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和Linux差异 version1.0.docx_第1页
Solaris和Linux差异 version1.0.docx_第2页
Solaris和Linux差异 version1.0.docx_第3页
Solaris和Linux差异 version1.0.docx_第4页
Solaris和Linux差异 version1.0.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olaris和Linux差异 Solaris和Linux差异SOLARIS和LINUX差异Solaris和Linux差异Alex/alexalexanderSolaris和Linux差异文章来源:/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1919/dir.php?uid=532671. 差别概览默认shell文件系统文件布局命令的位置网络配置文件(revision 1.1)文件系统配置文件邮件日志文件脚本移植帮助文件(new)1.1. 区别1:默认shell两个操作系统的默认shell虽然都是/bin/sh,但linux默认shell是bash,/bin/sh仅是一个指向到/bin/bash的符号链接。而solaris的默认shell是Bourne shell,名为/bin/sh。1.2. 区别2:文件系统标准的solaris文件系统格式是UFS,还可以使用VxFS,QFS,从Solaris 10 u2版开始,还可以使用ZFS。Linux通常使用ext3 or ext2,reiser,JFS,XFS其中一种。1.3. 区别3:文件系统目录布局最值得注意的是/proc目录。Linux的/proc目录存放与系统配置以及进程有关的信息,可以修改这些文件以更新内核变量和进程信息。而Solaris的/proc目录仅包含进程信息,不能从/proc目录获取系统信息或调整内核变量,但Solaris使用/platform目录,这个目录包含平台特定的信息和应用,Linux没有与Solaris的/platform对应的目录。1.4. 区别4:命令为了保持对System V,BSD,GNU软件的兼容性,除了常规的/bin(/usr/bin)和/sbin(/usr/sbin)目录外,Solaris还使用了一些扩展的命令目录,这些目录如下所示:/usr/openwin/bin/usr/dt/bin/usr/sfw/bin/opt/sfw/binusr/xpg4/binusr/ccs/bin/usr/ucb其中:/usr/bin 标准的System V命令/usr/ucb 传统的BSD命令有些命令在这两个目录中都有,但用法可能不同,比如basename df du echo expr fastboot fasthalt file from groups install ld lint ln lpc lpq lpr lprm lptest ls mkstr printenv ps rusage sed shutdown stty sum test touch tr tset users vipw whereis whoami 免费软件的部署Linux和Solaris相同,这些GNU的命令在Solaris中通常都以g字母开头,比如gtar。System V和BSD中有两个目录包含免费软件:/usr/sfw/bin和/opt/sfw/bin。前者包含从安装介质中安装的免费软件,后者则是从配套CD中安装的软件。随着Solaris版本的更新,有可能会把配套CD上的软件放入Solaris安装介质中,因此需要注意在旧版本上的/opt/sfw/bin目录中的命令可能会被移植到/usr/sfw/bin中。凡是在/usr/sfw/bin中的软件,表示能够通过Sun的标准支持通道获得完全技术支持,而/opt/sfw/bin中的软件则通常是由开源软件组织获得技术支持。1.5. 区别5:网络配置文件LinuxSolaris/etc/ntp.conf/etc/inet/ntp.conf/etc/xinetd.conf/etc/inet/inetd.conf/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interface/etc/erface and /etc/inet/netmasks/etc/sysconfig/network/etc/nodename and /etc/defaultrouter/etc/networks/etc/networks - /etc/inet/networks(链接到这个文件)1.6. 区别6:文件系统配置文件LinuxSolaris/etc/fstab/etc/vfstab/etc/exports/etc/dfs/dfstab(format is different)/etc/auto.master/etc/auto_master/etc/auto.home/etc/auto_home1.7. 