 48 4 2 4 旋转体旋转体 49 4 2 5 旋转槽旋转槽 49 4 2 6 肋肋 49 4 2 7 狭槽狭槽 50 4 2 8 加强筋加强筋 50 4 2 9 放样放样 51 4 2 10 减去放样减去放样 52 4 3 修饰特征修饰特征 52 4 3 1 倒圆角倒圆角 53 4 3 2 切角切角 53 4 3 3 拔模拔模 54 4 3 4 抽壳抽壳 55 4 3 5 改变厚度改变厚度 56 4 3 6 内外螺纹内外螺纹 56 4 4 形体的变换形体的变换 57 4 4 1 平移平移 57 III 4 4 2 旋转旋转 57 4 4 3 对称对称 57 4 4 4 镜像镜像 57 4 4 5 矩形阵列矩形阵列 58 4 4 6 圆形阵列圆形阵列 58 4 4 7 比例缩放比例缩放 59 习习 题题 60 第五章 部件装配 66 5 1 概述概述 66 5 2 创建部件创建部件 66 5 3 改变部件的位置改变部件的位置 67 5 3 1 调整位置调整位置 68 5 3 2 对齐对齐 68 5 3 3 智能移动智能移动 68 5 3 4 爆炸图爆炸图 68 5 4 创建约束创建约束 70 5 4 1 重合重合 70 5 4 2 接触接触 70 5 4 3 偏移偏移 71 5 4 4 角度约束角度约束 71 5 4 5 空间固定约束空间固定约束 71 5 4 6 固联约束固联约束 71 5 4 7 重复利用实体阵列重复利用实体阵列 72 习习 题题 72 第六章 形成平面设计图纸 74 6 1 绘制工程图的环境绘制工程图的环境 74 6 1 1 Drafting 模块模块 74 6 1 2 进入和退出绘制工程图的环境进入和退出绘制工程图的环境 74 6 2 制图工具栏功能制图工具栏功能 76 习习 题题 80 第七章 曲线曲面设计 81 7 1 概概 述述 81 7 2 生被线框元素的工具生被线框元素的工具 81 7 2 1 生成点生成点 82 7 2 2 生成直线生成直线 85 IV 7 2 3 生成平面生成平面 90 7 2 4 投影投影 95 7 2 5 相贯线相贯线 96 7 2 6 反射线反射线 96 7 2 7 相交线相交线 97 7 2 8 平行曲线平行曲线 97 7 2 9 二次曲线二次曲线 98 7 2 10 样条曲线样条曲线 100 7 2 11 螺旋线螺旋线 100 7 2 12 涡线涡线 100 7 2 13 脊线脊线 102 7 3 生成曲面生成曲面 103 7 3 1 拉伸拉伸 103 7 3 2 旋转旋转 103 7 3 3 球面球面 104 7 3 4 等距等距 104 7 3 5 扫描扫描 104 7 3 6 填补填补 106 7 3 7 放样放样 107 7 3 8 混合混合 108 习习 题题 108 第八章 电子样机运动机构模拟 110 8 1 概述概述 110 8 3 CATIA V5 运动副的类型运动副的类型 112 8 4 电子样机运动仿真的一般过程电子样机运动仿真的一般过程 113 习习 题题 117 第九章 连杆件的 CAM 加工仿真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实实 验验 实验一 零件设计实验实验一 零件设计实验 1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1 典型零件三维建模 典型零件三维建模 2 装配体零件三维建模 装配体零件三维建模 2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掌握通过该实验掌握 CATIA 软件的零件设计模块基本操作 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技术以软件的零件设计模块基本操作 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技术以 及及 CAD CAM 建模技术在软件中的实现与应用 掌握构建三维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建模技术在软件中的实现与应用 掌握构建三维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3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 完成典型零件的三维建模 完成典型零件的三维建模 5 7 个零件 个零件 2 完成装配体零件的三维建模 完成装配体零件的三维建模 10 12 个零件 个零件 实验二实验二 产品设计及工程图设计实验 产品设计及工程图设计实验 1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装配体装配及工程图生成装配体装配及工程图生成 2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掌握掌握 CATIA V5 装配模块 工程图模块的主要功能 并用该模块建立装配体三维模装配模块 工程图模块的主要功能 并用该模块建立装配体三维模 型 并生成相应的零部件工程图 型 并生成相应的零部件工程图 3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将实验一所建立的装配体零件的三维建模调入产品设计模块中 按各构件之间的装配将实验一所建立的装配体零件的三维建模调入产品设计模块中 按各构件之间的装配 约束关系添加装配约束 形成产品三维模型 并生成相应的零部件工程图 约束关系添加装配约束 形成产品三维模型 并生成相应的零部件工程图 实验三实验三 工程分析实验 