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df_第1页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df_第2页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df_第3页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df_第4页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 2010 年第 06 期 总第 186 期 No 06 2010 Serial No 186 收稿日期 2009 12 7 作者修改返回日期 2010 2 3 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 编号 08JJOXLX269 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 编号 06200524 的资助 通讯作者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E mail Zhangjj 人类早期是一个漫长的 为学习而 忙碌 的阶段 自然成熟的优势以及关键期的存在使得这一 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性 这是其他发展阶段无法比拟的 在早期阶段 语言学习是最引人 瞩目的领域 语言关联性假设认为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知的方式 讲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有不 同看法 1 不论哪个国家的婴孩 自呱呱坠地起几乎都发出相同的声音 但自出生起 他们就浸润在不 同民族语言的环境中 体验着民族语言的哲学与智慧 接受着语言对大脑的塑造 人类早期的语言学 习不仅是一种技能掌握 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包括听觉语言 spoken words 和视觉语言 visual words 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听觉语言 输入的基本单位是音素 视觉语言输入的基本单位是字母或笔画 听觉语言呈时间上分布 视觉语言 呈空间上分布 听觉语言波动性大 视觉语言稳定性强 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 但不论听觉语言还是 视觉语言 意义表征都是一样的 2 那么 幼儿是怎样获得语言的 在语言学习中 幼儿的认知操作发 生着怎样的变化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对教育有何启示 本文拟从认知科学角度回答这些问题 并对 幼儿的第二语言学习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 儿童听觉语言的获得 一 有关听觉语言获得的经典理论 摘要 语言影响认知 早期语言学习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 儿童早期语言 学习包括儿童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的学习 有关儿童听觉语言获得的研究除了产生行为主义 心灵主义 建 构主义等经典理论外 近来受到关注的是语言复杂性理论 认为复杂语言输入能够产生比简单语言输入更 好的效果 在有关动 名词获得年龄的研究方面 出现了对立的观点 但可以肯定的是获得动 名词年龄的先 后会因语言种类不同而呈现差异 有关儿童视觉语言获得的研究 以汉字学习为例 主要集中在汉字的正字 法特征 汉字认知规律 汉字义符的作用等方面 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则表明人类大脑会受到语言经验 的深刻影响 儿童与成人在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各自存在优势 有关儿童语言学习机制的研究提醒我们 一 方面要多使用温暖的 妈妈语 与年幼儿童进行言语交流 满足其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应随儿 童年龄的增长 不断加大语言输入的复杂程度 促进儿童高级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儿童双语教育 方面 既要重视环境的创设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更要重视教师与教养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才能保证和提高双 语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听觉语言 视觉语言 语言学习 早期发展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王娟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广州510631 30 未经成人的系统教授 幼儿便习得了母语的语 法 也能创造性地说出从未听到过的话 那么 幼儿 是怎样获得语言的呢 不同的心理学派对语言获得 机制有不同看法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主 张 传递说 他们认为 儿童是父母使用语言训练 技巧的被动受益者 如图 1 所示 儿童从时间 1 到 时间 2 的语言发展 图 1 中的箭头 c 是父母行动 图 1 中的箭头 a 的惟一结果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 的心灵主义者则主张 天生说 他们认为 儿童有 主动的 专门的语言处理器 儿童自身不断成熟的 神经系统指引着语言发展 如图 1 所示 儿童在任 何时间都可能影响父母的话语 图 1 中的箭头 b 而父母以任何方式向儿童提供的语言经验只能触 发他们内在倾向的成熟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 相互作用说 认为 