区别7:mailLinuxSolaris/etc/aliases/etc/mail/aliases/etc/mail.rc/etc/mail/Mail.rc/etc/mail/mailx.rc1.8. 区别8:日志文件在Linux系统中,日志文件的主目录为/var/log,各种系统守护进程的日志文件均存在此处。Solaris稍有不同,/var/log目录存放syslog和authlog的日志文件,而/var/adm目录则存放消息日志文件,在缺省配置时,solaris的/var/adm/messages文件(redhat对应的文件为/var/log/messages)包含所有的日志记录(可通过修改syslog.conf文件为不同的日志指定不同的消息记录文件)。1.9. 区别9:脚本移植如果要把脚本从Linux移植到Solaris,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脚本中所使用的所有文件和路径在Solaris中均有效确定所有的选项和参数是否有变化命令的执行输出是否有区别1.10. 区别10:查看帮助信息1、共同点:都可以查看whatis数据库中的关键字,比如uname命令:# apropos uname or man -k uname都可以直接在man命令中指定搜索路径:# man -M /opt/man command2、man的差异Linux的man# whatis printf printf (1) - format and print data printf (3) - formatted output conversion printf builtins (1) - bash built-in commands, see bash(1)# man 3 printfSolaris的man$ whatis printf printf printf (1) - write formatted output printf printf (3c) - print formatted output printf printf (3ucb) - formatted output conversion$ man -s 3c printf添加新搜索路径linux把新搜索路径加入/etc/man.conf文件,比如“MANPATH /opt/man”。然后运行makewhatis,可更新whatis数据库solaris可在/etc/profile文件中加入: MANPATH=$MANPATH:/opt/man export MANPATH3、Linux特有的帮助:Linux还可以使用info查看帮助,info中带有简单的菜单式链接。按回车进入菜单所链接的章节,按q退出最后Linux在/usr/share/doc/目录中还提供了一些其他格式(pdf、html等)的帮助资源。每个子目录对应一个应用,存放和应用相关的配置、设置等帮助资料。比如/usr/share/doc/bind*,存放和DNS服务器应用软件bind有关的帮助信息。2. 命令差别l 绝大多数linux命令都有两种类型的选项:简洁式(short form,比如-v)和长格式(long form,比如-version)。l 而Solaris的命令,除非是GNU版本的以外,通常都没有长格式。l Linux命令可使用-help查看简要帮助,Solaris部分新命令可使用-?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pkginfo -?如果从Linux移植脚本到Solaris,就必须注意这点区别,用GNU版本的命令来替代或把这些Solaris没有的选项替换成对应的简洁式选项。Linux和Solaris之间相互匹配的命令清单,可到网站查看:/rosetta.html。本文仅列出一些常见命令的区别点:awkbasenamecatchowndfdupssetfaclgetfacltaruseraddgroupadd2.1. awkLinux使用的是GNU版本的awk命令。Solaris默认使用System V版本的awk,GNU的awk有一些System V不具备的扩展功能。但Solaris也提供了其他几种版本的awk命令,分别放置在以下几个目录中:/usr/bin/awk标准的System V版本的awk/usr/bin/nawk新版的System V awk,比前者多了许多扩展特性/usr/xpg4/bin/awkXPG4的awk.当从Linux移植脚本到Solaris时,可使用XPG4 awk。/opt/sfw/bin/gawkGNU awk.配套CD上的awk.和其他版本相比,gawk和Linux的awk的兼容性最高。Solaris 10配套CD中的GNU awk版本为. basenameLinux和Solaris上的basename命令的基本功能都相同。