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冰场设计与节能.doc_第1页
人工冰场设计与节能.doc_第2页
人工冰场设计与节能.doc_第3页
人工冰场设计与节能.doc_第4页
人工冰场设计与节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娱乐性人工冰场的设计与节能冰场, 娱乐性, 节能, 人工, 设计1.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人们都对冰上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工冰场的兴建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人工冰场从其功能上,可分为供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用的冰场和速滑冰场;供娱乐用的大众冰场等。它可不受季节的限制,为人们提供冰球、速滑、花样、冰上舞蹈、大众娱乐滑冰等冰上活动场所。目前我国的人工冰场大部分是冰上体育运动设施,供冰上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用。60年代末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人工冰场首都体育馆冰场,随后在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相继建成了多座冰上训练基地。近几年在广州、深圳、天津、武汉、石家庄等地先后建成了一批娱乐性人工冰场,使冰上运动面向大众,成为一项高雅的体育娱乐活动。人工冰场的建设初投资高,运行耗电量大,因此对冰场的设计很值得研究。本文将某娱乐性人工冰场的设计介绍给大家,以促进我国冰上娱乐运动的发展。2.设计条件及设计参数的确定2.1 设计条件冰面面积F=800m22.2 设计参数蒸发温度tz=-12冷凝温度tl=36冰面温度tb=-3冻冰时间t=48h冰面厚度d=40mm3.冰场场地构造原设计采用永久性地板,冷排管浇铸在混凝土内,后来在施工中因故改为填充砂式地板,冷排管埋在砂层内。4.冰场冷负荷的计算Q=qF=(qc+qm+qr+qg+qi)F式中:Q冰场冷负荷q室内冰场单位面积冷负荷 W/m2qc对流放热负荷 W/m2qm对流传质负荷 W/m2qr太阳辐射负荷 W/m2qg地下传热负荷 W/m2qi冻冰热负荷 W/m2F室内冰场面积m24.1 对流放热负荷qc=a(ta-ti)=2.5(22+3)=62.5 W/m2式中:a对流放热系数取2.5W/ m2ta室内空气温度 22ti冰面温度 -34.2 对流传质负荷qm=s(da-di)1000g=2.5920(23.42.8)100028361000=159W/m2式中:s传质系数s=a/920da空气的含湿量23.4g/kgdi冰温下饱和空气的含湿量2.8g/kgg水蒸汽的汽化潜热和凝固潜热28361000J/kg4.3 太阳辐射负荷qr=0室内冰场qr=04.4 地下传热负荷qg=K(tg-tp)=0.167(22+4)=4.34W/m2式中:tg地坪温度取28tp冷排管表面温度取-4K地坪传热系数 0.167 W/m24.5 冻冰热负荷qi=brht=0.0019174480004320=95 W/m2式中:b每次浇水厚度 0.001 mr-冰的密度 917kg/m3h水冷却并结冰的放热量 448000J/ kgt每次浇水冻结时间1.2h4.6 单位面积冷负荷Q=qc+qm+qr+qg+qi=62.5+159+0+4.34+95=320.84W/m24.7 冰场冷负荷Q=qF=320.84800=256672W5.制冷系统的选择本设计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氨泵供液方式。5.1 场地冷却排管场地冷却排管采用D382.5无缝钢管,间距90mm,沿冰场宽度方向布置。排管分四组并联,每两组设供液和回气集管。供液回气管采用同程管道系统。在冰场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管沟,总供液、回气管布置在管沟内,通向机房供液、回气调节站。5.2 机房制冷系统冰场负荷可分为初冻负荷和维持负荷,由于娱乐性大众冰场对初冻时间的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为了节省一次投资和能源,采用延长初冻时间和在夜间进行冻冰的措施,减少初冻负荷。本设计取维持负荷为设计冷负荷,根据冷负荷Q选两台4AV-12.5氨压缩机,当tl=36, tz=-12时每台机器的产冷量为135kW。6.冰场对其它专业的要求6.1 对建筑专业的要求6.1.1 屋顶和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其表面不产生结露现象。本设计屋顶采用球形网架结构,屋顶采用100mm聚苯乙烯双面彩色夹心板,墙体采用350mm厚加气混凝土块。混凝土柱内喷20mm厚聚氨脂保温。6.1.2 为了减少冰场向地下土壤传递冷量,防止土壤冻结,要解决好地板的防冻问题。本设计采用150 mm聚氨脂隔热,下设f250mm自然通风管。6.1.3 冰面上部空间6m高度以内不设任何设施,否则会因冰面冷辐射结露凝水。6.1.4 冰场四周围栏顶部标高,距冰面尺寸为1220mm,冻冰地面无坡度。6.2 对空调专业的要求6.2.1 冰场内空气温度小于22,相对湿度小于60%。6.2.2 冰场内任何出风口不可直射冰面,空调出风口风速应小于2m/S,否则冰面易融化。