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救治基本常识.doc_第1页
伤员救治基本常识.doc_第2页
伤员救治基本常识.doc_第3页
伤员救治基本常识.doc_第4页
伤员救治基本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员救治基本常识 一止血创伤一般都会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静脉损伤,会引起大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伤员因出血过多,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及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所以对创伤出血,首先要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然后再作其他急救处理。毛细血管和较小的静脉出血,一般出血缓慢,可外撒止血散,如桃花散、花蕊石散、云南白药、如意金刀散等,再用纱布、绷带包扎伤口,就可以止血。较大的静脉或动脉血管损伤出血,出血量较大而急,可采用加压包扎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紧急情况下还采用临时指压法以减少出血。急救救护常用止血方法如下:1 指压止血法 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在局部的骨骼上,紧急时可隔着衣服压迫,使之止血。此方法适用于四肢及头脑部的大出血急救,但这毕竟是减少伤员失血挽救生命的临时应急措施,不宜长时间使用,同时也不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运。所以在施用指压法的同时,应积极寻找器材,准备更换其他止血方法,或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常用的指压止血法有以下几种:(1) 头面部出血指压止血法: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在耳前一指处压迫颞浅动脉,可减少同侧头皮及额、颞部出血。面动脉指压止血法:在下颌骨咀嚼肌的前方,触到面动脉的搏动处,将面动脉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下半面部出血。颈动脉指压止血法: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到颈动脉搏动处,将颈动脉压向后方的颈椎横突上,可止住同侧头面部出血。但压迫该处止血时,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只能单侧指压,不能双侧动脉同时压迫,以免引起脑缺血。(2)肩部出血指压法:在锁骨上窝触到颈动脉搏动,将颈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可止住肩部和腋窝部出血。(3)上肢出血止压法:手、前臂、上臂中下段的动脉出血,在上臂中上段内侧触到肱动脉的搏动,用拇指或四指并拢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即可止血。(4)下肢出血指压止血法:足部、小腿、大腿动脉出血,在腹股沟中点偏下方触到股动脉,用双手拇指或拳将股动脉压在股骨上即可止血。2加压包扎止血法 这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静脉出血。常用有绷带、三角巾、急救包三种。使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时,先期用无菌或干净敷料填塞伤口,外加消毒或干净纱布压垫,再进行包扎。使用急救包止血时,因包内备有无菌敷料和纱布压垫,故拆开急救包,可将备用无菌敷料填于伤口直接加压包扎。加压包扎时,松紧要合适,既要止血,又不要完全阻断肢体的血液循环。进行止血时,应先将肢体抬高,包扎范围超出伤口2-3横指,使用绷带包扎止血时要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包扎后如继续出血渗透敷料,可再加敷料包扎,直至有效止血。3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条止血带与气压止血带两种。此法适用于四肢动静脉出血,但使用止血带止血要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止血带缚上时间太长不但肢体疼痛,还可能因肢体缺血性坏死而致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操作方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气压止血带,确定缚止血带部位。上肢缚于上臂上1/3处,下肢缚于大腿中上1/3处。上止血带时先将患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先用软敷料或毛巾、衣服等垫好,若用橡皮管止血带止血,将止血带用手按住一头,拉长另一头缠绕肢体两周,在肢体外侧打结固定,利用止血带的弹性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若用气压止血带,缚上后则充气,直至有效止血。(2)注意事项:使用止血带,以出血停止为度,而不是越紧越好,否则会使皮肤、神经、血管损伤,当然太松达不到止血目的。止血带上好后要标明时间,一般1小时左右要放松一次,若出血停止则不必重复使用。若出血未止,3-5分钟以后再缚上,缚之前覆盖无菌敷料于伤口上,并压住伤口以免过多渗血。解松止血带之前,先作好清创术的准备,以便迅速、彻底止血。对失血较多伤员应给输液、输血,以防止发生休克、酸中毒等并发症。对严重的挤压伤和远端肢体严重缺血者,止血带要忌用或慎用。在患者受伤现场,若缺乏止血器材,可用三角巾、绷带、布条代替代止血带临时止血。二包扎创伤伤口正确地包扎是救护中的重要一环,包扎不仅能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而且能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有利于搬运和转送。进行包扎时动作要轻巧、迅速、准确,敷料要包住伤口,同时严密牢固,松紧适宜。包扎完毕应检查远端肢体血运是否正常,若完全阻断,应予以放松,重新包扎。常用的包扎方法、器材有以下几种: 1绷带包扎法 是使用最普通的一种创伤伤口包扎法,其取材、携带、操作都很方便,方法也容易掌握。(1)环形包扎法:环绕肢体数圈包扎,每圈需重叠,用于小范围伤口及固定敷料。(2)螺旋形包扎法:先环绕肢体三圈,固定开始的一端,再斜向上环绕,后圈压住前圈的一半或2/3。用于肢体粗细变化不大的部位,如上臂、足部等。(3)螺旋反折包扎法:先环绕肢体数圈以固定始端,再斜旋向上环绕,每圈反折一次。此法用于肢体粗细不等的部位,如小腿、前臂等。