Solaris提供两个basename命令:/usr/ucb/bin/basename和Linux版本的basename命令相同/usr/bin/basename的功能更强,可以通过表达式模型匹配后缀(可参见/rosetta.html)2.3. catLinux和Solaris的cat命令非常类似,有些选项有细微差别,如下所示:LinuxSolaris-a,-show-all-vet-number-nonblank-b-e-ve-E,-show-ends-ve-s,-squeeze-blank无-t-vt-T,-show-tabs-vt-u(ignored)-u(输出不使用缓冲,默认为缓冲输出)-show-nonprinting-v-help无-version无2.4. chown两个操作系统都支持-f和-R这两个基本选项。若指定的文件是指向到目录的符号链接均需使用扩展选项-f(强制执行,不报告错误)-R(递归,遇到符号链接仅改变链接的目标,符号链接自身不会改变,不会遍历符号链接的目标目录)Solaris提供了两个版本的chown命令,/usr/bin/chown和/usr/ucb/chown./usr/ucb/chown只支持两个选项:-f和-R/usr/bin/chown除了-f和-R外,还支持-h,-H,-L,-P这些扩展选项(要和基本选项-f,-R一起使用).除非使用-h,-P选项,否则符号链接自身的拥有者不会改变Solaris的/usr/bin/chown的-h,-H,-L,-PSolaris的-h等同于Linux的-h or -no-dereference.比如lncht是指向到cht目录的符号链接# chown -R solaris lncht 仅改变目标目录cht的所有者,符号链接自身不会改变,不会遍历符号链接的目标目录# chown -Rh solaris lncht 与仅使用-R相比,-Rh把符号链接lncht自身的所有者也改了,其他相同-H 如果是指向到目录的符号连接,则目录和其下的文件的所有者发生改变。但若目录下的文件也是个符号链接,则目标文件的所有者被改变,但不会再次进行递归操作。-L 和-H类似,但更彻底,在遍历时遇到指向到目录的符号链接,不仅改变目标目录的所有者,同时还会继续遍历目标目录进行改变操作。-P 指定的文件或在遍历各级目录时遇到的文件是符号链接,则改变符号链接的所有者。-P不会对符号链接的目标目录进行遍历。-P类似于-no-dereference-P-L-HLinux的chown命令的扩展选项:-c or -changes 类似于详细模式,但仅报告被改变的部分-dereference 命令对符号链接起效,这是solaris的默认行为。移植脚本时需注意此项-from= 仅改变符合指定的属主/属组的文件的所有者。solaris没有对应的选项,可用find命令的-ower or -group选项把查找结果传递给chown。2.5. dfSolaris支持df命令的多种实现方式,比如/usr/ucb/df 可使用-v选项,-v选项除了大小以(每个文件系统所支持的最小的)块的为单位显示外其他都和df -k相同。/usr/xpg4/bin/df 可使用附加的P标记,大小以512字节为单位,其他与-k选项相同。2.6. duSolaris提供了多个du命令,其中-H选项的含义和Linux的du命令不同.Linux的du的-H和-si选项作用相同,表示以1000为单位而不是1024,Solaris的-H选项这是表示处理符号链接所指向的实际目标文件,类似于Linux du的-L.其他的差别如下所示(减号-表示无对应选项):LinuxSolarisSolarisSolaris可匹配的选项/usr/bin/usr/xpg4/bin/usr/ucb-a,-all-a -a- -a -block-size=SIZE -b,-bytes-c,-total-D,-dereference-args-L-L -L-h,-human-readable-h-h-h-H,-si-k,-kilobytes-k-k-k-l,-count-links-L,-dereference-L-L-L-m,-megabytes-S,-separate-dires-o-s,-summarize-s-s-s-x,-one-file-system-d-x-d-X FILE,-exclude-from=FILE-exclude=PAT-max-depth=N-help-version-部分选项简要说明:-b,-block-size=SIZE 以字节为单位显示大小-c produce a grand total-l 统计链接-L 处理符号链接实际指向的目标-m 以MB为单位显示2.7. psSolaris的/usr/ucb/ps是BSD风格的命令,和Linux的ps命令相当,但命令输出可能会有所不同2.8. setfacl/usr/bin/setfacl用来管理文件的访问控制列表。两个系统上的这个命令的语法和选项不同。Solaris的setfacl语法:setfacl -r -s acl_entries filesetfacl -r -md acl_entries filesetfacl -r -f acl_file file-s 设置ACL,旧的ACL会被新指定的清空或覆盖-m用于添加ACL或修改现有的ACL,也会覆盖现有的ACL条目.-d 删除ACL条目-r 重新计算ACL的mask两个系统的ACL条目的格式很相似,Linux支持Solaris的ACL条目格式,但Solaris不支持某些Linux特有的ACL条目格式。Linux接受在other和mask关键词之后使用一个附加的冒号:,但Solaris不行。