儿童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 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个体主动与外界环境作用 通过同化 顺应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 也是主动 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如图 1 所示 儿童提示其父母 箭头 b 提供儿童语言发展 箭头 c 所需要的合 适的语言经验 箭头 a 3 相互作用 说能够更为合理地阐释听觉语言获得的过程 儿童出生后所接触的语言可能不同 开始学说话的时间也略有先后 但语言发展都会经历相似的进程 这与生物遗传和生理发展的特性 有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 儿童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会促使儿童在发展中产生巨大差异 4 在不同的 成长环境中 儿童经历着不同事件 产生着不同需求 这种直接经验被 编码 进儿童的思维 从而促 使儿童的发现从经验转化成为词语 这也就是说 儿童的言语能力与他所经历的事件及其个性有着 密切关系 二 语言复杂性理论 什么样的语言结构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和优化呢 瑞斯格 Rescher 提出了语言复杂性 理论 他认为 对学习者而言 复杂语言输入能够产生比简单语言输入更好的效果 当给儿童呈现高 度序列化的语言成分 即包含复杂语言特征的语句 时 一些次级结构也将落在相应位置 这样 在概 括学习中就会产生 瀑布效应 在学习概括知识的同时 次概括的知识也会得到学习 5 宾克 Pinker 提出了一个成人语法集合和儿童语法集合的关系图 如图 2 所示 6 他认为 要使儿童学会 自身所具备的语法子集外的语法结构 就必须给儿童呈现高于自身语法的范畴和结构 输入的复杂 成分必须来自儿童的语法子集之外 例如 为了发展儿童时间 1 中的语法子集 肯定的证据必须来自 成人语法集合的空白区域 一旦儿童的子集扩展到时间 2 肯定的证据也必须从成人语法集合的空 白区域精选出来 只有这样 儿童的语法子集才能不断发展 与之相反 简单论则认为 肯定证据必须 被限制在与儿童当前水平和发展范围相一致的简单结构中 在这种情况下 儿童就不会得到现有子 集外的复杂成分 如此一来 儿童的语法范畴 语法结构和成人语法集合之间就永远存在距离 7 图2儿童语法和成人语法之间的关系 31 因此 语言复杂性理论认为 简单语言输入只能使语言学习更困难 还会损害学习者利用目标语 言结构的能力 组织信息的能力及推论的能力 8 这与库恩 Kuhn 的研究结果一致 他对比了接受不 同指导程度的儿童的语言学习效果 结果发现 接受相同或简单发展教学的儿童没有表现出更高级 的思维 接受高级输入的儿童则显示出明显的进步 这表明 语言输入的复杂性是激发儿童发展的因 素 9 在此基础上 语言复杂性理论明确地提出了能够有效推动儿童发展的语言输入特征 三 动词 名词的获得年龄 研究者对动词 名词获得年龄的探讨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名词比动词获得早 体现出名词获得的优势 这种观点的主要证据来自于勒森 Nelson 的研究 他通过对儿童早期词汇 获得的研究发现 英语儿童最初掌握的词汇依数量多少可以分为名词 动词 社会术语和修饰语四 类 简恩特 Gentner 也认为 名词不仅是所有儿童获得最早的词汇 也是早期语言中的主要词汇 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名词获得的时间并不比动词早 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达迪夫 Twila Tardif 的研究 他对 10 个汉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进行考察 发现 9 个儿童使用动词的数量比名词 多 儿童使用动 名词的频率没有显著差异 10 语言环境说认为 成人与儿童交流中使用动 名词的频 率影响了儿童早期对动 名词语言的习得 综合诸多研究 可以肯定 儿童对动 名词的掌握会因语言 种类而异 有关拼音文字的研究表明 儿童获得名词比获得动词早 而采用汉语被试的研究表明 儿 童获得动词比名词早 11 二 儿童视觉语言的获得 达尔文曾说过 人有说话的本能 如同在婴儿的咿呀学语中所见到的那样 然而 没有一个儿童 具有酿造 烘焙或书写的本能 听觉语言可以通过无意的和非系统的学习获得 视觉语言则只能通过 有意的和系统的外部学习获得 视觉语言的获得机制具有共性 但不同文字还是有不同的特点 这需 要结合刺激对象的具体特征来分析 一 汉字的正字法特征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形 音 义的联合体 但是 不同语言的形 音 义的联结程度有差异 除了独体 字以外 大部分汉字都可以拆分成几个部件 这些部件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 才能成为人们所认 可的汉字 这些组合的规则即 正字法 orthography 12 个体对汉字组合规则的意识即正字法意识 对个体的字词识别 生字词学习和阅读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 词的形态结构与音位结构之间也有一 定关系 存在不同程度的一致性或透明性 这种由形知音的程度即是正字法深度 orthographic depth 有研究者提出 各种书面语言的正字法深度可以视为一个由浅至深的连续体 每一种语言的正字法 深度都可以在这个连续体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13 比如英语的形态和音位具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大部分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代表固定的音素 其正字法深度就是比较浅的 汉字是表 意文字 也有正字法 但在许多情况下无法从其外在形态中推测出读音 其正字法深度就较深 汉字学习与正字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对我国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考察 