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李家山镇春耕资料.doc_第1页
青海湟中李家山镇春耕资料.doc_第2页
青海湟中李家山镇春耕资料.doc_第3页
青海湟中李家山镇春耕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湟中李家山镇云谷川的春之舞 在田间播种的云谷川人。马 彪摄 湟中县李家山镇,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的一个浅山河谷地区,人称“云谷川”。青藏高原著名的农耕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就在这里。人勤春来早,春耕是云谷川春天的主旋律。“洋芋蛋”经纪人帮着赚钱阿存林,42岁,藏族农民,李家山镇阳坡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远近闻名的农产品经纪人。阿存林10年前就打起了“洋芋蛋蛋”的主意。当年,他借了3万元搞起马铃薯贩运,走西宁、跑甘肃、下湖北,费尽心机把200吨马铃薯卖出去后,发现还亏了2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给市场交了2万元的学费。第二年,阿存林决定在本村和邻村乡亲们中开展马铃薯订单种植,建成总面积达150亩的3个马铃薯成片种植基地,涉及农户300家。秋后,收购马铃薯300吨,销往甘肃、山东、四川、广东、广西等地,乡亲们靠马铃薯增加了收入,他自己也净赚2万元。从此,阿存林的马铃薯订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地区从小小的阳坡村到整个李家山镇,还扩大到湟中县的拦隆口镇、田家寨镇和省内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安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005至2008年马铃薯销售每年达1000吨。乡亲们种植的马铃薯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了。2009年,阿存林与6位村民成立了“湟中存林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云谷红”马铃薯生产商标。为保证产品品质和农户产量,在省、市、县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建成储量为200吨和500吨的马铃薯良种储存窖各1座。他们的种薯收购价比商品薯的收购价高,种植户收入多而稳定。“云谷红”马铃薯,2009年销售3000吨,销售额270万元;2010年销售5000吨,销售额900万元;2011年,在全国马铃薯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完成销售5000吨,销售额350万元。在阿存林家里,镇包村干部、镇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和村干部经常开会研究马铃薯植种项目中原种、化肥供应等各种问题。一位村干部介绍说,阳坡村共240户、960口人,耕地面积2040亩。今年,合作社打算在村里种植商品薯300亩、马铃薯制种300亩。马铃薯制种项目今年能达到900吨,收购价是每吨800元,能收入72万元。商品薯到秋天随行就市。除了本村的两个马铃薯良种和商品薯种植项目外,合作社还计划在李家山镇收购马铃薯2400吨,涉及种植面积将达到6000亩。阿存林说,反正要让乡亲们赚钱。听村干部的主意不会错吉家村是李家山镇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的村。全村341户、1317口人,耕地面积2521亩,已经落实马铃薯全覆膜连片种植700亩、蚕豆连片种植500亩,还有418亩耕地将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建温室大棚。站在田埂上,村委会主任吉全辅介绍说,村两委把全村3/4的耕地都搞成经济作物连片种植了,剩余的903亩耕地中大部分要种油菜,这样一来基本上都种成经济作物了。这段时间,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们每天都忙得顾不上自家的农活,就是跑这些工作。这个村2009年开始马铃薯全覆膜连片种植。当时,村民因覆膜、放苗等工序多嫌麻烦,加上出苗时气温较高,就私自撕毁地膜。镇推广站技术员和村干部挨门逐户地去动员村民重新覆膜。还有5名技术员和村干部自己到田间为村民覆膜、放苗,整整干了10天。秋后除了少数几户人家地里的地膜被风刮掉或毁损严重未能重新覆膜外,大多数人家的马铃薯亩产达到八九千斤。加上销售景气,收益良好。村民赵忠林家,那年种了4亩覆膜马铃薯。1亩地的地膜给撕毁了,产量只有2000斤,而没有撕膜的3亩马铃薯亩产在5000斤以上。一算账,撕膜的那1亩地少收入了2000多元钱。一说起这个话题,老人至今还后悔。今年,赵老汉家的8亩地是这样分配的:3亩划入马铃薯全覆膜连片种植区,4亩划入蚕豆连片种植区,剩下的1.5亩种油菜和小麦。前天家里已经把900斤马铃薯种子和180斤蚕豆种子领到家,过两天就要种蚕豆。赵老汉说,村干部想的开通又周到,科学种田产量高,洋芋、大豆销路好。听村干部的主意不会错。妇女们顾家挣钱不闲着新添堡村是湟中县新农村重点建设村。党支部书记简增林说,2010年村里成立了“湟中宏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租赁本村102家农户的耕地235亩,修建了150栋深冬温室,农民每亩地每年可收租金600元。在一座温棚里,村民沈秀英正给蒜苗除草。由于丈夫在外搞建筑,她经营的2座棚只能种菠菜、油菜、甘蓝、大葱、蒜苗等相对省时省力的蔬菜。即便这样,去年也挣了2.4万元。今年,除温棚种植外,她还打算露天种8亩蒜苗,蒜种都准备好了。村民张梅兰家的1.5亩耕地流转后也建了温室。以前,因为家里有老人小孩,地里有农活,她想出去打工却脱不开身。去年边种地、边打工,也就干了4个月,每天工资60元,而且当天结算,既没耽误家务活,还在家门口挣了5000多元。村里到温室打工的平常有60人左右,最多时每天能达80人,都是本村妇女。本村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娘说,妇女们挣钱后,营业额增加了许多。简增林说,县和镇上又把“青海高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土地流转项目定在了新添堡村,流转面积为230亩,要修建高标准深冬温室,设施农业面积又扩大了。全村涉及耕地的70多户人家已经领到今年每亩1200元的租金。干部促种植劳务双增收李家山镇共32个村、2.58万人,耕地5.47万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159元。今年,李家山镇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实施了6000亩的油菜连片示范项目、4500亩的全膜覆盖马铃薯连片示范项目、1900亩的蚕豆连片示范项目、600亩的杂交油菜制种和300亩的马铃薯制种项目,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101.49万元;还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正在建设面积为720亩的吉家、新添堡高标准深冬温室300栋,在柳树庄建设占地1200亩的深冬温室700栋,在董家湾修建占地358亩的深冬温室200栋,下西河村建设占地400亩的深冬温室200栋,设施农业投资已到位3400万元。加上零星种植马铃薯、油菜、蚕豆等蔬菜,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80%。“一年庄稼两年苦。”镇党委书记宋邦发说,去年秋收后,镇党委、政府就部署今年的结构调整和备耕工作,镇驻村干部和镇推广站技术人员们天天跑村,落实秋季马铃薯覆膜项目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