工程分析实验 1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典型零件的工程分析典型零件的工程分析 2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掌握掌握 CATIA 软件工程分析模块的功能 掌握在负载作用下零件的变形 应力等的分软件工程分析模块的功能 掌握在负载作用下零件的变形 应力等的分 析方法 掌握零件结构及受力合理性的分析方法 析方法 掌握零件结构及受力合理性的分析方法 3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应用应用 CATIA 软件工程分析模块 完成在负载作用下零件的变形 应力等的分析 生软件工程分析模块 完成在负载作用下零件的变形 应力等的分析 生 成分析报告 成分析报告 1 实验四 仿真分析实验实验四 仿真分析实验 1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典型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典型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2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掌握掌握 CATIA 软件仿真模块的功能 掌握构件间的连接关系 运动副 机架 驱动的软件仿真模块的功能 掌握构件间的连接关系 运动副 机架 驱动的 添加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掌握产品 机构的运动仿真方法 添加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掌握产品 机构的运动仿真方法 3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应用应用 CATIA 仿真模块 完成典型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并分析机构运动的正确性 仿真模块 完成典型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并分析机构运动的正确性 生成分析报告 生成分析报告 实验五 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实验五 数控加工仿真实验 1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仿真典型零件数控加工仿真 2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掌握掌握 CAXA 软件数控加工仿真模块的功能 软件数控加工仿真模块的功能 CATIA 与与 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之间制造工程师软件之间 数据转换方法 掌握数据转换方法 掌握 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的基本功能 并利用该软件完成零件的数控制造工程师软件的基本功能 并利用该软件完成零件的数控 加工仿真 加工仿真 3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建立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 调入建立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 调入 CAXA 制造工程师中 通过对零件型面特征的分析 制造工程师中 通过对零件型面特征的分析 输入零件加工参数 利用各种加工功能计算零件数控加工的轨迹 进行零件模拟加工仿真 输入零件加工参数 利用各种加工功能计算零件数控加工的轨迹 进行零件模拟加工仿真 自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及工艺文件 自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及工艺文件 2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6140 型车床刀架图纸型车床刀架图纸 表表 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 序序 号号图图 号号名名 称称 104000刀架装配图刀架装配图 204011刀架中部刀架中部 304012镶条镶条 404013刀架座刀架座 504014手柄手柄 1 604015轴轴 704016弹簧弹簧 1 804017套套 1 904018环环 1 1004019法兰盘法兰盘 1104020结合子结合子 1 1204021结合子结合子 2 1304022止钉止钉 1404023销销 1504024套套 2 1604025环环 2 1704026偏心套偏心套 1804027垫圈垫圈 1904028刀架螺杆刀架螺杆 2004029螺母螺母 2104030手柄手柄 2 2204031上刀架上刀架 2304032弹簧弹簧 2 2404033刻度套刻度套 2504034螺钉螺钉 2604035刻度套支座刻度套支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1 2 3 4 