6.2.3 为了防止屋顶结露,可采用低温干燥的空气对冰场进行空气调节,或者将室外空气加热到30,送入冰场上空,在屋顶内上部形成一个热空气层。为了节省投资本设计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在屋顶下设一台吊顶式新风机组,配置均匀送风道,喷风口送风。在过渡季节,由供热站提供6050热水,送至新风机组。在夏季直接将室外大于32的室外热空气通过新风机组,从送风口水平射出,在屋顶内上部形成一个热空气层,从而避免屋顶结露。6.3 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6.3.1 冰场场地范围内禁设给排水管道,给水管道可设在与冰场相近的常温房间内,使用时用软管接至冰场。6.3.2 在冰场一侧的两端头设融冰排水地漏,融冰低温水排至冷却水池,清扫的冰屑也送往水池,使冷却水温度降低,以利节能。6.3.3 冷却水采用循环供水方式,冷却塔选用低噪声玻璃钢冷却塔。6.4 对电气自控专业的要求制冷压缩机设高低压安全保护、油压保护、冷却水断水保护,制冷系统设氨泵自控回路,冰面温度远程监测。7.制冷系统的安装7.1 场地冷却排管的安装材采用普通无缝钢管,安装前应对管道逐根清污、除绣。排管制成后分组进行单体试压、排污。然后再整体试压、排污、抽真空、氨试漏。为了保证冰面的平整度,对冷却排管的安装精度要求2mm。7.2 机房制冷系统的安装设备布置紧凑,管道流程合理、美观。系统管道保证坡度,系统试压、排污、试真空、氨试漏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管道、设备保温材料采用聚氨脂,外裹玻璃布。8.为保证冰场室内无氨渗漏,保证人员安全,本设计采用以下措施:8.1 冷排管采用标准定尺无缝钢管,排管制作前应逐根检查,确保钢管的质量。8.2 冷排管的制作尽量减少焊口,在冰场的冷排管以及管沟内的管道上,不设任何控制阀门和仪表,减少氨渗漏的可能性。8.3 有条件的地方,冷排管制作可采用亚弧焊接方式。8.4 本设计在冰场的一侧沿冰场长度方向设管沟,沟宽1000mm,深600mm,其内壁设防潮隔汽层,二根供液和二根回汽总管布置在管沟内,与制冷机房的调节站相连。在制冷系统进行试压、试漏合格后,管沟及管道整体采用聚氨脂现场发泡。这样做的优点是:管道保温、防腐效果好,减少了管沟内管道渗漏的机会。8.5 在冰场内房间的上部设二台消防排烟风机,每台风机的排烟量为24000m3/h。8.6 为了保证冷排管的稳定和平整,每组冷排管沿冰场宽度方向间隔3m设一支架。支架采用50#槽钢,用f8U型管卡将排管固定,不平处用钢垫片垫平,点焊固定。排管和支架刷二道耐酸沥青漆防腐,并对冰场以后操作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冰场投入使用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埋管的砂冻层融化。停业时或清理冰面时,只可将砂冻层以上的冰层融化,不可融化砂冻层。这样一是保证了冰场基层不被冻融循环产生破坏影响,二是解决了砂层内支架与排管的防腐问题。9.冰场运行情况冰场建成后,制冷系统正式运行。冰场的运行可分为两个阶段。9.1 冰场初冻阶段冰场使用前首先对冰场基层进行预冷,程序如下:开始先将场地砂层平整(砂面层的厚度高于冷排管上皮20mm左右),边灌水边供冷。系统刚开始运行时由于负荷较大,蒸发压力较高,故先采用直接膨胀式供液,当蒸发压力降至0.22Mpa时停止直接膨胀式供液,采用氨泵供液。待砂层冻结成整块时即可洒水冻冰。洒水为逐层洒水每层冻冰1mm左右,当冰层厚度达到40mm(砂面层以上的冰层厚度)时即可停止洒水,冻冰过程结束。整个过程约用了40小时。9.2 冰场维持阶段根据冰场的使用要求,冰面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维持冰面温度不变。9.3 冰面的修整冰场经使用一段时间后,冰面上会出现许多冰刀划出的沟痕和冰屑,影响继续使用。因此必须进行修整,清理冰屑,再洒水将沟痕冻平或暂时停机使冰层表面融化。为了节省能源,浇水可用冷凝器出口的冷却水。10.为保证冰面的温度均匀,本设计采取的技术措施:10.1 制冷系统采用氨泵强制供液方式,以蒸发量6倍的供液量向冷排管供液。10.2 场地排管采用并联的方式,以减小每根管的长度,每根管长45m。10.3 供液、回气管道采用同程系统以保证每组排管供液的均匀性。10.4 在机房供液、回汽调节站上设二组阀门,可调节冰场内排管的供液量。在供液、回汽调节站的集管上分别设压力表。在汽体调节站上设有热氨管,在液体调节站上设有排液管,供系统冲油用。10.5 系统初运行时,采用直接膨胀式供液方式,先开启一组供液、回汽阀门,观察其砂层表面冻结的均匀性和回汽压力。待压力降至0.22MPa,砂层冻结正常时(能明显地看到砂层下面一根根管道均匀冻结的痕迹),再开启另一组供液、回汽阀门,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当吸气压力再降到0.22MPa时,即可切换为氨泵供液方式运行。10.6 由于冷排管处在低温工况下工作,系统经长时间的运行后,润滑油会在管道的内壁形成一层油膜影响传热效果,本设计在调节站上设了热氨冲油系统,机房内设有排液桶。可二组排管冲油,二组排管正常制冷工作,交替进行。系统冷排管除油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二次,系统冲油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