权限由rwx或数字组成,比如r-x表示读和执行权限.Linux支持缩写成rx,而Solaris不行Solaris的setfacl能够使用另外一个文件的ACL来设置指定文件的ACL(使用-f选项,Linux版本的setfacl没有这个选项)下表列出了Linux的setfacl命令独有的一些选项:Linux独有的setfacl选项解释-b,-remove-all删除所有的ACL-k,-remove-default删除默认的ACL-n,-no-mask不重新计算有效权限掩码,等于solaris中不使用-r选项的setfacl命令-mask重新计算有效权限掩码,等于solaris的-r选项-d,-default所有的操作作用于默认的ACL-restore=file从getfacl -R创建的权限备份中恢复权限-test测试模式-R,-recursive递归模式,应用到所有的文件和目录-L,-logical与-P现对,对符号链接有效(follow the symbolic links)-P,-physical忽略所有的符号链接-version查看命令版本-help查看命令的简要使用帮助-命令行结束-如果文件名参数是一个单破折号-,表示从标准输入读取文件列表2.9. getfacl/usr/bin/getfacl用来查看文件的访问控制列表。虽然Linux和Solaris的getfacl命令的功能相同且输出格式也很类似,但它们的可用选项有区别。Solaris的getfacl命令不支持长格式选项。Linux的getfacl支持,而Solaris的getfacl不支持的简洁式选项:-R,-L,-P,以及-。2.10. tarLinux的tar命令是GNU tar,Solaris的tar是System V版本.这两种版本的tar命令有很大的不同,最好参考它们各自的命令帮助手册.Solaris的tar不支持使用外部压缩程序,因此没有-Z,-z,-j这些压缩选项Solaris的GNU tar命令为/usr/sfw/bin/gtar,安装包为SUNWgtar如果脚本中有使用tar命令,在移植时有两种方法重新编辑tar命令的用法,采用等价的tar选项,或者使用管道符把结果传递给压缩或解压程序。如果Solaris安装了SUNWgtar,则可以在脚本中使用gtar来代替tar.2.11. useradd两个系统的useradd命令非常相似,很多选项的作用几乎完全一致,主要区别如下:Solaris版的useradd有额外的选项以支持RBAC。另外一个明显的区别是-p选项。linux中,这个选项用来指定账号的密码,这是一种不安全的做法。Solaris中-p选项用来指定账号所属的项目(project),指定账号所开启的所有进程将都属于这个项目.另外一些具体的区别如下表所示:LinuxSolaris命令解释-e expire_date-e expire_date指定过期时间,日期的格式有所不同-f inactive-f inactiveLinux中,指过期后多久变成永久禁用Solaris中,指到账号无效为止的最大天数-M不创建用户的家目录-m如果家目录不存在,就创建-n创建一个和账号同名的组-o-o允许使用非唯一性uid-p passwd指定加密后的密码串(用crypt加密)-p profile指定用户属于哪个项目-r创建一个系统账号(默认使用一个比UID_MIN小的uid,UID_MIN在/etc/login.defs中定义)。这个是redhat专用选项-K key=value(RBAC使用)设置key/value对-A authorization(RBAC使用)设置授权-P profile,profiles.(RBAC使用)设置权力配置-D -e default_expire_date-D -e default_expire_date设置账号的默认过期时间,日期格式有所不同2.12. groupadd两个系统的groupadd命令也极为相似,绝大多数时候两个命令的选项(-g指定gid,-o允许gid重复)和操作都完全一致。Linux的groupadd有两个专用选项(这两个选项由红帽子“redhat linux”加入);-r 添加一个系统账号,若未指定gid,默认采用小于499的第一个数字-f 强制选项有关账号管理的差异请参见从Linux到Solaris:系统管理3. 系统安装3.1. 使用介质安装最常见的安装方法都是从介质进行安装(都可从官方网站下载ISO映像或是实体的CD/DVD安装盘)Linux的典型安装步骤包括:从介质启动(CD/DVD)硬盘分区选择软件包输入配置参数Solaris的典型安装步骤包括:从介质启动输入系统配置参数选择软件包硬盘分区3.2. 网络安装Linux从光盘引导后,要输入安装文件所在的服务器的URL,然后安装程序会下载所需的安装包并进行安装Solaris的网络安装程序叫做JumpStart,需要搭建JumpStart服务器,在JumpStart服务器上配置客户机的MAC地址,以及指定与之对应的IP地址,提供客户机的启动引导服务,并通过NFS共享提供安装介质,然后实现网络安装。