5 6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 1 概概 况况 1 2 CATIA 的主要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模块 第二章第二章 CATIA 工作界面及工具栏功能 文件管理工作界面及工具栏功能 文件管理 2 1 启动和退出启动和退出 CATIA 2 2 CATIA 的工作界面的工作界面 2 3 文件操作文件操作 2 3 1 建立新文件建立新文件 2 3 2 打开已有的文件打开已有的文件 2 3 3 保存文件保存文件 2 4 工作台工作台 2 5 绘图环境参数设置绘图环境参数设置 2 6 CATIA 实体绘图模式工具栏功能介绍实体绘图模式工具栏功能介绍 第三章第三章 草图设计草图设计 习习 题题 1 绘制如图 绘制如图 3 20 至图至图 3 23 所示图形 并标注尺寸 所示图形 并标注尺寸 7 图图 3 20 图图 3 21 图图 3 22 图图 3 23 2 绘制如图 绘制如图 3 24 至图至图 3 27 所示图形 并标注尺寸 所示图形 并标注尺寸 图图 3 24 图图 3 25 8 图图 3 26 图图 3 27 4 绘制如图 绘制如图 3 28 示图形 并标注尺寸 示图形 并标注尺寸 9 图图 3 28 第四章第四章 零件的三维建模零件的三维建模 习习 题题 1 创建如图创建如图 4 48 图 图 4 54 所示形体的三维模型 所示形体的三维模型 图图 4 48 吊耳吊耳 10 图图 4 49 支架支架 图图 4 50 联接端头联接端头 11 图图 4 51 支座支座 图图 4 52 花键套花键套 12 图图 4 53 支架支架 图图 4 54 轴承座轴承座 2 创建如图 创建如图 4 55 图 图 4 60 所示形体的三维模型 所示形体的三维模型 13 图图 4 55 图图 4 56 14 图图 4 57 图图 4 58 图图 4 59 15 图图 4 60 第五章第五章 部件装配部件装配 习习 题题 1 完成图 完成图 5 17 5 19 所示结构的装配 所示结构的装配 图图 5 17 图图 5 18 16 图图 5 19 图图 5 20 2 完成图 完成图 5 20 5 22 所示的四杆机构 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的装配 所示的四杆机构 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的装配 图图 5 21 图图 5 22 3 完成图 完成图 5 23 所示的曲轴连杆机构的装配 所示的曲轴连杆机构的装配 装配图装配图 爆炸图爆炸图 图图 5 23 4 完成图 完成图 5 24 所示的机构的装配 所示的机构的装配 17 装配图装配图 爆炸图爆炸图 图图 5 24 第六章第六章 形成平面设计图纸形成平面设计图纸 习习 题题 1 利用 利用 Drafting 模块 生成图模块 生成图 4 48 图 图 4 54 所建模型的工程图 所建模型的工程图 2 利用 利用 Drafting 模块 生成图模块 生成图 4 55 图 图 4 60 所建模型的工程图 所建模型的工程图 第七章第七章 曲线曲面设计曲线曲面设计 习习 题题 1 用直线 二次曲线 填充面作如图 用直线 二次曲线 填充面作如图 7 64 所示达索 所示达索 DASSAULT 公司徽标 公司徽标 18 图图 7 64 达索公司徽标达索公司徽标 图图 7 65 管接头管接头 2 用拉伸 用拉伸 EXTRUDE 和剪切 和剪切 TRIM 命令作如图 命令作如图 7 65 所示管接头 所示管接头 3 用螺线和扫描面作如图 用螺线和扫描面作如图 7 66 所示螺线管 所示螺线管 图 7 66 螺线管 4 用拉伸 旋转 剪切和倒圆角命令作图 用拉伸 旋转 剪切和倒圆角命令作图 7 67 所示灯罩 所示灯罩 5 用阵列命令作图 用阵列命令作图 7 68 所示叶片 每个叶片是直纹扫描面 所示叶片 每个叶片是直纹扫描面 SWEEP LINE 导 导 线是螺线 其螺距为线是螺线 其螺距为 136mm 高度为 高度为 36mm 基圆半径为 基圆半径为 l00mm 扫描素线长 扫描素线长 l00mm 图图 7 67 灯罩灯罩 图图 7 68 叶片叶片 6 放样图 放样图 7 69 所示马鞍面 所示马鞍面 7 放样图 放样图 7 70 所示通风管道 所示通风管道 19 图图 7 69 马鞍面马鞍面 图图 7 70 通风管道通风管道 第八章第八章 电子样机运动机构模拟电子样机运动机构模拟 习习 题题 1 对图 对图 5 17 5 19 的装配体分别进行移动副 旋转副和螺旋副的运动模拟 的装配体分别进行移动副 旋转副和螺旋副的运动模拟 2 对图 对图 5 21 5 22 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进行运动模拟 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进行运动模拟 3 对图 对图 5 23 的装配体进行运动模拟 的装配体进行运动模拟 4 对图 对图 5 24 的装配体进行运动模拟 的装配体进行运动模拟 20 第九章第九章 连杆件的连杆件的 CAM 加工仿真加工仿真 图图 9 1 连杆造型连杆造型 为了介绍为了介绍 CAM 加工仿真的一般过程 利用加工仿真的一般过程 利用 CAXA 制造工程师制造工程师 2004 对连杆件 如图对连杆件 如图 所示 进行加工 所示 进行加工 CAXA 制造工程师的详细使用说明请参照相关书籍 制造工程师的详细使用说明请参照相关书籍 1 利用 利用 CATIA 