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介绍.doc_第1页
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介绍.doc_第2页
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介绍.doc_第3页
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介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介绍罗振玉,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又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他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另有同名罗振玉(1892-1975年)近现代医家。字昆仑。浙江嘉兴人。祖业伤科,至振玉已历四世。行医乡里,名噪一方。罗振玉(1866一1940)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曾参预制造伪满洲国活动。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罗振玉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阴城内一个小官吏家庭(祖籍为浙江省上虞县)。5岁入私塾,跟随乾嘉朴学的传人李岷山读书,15岁学作诗词,16岁中秀才。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研究经史文字。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1890年,罗振玉在乡间教私塾。甲午战争之后,他深受震动,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增强国力,于是潜心研究农业,与蒋伯斧于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并设农报馆,创农学报,专译日本农书。自此与日本人交往渐多。1898年又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与梁启超齐名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便是东文学社诸生中的佼佼者。1900年秋,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后任武昌江楚编译局帮办、上海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并赴日本考察教育。1903年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教育顾问。翌年,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调北京,在清政府任学部参事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携眷逃亡日本京都。期间著述殷墟书契前编、后编及菁华等,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举办京旗赈灾事务。1924年应清废帝所召,入值南书房。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1925年2月23日深夜,在日本公使馆庇护下,陪同溥仪秘密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张园,后因功被委为顾问。1928年末,迁居旅顺。1931年在旅顺火车站西山坡(今洞庭街1号)建砖木结构的三层俄式藏书楼一座,面积300平方米,称大云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余万册。1932年3月,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代溥仪向外宾致答词。伪政权任命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为临时赈务督办。翌年6月,任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1936年任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翌年3月,罗振玉返回旅顺寓所,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他曾搜集和整理过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罗振玉以他的博学,先后培养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济、关百益、孙宝田及他的儿子罗福葆、罗福颐等人,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有建树的专家。另外他对校勘学、目录学、姓氏学、宗教学、也多有建树并著述留传后世。其一生著作130多种,刊印书籍500种以上。罗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辛亥革命后,罗振玉逃往日本。1919年回国。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1928年迁居关东州旅顺。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受当时人批判为汉奸。1940年5月14日在关东州旅顺逝世,终年74岁。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序言中写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以清代遗臣自任的罗振玉,特别是前两年跳水死了的王国维欲清算中国古代社会,我们不能不以罗、王二家之业绩为出发点了。郭沫若对罗振玉的评价,准确地概括了罗振玉国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甲骨文研究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从1906年起收集甲骨,总数近2万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除鼓励刘鹗编集铁云藏龟外,还亲自访求,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他对甲骨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他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原始资料。著有五十日梦痕录殷虚书契前编(1913年)、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铁云藏龟之余(1915年)、殷虚书契后编(1916年)等书。1933年又编著殷虚书契续编。同时他还编有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年)及附说各一卷。2、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望。他指出卜辞属于殷商时代,是王室遗物;断定它作为文字学资料能代表中国文字的来源,作为史料,它比正史更可靠。同时他还指出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虚遗址,也就是殷朝国都。这对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学者的注意后,古董商为了谋取高利,隐瞒了真实的出土地。罗振玉一开始研究甲骨就致力于调查其真实出土地,并且考订出这些甲骨出土于商代晚期都城,属于殷室王朝遗物。甲骨出土地和性质的考订,直接导致后来安阳殷虚的发掘。罗振玉派人去小屯,不仅收集甲骨,还收集了一批不为古董商重视的出土物,他以古卜用龟,辅以兽骨的文献记载为出发,认为在搜集甲骨时必须龟、骨兼收并蓄。在洹洛访古游记中,他记载了殷虚的地形,甲骨出土情况,考订其它出土物及绘简图,成为第一部实地考察安阳殷虚的著作,对整个甲骨研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上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3、他考释出大量的单字。他以甲骨文字本身的特点为主要依据,参照说文解字,并将甲骨文与金文、古文、籀文、篆文做比较,以阐释文字的渊源与流变情况。他还利用字形或后世文献资料推求字的本义及其通假关系。先后于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中释出单字近三百个,于1915年在殷虚书契考释中释出单字近五百个,其中多得到学界认可。1916年,他还将未识别的卜辞中的千余字编成殷虚书契待问编,供大家探讨。4、他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将卜辞分为卜祭、卜告、卜出入、卜田渔、卜征伐、卜禾、卜风雨等8类,为后世的甲骨分类研究开创了先例。5、与王国维一起,确证了甲骨文中的合书的现象。在金文研究方面,他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著有殷文存(二卷,1917年)、秦金石刻辞(三卷,1914)、贞松堂集古遗文(16卷,补遗3卷,续编3卷,193135年),收录以前诸家著录中未见之器铭2427件。三代吉金文存(20卷,1937年),收录当时见到的已著录和未著录的4831件青铜器铭。集一时铜器铭文原始资料之大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提出通释古金文的设想,提出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金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他研究石鼓文,著有石鼓文考释(7卷,1916年);他搜集整理汉晋木简,著流沙坠简(合作,1914年)、流沙坠简考证(1934年)等书。此外,他还著有干禄字书笺证俗说集蓼编等多部著作。他的工作内容丰富,甄别谨严,成绩浩瀚,方法崭新,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郭沫若语)。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今年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100年中,无数学者为这门显学奉献了毕生精力。而随着南博31件敦煌文献的发现,金石大家罗振玉对敦煌学的贡献变得更加清晰-敦煌学的奠基人就是罗振玉。继河南安阳殷虚被办认后,西北边陲敦煌石窟又有数万件隋唐以后经卷写本、石刻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外国人明火执杖掠夺,清廷却毫无觉察。罗振玉竭立使其免遭流失国外,但留在国内的却也未逃厄运,道貌岸然的官僚伸出贪婪的黑手,彼此勾结私吞国宝,贼喊捉贼,有些更把运车截拦,窃取其中精华,还把盗窃之余的长巷破坏截割。罗振玉是中国境内研究敦煌文书的先导者,他以浓厚的国学功底开研究之先,1914年和王国维开创和倡导简牍研究,共同开辟国学新领域的硕果。宣统元年,他到北京的伯希和处,看到伯希和所获敦煌写卷,并得知藏经洞仍有数千卷文书,乃力促学部电令甘督查封石室,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京师。使这批宝藏于宣统二年秋,运抵北京,最后入藏于京师图书馆。对于流散的敦煌文也留心购存,所得文书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鸣沙石室佚书、鸣沙石室佚书续编、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石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