Solaris支持跨网段进行网络安装,但需要提供一台dhcp服务器,并做适当配置具体可参见susbin的精华帖:JumpStart 安装 Solaris10 - 用CD images设置安装服务器及一些新功能的应用/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5305详见的文档:Solaris 10 安装指南:基于网络的安装.pdfSolaris 10 安装指南:自定义 JumpStart 和高级安装.pdf3.3. Flash ArchiveSolaris还提供了一种克隆安装机制,把现有模版系统制作成归档文件(叫做 Flash Archive),然后可在JumpStart或标准安装程序中使用归档文件,达到克隆安装的目的,但源系统和目标系统的硬件架构必须一致,比如你不能用一台sun4u架构的solaris系统制作好Flash Archive,然后在sun4m架构的机器上安装solaris时使用这个来自sum4u的flash归档文件。详见的文档:Solaris 10 安装指南:Solaris Flash 归档文件(创建和安装).pdf3.4. Live upgradeLive upgrade可以创建一个现有工作环境的备用版,然后在备用版中进行更新、升级等操作,而不会影响现有的工作环境。等升级操作完成后,再重新启动,使用备用版作为新的工作环境。使用Live upgrade可减少由于升级而导致的应用停止或宕机时间,而且一旦发现升级导致故障也可以很容易就回退到升级前的工作环境。详见的文档:Solaris 10 安装指南:Solaris Live upgrade and upgrade planning.pdf3.5. 查看系统版本查看内核64位还是32位solaris#isvinfo -b - or isainfo -kv 显示的信息更多些 64redhat#getconf WORD_BIT32查看操作系统发布号:通用:uname asolaris#cat /etc/release Solaris 10 11/06 s10s_u3wos_10 SPARC Copyright 2006 Sun Micro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is subject to license terms. Assembled 14 November 2006【注】11/06是发布的日/月,s10s_u3wos_10的u3是版本号,即solaris 10的update 3版本redhat#cat /etc/redhat_release - or /etc/issue or /proc/version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2) -AS4 update 2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release 5 (Tikanga) -ES 5,没显示update即为初始版本4. 软件管理4.1. 软件包管理REDHAT:redhat or suse linux使用Redhat Package Management(RPM)管理软件包,rpm -i安装,一般用rpm -ivhrpm -e卸载,rpm -qa 查看有哪些包rpm -qi 查看包的详细信息rpm -ql 查看包安装了哪些具体文件 Solaris:solaris使用System V软件包,添加为pkgadd命令,删除为pkgrm命令,查看用pkginfo,用pkgchk校验包。但solaris也可以支持rpm命令。pkgchk -p /etc/shadow 查看shadow文件自安装起的变化,如修改时间,文件大小,checksum等pkgchk -l -p /usr/bin/showrev 查看showrev属于哪个软件包pkgchk -v 查看包安装了哪些具体文件4.2. 补丁包管理Linux系统不存在Solaris的补丁概念。Linux能够把指定的包(RPM)升级到下一个版本,它不像Solaris那样有内建的机制能够在应用补丁后再进行回退(取消打补丁的操作)Solaris使用patchadd添加补丁,patchrm卸除补丁。补丁可从http:/sunsolve.sun.colm获得,有些补丁需要有sun的技术支持服务才能下载,关键性的补丁通常都是免费提供。每个补丁包中都包含有应用此补丁以及回退的时需要做的变动的内容,因此可以回退。4.3. 更新redhat系统可使用up2date命令管理所有的软件包升级所发生的版本变化。Solaris有两个独立的命令管理升级操作:GUI工具updatemanager命令行工具smpatch两个命令都可以实现对升级的管理5. 系统管理Linux和Solaris系统的管理任务非常相似,很多时候连使用的命令都是一样的。无论是Linux还是Solaris管理员,在转向另外一个系统管理时,原先所获得的那些管理经验绝大部分情况下依然可用。1.启动、关闭和运行级别(revision 1.1)2.系统服务(revision 1.1)3.用户/组管理(new)4.打印管理5.文件系统管理(revision 1.1)6.环回设备7.文件系统配额(revision 1.11)8.