结果发现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 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龄前儿童处于正字法意 识的萌芽状态 只能够区分汉字和线条图 入学后 位置意识和部件意识才发展 而且位置意识的获 得要比部件意识容易 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要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 阅读能力在发展的不同阶 段分别与正字法意识的不同方面密切相关 14 也有研究者从心理过程角度对汉字学习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 识别实物与识别符号的进程与 难易都比较类似 即幼儿辨别某物体是 茶杯 与辨别某符号是 杯 的心理过程基本相同 但事实上 幼儿辨别图画茶杯比辨别 杯 字容易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无意接触实物的过程中 获得了实物的 原型 和 部件 尽管他没有见到实物 茶杯 但是 依据头脑中有关的实物原型 很容易发生迁 32 移 进而识别图画茶杯 儿童在生活中通常没有辨别书面符号的经历 头脑里没有汉字的 原型 和 部件 所以在辨别 杯 字时会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利用而难度增大 因此 储存一定的 原型 部 件 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非常必要 莫雷等人的研究表明 在掌握 350 个左右的汉字时 婴幼儿开始 表现出识字的高兴趣和高敏感度 这意味着 350 个左右的汉字可能是婴幼儿汉字学习的最低输入 量 15 当然 幼儿在学习 350 个汉字的过程中也会获取某些正字法规则 具备一定的正字法意识 从 而使得后续的汉字学习变得容易一些 二 汉字的认知规律 对汉字形 音 义激活进程的研究表明 汉字字形的加工处于首要地位 有研究者利用启动技术 研究高频汉字形 音 义加工的时间进程 结果发现汉字识别中最先出现字形加工 然后是字音和字 义 并且汉字形 音的对应关系比形 义的对应关系更具有确定性 16 但是 Chen 等人采用同样的材料 和实验程序 发现当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时 语义激活早于语音激活 采用命名任务时 语义和语音的 激活则同时进行 由此 他们认为 在汉字加工中 语义激活不迟于语音激活 17 陈宝国等人发现 汉 字的形 义联结和形 音联结强度受频率调控 高频汉字的激活进程为字形 字义 字音 低频汉字 的激活为字形在先 语音激活和语义激活同时进行 18 由于字形加工在汉字认知中处于首要地位 对 汉字字形的清晰表征就成为稳定的形 音 义联结的关键环节 那么 如何形成清晰的字形表征呢 这 与学习的途径 媒介以及学习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汉字的教学途径可以归结成两类 内部分解式 和 外部易化式 内部分解式 关注汉字的形 音 义 尤其关注汉字的字形构造特点 它常常通过象形替代 部首替换 形似区分等多种途径解构汉 字 这些策略往往能够将抽象的汉字符号还原为具体形象 或者能够人为赋予抽象的汉字以生动意 义 以此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外部易化式 则利用情境信息 将汉字的音 义与特定情景捆绑 形成 无意识的记忆环境 这种方法往往通过图片和儿歌的辅助作用吸引幼儿的注意 让幼儿在无意注意 中获得对汉字的整体感知 汉字学习卡片和图文故事便利用了这一原理 这两种学习途径各具特色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获得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 免存在缺陷 幼儿需要付出持久的注意 学习进程长 而且不容易牢固掌握 教育者需要进行系统引 导 将汉字进行分解 致使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支离破碎 从而导致汉字教育的机械化 针对这些问题 也为了使汉字教学更加多元和丰富 我们设想了一种理想的教学策略 要求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首 先 它能关注到幼儿的思维与认知特点 能够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状态 其 次 它能够关注到汉字的构造规律 清晰地呈现出正字法规则 再次 它能够展现汉字所蕴含的文化 此类汉字学习策略需要较为特殊的迁移材料 如可以借助甲骨文 东巴文等象形文字 让幼儿进行迁 移识字 三 汉字义符在字词认知中的作用 义符在汉字识别和语义通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汉字心理词典中 有义符和音符两类线 索 佘贤君的研究表明 与音符的作用相比 义符线索的作用更大 19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 张 积家等人对义符进行了系列研究 他们发现 义符熟悉性影响高频形声字的词汇通达 20 同时 义符 也影响汉字的语义决定 对名词 义符有利于汉字范畴语义的认知 即当义符和字词的范畴语义一致 时 如 妈 会加速语义决定 当义符和字词的范畴语义不一致时 如 婿 会干扰语义决定 对动词 而言 汉语动词的常用义符标志动作发出的器官 如 吃 看 打 踢 和完成动作所用的工具 如 割 砸 培 所以义符会影响汉语动作动词器官和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义符还具有一定的词类 标记功能 汉语名词大多用义符标记事物的物质组成 汉语动词大多用义符标记动作的发出器官或 动作借以完成的工具 因此 义符不仅是汉字结构的 块 也是汉字识别的 块 还是汉字语义的 块 与汉字语法的 块 21 汉字义符的多重属性将有利于儿童对汉字进行规律性的学习 33 三 儿童第二语言学习 随着幼儿双语教育在我国的普及 早期阶段的双语学习也倍受人们关注 研究者已经从多种角 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语言习得年龄是影响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研究发现 