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创业实训基地工作汇报.doc_第1页
无锡创业实训基地工作汇报.doc_第2页
无锡创业实训基地工作汇报.doc_第3页
无锡创业实训基地工作汇报.doc_第4页
无锡创业实训基地工作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实践中探索职校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有效模式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创业实验基地工作汇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市场化完善的新阶段,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深化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重点从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实践锻炼,积极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在校生和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实践,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的适需人才和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无锡市也在2008年颁布了关于推进全市大中专院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大中专院校努力实现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为了更好的贯彻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开展创业教育指导意见的精神,我校成立了“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在6000多名在校生中进行了相关的创业教育信息调查,在立信职教集团的省内省外成员学校中进行了重点考察和调研,召开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现场观摩交流会”、“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推进会”和“创业基地建设研讨会”,掌握和了解了许多相关资料和信息,从宏观到微观探索职业院校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的途径与方法。在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我校在近三年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中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课程学习-企业家培训中心-创业园地实践”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理论、实务、实践”模式。学校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成为“无锡市职业院校就业与创业经验交流会”交流单位,学校所撰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信息调查与研究论文获江苏省创业教育论文一等奖,积极探索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的途径与方法一文获第五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意教育论坛三等奖,学校开设的创业园地、“企业家培训中心、“学生之家”模拟创业公司、学生创业机械公司、师生电脑公司、创业摇篮“格子店铺”、“青春驿站商店”、“校园文化创意工作室”等15家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开展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一、创业教育领导重视,管理部门形成合力1、领导重视,措施落实从2008年起,学校校长室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牵头,集团办、教务科、学生科、团委、成教部、总务科等管理部门参与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学校在此基础上,客服校园场地紧缺的困难,专门划出地方,组建了“在校生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并以职教集团办、总务科和团委为核心,成立了“创业实践实训基地管理小组”。2、设立“创业实践实训基金”2009年,学校设立了10万元创业实验实训基金,以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创业园地的和创业项目的活动开展。2010年,学校根据创业实践实训项目的增加,又将创业基金增加为20万元,确保创业项目的启动和流动资金的保障。3、探索形成“创业知识、创业实务、创业实践”一体化模式学校从2008年起,将“创业知识教育”列入课程,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创业知识教育;为了克服职业院校把创业教育排入课表,但是只偏重知识化教学,教师按本授课,学生流于书面学习形式,教与学枯燥乏味的现象;也为了避免学校将其列于课外兴趣性化活动,而缺乏教师指导、缺少系统性教育,常常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现象。在实践中努力从“创业知识教育团队化、创业实务培训实战化、创业实践市场化”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提高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实效。(1)创业知识教育团队化课堂进行创业知识教育,首先在班级内竞聘创业团队总经理、由总经理组建创业团队、每个学生都在团队内担任一定的角色(从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到财务部经理、营销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等等)。每个学生有了角色,就会有角色意识,担当一定的责任。同时开展创业团队之间的展示与竞争,评选最佳的创业方案和商业计划书、最佳创业团队,使每堂课、每个活动、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当然,这对教师的传统教学形式和教学习惯是个挑战,教学要求会高出很多,如果没有精心的准备和实战知识与技能,胜任此类课程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2)创业实务培训实战化参加创业实务培训,是接受创业知识教育后对创业感兴趣,但缺乏创业条件的学生。我们以“学生企业家培训中心”的形式,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参加创业实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三个方面:“财务管理”、“服务督导”、“经营策划”,培训形式有专家和老师的专题讲座、参与各创业公司的实务运作、创业成败案例分析,参观创业成功企业、组织到学校创业实训基地见习、节假日参与企业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等。