软件软件 对连杆件进行建模 利用对连杆件进行建模 利用 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的数制造工程师软件的数 据接口将其导入据接口将其导入 CAXA 制造工程师中 制造工程师中 2 选择特征树栏 选择特征树栏双击双击 弹出刀具库管理对话框 如图弹出刀具库管理对话框 如图 9 2 所示 所示 图图 9 2 刀具库管理对话框刀具库管理对话框 单击单击 增加刀具增加刀具 按钮 在对话框中输入铣刀名称 如图按钮 在对话框中输入铣刀名称 如图 9 3 刀具定义所示 刀具定义所示 一般都是以铣刀的直径和刀角半径来表示 刀具名称尽量和工厂中用刀的习惯一致 一般都是以铣刀的直径和刀角半径来表示 刀具名称尽量和工厂中用刀的习惯一致 刀具名称一般表示形式为刀具名称一般表示形式为 D10 r3 D 代表刀具直径 代表刀具直径 r 代表刀角半径 代表刀角半径 在刀具库管理对话框中键入正确的数值 刀具定义即可完成 其中的刀刃长度和刃杆在刀具库管理对话框中键入正确的数值 刀具定义即可完成 其中的刀刃长度和刃杆 长度与仿真有关而与实际加工无关 在实际加工中要正确选择吃刀量和吃刀深度 以免刀长度与仿真有关而与实际加工无关 在实际加工中要正确选择吃刀量和吃刀深度 以免刀 具损坏 具损坏 21 图图 9 3 刀具定义刀具定义 3 后置设置 后置设置 用户可以增加当前使用的机床 给出机床名 定义适合自己机床的后置格式 系统默用户可以增加当前使用的机床 给出机床名 定义适合自己机床的后置格式 系统默 认的格式为认的格式为 FANUC 系统的格式 系统的格式 1 选择 选择 加工加工 后置处理后置处理 后置设置后置设置 命令 弹出后置设置对话框 命令 弹出后置设置对话框 2 增加机床设置 选择当前机床类型 如图 增加机床设置 选择当前机床类型 如图 9 4 机床设置所示 机床设置所示 图图 10 86 机床设置机床设置 图图 10 87 后置处理设置后置处理设置 22 3 后置处理设置 选择 后置处理设置 选择 后置处理设置后置处理设置 标签 根据当前的机床 设置各参数 标签 根据当前的机床 设置各参数 如图如图 9 5 后置处理设置所示 后置处理设置所示 4 设定加工范围 设定加工范围 单击曲线生成工具栏上的单击曲线生成工具栏上的 矩形矩形 按钮按钮 拾取连杆托板的两对角点 绘制如图拾取连杆托板的两对角点 绘制如图 9 6 加工加工 区域线框所示的矩形 作为加工区域 区域线框所示的矩形 作为加工区域 5 等高粗加工刀具轨迹 等高粗加工刀具轨迹 1 设置 设置 粗加工参数粗加工参数 单击 单击 加工加工 粗加工粗加工 等高线粗加工等高线粗加工 在弹出的 在弹出的 粗加工粗加工 图图 9 6 加工区域线框加工区域线框 参数表参数表 中设置中设置 粗加工参数粗加工参数 如图 如图 9 7 等高线粗加工所示 等高线粗加工所示 图图 9 7 等高线粗加工等高线粗加工 23 2 设置粗加工 设置粗加工 铣刀参数铣刀参数 如图 如图 9 8 刀具参数所示 刀具参数所示 图图 9 8 刀具参数刀具参数 3 设置粗加工 设置粗加工 切削用量切削用量 参数 如图参数 如图 9 9 切削用量所示 切削用量所示 4 确认 确认 进退刀方式进退刀方式 下刀方式下刀方式 清根方式清根方式 系统默认值 按系统默认值 按 确定确定 退出退出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 5 按系统提示拾取加工轮廓 拾取设定加工范围的矩形后单击链搜索箭头 按系 按系统提示拾取加工轮廓 拾取设定加工范围的矩形后单击链搜索箭头 按系 统提示统提示 拾取加工曲面拾取加工曲面 选中整个表面 然后按鼠标右键结束 如图 选中整个表面 然后按鼠标右键结束 如图 9 10 拾取加工轮廓拾取加工轮廓 所示 所示 6 生成粗加工刀路轨迹 系统提示 生成粗加工刀路轨迹 系统提示 正在准备曲面请稍候正在准备曲面请稍候 处理曲面处理曲面 等 等 然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粗加工轨迹 结果如图然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粗加工轨迹 结果如图 9 11 粗加工轨迹所示 粗加工轨迹所示 24 图图 9 9 切削用量切削用量 图图 9 10 拾取加工轮廓拾取加工轮廓 25 7 隐藏生成的粗加工轨迹 拾取轨迹 单 隐藏生成的粗加工轨迹 拾取轨迹 单 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隐藏隐藏 命令 隐命令 隐 藏生成的粗加工轨迹 以便于下步操作 藏生成的粗加工轨迹 以便于下步操作 5 等高精加工 等高精加工 1 设置等高精加工参数 单击 设置等高精加工参数 单击 加工加工 精加工精加工 等高线精加工等高线精加工 在弹出的 在弹出的 等等 高线精加工参数表高线精加工参数表 中设置精加工参数 如图中设置精加工参数 如图 9 12 等高线精加工参数表所示 等高线精加工参数表所示 图图 9 11 粗加粗加 工轨迹工轨迹 图图 9 12 等高线精加工参数表等高线精加工参数表 2 切削用量 进退刀方式和铣刀参数按照粗加工的参数来设定 完成后单击 切削用量 进退刀方式和铣刀参数按照粗加工的参数来设定 完成后单击 确确 26 定定 3 按系统提示拾取整个零件表面为加 按系统提示拾取整个零件表面为加 工曲面 按右键确定 工曲面 按右键确定 4 生成精加工轨迹 如图 生成精加工轨迹 如图 9 13 精加精加 工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