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读书报告.ppt_第1页
哲学是什么读书报告.ppt_第2页
哲学是什么读书报告.ppt_第3页
哲学是什么读书报告.ppt_第4页
哲学是什么读书报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是什么 胡军 读书报告 谢梦瑶 目录 一 概要 哲学是什么呢 这本书告诉我们 哲学就是爱智慧 是对智慧的不懈追求 我们追求智慧就是企图从一个无限的角度来关照我们有限的生活 寻求生活的意义或价值 重塑我们的灵魂 使我们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 并介绍了哲学最基本的问题 也就是思维和存在或心和物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恩格斯p113 紧接着给出了四种哲学的方法 怀疑法 分析法 归纳法 智的直觉 以及哲学带给人们的价值 2020 1 31 二 基本框架 1 哲学为何物 上 1 1 哲学是什么 的问题形式分析 这是什么 或 那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及其形式是哲学的1 2哲学源于惊讶 人们惊讶于大自然的奥秘 惊讶于自身的奥秘 于是立志要探索隐蔽蕴涵在自然和人思想深处的秘密 可见惊讶是哲学活动的开端和动力 也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p20 1 3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哲学所探讨的东西是与我们本身休戚相关的 人或人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哲学的 或者说 哲学就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 人的存在就是哲学性的 P231 4人是能思想的存在 人之为人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思想上的追求 思想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p29 2020 1 31 2 哲学为何物 下 2 1哲学探讨的首要目标乃是认识自我 哲学思考的焦点就应该是人本身 P352 2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人如何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哲学就是关于我们生活的学问或艺术 P512 3哲学思考是最为自由的学术探讨 因为哲学思考就是一种自由的思考 只有具有 自我 意识的人才有可能自由地进行哲学思考 马斯洛需求层次5自我实现的需要 p622 4哲学就是爱智 哲学就是爱智慧 智慧是关于生活的艺术 人承认自己的无知 发掘自己的理性能力向智慧过度 从无知变成有知 追求智慧 2020 1 31 3 哲学的问题3 1哲学问题兼具特殊性与共性 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及其答案都包含有一般和个别这样的哲学问题在内 P1003 2语言能否准确地表达哲学问题 语言所具有的普遍性是我们寻找特殊性归于失败的真正原因 P1063 3哲学家究竟关注哪些问题 哲学问题特性 1思维和存在或心和物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哲学问题具有基本性和普遍性 所以不是经验性 外面有桌子 的 而是先验性 美 P1133 4哲学问题的个案分析 看到的桌子实物 与人所感知到的 感觉材料的私人性质 冷暖自知 P1333 5哲学问题令人困惑 哲学问题本身是不可能得到解答的 哲学问题与人类存在相伴随 只要人类存在着 人类的就得思考哲学问题 P1354 哲学的方法 2020 1 31 4 哲学的方法4 1怀疑方法 为学贵在有疑 疑则进步这种怀疑的精神是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P1474 2分析方法 分析是一种下定义的方式 把被分析的概念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列举出来 哲学就是论证的艺术 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思想组织有条理有秩序的首尾一贯的思想或观念体系 P1664 3归纳法 结合众多的事实而得到的公例 而有了这样的公例又可以产生新的事实 使人不断进步的方法 P1984 4智的直觉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直觉思维能以一种直接 整体的方式领悟和体认周围一切的奥秘 思维不受语言的限制 P216 2020 1 31 5 哲学的价值5 1无用之用 哲学不能向我们提供具有确切性的知识体系 但是它却能够给我们一个观察人生 社会的新的视角或视点P2285 2哲学乃为境界之学 哲学的功能不在于它能够给人提供或增加积极的知识如关于化学或物理其他等等科学方面的知识 它的功能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在于达到超乎现实世界的境界 获得高于道德的价值 P231 2020 1 31 三 精彩观点 1 人是能思想的存在人也就有了目的 理想 这种思考的自然结果就是知识的出现 由于知识总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望 所以使人的欲望无限制地膨胀 人的力量也因此便的越来越巨大 P25感想 在远古时代 人类敬畏大自然 所以有了神话故事 如今 人类逐渐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 正是由于知识 由于人类的探索奥秘的欲望 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 多个国家已实现登上月球的壮举 然而人类的欲望不会停止 因为迅速递增的知识使人的目的变得极为复杂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 小的时候幸福很简单 长大以后简单就是幸福 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 接受更多的知识 会有更多的欲望想法 这样充满欲望的成人生活不是幸福的 所以说长大后简单就是幸福 如现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环保问题 它来自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贪婪 人类自身的欲望 如果不加以克制我们自身的欲望 那么它便会持续膨胀 而所造成的影响将永无止境 因此 我们必须仔细检视自身的贪欲并有所节制 还有贪官 暴力 诽谤 猥亵儿童 等等不良社会现象是不是也与人欲望膨胀有关呢 2020 1 31 2 幸福的哲学真正的幸福只有在精神的世界中才能找的到 幸福是人对生活的一种看法 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如果你对生活的幸福或是痛苦又了某一种的看法或态度 那么你也就有了精神生活 你也就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自觉 精神生活越丰富 