(3)创业实践活动市场化组织既有创业意愿,又具有创业条件的学生,参加到学校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来,或者自己提出创业项目得到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支持,或者参与某个团队,成为其中的一员。或者是工商注册的公司,或者是学校模拟公司,我们都按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我校先后组建了“无锡立信师生电脑公司”、“无锡立信教育书店公司”、“无锡立信文化用品公司”、“无锡立信学生创业机械公司”、“无锡立信青春驿站礼品公司”、“学生之家”、“立信文化工作室”、“创业摇篮格子铺”、“青春食吧”、“立信美发中心”、“韩流馆”、“瑜伽馆”、“礼仪工作室”、“信诚书店”、“摄影工作室”等15家学生参与或学生主持的创业公司(包括模拟公司)。完全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创办,以在校学生为主,分别是股东、董事、总经理、部门经理、工作人员、营业员等,其中具有财会基础的学生负责账务管理,具有商务基础的学生负责经营管理,拥有交往沟通能力的学生负责采购和销售;教师分别担任董事长、董事、经营总监、财务总监、后勤总监等,给学生以更多的扶持、帮助和指导。二、创业实践实训的“四个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职业学校创业实践实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比如场地、师资、资金以及市场关系等,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结合”的角度来进一步拓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实体创业与网络创业相结合我们于2010年组织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参观考察了义乌工商学院后,很受启发。创业实践可以实体创业与网络创业相结合,往往能有效的解决许多实体创业遇到的场地、资金等难题。事实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时尚,全国每年的网上购物消费额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网络创业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从2011年起开始尝试指导学生了解和探索网络创业实践,办起了七家网络公司,有的经营服装、有的经营电脑器材,使受实地资源缺乏影响创业实践的学生也能加入到创业实践和实训的队伍中来。2、实战创业与模拟创业相结合在校学生创业实践,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经过工商登记注册,除了具备条件的可以正式注册外,更多的可以尝试校园模拟公司创业实践。因为,现在的校园经济和学生消费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完全可以检验创业项目是否成熟和体验校园学生市场竞争的冲击。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完全可以通过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方式,引导创业公司在实战进行服务、管理和经营的演练,进行消费需求的调研、营销宣传的策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考核等等。3、自主创业与战略合作创业相结合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实训过程中,为拓展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创业的视野和实战体验,从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引导多种机制、体制和合作模式并存。可以是集体独资,也可以个人独资;可以是股份合作制,也可以是与社会上、学校内的个人或集体战略合作。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和共享各种资源和有利因素,不拘一格的获得社会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帮助,也能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整合各种社会有利资源。所以,我校的15家学生创业公司,有的是师生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有的是学校支持创办的全资公司,有的是学生自有资金创立的公司,有的是社会力量参与或给予资金、设施设备支持的合作公司。客观上让学校的创业实训基地,具有了很高的市场仿真度,培养了学生与市场完全接轨的创业思维模式。4、校内创业与市场创业相结合目前,在学校15家创业公司中,只有3家是完全市场化创业的。这三家公司中,两家是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逐步的站住了脚,但另一家瑜伽馆,却离开学校支持走向社会后却步履艰难,感到难以生存下去,如今还是希望得到学校的进一步扶持。校内创业和市场创业相结合,既能让一些创业项目有个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又能让学生的创业项目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检验,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三、“理论、实务、实践”模式的运行1、创业课程教育首先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创业教育的关键要落实在师资上,创业课程的开设存在三大困难:一是创业教育这门课尚处于摸索阶段,教材不一定非常适合职业院校本校学生的实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二是这门课程开起来,每周学时不多(二课时),现在教师的课时津贴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这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大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状态,学生是否欢迎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实践中,我们通过三个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第一、积极开展学科内备课组活动,由有经验的老师组织讨论和研究,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尽可能的组织相关老师参加专题培训,提高理论和实践知识。第二、学校积极开发联系实际的校本教材,收集往届校友的创业案例和经验,并使创业课程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要求各学科渗透教学创业意识和相关的知识。第三、聘请兼职的企业界专业人士为学校创业教育的“顾问”和“导师”,使创业教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喜闻乐见。