早期习得的 词比晚期习得的词认知起来要容易 在语义判断和产生联想任务上的速度也要快 从语言学习方式 上看 早期的语言学习更可能发生在非正式情境也即生活情境中 语言的语音和句法更可能以程序 记忆的形式储存 从而利于语言加工的自动化 晚期学习更可能发生在正式情境也即学校情境中 语 音和句法更可能以陈述记忆的形式储存 个体需要采取更多的意识加工 这样就会加大工作记忆的 负担 增加认知难度 23 双语脑的研究也发现了语言习得的年龄效应 人类大脑会受到语言经验的深刻影响 克米 Kim 等人研究发现 晚期双语习得者的第二语言表征在额叶语言区 即 Broca 区 的空间分布与母语分 离 早期双语习得者的第二语言表征与母语在额叶皮层的表征趋于一致 脑成像的研究也发现 晚期 双语习得者更多使用右脑进行语言加工 24 双语学习的经验也可以引起大脑解剖结构的改变 如有 研究发现 与单语者相比 双语者左侧顶下皮层的灰质密度较大 早期双语者的灰质密度增大更为显 著 第二语言运用越熟练 习得年龄越小 该区域的灰质密度就越大 25 第二语言学习也存在关键期 如年幼儿童的关键期优势主要体现在发音和语法上 词汇学习基本不受年龄限制 不过也有研究者 认为 与母语学习的关键期比 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的作用可能相对弱些 如成人同样可以学好第 二语言 而且在词汇学习上具有优势 26 四 儿童语言学习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既往研究结果为儿童语言学习与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虽然有些看法还未达成统一 但也为教 育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 妈妈语 的使用 教养人的语言特征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获得 有研究者通过多种途径考察了 妈妈语 moth erese 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妈妈语 是一种异于成人交流的语言形式 它使用夸张的 优美的语调 清晰的发音 简化和重复性的语句进行表达和交流 幼儿在类似于 妈妈语 的照顾者语言的作用下 往往更能体会到温暖 并将学话当作一种乐趣 这种语言特征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7 当幼儿 逐渐获得了听觉语言 能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以后 便会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上产生较高层次的需 求 这时 幼儿往往会经历认知上的冲突 比如 幼儿对词汇意义的把握往往会经历 一字一音 到 一 音一义 再到 一音多义 的转变 在此转变过程中 教养者可以采用对话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 为此 教养者要能够觉察幼儿言语中出现的疑惑之处 并耐心地运用幼儿熟悉和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指 导 同时 要提供标准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进行示范 听觉语言的获得更多地在家庭环境中发生 父 母往往承担着幼儿语言学习启蒙者的角色 因此 父母应具备丰富 广博的语言知识 使幼儿感受到 语言的魅力 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地 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 语言输入的复杂性 语言复杂性理论与维果茨基 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的思想有共同之处 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 的原则 提倡高难度 高速度和理论知识的教学 要求教养者向儿童输入超越儿童现有语法范畴和结 构的语言 这也就是说 儿化词语等简单的语句结构并不能给儿童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 因此 在解 决语言输入的问题时 教养人不但要考虑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还应注意语言结构的高度和深度 三 积极利用汉语言认知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 汉字认知和汉语认知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收获了十分丰富的成果 例如 研 34 究发现在汉字语义记忆中存在 义符效应 在汉字读音方面存在 规则效应 28 声旁和整字的读音 一致 声调效应 声旁和整字的声调一致 29 在汉字识别方面存在 笔画数效应 笔画多的汉字 难于识别 30 笔画重复效应 笔画重复多的汉字容易识别 31 部件数效应 部件多的汉字难于 识别 32 部件频率效应 频率高的部件容易激活 33 部件位置效应 34 等 这些发现都可以运用于 幼儿的识字教学中 四 双语研究的启示 首先 儿童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不宜太晚 在幼儿第二语言学习课程设置上 应充分认识并利用 语言学习的年龄优势效应 其次 在语言结构中 不同语言成分的习得机制存在差异 语法比语义更 容易受到习得年龄影响 语音获得受到年龄影响的成分更大 因此 对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而言 最重 要的并非词汇记忆 而是语感 语韵和语法的把握 在儿童能够较好掌握母语的基础上 教养人可以 多角度地营造浸入式语音环境 使儿童对语言的有意识加工逐步转向自动化加工 再次 英语教学应 注重情境的作用 学校或教育机构应尽量采用情景教学 合作学习和随机通达的学习模式 充分发挥 语言的交际功能 为儿童创造实际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 