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实验: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让自己动手实验并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2)自然界一些动物是如何发声的:织了(只有雄蝉才会鸣叫)、蟋蟀、蝈蝈、蜜蜂等是靠翅膀的振动或者摩擦来发声的,长颈鹿很安静,那是因为它没有声带。 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一下,发音是否真的和振动有关? 实验探究: 音叉:(1)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2)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激起水花。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图1.1-1例:如图1.1-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吊着的小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我们将看到小球 ,此现象表明 ;实验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 分析:当塑料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由于叉股的振动会把小球弹起,小球的被弹起说明发声的叉股在振动,小球把叉股的微小振动明显化,即把叉股的振动放大了.一切的发声体都在振动,有时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可通过小球将振动放大来观察. 答案:被弹起 音叉在振动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点评:也可以在发声体上放一些纸屑,发声体振动发声的时候可以看到纸屑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1.在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音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二)、声音的传播 我们现在学习讨论声音是进入我们的耳朵的。 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如果我们的周围没有空气,声音还能传播吗? 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科学推理法)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讲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如何交谈呢?(无线电) 水之类的液体、钢管之类的固体能不能传声?并设计实验验证。 液体传声的实验可以将一振源(机械表、小收音机等)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把塑料袋密封后放在水里,看看水是否传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通常我们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正确。,墙是固体,隔着墙还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水是液体,在水下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C、D也是正确的。图1.1-2 答案:A点评:平时我们所听到的声音都是以空气为介质传播的。声波好像是水波,实质是介质的振动,所以真空(没有任何介质)不能传声。1.如图1.1-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可以注意到听到的声音逐渐变 (填“强”或“弱”),该实验说明了 .2.如图1.1-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表明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 (填“也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这是因为 .3.(09常德)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4.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声音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效果好 D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入水中速度变快6.玻璃缸内养有金鱼,若轻轻地敲击鱼缸边沿,则会看到鱼被吓走,此时鱼接收到声信号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空气鱼缸水鱼(三)、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参看课本30页(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讨论:从表格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2)、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例、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 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已知:v = 340 m / s, t = 0.1 s 求: s 解: s v t / 2 = 340 m / s 0.1 s / 2 s = 17 m 答: 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m。 例、雷电 :打雷和闪电同时发生,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 光速比声速快 1.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的传播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物质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物质的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而逝,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打个不停 B雷声经过地面、山岳、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C电光比雷声传播的速度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综合练习、计算题和简答题1.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2.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 m/s)3.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 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