磁盘和卷管理(revision 1.10)9.网络管理(revision 1.11)10.远程管理(revision 1.21)11.内核管理12.SWAP管理(new)13.nfs(revision 1.10)5.1. 启动关闭和运行级别运行级别的区别 直到Solaris 9为止,solaris的启动步骤和Linux几乎没什么区别。二者都提供了运行级别(run level)的概念,每个运行级别都定义了哪些服务被启动和停止。都使用init命令在不同的运行级别间进行切换。Linux的运行级别Solaris 的运行级别 对应的Solaris 10的里程碑0 halt(系统停止)0 halt1 单用户1,s,S 单用户single-user2 多用户(无网络)2 多用户(无网络服务)multi-user3 多用户(文本)3 多用户(带网络服务,默认级别)multi-user-server4 有些版本保留,有些同54 保留,未使用5 多用户(图形,默认级别)5 关闭系统(若机器支持还会自动关闭电源)6 重启6 重启Solaris 10引入了SMF功能,运行级别被里程碑(milestone)所代替sysconfigdevicessingle-usernetworkname-servicesmulti-usermulti-user-server不过solaris10依旧保留了运行级别的概念以便和先前的Solaris版本兼容Solaris还提供了另外两个命令,可改变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reboot重启系统halt停止系统的运行但需注意的是,这些命令执行时,系统不会执行正常的关闭操作,不会停止服务,仅对进程进行简单的杀掉操作,卸除文件系统然后重启或停机。建议使用init命令或shutdown命令(两个系统的shutdown命令用法略有区别),而不是reboot or halt。shutdown命令的区别两个系统的shutdown命令默认都是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init 1)Linux的shutdown选项:-r重启(init 6),-h停止系统(init 0),-F重启后执行fsck操作,-f重启后不执行任何fsck操作(快速启动)shutdown nowshutdown -h 10 system will be shutdown to halt in10 minutesshutdown -rF 5 reboot and fsck 重启后强制执行fsck操作Solaris的shutdown命令:shutdown -y -i init_level -g minutes messagesshutdown -y -g 10 -i 5 10分钟后执行关机操作(init 5)solaris的shutdown命令可以切换到任一运行级别shutdown会在执行shutdown前 7200, 3600, 1800, 1200, 600, 300, 120, 60,30秒时重复发送消息给所有登进系统的用户5.2. 系统服务服务的起停Linux系统中,除非服务是从inittab中以respawn属性运行,否则系统服务一旦被杀掉或非正常终止,就不会重新生成solaris 10中,由于SMF的存在,那些由SMF自动启动的系统服务,简单的kill操作对其无效。必须使用svcadm命令来禁用或启用这些服务。Solaris 10用SMF管理服务。如果要修改那些受inetd管理的服务,需要编辑/etc/inet/inetd.conf,然后执行inetconv命令在SMF中创建相应的服务条目,从而把这些服务转换成接受SMF管理。在solaris 10中,这类服务可以通过svcadm or inetadm命令进行管理Linux系统中,由xinetd守护进程控制服务。通常在以下几个位置存放服务的配置/etc/inittab 由init控制/etc/rc*.d 各个运行级别的专用脚本用以启动各种系统服务/etc/(x)inetd.conf 由inetd控制/etc/init.d、/etc/rc*d实际上都是链接到/etc/rc.d目录中的各同名子目录几种起停方式GUI的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 ,CLI的# ntsysv# service service-name stop|restart# /sbin/chkconfig-level 345 service-name on|off常见的服务名:network,iptables,httpd,vsftpd.solaris中服务配置的位置/etc/inittab 由init控制,但solaris 10不推荐使用/etc/rc?.d,/etc/init.d/etc/inetd.conf 由inetd控制,Solaris 10中使用inetadm or SMF进行管理SMF 仅Solaris 10使用5.3. 