你的痛苦可能会更多 但同时你能感受到的幸福也就越多 P53感想 经常会有人问 你幸福吗 为此央视还特意做过街头采访 每个人的幸福各有不同 不是物质标准可以进行衡量的 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 对于幸福我有自己的观点 就是快乐的人生 2020 1 31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智慧的眼光看生活当在生活中感到无穷的苦楚 痛苦万分 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 你应该企求哲学的智慧 它有足够的力量使你顿时感觉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 P88比如有很穷的亲戚上别墅来找你 你也不要脸色发白 而要喜气洋洋的叫道 挺好 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 那你也要高兴 多亏她背叛的是你 不是国家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 那你应该感到高兴 挺好 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P87 2020 1 31 感想 多感悟一下这些哲学道理 或许就没有那么多人患上抑郁症了 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自杀了 即使失恋是因为对方劈腿了 也应该高兴 多亏发现的早 不会成为你未来的丈夫 可是就是有那么些人失恋后各种形式的报复对方 要么灰心自杀 即使创业失败了 也应该高兴 多亏失去的是还可以再挣的金钱而不是家庭亲人 见过很多合伙做生意的 亏本了以后原本的家庭亲人朋友从此陌路 2020 1 31 4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为什么中国没有实验科学呢 一个代表性的说法就是 无归纳法则无科学 在1915年1月 科学 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 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 此文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 也不是社会对学术思想的过分限制 科学的本质不在物质 而在方法 中国没有科学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学术界未得研究科学之方法而已 任鸿隽认为 所谓的科学方法指的是归纳方法 P136 2020 1 31 感想 我认为由于中国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加上优越的自然资源 中国人对于外面世界的探索不如西方那样具有强烈的探索征服精神 所以郑和下西洋即使比哥伦布航海早了近一个世纪中国也没有进行殖民活动 没有那种强烈探索的欲望 所以就没有进行科学实验 其次是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 唯有读书高 轻视其他的工商农等行业 然后是各种选拔制度 无论是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再到后来的科举制度 都以重视德行 出身 诗赋儒家经典等为主的 教育也是围绕的仕途 现在给了我一个从哲学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归纳法的欠缺 使这个在古代许多方面都领先世界的中国在近代成为落后挨打国 2020 1 31 四 学术价值 1 存在主义与语文情境教学笛卡尔所意识的存在 即 我思 故我在 是指人的存在 不是指某种 物 的存在 物 只能处于 在 的状态下 等待人来发现它的 存在 强调虽然物体是现实存在的 但是人没有感知到它 那么它就是不存在的 比如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抗日战争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们没有感知到过战争 所以要求在教学当中创设情境 让学生充分体验 与教学内容在精神上融为一体 2020 1 31 2 直觉即生活 即境界与情景交融由于概念不能使我们把握认识对象的整体和其本质 所以我们只能在概念认识的基础上依赖于直觉 那么我们是怎么样借助直觉而把握事物的呢 伯格森说 直觉 是一种单纯而不可分割的感受 我们可以以阅读为例来理解什么是直觉 在阅读中 我们显然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或概念式的认识之中 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也显然没有吧文字或概念看作是起真正的目的 他的目的是要通过语言文字或概念来揭示出一定的境界或状态 帮助我们进入这一境界或状态之中 如果我们不能领会作家的企图 而只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或概念的认识中 那么这显然是我们自己的过错 是对作家企图的真正误解 2020 1 31 在此 我们应该注意意识到的是语言文字或概念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 这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弼所说的那样 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 得意而忘象 他认P211为 言是得象的工具 象也只是得意的工具 因为言和象是得意的工具 所以得到了意就应该抛弃言和象 如果拘泥于物象 就会妨碍对义理的把握 如果拘泥去语言 就会妨碍对于物象的表达 基于这样的认识 所以要想能真正地把握住义理 就得忘象 要能够真正得到义理或意境或状态 我们就应该通过文字或概念直接进入义理或意境或状态 P212当我们在阅读完一篇文字后 通过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心灵中直接地与所描写的对象达成了一种交融 这种交融就是我们经常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经常运用的说法 情景交融 是读者直接进入阅读对象之中 与对象融成一片 P213 2020 1 31 五 思考 哲学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p21 哲学思考的焦点就应该是人本身p35 哲学的首要目标是乃是认识自我p35 哲学又是美好生活的向导p51 那么根据哲学的角度 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能让其拥有创造属于自我美好生活的能力 而不是为了记住哪句古诗 记得某个词语 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剥夺学生学习的乐趣 使其陷入题海中 2020 1 31 六 拓展阅读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杨蔚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全书共分8章 