最后 教养人或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 纯正 地道的英语发音对幼儿的语言学习极为重要 幼儿园以及早教机构要重视英语教师的录用 考 核和培训 参考文献 1 张积家 刘丽虹 谭力海 语言关联性假设的研究进展 新的证据与看法 语言科学 2005 3 2 3 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62 265 173 199 4 许燕明 在对话中学习与成长 3 岁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与指导 教育导刊 2005 8 5 Cynthia K Thompson C K Complexity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ea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2007 16 3 5 6 Pinker A An invitation to cognitive science Cambrigde MA MIT Press 1995 135 182 7 Fey M E Cleave P L Long S H Hughes D L Two approaches to the facilitation of grammar in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1993 36 141 157 8 张恩涛 张积家 语言复杂性理论及临床应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9 9 Kuhn D Mechanism of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tructures Child Development 1972 43 833 844 10 Twila Tardif Nouns are not always learned before verbs Evidence from mandarin speaker s early vo cabular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6 32 492 504 11 陈新葵 张积家 方燕红 动 名词的认知及其脑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12 Shu H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nd learning to rea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2003 38 5 274 285 13 Forst R Kate L Bentin R S Strategies for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and Orthographical depth A multi lingu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87 13 104 115 14 李虹 彭虹 舒华 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1 15 莫雷 李惠健 李利 婴幼儿书面语言机能发展研究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70 73 16 Perfetti C A Tan L H The time course of graphic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activ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8 24 1 101 118 35 17 Chen H C Shu H Lexical activation during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vidence against early phonological activa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 2001 8 3 511 518 18 陈宝国 王立新 彭聃龄 高 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 19 佘贤君 张必隐 形声字心理词典中义符和音符线索的作用 心理科学 1997 20 20 陈新葵 张积家 义符熟悉性对高频汉字词汇通达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8 2 21 陈新葵 张积家 汉语动词 名词认知的影响因素比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4 22 张积家 刘丽虹 双语脑研究的进展及启示 现代外语 2007 3 23 Paradis M Neurolinguistic aspect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Implication for bilingualism and SLA In N Ellis ed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Academic Pres 1994 393 419 24 Kim K H S N R Relkin K M Lee J Hirsch Distinct cortical areas associated with 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s Nature 1997 388 171 174 25 李妍妍 丁国盛 语言学习引起的脑功能和结构变化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3 26 陈宝国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其对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