用户/组管理默认属性linux新增账号的默认属性存放在/etc/default/useradd文件中,修改这个文件立即生效 # cat /etc/default/useradd # useradd defaults file GROUP=100 HOME=/home INACTIVE=-1 EXPIRE= SHELL=/bin/bash SKEL=/etc/skelSolaris没有默认的账号属性配置文件(但一些默认属性还是存在的),可以使用useradd -D命令生成 。当第一次运行useradd -D时,会生成一个,/usr/sadm/defadduser文件。所有的缺省参数均保存在这个文件中。以后修改useradd命令的缺省参数只要修改这个文件即可。 # useradd -D group=other,1 project=default,3 basedir=/home skel=/etc/skel shell=/bin/sh inactive=0 expire= auths= profiles= roles= limitpriv= defaultpriv= lock_after_retries=添加新账号linux系统添加新账号默认会根据缺省的basedir创建与账号同名的家目录同时还会创建和账号同名的组(-n选项可关闭这个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某个账号A需要和其他账号共享自己的文件,只需把其他账号放置到与账号A同名的组内即可。如果同名组已存在,添加新账号时必须使用-g groupname选项指定或者用-n关闭自动建同名组的功能,否则会报错solaris不会自动创建用户家目录,必须在命令行中指定家目录并使用-m选项才会自动创建useradd -d home_directory -m username组管理Linux提供了组管理命令gpasswd,用法为gpasswd option group_name系统管理员可以用gpasswd -A指定组的管理员,-M指定组的成员,-r删除组密码,-R禁止通过newgrp命令切换成这个组身份组管理员使用gpasswd -a | -d添加和删除组成员。如果组没有设置密码,只有组成员可以用newgrp命令切换成这个组的成员身份如果组设置了密码,非组成员也可以使用这个组身份,但必须提供密码。此外Solaris扩展了useradd,groupadd命令,可配置和RBAC有关的属性,可参见差异概述(click)Solaris还提供了smuser,smgroup命令,可对名称服务器(比如NIS)上的账号和组进行管理。这两个命令是SMC(Solaris管理控制台)的一部分。SMC是solaris提供的图形化管理控制台,用来处理各种系统管理操作。运行smc命令将提供一个图形化的控制台界面,能够管理用户账号和组。5.4. 打印和打印机管理绝大多数Linux系统都提供CUPS来处理它们的打印任务以及打印机管理。Solaris 10也包括了CUPS,能够和Linux系统兼容Solaris 10之前的版本采用的是System V的打印服务。system V的打印系统使用以下相关命令进行打印作业的管理lpadmin 修改打印系统参数lpsched 启动打印服务器(/usr/lib/lp/lpsched)lpshut 停止打印服务器cancel 取消打印作业lpmove 把打印作业转移到另外一个打印机lp 提交一个打印作业lpstart 查看打印机或打印作业的状态打印系统的配置保存在以下几个位置/etc/printers.conf文件NIS配置数据库库中的打印机地图文件$HOME/.printers$PRINTER and $LPDEST 环境变量Solaris 10中可运行printmgr命令进入图形化的打印机配置界面printmgr命令位于/usr/sadm/admin/bin/printmgr,/usr/sbin/printmgr仅是一个符号链接这个GUI界面类似于GNOME的打印机管理命令gnome-cups-manager(绝大部分Linux系统中都有这个命令).5.5. 文件系统管理1.创建文件系统Linux使用mke2fs创建ext2文件系统,使用mkfs -t fs_type可创建ext2,ext3,xfs等文件系统mke2fs -j /dev/sdb2 在第三个SCSI硬盘的第二个主分区创建ext3文件系统mke2fs /dev/sdb3 在第三个SCSI硬盘的第三个主分区创建ext2文件系统mkfs -t ext2 /dev/sdb1 同上mkfs -t ext2 j /dev/hda5 加上-j选项则创建ext3文件系统.Solaris使用newfs or mkfs -F fs_type创建文件系统,默认为ufs.newfs /dev/rdsk/c0t2d0s3 在0号控制器的第三个SCSI硬盘的第3个分片创建ufs文件系统mkfs -F ufs /dev/rdsk/c0t2d0s3 含义同上2.挂接文件系统(mount)Linux的Mount命令位于/bin目录,使用-t vfstype来指定文件系统类型.eg. mount -t type .# mount /dev/sdb1 /mnt/data -o ro 只读挂接# mount /mnt/da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