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检验及其意义.doc_第1页
临床常见检验及其意义.doc_第2页
临床常见检验及其意义.doc_第3页
临床常见检验及其意义.doc_第4页
临床常见检验及其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化系统包括:离子分析;肝功10项;血脂分析测定6项;空腹血糖;肾功4项;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血气分析。【肝功10项】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1.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Serum(g/L)UrineCSFAdultTPALBGLB(TP-ALB)A/G TPTP60-8040-5020-30(1.5-2.5):10.150.2-0.41)血浆蛋白几乎均由肝脏合成,除球蛋白由单核-巨噬系统合成。反映肝脏合成功能。2)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及ALB半衰期长(15-19天),ALB为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反映慢性肝损害和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球蛋白与免疫功能及血浆黏度密切相关,其降低与肝脏疾病关系较少。3)A/G对诊断更有价值,肝脏病变时,ALB,GLB。2.血清前白蛋白(PAB):PAB半衰期约2天,比ALB更能反映早期肝细胞损害,被视为肝脏损害的早期灵敏指标。1)减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晚期;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尤其是早期肝炎和急性重症肝炎时有特殊诊断价值,其减低早于血清其他成分;其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改变影响。2)增高:见于Hodgkin病。二、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检测(一)胆红素代谢检测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STB;结合:CB,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UCB(=STB-CB),间接胆红素;尿胆原:UROSTBCBUCBCB/STB尿胆红素UROmol/L3.4-17.11.7-6.81.7-10.20.2-0.4或1.溶血性黄疸:轻度黄疸,STB85.5,以UCB为主,CB/STB0.2;2.肝细胞性黄疸:STB17.1-171,CB、UCB均增加,0.2CB/STB0.5;3.梗阻性黄疸:不完全梗阻171-342,完全梗阻342,CB为主,CB/STB0.2.4.尿胆红素:为CB,反映血清CB升高。5.尿胆原:肝细胞性和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缺如。(二)胆汁酸(BA)代谢检测三、酶学检测(一)肝细胞损害为主的酶测定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草转氨酶)ALT 8-40U/L;AST 5-40U/L;AST/ALT1(约为1.15)。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明显升高,以ALT为甚,AST/ALT1.胆酶分离,即胆红素,转氨酶,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2)药物性肝炎:如肝素,AST及ALT均升高,伴有GGT。3)酒精性肝炎:AST升高明显,ALT可能正常,AST/ALT1,GGT。2.胆碱酯酶(CHE)(二)胆汁淤滞为主的酶测定1.碱性磷酸酶(ALP)ALP见于肝、胆和骨骼疾病。2.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GT)增高:合成GGT增多(如肝细胞癌、胆管癌);肝、胆等细胞分泌GGT能力增强;胆道梗阻、胆汁淤积,GGT排泄受阻;肝实质性损伤,GGT释放增多。GGT可作为酒精性肝损伤及戒酒的监测指标。长期过量饮酒所致肝炎或肝硬化,GGT明显升高,戒酒后GGT很快下降。【空腹葡萄糖FPG】1.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FPG6.1mmol/L为正常,6.1FPG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7.0mmol/L为DM,需另日再次证实。2.OGTT 中2h-PG:2h-PG7.8mmol/L为正常,7.82h-PG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1.1mmol/L为DM,需另日再次证实。3.DM诊断标准:DM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中2hPG11.1mmol/L。症状不典型,则需另日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3次OGTT。【肾功4项】一、肾小球功能检测1.血肌酐(Cr)1)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肾性Cr200umol/L;肾前性少尿200 umol/L.3)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器质性肾衰竭BUN与Cr同时增高,BUN/Cr10:1肾前性少尿,BUN可较快上升,Cr不相应上升,此时BUN/Cr10:1.2.血清尿素(serum urea,SU)3.血清尿酸(uric acid,UA):高尿酸血症不能口服阿司匹林。可改用培达(西洛他唑),50mg bid po一周,100mg bid po。【血脂6项】单纯甘油三酯高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胆固醇高或合并甘油三酯高,诊断为高脂血症。1.载脂蛋白A1(Apo A1):HDL主要成分,APO A可直接反映HDL水平的改变。2.载脂蛋白B(Apo B):LDL中含量最多的蛋白是Apo B100,血清中90%以上的Apo B100存在于LDL中,Apo B100可直接反映LDL水平的改变。【离子7项】【心肌酶谱分析】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一、CK与CK-MB增高见于:AMI;其他心肌损伤: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骨骼肌损伤、剧烈运动;二、LDH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内,心肌、骨骼肌、肾脏最丰富,其次为肝、脾、胰、肺、肿瘤组织,RBC中含量也丰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降解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HCY在酶、VitB6、叶酸的存在下参与机体转巯基、转甲基过程,并被降解为半胱氨酸(Cys),转化为部位蛋白质。