2、“学生企业家培训中心”以活动培训学生创业技能“学生企业家培训中心”是由专业老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配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学校创业园地,组织学生参加“财务管理”、“服务督导”、“经营策划”实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同时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设计大赛、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园地模拟公司的见习和实习,参与配合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工作,配合学校就业办发布学生就业、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信息,并组织相关的前期培训工作。3、创业实训园地建设在于论证、管理和扶持在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学校创业实训园地建设,有利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创业实践锻炼。但在具体运行中,要注意创业项目的论证、创业过程的管理和创业模拟公司的扶持。例如,我们对在学生创业计划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格子店铺”,就组织了学校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了多次的论证,研究其是否可行如何操作;同时对筹办过程中的具体硬件和设施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协调解决,确保其没有后顾之忧,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四、 “理论、实务、实践”模式的初步成效1、学校创办了十五个公司、模拟公司、工作室从运营情况来看,除后个别属于刚刚起步和初创阶段,尚未赢利外,其余的公司和模拟公司都属于赢利或微利状态,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如被称为“创业摇篮”的格子店,马心怡同学经5个月的努力,营业额就达到55000余元,赢利达3800元。同时还有50多位学生参与她经营的格子店铺的租赁经营,也都或多或少产生盈利,尝到了初始创业的甜头。青春驿站创业公司经过学生和老师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创收3万余元,利润9000余元,数十位学生在模拟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学生之家文化用品公司,年营业额达到19万元,纯利润为1.1万余元,20多位学生在公司的采购、管理、财务、服务等岗位担任职务,接受系统的实战培训。2、形成了初步的创业教育模式积累了经验学校召开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研讨会、创业教育现场交流观摩会、创业计划设计大赛、创业先进总结表彰会,利用教师论坛、教师大会、中层行政会宣传和树立创业教育的理念,逐步在校内确立“从就业教育想创业教育转化”思想观念。 我们的做法是:转变观念、开发课程、培养师资、建设载体、开展实践、完善制度、营造氛围、树立典型。我们的体会是:创业课程教学是基础,企业家培训中心是桥梁,模拟创业公司是实践平台。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打好创业教育的基础,建造多座通向创业实践平台的桥梁,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模拟创业公司的平台上接收市场的考验和洗礼。3、创业教育校本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目前使用的省编教材,尽管也是比较通俗和实际,但毕竟并不是发生身边的创业实例,为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已编辑了体现“立信精神”的校友创业业绩实例,并着重在创业知识、创业实务、创业实践方面接受社会各界的建议,力求能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设计与操作的手册,政治学科组正在酝酿编辑创业教育校本教材。4、涌现了一批创业指导老师学校创业模拟公司指导老师目前已有华骏、于晓红、钱鹏、黄华、金鑫伟、陆明、石阶安、吕歌、荣红霞、沈雪珍、姚秋芬、浦风清、高黎、孙通、殷维冬、鲍志伟、朱晓伟、华丹艳等,涉及到的学科有政治、语文、数学、计算机、财会和专业课等。老师们在原有工作量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实训活动,做出了较好的成绩。5、树立了一批学生创业实践的榜样陈明、徐杰、唐红、马心怡、钱婷、朱寒飞、许佳如、杨晓晓、刘雨思、陈嘉怡、龚米娜、周艳阳、秦旭东、孙钶杰等学生在创业公司中从零开始,逐步的掌握了公司市场运作的初步规律,他们在创业实践中无论是经受挫折还是取得经验,都是人生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学生还是在校生,他们边学习边经营,“做中学、学中做”深感真知来自实践;有的已经是就业实习期,学校模拟创业公司让他们积累了人生发展的宝贵经验;有的已经毕业,入股成为了创业公司的股东之一,以自己的才干与创业团队一起为自己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着。五、 “理论、实务、实践”模式尚需完善1、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理论、实务、实践”模式,对三者关系的把握上还缺少明确的科学界定。“理论、实务、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三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阶段,应该是相辅相成,不能互相取代的。如果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课程知识的教学,或者仅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培训中心,组建创业公司等是不够的。实践证明,这种仅是“纸上谈兵的教学”,或者只靠轰轰烈烈的活动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或者孤立的“实践”教育,是不会深入持久的,也收不到实际的效果。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践怎样分配时间、如何进行成效考核评价等,都需在实践中探索。2、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理论、实务、实践”模式,尚未渗透到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去。在创业教育的实施措施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尚未完全融合于职业院校整体就业创业素质塑造育人的体系之中。3、在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管理体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