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doc_第1页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doc_第2页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doc_第3页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1、试验方法(1)方法选择本次静载荷试验采用堆载反力法,加载采用快速试桩法。(2)加何与量测荷载由油压千斤顶反力加压,量测系统使用压力传感器、电子秤及高精度大量程百分表。(3)荷载分级依据规范及设计的要求,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为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桩型加载分级(KN)卸载分级(KN)预制方桩123456789101112131420831241652062472883293610408326244162080(4)沉降测读加载时,每级维持1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45、60,加下一级。卸载时,每级卸载测读15分钟,按5、15测读二次。卸至零荷载时,测读两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60、90、120。(5)终止加载条件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荷: 在某级载荷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 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量且沉降稳定。 达到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以及试桩桩顶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 按总沉降量控制:总沉降量宜按100mm控制。2、试验设备(1)反力架装置:保证提供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1.2的反力;(2)千斤顶:200t分离式油压千斤顶;(3)量测系统:油压、或200t压力传感器,电子显示器; 50mm量程高精度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3、现场准备(1)试验场地必须道路畅通平整;(2)场地需提供三相动力、220V照明电、堆载所需的黄砂;(3)临时住房一间。4、试验要求(1)静载荷试验宜在龄期(休止期)28天后进行;(2)设备安装(见附图1) 反力系统能提供足够的反力; 千斤顶、反力架的重心应与试桩重心一致; 基准桩与试锚中心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量测系统的精度、量程满足规范要求,并定期校验。低应变动力测试低应变动力测试采用应力波反射法。即锤击桩顶,激发一瞬态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传至波阴抗界面(缺陷或桩底)而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来接收反射波,并结合应力波各种特征,综合判断桩身质量。1、测试要求检测前要求开挖至桩顶标高,保证被检测桩桩身直立,桩头完整。2、检测流程桩头处理安装传感器安装自检测试系统锤击桩顶信息采集记录存盘计算机数据处理3、仪器设备检测仪器采用RS-1616K(P)基桩动测仪,或美国PDI公司生产PIT桩身完整性检测仪。打印机计算机动测仪 应力锤 传感器 桩头图1 弹性波反射法检测框图试验成果分析及提交检测成果(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的实测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列入试验结果汇总表中,并由RS-JYB软件绘制出试桩的Q-s、s-lgt、s-lgQ曲线图。提供的检测成果有:1、单桩竖向表载荷试验成果汇总表;2、试验的Q-s、s-lgt、s-lgQ曲线图。(二)低应变动力测试现场检测数据,首先传入计算机中,再由专业软件处理后,获得计算结果汇总表。1、低应变动测原始曲线图;2、工程桩桩身平均波速、桩身完整性及质量等级综合评价汇总表。(三)报告提交时间现场检测结束后,3天内提交检测简报,7天内提交正式报告。施工安排及安全生产措施本公司自承接该项目起,则建立项目组,由专人负责该项桩基检测工作。(一)根据合同要求,具体安排工作进度。1、静载荷试验所需时间约23天/根;2、提前通知检测单位测试时间(静载荷试验需提前一周,低应变检测需提前12天),并保持经常联系,以便及时安排下一步工作。(二)安全生产措施严格上岗制度,凡进入试验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上安全帽。非测试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