HCY是AS独立危险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判断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多次检测hs-CRP3mg/L,是炎症持续存在的信号,提示存在AS的危险。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疾病控制中心(CDC)2003年建议:1.0mg/L为低危险性;1-3为中度危险性;3为高度危险性。10表明存在其他感染,控制后再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估。【动脉血气分析】 免疫系列【维生素B12(钴胺素)】正常VitB12需求量仅1-2ug(粗粮、蔬菜、动物肝脏)。口服VitB12必须与胃底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F)结合,进入回肠吸收(空肠切除不影响),通过小肠黏膜时,B12与转钴胺素(TC)结合存于血液中,转运至肝脏后,90%与TG结合,贮存于肝内,其余由胆汁排出,形成肝肠循环。注射时则大部分由肾排出。A型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等因素导致内因子缺乏;回肠切除术、局限性肠炎等影响VitB12吸收;血液中转运腺苷钴胺素缺乏等均可导致VitB12代谢障碍。叶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相关。VitB12缺乏时间接导致DNA合成和神经髓鞘质合成障碍,进而出现有神经精神症状的巨幼细胞性贫血。100pg见于MA、恶性贫血(内因子缺乏)、SCD。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VitB12摄入、结合、吸收、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NS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 维生素B1与酗酒、Korsakoff综合征、Wernicke脑病相关。Korsakoff综合征: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Wernicke脑病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大量补充VitB1可使眼球症状很快消失,但记忆障碍恢复较为困难,一部分病人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为不可逆性疾病。【风湿免疫】 包括:自免系列(ANA、dsDNA、ENA);风湿系列(ASO、RF、CRP);类风湿系列(RF、AKA、CCP、RA33)一、抗核抗体(ANA)谱1.分类:抗DNA抗体(抗单链和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主要是抗E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rRNP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抗RANA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PM-1抗体);抗核仁抗体。2.标志性抗体1)抗核抗体(ANA):SLE最佳筛选试验。特异度低,灵敏度近100%。2)抗dsDNA抗体:其效价判断SLE活动性最佳。3)抗Sm抗体:SLE标记抗体。特异性最高,99%,诊断SLE最有价值,不代表其活动性。4)抗核RNP抗体(nRNP):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灵敏度95%。5)抗SSA(Ro)与抗SSB抗体:干燥综合征SS、SLE6)抗Jo-1抗体: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二、类风湿因子(RF)特异性差,见于RA、pSS、SLE、SSc等CTD。对RA诊断有局限性,诊断明确的RA,RF滴度可判断其活动性。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尤其是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及活动性有帮助。四、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反应假阳性。与PTL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及神经系统损伤有关。五、抗角蛋白抗体谱1.抗CCP(环瓜氨酸多肽):诊断RA特异度RF,灵敏度RF。2.抗AKA(角蛋白):RA。【肿瘤标记物】一、胚胎蛋白和蛋白类肿瘤标记物测定1.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畸胎瘤、睾丸癌、妊娠2.癌胚抗原(CEA):广谱,结直肠癌、乳腺癌、NSCLC、胃癌、胰腺癌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4.组织多肽抗原(TPA):非特异性,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消化道恶性肿瘤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各种鳞癌,如宫颈癌、鼻咽癌、NSCLC、食管癌6.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非小细胞肺癌7.EB病毒衣壳抗原IgA类抗原(EB-VCA-IgA):鼻咽癌二、糖蛋白类肿瘤标记物检测1.糖链抗原15-3(CA15-3):乳腺癌2.糖链抗原125(CA125):卵巢癌3.糖链抗原19-9(CA19-9):胰腺癌、胆道癌、肠癌、胃癌4.糖链抗原72-4(CA72-4):胃癌、卵巢癌、大肠癌三、酶类肿瘤标记物检测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SCLC、神经母细胞瘤2.a-L-岩藻糖苷酶(AFU):原发性肝癌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四、激素类肿瘤标记物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绒毛膜癌2.降钙素(CT):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功能】包括:FT3、FT4、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继发性高血压】一、库兴综合征血皮质醇(上午、下午、午夜)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醛固酮(立位、卧位)、血管紧张素(立位、卧位)三、嗜铬细胞瘤(生化)尿VMA:儿茶酚胺代谢产物【肝炎、梅毒、艾滋】一、HAV抗-HAV IgM:近期感染证据。IgM、IgG均有也提示急性甲肝。抗-HAV IgG:保护性抗体,过去感染标志,持久存在。