(4)8字环形包扎法:先环绕肢体关节远端数圈以固定始端,再跨越关节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并根据需要把前圈覆盖一半,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2三角巾包扎法医 三角巾包扎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效果好,操作快,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使用时要求三角巾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舒展,敷料贴体。(1)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齐眉上,沿耳上方拉向枕部,将顶角从头顶拉向后枕部,两底边压住顶角交叉绕向前额打结,再将顶角反折固定于反枕部。(2)面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打一个结,用其兜住下颌,罩住面部,左右底角向后拉紧,在枕后交叉压住底边,再绕向前额打结。根据情况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3)胸部包扎法:底边横放伤侧胸部,并绕向背后,顶角拉过肩部背后,与左右底角在背后打结。(4)肩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燕尾夹角放于肩上正中位,朝颈部。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于外侧打结,拉紧两燕尾角,分别包绕伤侧胸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5)侧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90燕尾式,夹角对准伤侧大腿外侧正中线,底边两角绕腹背部互相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包绕大腿相互打结。(6)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朝上,横放于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顶角绕过会阴部至腰后与两底角结处打结。3多头带包扎法 此方法多用于头面部较小的伤口及胸、腹部的包扎。操作时,先将多头带中心对准覆盖敷料的伤口,然后将两边的各个头分别拉向对侧打结。4。急救包扎法 此方法多用于头胸部开放性损伤。使用时拆开急救包,将包中备有的无菌敷料和压垫对准伤口盖住,再按三角巾包扎法将带系好。5其他包扎法(1)体腔脏器膨出包扎法:在急救现场若遇腹部开放性损伤,腹腔脏器膨出,不能将污染的脏器纳入腹腔内,可用碗盖住膨出之脏器,再用三角巾包扎。(2)衣服包扎法:在无包扎器材的急救现场,可将衣或裤撕成带状、三角状或多头状,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包扎。(3)头部帽子包扎法:用于头面部伤口,在缺乏器材的情况下,可将帽子衬里从中间剪开,剪开的两边下拉,接上带子,在下颌打结。(4)头部毛巾包扎法:用于头面部伤口,包扎时将毛巾一边横放于头额,前缘两端反折向枕后部打结,后缘两端拉向颌下打结。(5)前臂书包包扎法:用于前臂创伤。包扎时将书包背面包绕前臂,反折两带,挂在脖子上悬吊上臂。三固定现场救护中,对可疑骨折的伤员必须作可靠的临时固定,其目的是减轻伤员骨折端的疼痛,预防发生疼痛性休克;同时限制骨折端的活动以免发生新的损伤。临时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对开放性骨折要按救护顺序先止血、包扎,后固定骨折肢体。固定使用的器材常用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但在无固定器材的情况下,可就地取材,采用树枝、竹杆、木棍、纸板、雨伞、腰带、衣服、书卷等代替。固定时,木夹板与肢体间要加衬垫(棉垫、毛巾、布片等软物),以防皮肤受压损伤;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循环。固定后,如出现指(趾)苍白、青紫,肢体发凉、疼痛或麻木时,表明血循环不良,要立即查明原因,如系扎缚过紧,应放松缚带重新固定。常用的临时固定方法有如下几种: 1前臂骨折固定法 用一块从肘关节至手指长的夹板铺好衬垫,放在伤臂外侧,用绷带作螺旋包扎固定,指尖外露,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2上臂骨折固定法 取肩峰至肘关节长木夹板,内层放置衬垫,置夹板于上臂外侧,用绷带作螺旋包扎,再将上臂固定在胸侧,屈曲肘关节将前臂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上肢骨折如无固定器材,可利用患者躯干将上臂、前臂用皮带、布带固定;或将伤员伤侧衣襟角剪一小口,向外上反折,托起前臂扣于第一或第二钮扣上。3锁骨骨折固定 可用三角巾作临时固定,先在两腋下垫上棉垫或折叠的毛巾,用两条三角巾的底边,分别置于两侧肩背部,底边朝外,顶角朝内,将底边从腋窝绕到肩前方打结,再把三角巾两顶角拉紧在背后打结。亦可用绷带作¥字形固定。4肋骨骨折固定法 对肋骨骨折尤其是多根或多段骨折的伤员,须用多头带固定。如现场无多头带,可将衣裤临时剪成多头带。固定时先在骨折部盖上大棉垫,然后嘱伤员呼气后屏息,即将多头带在健侧胸部打结。5大腿骨折固定法 用一块从足跟至腋下长的木夹板置于伤肢外侧,用6-7条布带扎紧固定。6小腿骨折固定法 取一块从大腿至足跟长的木夹板,置于大、小腿外侧,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下肢骨折在无夹板、木棍、竹杆等固定物时,亦可将伤肢固定在健肢上。固定时健肢和伤肢伸直、并拢,两腿之间垫以棉花或衣物,然后分段用布带扎紧固定。 四搬运与转运伤员经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要将伤员搬运和转送到救护站或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搬运时要根据不同的伤情和条件,采用正确的、合理的搬运方式,让伤员尽快离开受伤现场。搬运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轻伤员可以搀扶、抱扶、背负;但是较重的伤员,尤其是发生脊柱骨折、昏迷、气胸的伤员,不能用这些方法搬运,必须采用平卧式搬运法。搬运时两人或数人蹲在伤员同一侧,分别用双手托住伤员的头部、背部、腰部、臀部和腿部,动作协调一致地将伤员托起置于担架上。若属脊柱骨折,担架须用硬板。救护人员不足时也可以采用滚动式搬运法,搬运时由两人在伤员同一侧保持伤员平直体位,轻轻将伤员推滚至木板上。若在战场上需要隐蔽地搬运伤员,则采取侧身匍匐式搬运或用大衣、雨衣拖拉式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