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试题.doc_第1页
电机学试题.doc_第2页
电机学试题.doc_第3页
电机学试题.doc_第4页
电机学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备效率的使用符号是( A )。 (A) h (B) r (C) n (D) cosj00用电设备的效率等于( B )。 (A) P输入/P输出 (B) l00%P2/P1 (C)设备的功率因数 (D)工作量00用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百分数是设备的( B )。 (A)功率因数 (B)效率 (C)视在功率 (D)有功功率00异步电动机铭牌标定功率表示( D )。 (A)视在功率 (B)无功功率 (C)有功功率 (D)轴输出额定功率00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工作状态下运行时,对中小型异步电机而言s约为( D )。 (A) l (B) 0sl (C) 0.0040.007 (D) 0.040.0700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空载时其转差率s为( C )。 (A) 1 (B) 0s1 (C) 0.0040.007 (D) 0.010.0700三相异步电动机处于电动状态运行时其转差率s为( B )。 (A) s=1 (B) 0s1 (C) 0.0040.007 (D) 0.040.0700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静止或启动瞬时转差率s为( A )。 (A) n=0,s=1 (B) 0s1 (C) 0.0040.007 (D) 0.010.0700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是( )。 (A) T=f(s) (B) T=f(n) (C) u=f(i) (D) u=f(n)00三相异步电动机堵转转矩TST的大小与( B )成正比。 (A) I2 (B) U2 (C) R2=X20 (D) Tm00运行中实施交流异步高速电动机的有级变速,其控制原理是( )。 (A)改变电动机内部接线 (B)改变电动机外部接线 (C)改变电动机外部电源电压 (D)调节电动机输入电流00下述( D )方法不能改变异步电动机转速。 (A)改变电源频率 (B)改变磁极对数 (C)改变转差率 (D)改变功率因数00下述( A )方法只适用于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A)变极调速 (B)变阻调速 (C)变频调速 (D)电磁调速00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用自精变压器70%的抽头降压起动时,电动机的起动转矩是全压起动转矩的( B )。 (A) 36% (B) 49% (C) 70% (D) l00%00三相异步电动机外壳带电,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 (A)电源电压过高 (B)接地不良或接地电阻太大 (C)负载过重 (D)电机与负载轴线不对00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运行时出现一相电源断电,对电动机带来的影响是( B )。 (A)电动机立即停转 (B)电动机转速降低、温度增设 (C)电动机出现振动和异声 (D)电动机外壳带电00三相异步电动机某相定子绕组出线端有一处对地绝缘损坏,给电动机带来的故障为( D )。 (A)电动机立即停转 (B)温度过高而停转 (C)电动机出现振动和异声 (D)电动机外壳带电00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接后电机不能起动,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D )。 (A)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B)转子不平衡 (C)鼠龙电动机转子断条 (D)定子绕组接线错误00对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而言,一般利用( C )方法对其调速。 (A)改变电源频率 (B)改变磁极对数 (C)改变转子电路中的电阻 (D)改变转差率00直流电机的主磁场是指( A )产生的磁场。 (A)主磁极 (B)电抠电流 (C)换向极 (D)上述说法都不对00直流电机在运行中是( A )。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 (C)无火花产生 (D)很少产生火花00他励直流电动机在所带负载不变阶情况下稳定运行,若此时增大电枢电路的电阻,待重新稳定运行时,电枢电流和转矩将( C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电枢电流改变、转矩不变00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指的是( C )之间的关系。 (A)端电压与输出功率 (B)端电压与转速 (C)转速与转矩 (D)励磁电流与转速00有换向极的并励电动机改变转向时,如果改变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向则( )。 (A)只需改变电枢绕组的电流方向 (B)只需改变换向极绕组(C)需同时改变电抠绕组和换向极绕组的电流方向 (D)勿需改变电枢绕组和换向极绕组的电流方向00如果便直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直接起动,起动电流将是电枢额定电流的( D )倍。 (A) 35 (B) 57 (C) 710 (D) 102000下列属于直流电动机起动方法的是( A )。 (A)降低电源电压起动 (B)自锅变压器降压起动 (C)延边三角形降压起动 (D)星形一三角形降压起动00下列属于直流电动机起动方法的是( A )。 (A)电枢电路内串接起动变阻器起动 (B)定子绕组中串接电抗器降压起动 (C)自精变压器降压起动 (D)延边三角形降压起动00下列不属于直流电机调速方法的是( C )。 (A)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 (B)改变励磁电流调速 (C)改变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调速 (D)改变电源电压调速00有换向极的并励电动机改变转向时,如果改变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向则( )。 (A)只需改变电枢绕组的电流方向 (B)只需改变换向极绕组 (C)需同时改变电抠绕组和换向极绕组的电流方向 (D)勿需改变电枢绕组和换向极绕组的电流方向00下列属于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特点的是( D )。 (A)制动转矩较稳定,不随转速下降而减小 (B)制动强烈 (C)制动时间短 (D)制动时,能量损耗大00下列属于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优点的是( A )。 (A)制动强烈,制动时间短 (B)制动时,能量损耗大 (C)制动到转速为0时,如不断电会产生反转 (D)制动冲击较大,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00对直流电动机进行制动的所有方法中最经济的制动是( B )。 (A)机械制动 (B)回馈制动 (C)能耗制动 (D)反接制动00下述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法中,( D )只能用于限制转速过分升高(假如电机及运行条 件都一样)。 (A)机械制动 (B)反接制动 (C)能耗制动 (D)回馈制动00发电机并网运行时发电机电压的有效值应等于电网电压的( A )。 (A)有效值 (B)最大值 (C)瞬时值 (D)平均值00调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机的励磁电流,则可以调节同步发电机的( A )。 (A)端电压 (B)功率因数 (C)转速 (D)频率00下列参数( D )不是发电机与系统并网的条件中的参数。 (A)相位 (B)电压 (C)频率 (D)纹波系数00发电机并网运行时发电机电压的相序与电网电压相序要( B )。 (A)相反 (B)相同 (C)不能一致 (D)无关00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伺服电动机常作为( C )使用。 (A)测速元件 (B)校正元件 (C)执行元件 (D)信号元件00直流伺服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 D )元件。 (A)放大元件 (B)测量元件 (C)传感元件 (D)执行元件00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步进电动机常作为( B )使用。 (A)测速元件 (B)执行元件 (C)校正元件 (D)解算元件00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速发电机常作为( A )使用。 (A)测速元件 (B)执行元件 (C)能量转模元件 (D)放大元件00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速发电机常作为( )使用。 (A)执行元件 (B)测速元件 (C)放大元件 (D)校正元件00电力拖动包括( D )部分。 (A)传输机械能的传动机构和作为原动力的电动机 (B)控制电动机运转的控制设备 (C)传输电能的设备 (D)A、B都正确00安装低压开关及其操作机构时,其操作手柄中心距离地面一般为( )毫米。 (A) 500800 (B) 10001200 (C) 12001500 (D) 1500200000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中的自锁功能由接触器的( B )部分完成。 (A)主触头 (B)辅助动合触头 (C)辅助动断触头 (D)线圈00接触器中灭弧装置的作用是( A )。 (A)防止触头烧毁 (B)加快触头的分断速度 (C)减小触头电流 (D)减小电弧引起的反电势00在低压配电装置中,低压空气断路器一般不装设( B )。 (A)过电流脱扣器 (B)失压脱扣器 (C)热脱扣器 (D)复式脱扣器00屏顶上小母线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绝缘的金属导体之间,爬电距离不得小于( C )毫米。(A) 10 (B) 15 (C) 20 (D) 2500把电动势为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直接接到一个硅二极管的两端,则该管( D )。 (A)电流为零 (B)电流基本正常 (C)击穿 (D)被烧坏00单相半波整流脉动直流电压平均值为( A )。 (A) 0.45U2 (B) 0.9 U2 (C) 1.17 U2 (D) 2.45 U200单相桥式整流脉动直流电压平均值为( B )。 (A) 0.45U2 (B) 0.9U2 (C) 1.17U2 (D) 2.45U200对三极管放大作用的实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三极管可以把小能量放大成大能量 (B)三极管可以把小电流放大成大电流 (C)三极管可以把小电压放大成大电压 (D)三极管可用较小的电流控制较大的电流00晶体三极管要处于放大状态必须满足( )。 (A)发射结集电结构正偏 (B)发射结集电结均反偏 (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发射结及偏集电结正偏00晶体三极管要处于截止状态必须满足( )。 (A)发射结集电结构正偏 (B)发射结集电结均反偏 (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00增大UCE的动态范围使工作点Q下降是解决( B )的办法。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交越失真 (D)零点漂移00晶体三极管要处于饱和状态必须满足( A )。 (A)发射结集电结构正偏 (B)发射结集电结均反偏 (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00某晶体三极管的管压降UCE保持不变,基极电流IB=30微安,IC=1.2毫安,则发射极电流IE=( A )。 (A) 1.23mA (B) 1.5mA (C) 1.17mA (D) 1.203mA00采用那种( B )放大电路具有倒相作用。 (A)共集电极 (B)共发射极 (C)共基极 (D)共栅极00称为射极跟随器是由( A )组成。 (A)共集放大电路 (B)共射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 (D)共源极放大电路00乙类功率放大器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C )。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交越失真 (D)零点漂移00差动放大电路是为克服( D )而设计。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交越失真 (D)零点漂移00直流放大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B )。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交越失真 (D)零点漂移00单向晶闸管内部有( B )PN结。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多于四个00关于单向晶闸管的构成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可以等效地看成是由三个三极管构成 (B)可以等效地看成是由一个NPN、一个PNP三极管构成 (C)可以等效地看成是由二个NPN三极管构成 (D)可以等效地看成是由二个PNP三极管构成00普通晶闸管门极与阴极问的反电电阻比正向电阻( C )。 (A)大得多 (B)基本相等 (C)明显大一些 (D)小一些00用万用表测试好的单向晶闸管时,G、K极间正反向电阻应该( D )。 (A)都不大 (8)都很大 (C)都很小 (D)一小一大00晶闸管正向阻断时,阳极与阴极问只有很小的( A )。 (A)正向漏电流 (B)反向漏电流 (C)正向导通电流 (D)反向击穿电流00单向可控硅由导通变为截止要满足( )条件。 (A)升高阳极电压 (B)降低阴极电压 (C)断开阳极电源 (D)断开控制电路00单向可控硅由导通变为截止要满足( A )条件。 (A)阳极和阴极间加反向电压 (B)升高阳极电压 (C)降低阴极电压 (D)断开控制电路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有( )组触发电压。 (A) l (B) 2 (C) 3 (D) 400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有( B )组触发电压。 (A) l (B) 2 (C) 3 (D) 40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有( D )组触发电压。 (A) l (B) 2 (C) 3 (D) 40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最大移相范围是( C )。 (A) 90 (B) 120 (C) 150 (D) 18000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中最大导通角是( A )。 (A) 120 (B) 180 (C) 210 (D) 36000单相晶闸管整流电路最大移相范围是( )。 (A) 120 (B) 180 (C) 210 (D) 36000下列( A )触发方式不属于可控硅触发电路。 (A)大功率二极管触发 (B)磁放大器触发 (C)单结晶体管触发 (D)正弦波同步触发00下列( B )触发方式不属于可控硅触发电路。 (A)大功率三极管触发 (B)大功率二极管触发 (C)脉冲触发 (D)集成电路触发选择题:(一) 电工基础00电流强度为l安培的电流在l小时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 C )。 (A)l库仑 (B)60库仑 (C)3600库仑 (D)1200库仑00由电引起的火灾是电流的( C )效应引起的。 (A)物理 (B)化学 (C)热 (D)涡流00在电阻串联电路中,相同时间内,电阻越大,发热量( C )。 (A)越小 (B)不一定大 (C)越大 (D)不变00在以(wt)为横轴的电流波形图中,取任一角度所对应的电流值叫该电流的( A )。 (A)瞬时值 (B)有效值 (C)平均值 (D)最大值00在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上,若两个正弦量正交,说明这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差是( C )。 (A) 180 (B) 60 (C) 90 (D) 000己知正弦交流电流i=100p sin(314t+25)则其频率为( )。 (A) 50Hz (B) 220Hz (C) 314Hz (D) 100pHz00己知正弦交流电流i=100p sin(100pt+j)则电流的有效值为( C )。 (A) 70.7 (B) l00 (C) 70.7p (D) 100p00已知正弦交流电流i=100p sin(100pt+j)则电流的有效值为( C )。 (A) 70.7 (B) 100 (C) 70.7p (D) 100p00己知正弦交流电流i=100p sin(100pt+j)则电流的有效值为( C )。 (A) 70.7 (B) 100 (C) 70.7p (D) 100p00己知正弦交流电流i=100psin(100pt+j),则电流的有效值为( C )。 (A) 70.7 (B) 100 (C) 70.7p (D) 100p00已知正弦交流电流i=l00psin(100pt+j)则电流的有效值为( C )。 (A) 70.7 (B) 100 (C) 70.7p (D) 100p00在解析式u=UM sin(wt+y)中,y表示( C )。 (A)频率 (B)相位 (C)初相角 (D)相位差00已知正弦交流电压u=220sin(314t-30)则其角频率为( D )。 (A) 30 (B) 220 (C) 50 (D) 100p00已知两个正弦量为i1=10 sin(314t+90),i2=10 sin(628t+30)安,则( )。 (A) i1超前i260 (B) i1滞后i260 (C) i1超前i290 (D)不能判断相位差00若两个正弦交流电压反相,则这两个交流电压的相位差是( )。 (A) p (B) p (C) 90 (D) -9000比较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时,两正弦量必须是( B )。 (A)同相位 (B)同频率 (C)最大值相同 (D)初相角相同00在纯电感电路中,端电压( B )电流90。 (A)滞后 (B)超前 (C)等于 (D)与电流同相00纯电感电路中,反映线圈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物理量是( D )。 (A)电阻 (B)频率 (C)线圈匝线 (D)感抗00纯电感电路的感抗与电路的频率( )。 (A)成反比 (B)成反比或正比 (C)成正比 (D)无关00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相位( B )电压相位。(A)超前 (B)滞后 (C)等于 (D)不能确定00在纯电感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增加电源频率时,电路中电流会(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增大或减小00在RL串联电路电压三角形中功率因数cosj= ( A )。 (A) UR/U (B) UL/U (C) UL/UR (D) U/UR00纯电容电路的功率是( B )。 (A)视在功率 (B)无功功率 (C)有功功率 (D)不确定00纯电容电路的容抗是( A )。 (A) l/wC (B) wC (C) U/wC (D) I wC00纯电容电路的平均功率等于( B )。 (A)瞬时功率 (B) 0 (C)最大功率 (D)有功功率00纯电容电路两端电压超前电流( B )。 (A) 90 (B) -90 (C) 45 (D) 18000在容性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A )。 (A)小于零 (B)等于零 (C)大于零 (D)不确定00纯电容电路两端( A )不能突变。 (A)电压 (B)电流 (C)阻抗 (D)电容量00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增大电源频率时,其它条件不变,电路中电流会(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增大或减小00在容性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A )。 (A)小于零 (B)等于零 (C)大于零 (D)不确定00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增大电源频率时,其它条件不变,电路中电流会(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增大或减小在交流电路中总电压与总电流的乘积叫交流电路的( D )。 (A)有功功率 (B)无功功率 (C)瞬时功率 (D)视在功率00有功功率主要是( C )元件消耗的功率。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D)感抗00单相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计算公式P=( )。 (A)UIcosj (B)UIsinj (C)UI (D) UI+UIcosj00电动机绕组采用三角形联接接于380V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其中三个相电流均为10A,功率因数为0.1,则其有功功率为( C )。 (A) 0.38kW (B) 0.658kW (C) 1.14kW (D) 0.537kW00某电源开路电压为220伏,短路电流为2安,则负载从电源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C )。 (A) 120W (B) 240W (C) 60W (D) 30W00220V、100W的灯泡经一段导线接在220V电源上时,它的实际功率为81W,则导线上损耗的功率是( B )。 (A) 19W (B) 9W (C) 10W (D) 38W00若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PS,功率因数是0.8,则其额定有功功率是( C )。 (A) PS (B) 1.25 PS (C) 0.8 PS (D) 0.64 PS00无功功率的单位是( A )。 (A)乏尔 (B)瓦 (C)伏安 (D)焦耳00交流电路中,无功功率是( C )。 (A)电路消耗的功率 (B)瞬时功率的平均值 (C)电路与电源能量变换的最大规模 (D)电路的视在功率00单相交流电路无功功率计算公式是( B )。 (A) PQ=UIcosj (B) PQ=UIsinj (C) PQ=UI (D) PQ=I2R00下列关于无功功率的叙述( A )说法正确。 (A)电路与电源能量变换的最大规模 (B)单位时间放出热量 (C)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D)电感消耗的能量00电路的视在功率等于总电压与( A )的乘积。 (A)总电流 (B)总电阻 (C)总阻抗 (D)总功率00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为250V,线电流为400A,则三相电源的视在功率是( )。 (A) 100kVA (B) l 73kVA (C) 30kVA (D) 519kVA00某一交流电路其端电压为l000伏,电路总电流是20A,则其视在功率为( C )。 (A) 1000伏安 (B) 2000伏安 (C) 20000伏安 (D) 500伏安00电能的常用单位是( )。 (A)瓦 (B)千瓦 (C)兆瓦 (D)千瓦小时00电能的单位“度”与“焦耳”的换算关系是1度等于( C )。 (A) 360 (B) 3600 (C) 3.6106 (D) 3.6001度电相当于( B )。 (A) l瓦秒 (B) l千瓦小时 (C) l千瓦秒 (D) l瓦小时00灯泡电压220伏,电路中电流0.5安,通电l小时消耗的电能是( B )。 (A) 0.2度 (B) 0.11度 (C) 110度 (D) 0.4度00某导体电阻为l欧,通过它的电流为l安,那么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B )。 (A) 1焦耳 (B) 60焦耳 (C) 10焦耳 (D) 5焦耳00某电机线圈电阻为0.5欧,通过的电流为4安,工作30分钟发出的热量是( A )。 (A) 14400J (B) 1.44J (C) 60J (D) 120J00某导体电阻为l欧,通过它的电流为l安,那么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B )。 (A) l焦耳 (B) 60焦耳 (C) 10焦耳 (D) 5焦耳00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 A )。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平方成反比00某照明用输电线两端电压为220V,通过电流是10A,10分钟内可产生热量( A )。 (A) 6104J (B) l104J (C) 6103J (D) 4105J00某照明用输电线电阻为l 0欧,在l 0分钟内产生热量为6105焦耳,则线路中电流为 ( )。 (A) l安 (B) 100安 (C) 10安 (D) 5安002千瓦的电炉子,用电3小时,耗电( A )。 (A) 6度 (B) 1.5度 (C) 2度 (D) 300度00某电器一天(24小时)用电12度,问此电器功率为( )。 (A) 4.8kW (B) 0.5kW (C) 2kW (D) 2.4kW00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cosj等于( B )。 (A) PS/P (B) P/PS (C) P/PQ (D) PQ/PS00为提高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两端( C )。 (A)串联一个电感 (B)并联一个电感 (C)并联适当电容器 (D)串联一个电容器00电力工业中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两端( B )。(A)串一电容 (B)并一适当电容 (C)串一电感 (D)并一电感下列电源相序( A )是正相序。 (A) UVW (B) WVU (C) UWV (D) VUW00一般三相电路的相序都采用( D )。 (A)相序 (B)相位 (C)顺序 (D)正序00相电压是( B )间的电压。 (A)火线与火线 (B)火线与中线 (C)中线与地 (D) 相线与相线00三相电路中相电流等于( A )。 (A) U相/Z (B) U线/Z (C) I线 (D) U线/R00三相电路中相电流是通过( A )。 (A)每相负载的电流 (B)火线的电流 (C)电路的总电流 (D)电源的电流00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线电压指的是( A )。 (A)两相线间的电压 (B)零对地电压 (C)相线与零线电压 (D)相线对地电压6线电流是通过( B )。 (A)每相绕组的电流 (B)相线的电流 (C)每相负载的电流 (D)导线的电流00三相负载的联接方式有( C )种。 (A) 4 (B) 3 (C) 2 (D) 100三相三线制电源联接方式有( )种。 (A)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