二、HBV(乙肝两对半)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sAg:感染HBV两周可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患者可持续阳性多年,甚至终身。阳性示HBV现症感染。抗-HBs: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免疫力。阳性可见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疫苗接种后。HBsAg与抗-HBs均阳性提示乙肝恢复期。HBeAg: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血清。急性HBV感染时HBeAg晚于HBsAg出现。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最重要)。持续阳性易转变为慢性。抗-HBe:HBeAg消失而抗-Hbe出现称为血清转换,机体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阳性示感染时间长,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低。HBcAg: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常规不能检出。抗-HBc:抗-HBc IgM提示HBV现症感染。低滴度抗-HBc IgG表示过去感染,常与抗-HBs并存;高滴度抗-HBc IgG表示现症感染,常与HBsAg并存。三、HCV抗-HCV IgM:提示现症感染。抗-HCV IgG:提示现症感染或过去感染,非保护性抗体。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与复制的直接证据。四、HDV抗-HDV IgM:提示急性感染。抗-HDV IgG:提示感染持续存在,非保护性抗体。HD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与复制的直接证据。五、HEV抗-HEV IgM:提示近期感染。抗-HEV IgG:提示近期感染。HE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与复制的直接证据。血液系统【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GHb中的HbA1包括HbA1a、HbA1b、HbA1c(75%-80%)。反映过去6-8W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影响,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无需空腹血。GHb形成和RBC寿命相关,溶血性疾病、大量失血可使GHb(失血后再测HbA1c对评估血糖控制不准)。【血沉ESR】RBC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指RBC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沉降的速率。参考值:男性015 mm/1h末;女性020 mm/1h末。1.影响ESR的主要因素1)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的改变,与总蛋白浓度无关:小分子蛋白(主要是Alb)带负电较多,使细胞间相互排斥,不利于RBC缗钱状排列的形成,ESR减慢;大分子蛋白则相反,如Fib、ARP、Ig、巨球蛋白等,ESR加快。2)RBC数量和形状的影响:数量减少,阻力减小,ESR加快;RBC直径越大ESR越快;球形RBC、镰形RBC不易聚集而使ESR减慢。2.临床意义(ESR加快)1)生理性:60岁;妇女月经期;妊娠3M。2)病理性:炎症:细菌感染、风湿热、TB,可观察其活动;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血浆球蛋白增加疾病(肝硬化、MM、SLE、风湿病)、贫血、高胆固醇。体液常规【尿液分析】【便常规】凝血系统【出凝血筛查】1.一期止血缺陷:指PLT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1)出血时间(BT)2)PLT计数:正常100300109L.2.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1)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内源凝血系统筛选试验。a.延长:内源凝血系统:血友病A、B和因子缺乏症(8,9,11);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I)、凝血酶原(II)、因子V、因子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严重肝病、VitK缺乏;抗凝物质增多和应用肝素。APTT是普通肝素(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抗凝治疗监测指标。b.缩短:高凝状态,如DIC早期、MI、DVT、脑血栓形成。2)凝血酶原时间(PT):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PT比值(PTR):0.9-1.3;国际正常化比值INR=PTRISI,ISI国际灵敏度指数。a.延长:外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I、V、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慢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抗凝物质增多和应用双香豆素,故PT、INR是双香豆素(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指标,2.0-3.0为宜,老年人1.5-2.5?。b.缩短:血液高凝状态。【DIC筛查】包括:PT、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D=D、FDPs、AT-活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PTL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容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以栓塞、出血、休克为特征,往往存在易诱发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大型手术、严重肝病等。过程:高凝状态消耗性低凝状态继发性纤亢。1.显性(失代偿性)DIC诊断1)危险性评估:存在原发病记2分,无记0分;2)积分标准:PLT(109/L):100为0分,100为1分,50为2分;纤维蛋白相关标记物(sFMC/FDPs):未增高为0分,中度增高为1分,高度增高为3分;PT:未延长或延长3s为0分,延长3-6s为1分,延长6s为2分;Fg:1.0g/L为0分,1.0g/L为1分.3)累及积分判断:5分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