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 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 释 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2020 1 31 主要内容 中国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从现在资料看 1 殷周之际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 洪范 五行说即以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解释万物的生灭变化 先王以金 木 水 火土杂 以生百物 周易 则有阴阳二爻说明事物中二种相互依赖又相互消长的力量 太极生二仪 二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以至无穷 2020 1 31 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 处士横议 百家争鸣 思想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并阐释自己的哲学主张 从而奠定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体规范 儒家 道家不过是 百家 中的两家 但在长期演变中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两个主流 此外 影响的思想流派还有墨家 名家 阴阳家 法家诸派 孔子是 儒家 创建人 创立了以 仁 为核心的道德价值体系 同时又分别以 义 礼 释 仁 为后来孟荀分别从 义 礼 二个角度发展其思想埋下伏笔 也成为后世多代新儒家理论阐发 变异的思想原点 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人伦道德思想的正统观念 其思想完善地保存在 论语 里 这是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他分散的言论编成的集子 每章寥寥数语 前后缺乏联系 孟子从孔子之孙子思学习儒家学说 成为儒家学说最重要的继承者 发展者 阐释者 发展了儒家理想主义的一翼 2020 1 31 先秦儒家三个代表人物 除孔子 孟子外 尚有荀子 冯友兰先生称其为 儒家的右翼 为现实主义的 翼 孔子提出了一个以 仁 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原则 仁 字在文字学上的本义是 相人偶 即承认别人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孔子对 仁 灌注了新意 他用 爱人 来解释 仁 提出以忠 恕作为实行 仁 的根本途径 并把 一以贯之 忠恕之道作为学说之本 唐代的韩愈进一步说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义为定名 道德为虚位 韩昌黎集原道 他认为墨子是孔子之后的重要哲学家 其盛名与影响当时与孔子相等 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 主要哲学观念有 天志 明鬼 和 非命 如果说孔子是古代贵族文化的辩护者 墨子则是其批判者 2020 1 31 早在孔子周游列国时 便有了 隐者 这些 避世 的人的行为及对行为意义的解说 成为早期道家的源流 老子及其后的庄子是道家哲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 以 老子 为书名 后来也叫 道德经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 而庄子却是先秦最大的道家 道家虽非显学 便其创始人老子第一次提出了天之起源的问题 主张道为万物之本体 是对五行构造说的重大突破 反映了人们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和认识的深化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 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 故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此外 反者道之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辩证法意义 易传 是儒家后学依托孔子写成的解说 周易 的著作 在信奉道一元论的同时 又以 太极 化生说取代了 道 生天地万物说 从而降道于太极 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过渡 而其 一阴一阳之谓道 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其天 地 人一体的宏观宇宙模式对汉代经常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以重要启示 2020 1 31 战国末期的荀子 集儒家思想之大成 提出 天行有常 以与 天命论 对抗 在 天人相分 基础上提出的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开创了注重人之主观能动性 强调人定胜天的先河 而其 形具而神生 的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运用形神范畴 肯定形体和精神的主从关系 对中国哲学形神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0 1 31 3 秦汉时期秦灭六国 统一国家的出现 及 书同文 行同伦 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统一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但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却严重不利于包括中国哲学在内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秦二世而亡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 奉集众家之长的黄老之学 各种学术均有发展 但武帝开始用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后 造成了经学的出现与繁荣 董仲舒在 天人感应 的思想的基础同建立起天人一统的宇宙系统图示 导致后来谶讳神学的盛行 于是有王充 元气自然说 与之对抗 2020 1 31 4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玄学大倡 无论是何晏 王弼的 贵无论 还是裴危页的 崇有论 均以哲学本体论作为探讨对象 王弼的 本末论 认为世界是一个以 无 为万物的本体 根干 以 有 为枝叶的整体使得一思辨新风注入哲学之中 标志着中国哲学思辨性理论化水平的提升 约在公元1世纪 东汉明帝时佛教传人中国 佛教初咋中国依附玄家 后逐渐走向有别于印度的发展道路 并形成了一些派别 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